1、1 1、了解老子生平、作品及其思想观点。、了解老子生平、作品及其思想观点。2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概括各章概括各章主旨主旨。(重点)。(重点)3 3、学习本文、学习本文论证技巧、写作特色论证技巧、写作特色,把握老子对,把握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难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难点)4 4、批判地吸收道家哲学思想,从中借鉴其、批判地吸收道家哲学思想,从中借鉴其立身立身处世的原则处世的原则。(难点)。(难点)目标揽胜u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u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能净他,亦能自净。新课导入你知道老子哪些名言警句?道生一,道生一,一
2、生二,一生二,二生三,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生万物人法地,人法地,地法天,地法天,天法道,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天下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有,有生于无有生于无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学思并重 老子,老子,姓李姓李,名耳名耳,字聃字聃,或字伯阳,春,或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位历史名人之一。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过着隐居生活。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过着隐居生活。存世有存世有道德经道德经(又称老子)
3、,其作(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与庄子与庄子并称并称“老庄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道祖,称,称“太上老君太上老君”。老子老子 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也称老子。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也称老子。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原书分上下两篇,材料。原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合称道德经。道德经提出了道、自然、经。道德经提出了
4、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具有朴素辩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证法思想。(有若无、实若虚、以退有若无、实若虚、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弱为强、以不争为进、以守为攻、以弱为强、以不争为争为争)老子试图建立一个适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老子认为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转化的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第十一章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
5、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有”给人给人便利,便利,“无无”发挥了它的作用。发挥了它的作用。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之用。埏埴用。埏埴以为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助,的助,的把把做成做成探究文本 主要写了主要写了“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用。”举例论证举例论证,列举了车子、
6、器皿和,列举了车子、器皿和屋室等例子屋室等例子谈谈“无无”的功用的功用,阐述了,阐述了“有有”和和“无无”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有无相生有无相生”观点观点)的关系。)的关系。本段阐述了什么观点本段阐述了什么观点?用了哪种论证方法?用了哪种论证方法?第二十四章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自我显露的人人不能显明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自以为是的人人反而得反而得不到不到彰彰显,自我夸耀的显,自我夸耀的人人建立不起功勋,自我建立不起功勋,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夸耀的人不能得到敬重(得到敬重(长久长久)。它们它们从道的从道的角度看,以上
7、这些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角度看,以上这些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人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自见者不明明,自自是是者不者不彰彰,自伐者无功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自矜者不长长。其其在道也,曰在道也,曰余食赘余食赘行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处。形作动,显明形作动,显明意动,认为正确意动,认为正确形作动,彰显形作动,彰显形作动,得到敬重形作动,得到敬重代,它们代,它们同同“形形”,形体,形体为、做为、做 本段阐述了本段阐述了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的道理的道理。比喻论证
8、比喻论证,用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作比,说明说明“自见自见”“”“自是自是”“”“自伐自伐”“”“自矜自矜”等等行为的不良后果。这些行为都是人们厌恶的,行为的不良后果。这些行为都是人们厌恶的,不仅使人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反而离目标越不仅使人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并不可取。来越远,并不可取。本段阐述了什么观点本段阐述了什么观点?用了哪种论证方法?用了哪种论证方法?第三十三章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能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才算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
9、富战胜自己的才算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有的的人,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人,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身虽死而之基的人能够长久,身虽死而“道道”仍存的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才算真正的长寿。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知足者富,强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者有志。不失其所所者久,者久,死死而而不亡者不亡者寿寿。勤勉而行勤勉而行名,处所、立身之基名,处所、立身之基肉体之不存肉体之不存精神之长存精神之长存 讲讲个人修养个人修养与与自我建立自我建立的问题的问题,老子主张人们要老子主张人们要“自知自知”、“自自胜
10、胜”、“知足知足”、“强行强行”,强调,强调加强自我修养加强自我修养。一个人倘若能省视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与大道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与大道“复复归归”,从而,从而“死而不亡死而不亡”。思考:本段阐述了什么观点思考:本段阐述了什么观点?第六十四章事物安然未生变事物安然未生变时容易保持和维护,时容易保持和维护,问题还问题还没有没有显露显露迹象时容易图谋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分离,事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物细微时容易散失。事情未发生时。事情未
11、发生时就就做,做,祸乱没祸乱没产生以前就产生以前就治理国政治理国政。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其其安易持,其未安易持,其未兆兆易谋,其脆易易谋,其脆易泮泮,其微易散。,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九层之台,起于累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代,指事物代,指事物名作动,显露迹象名作动,显露迹象同同“判判”,分离,分离同
12、同“蔂蔂”,土筐,土筐动手去做就会坏事动手去做就会坏事,有所把持就会失去有所把持就会失去。因此。因此圣人圣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致失败;无所无所把持,把持,所以也不遭受损害。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是以圣人无为圣人无为,故故无败无败;无执无执,故无失。故无失。因此因此连,所以连,所以人们做事情,总是在人们做事情,总是在接近接近成功时失败成功时失败。当事情快要完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圣人事情。因此圣人想要常想要常
13、人所不人所不想要想要的,不的,不看重看重难以得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到的货物,学习常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错,这样这样来来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民之民之从从事,常于事,常于几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贵难得之货,学不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动,做动,做接近接近形意动,以形意动,以为重,看重为重,看重遵循遵循 排比论证排比论证,提出了一些发展提出了一些发展、变化的观
14、点变化的观点,老子认为大的东西,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来的,老子认为大的东西,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一个过程。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一个过程。“无为无为”“”“无无执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做好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做好小事,慎终如始小事,慎终如始,才能成就大的事业。才能成就大的事业。同时,同时,引出引出“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思想的具体做法。思考: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阐述了什么观点思考: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阐述了什么观点?(1 1)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以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以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进行举
15、例举例论证论证,以具体事物为喻,以具体事物为喻进行进行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概括出抽象的道理。如第十一章以生活中,概括出抽象的道理。如第十一章以生活中的的“毂毂”“”“器器”“”“室室”说明说明“有无相生有无相生”观点观点。(2 2)善用逆向思维。)善用逆向思维。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说理的效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说理的效果。如果。如“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所过”等等。(3 3)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形象而深刻地浓缩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这些格言、警句
16、形象而深刻地浓缩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经验教训,闪耀着思想之光。经验教训,闪耀着思想之光。1 1、本文体现了什么写作特色?、本文体现了什么写作特色?精彩亮剑2 2、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传统文人思想,请分别举出你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传统文人思想,请分别举出你所知道的儒、道代表人物,思考所知道的儒、道代表人物,思考儒道有何不同?儒道有何不同?道: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道: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老子的老子的“无为无为”并不是以并不是以“无为无为”为目的,而是为目的,而是以以“有为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道”,“无为无为”会转化为会转化为“有为有
17、为”。这种思想的高明之。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无为无为:人活着犹如宇宙之存在,没有人能理人活着犹如宇宙之存在,没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性地指出其目的。因此,非理性地选择某个目标。因此,非理性地选择某个目标便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所以老子只说了便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所以老子只说了“方方法法”,但没有指出,但没有指出“目的目的”。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人何必为刻意达到目的而痛苦不堪?人何必为刻意达到目的而痛苦不堪?无为、逍遥亦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无为、逍遥亦是
18、一种为人处世之道。举例说明举例说明“有有”和和“无无”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察觉到。老子特意人察觉到。老子特意把把“无无”的作用向人们说明的作用向人们说明。1 1、第十一章列举了车子、器皿和屋室等例子,说明于了什么、第十一章列举了车子、器皿和屋室等例子,说明于了什么?检测提升2 2、第六十四章中包含几层意思、第六十四章中包含几层意思?我们要注意事物的萌芽状态,我们要注意事物的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高远目标完成于高远目标完成于点滴积累点滴积累。做事要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善始善终
19、遵循自然规律,善始善终,持之以恒。持之以恒。理解性默写1.1.儒、道两家都曾用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鞋步,无以至千里故不积鞋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老子中说:,。2.2.与与“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3.3.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屋室等日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屋室等日常事物,老子发现了常事物,老子发现了“无无”的意义,并得出的结论的意义,并得出的结论
20、是: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4 4.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事物发展起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事物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来的道理的句子是:,。5 5.以高台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以高台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来的句子是:,。6 6.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指出自我夸耀的害处的句子是:予了理性的警告,指出自我夸耀的害处的句子是:,。7.7.老子中指出,人们
21、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老子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失败,即 ,如果能做到,如果能做到 ,就不会失败。就不会失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常于几成而败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慎终如始8 8.指出真正强大的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还要能战胜指出真正强大的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还要能战胜自己的句子是自己的句子是“:,。9.9.老子中,认为应在问题没有发生时就提前应对,老子中,认为应在问题没有发生时就提前应对,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1010.告诉我们不失去为人之根本的人能长久
22、,死而不告诉我们不失去为人之根本的人能长久,死而不朽的人能长寿的句子是:朽的人能长寿的句子是:,。1111.老子以老子以 ,为喻,引出为喻,引出“自自见者见者”“”“自是者自是者”“”“自伐者自伐者”“”“自矜者自矜者”的后果都是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好的。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他也是一位深谙历史的学者,司马迁说他是周守藏室之他也是一位深谙历史的学者,司马迁说他是周守藏室之吏,就是周王朝政府档案馆的馆长。那时的政府档案馆中吏,就是周王朝政府档案馆的
23、馆长。那时的政府档案馆中所保存的文献,不外乎是史官们记事记言的历史罢了。他所保存的文献,不外乎是史官们记事记言的历史罢了。他整天关在阴冷的屋子里读这些东西,能不整天关在阴冷的屋子里读这些东西,能不“一篇读罢头飞一篇读罢头飞白白”?难怪他?难怪他“生而发白生而发白”。他生在那么多既有的历史之。他生在那么多既有的历史之后,如历史的一个晦气重重的遗腹子般。后,如历史的一个晦气重重的遗腹子般。学以致用,作文积累学以致用,作文积累 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人类集体的经历和创痛往往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人类集体的经历和创痛往往就如同他个人的经历和创痛,人类已往的体验也就是他最就如同他个人的经历和创痛,人类已
24、往的体验也就是他最个性的感性体验,老子正是这类超常人中的一个,面对着个性的感性体验,老子正是这类超常人中的一个,面对着“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效原血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效原血”的历史血河,的历史血河,他怎能不由美少年变为鸡皮他怎能不由美少年变为鸡皮“老子老子”,并在他额头上深深,并在他额头上深深浅浅密布的皱纹中,埋下与阴谋、与冷酷甚至与残忍难分浅浅密布的皱纹中,埋下与阴谋、与冷酷甚至与残忍难分难解的智慧?班固说,道家出于史官,是有感而发吧。难解的智慧?班固说,道家出于史官,是有感而发吧。看多了罪恶,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冷酷,便是脱胎换骨,超凡入化,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综观
25、老子的遗著,好像他这两者兼而有之,犹之乾坤始奠之前的混沌宇宙。不过我相信,当老子带着满头风霜、一脸慈悲走出守藏室时,他已洞穿人生的厚壁。在阳光下,他眯眼看人间,人间混乱而无道,正如一塌糊涂的历史。他心如止水。一切把戏他都已了如指掌,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识,周朝的大厦将倾,山河将崩,九州辐裂,小小的守藏室亦将面临一场浩劫,“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那些厚重的典籍守不住也藏不住了。他抬头看看西天的晚云,去意满怀,是的,该走了。不过,我们还算幸运。据司马迁的记载以及后来神仙家的推衍,当老子骑着青牛要出关而去时,被关令尹喜挡住了。这位尹喜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在你抛弃我们之前,为我们留下你
26、的思想!多年以前,我揣摩老子当时的心情,假托老子的口吻,写过一篇短短的老子出关:我已经没有什么故事告诉你们了。我曾预言过劫数的到来。我曾以薄薄的柳笛吹起晚岚。然而那时你们甜寐于未卜的岁月之梦,白白地错过了时光。那时我正在翻捡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我的感觉就如同下午阳光下马路边上玩弹珠的顽童。所不同者,玩弹珠的顽童兴致勃勃,而玩老子五千言汉字“弹珠”的我则有些百无聊赖。那时我的处境不妙,并且我的很多朋友都摇身一变成为商海健将,红光满面,挥斥方遒,雄姿英发,大有作为。所以我对自己落伍的行为感到很害羞,很寂寞。处盛世而无为,对自己也就很灰心。但灰心的人看老子,也算是一种精神寄托吧。渐渐的,除了我不大感兴趣的什么宇宙生成构成外,我把老子的五千言理出两条思路:一曰治国,二曰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