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教版信息科技五上 第8课 双分支结构教学设计课题 双分支结构单元第二单元学科信息科技年级五年级教材分析本课以生活化情境为背景,关联整体情境,即“完成一次旅行”,旨在深入学习分支结构。该课程包括“认识双分支结构”、“用流程图表示双分支结构”和“验证双分支结构”三个部分。在“探索”环节中,通过描述生活中的实例,如“如果那么否则”,唤起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认知,并建立解决生活实例的方法与算法控制结构的联系。通过认知迁移,构建双分支结构的流程图,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判断条件设置的重要性。教材通过高速公路指示标志和火车票购票规则示意图,让学生分析判断条件的构建和双分支结构的特点,加深对双分支结构的理解。在“
2、用流程图表示双分支结构”环节中,通过真实情境和案例构建判断条件,并用流程图表示合理的算法,回顾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算法表达。为后续验证算法做好准备。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双分支结构的概念与特点。2.通过生活问题解决步骤的描述,学会用流程图表示双分支结构。3.通过修改判断条件,进一步感受条件变化对运行结果的影响,进一步体验用程序验证算法的方法。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前一课分支结构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双分支结构的学习,需要处理好过渡与迁移的问题。本课教学要延续前一课的主题情境,将知识、技能的逻辑起点从分支结构的特征迁移过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双分支结构实例,进行思维铺垫。
3、本课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从生活实际问题引入,通过自然语言描述生活中的双分支结构实例,归纳得出双分支结构的特点,结合学具通过拼搭流程图的方式,巩固双分支结构的概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双分支结构的概念和特点,学会用流程图表示双分支结构。难点:合理设置判断条件。教学准备1.分支结构流程图相关板贴。2.流程图符号。3.Python 调试验证用的完整代码。教学实施过程情境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视频导入,引出问题,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带入视频中的场景,理解双分支结构的情境,思考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如果那么否则”这样的说法来描述?小组讨论交流,代表汇报总结。2. 引出主题,提出目标算法
4、的分支控制结构有多种形式,如单分支、双分支提出本节课目标:认识双分支结构,用双分支结构解决问题。学生观看视频,观察视频中的场景,交流讨论,谈谈看法。身边实例调动学生兴趣,交流讨论引发学生思考。教学活动一认识双分支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双分支结构?双支结构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试着说说知道的双分支结构。2. 教师小结:双分支结构也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做出判断,再选择相应路径的过程。即如果满足条件,则执行满足条件的操作,否则执行不满足条件的操作。这种形式的选择语句相当于自然语言里的关联词“如果那么否则”3. 组织讨论:说一说图片中的双分支结构。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双
5、分支结构的概念和表达形式,尝试说说双分支结构的场景。从生活情景入手思考身边的双分支结构,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体验学习教学活动二用流程图表示分支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掌握如何用流程图表示购买查票的算法。2. 教师小结:双分支结构可以让算法根据条件做出更多的选择。运用算法的分支结构可以让计算机根据预先设定的判断条件自动做出选择,从而使计算机变“聪明”。3. 动手实践:发送流程图文件,布置学生完成使用draw.io软件绘制“是否需要购票”流程图,并思考双分支结构中“判断条件”是怎样确定的。4. 教师巡视,协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强调小组间相互帮助。5.展示部分学生流程图,
6、引导学生自己描述绘制流程图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掌握双分支结构描述算法的方法动手操作,合作实践,完善流程图微课学习,知识迁移,提升计算思维实践操作,迁移技能,提升数字化学习水平教学活动三验证双分支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双分支结构的判断条件是否准确。2. 学生小结:通过运行计算机程序进行验证,算法是否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条件,准确做出判断并给出相应的结果。3. 动手实践:复制粘贴代码验证双分支结构。调整nianling变量的值进行验证。4. 教师巡视,协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强调小组间相互帮助。观看视频,思考判断条件和代码表示实践操作,在编辑器中粘贴代码进行验证,并调整变量的值验证。观察探究中提升学生信息意识。合作实践,掌握验证问题解决的方法。练习某景区规定身高不足120cm的游客可以免票进入,请用流程图表示该景区判断是否需要购票的算法。教学总结反思1. 建议延续前一课的主题情境,将知识、技能的逻辑起点从分支结构的特征迁移过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双分支结构实例,进行思维铺垫。2. 以学习任务链、探究问题群的形式,将双分支结构与单分支结构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分支结构的特点,渗透“分支结构可以让算法更加灵活”的思想。3. 在教学中设计合适的评价量表、过程记录单等辅助性工具,保障过程性评价的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