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

上传人(卖家):mrliu 文档编号:7748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西南宁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西南宁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西南宁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西南宁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1 -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 阅读题)和第 II 卷 (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 1.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按题目序号完成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别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答题卡的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使用 0.5mm 的黑色签字笔作答。 第 卷 阅读题(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一 )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文 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

2、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 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 ”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 20 世纪 80

3、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 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

4、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 2 - 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 ,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

5、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 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清末民

6、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 B. 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C. 汉字教学的方 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D. 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引用 20 世纪 80 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 B. 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C. 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7、,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 D. 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 提出了建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B. 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 C. 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D. 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舌苔上的记忆

8、 雷抒雁 在人类所有的记忆里,我 以为以味觉的记忆最为深刻,最为顽固。 那是在你饥饿时,或者在你的成长期里,某种饮食以它独特的滋味突然地闯入,或者是经常性地光顾,刻写在你的舌苔上,濡染了你的味蕾,使你有了一种与生俱在的感觉记忆。此后,随着年岁的增长,环境的迁易,也许有过无数次更美妙的食物冲洗、覆盖过你的舌苔,那种特殊口味的记忆却生机勃勃地清醒着,牵动着你一生的神经。 有些口味缘地域而形成群体,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 居京的陕西乡党,每每有机会聚会,必到“蓝花花”“老孙家”什么的陕西馆子里去,饱餐一次 “土得掉渣”的陕西食品。那时的快 乐,肯定是舌头挑起的。吃着辣辣酸酸,油油汪汪的油泼面,或来

9、一碗掰得细细的、煮得烂烂的、肉肥汤醇的羊肉泡馍。一时之间,只听见吸吸溜溜、呼呼噜噜的进食声。 只有吃陕西这种合口味的饭,老陕们才有这种旁若无人、汪洋恣肆的场面。三碗下肚,打个饱嗝,用厚厚的掌心抹一把油嘴;然后, 几双豹眼,吃傻了一般,呆呆地相互望着,半晌嘣一句重重的陕西话:“美 !” 这叫“解馋”。只有在这种场合,那些学了多年的、半生不熟的普通话,才会一概扔掉,显出西北语言凝重、朴拙的本色。 一位目睹了这场面的外省人,惊得连连摇头:“要真正认识陕西人, 你得看陕西人吃陕西饭 !” 口味,就是这样让你变得原始,甚至恢复野性。 陕西乡党到一起,说文学,论世事,多有见仁见智,唯在这吃食上,意见一致得

10、惊人。凭着那一口辣、一口酸,让卷起袖子去拼命,也都值得。 我的老母亲,已是八旬高龄,总惦记家乡县城钟楼巷里那家卖馄饨的。说那馄饨皮薄,馅香,煮馄饨的汤,是老母鸡炖的。还有家乡的蜂蜜与凉粽子,甜、软、香。老太太说起这些时,总会蠕动嘴唇,还要不时用手擦擦嘴。北京有的是馄饨,有的是凉粽子。不行,吃了后,说不是味,不如家乡的好。我和老娘开玩笑,说有位皇帝想吃“珍珠翡翠白玉汤 ”的故事,逗得老太太直乐,说:“也怪,这口味一旦有了,硬是改不了 ! ” 说改不了,也真是。日前回西安小住几日,朋友安排我在一家豪华饭店里。一上餐桌,打开菜谱,溜一眼:川、粤、潮州,生猛海鲜,应有尽有,唯独没有魂牵梦绕的陕西地方食

11、品。朋友热情,珍馐满桌;我却淡然,难以下箸。 第二天早早起来,穿街过巷,只在味觉记忆的顽强指引下,寻那早年让我恋恋难去,- 4 - 又常因无钱而空回的地摊食品。 先来一碗胡辣汤。中国饮食,说全了,色、香、味、器、形、意,字字得到。可这种街头传统食品,重的只在一字:味 !若看那色,黑糊糊一锅浓 汤,没少倒酱油,少打淀粉;里边若隐若现些白菜、粉条、肉丸之类。很像旧时的木匠师傅做活时,熬下的一锅皮胶,腾腾冒着热气。要是外省人看了,怕要呕出胃来。可咱要的,就是那一口“味”儿 ! 拿起汤匙细品那碗胡辣汤,几十年前的种种记忆,裹了一些人和事,都一勺勺,或酸或甜地随它灌进肚子去。吃罢,那辣、那粘、那香,似乎

12、跨越岁月,和生长在记忆中的口味衔接在了一起,舌齿之间,久久难去。虽说只是一碗俗常饭食,此时,冲击情感,竟如面晤久违亲朋,或者徜徉于友人书信的墨香之中。 在西安的日子,天天如在梦里,有时驱车十里八里,也就为 吃一碗开胃的“歧山臊子面”,或者一块干硬的乾州“锅盔”。 往事、乡情,我是用舌头一点一点贪婪地品尝它的滋味。 前些年,我去了趟台湾,偏偏台北就有一家羊肉泡馍馆子。入座,老板操一口地道陕西乡音迎上,只三、五句交谈,便一见如故,把所有陕西饭食,都一一端了上来。只可惜,名实相去甚远,大大走了口味。想想也是,几十年的阻隔,那水、那土、那用料,全不是故乡的了,连食客的口味,也变得失去辨别力。可是,环顾

13、左右,那些客居的陕西乡党,吃得却是津津有味。其实,来这里的人,吃的也只是那食品的名字,以及由此引起的乡思,满足的也 不过是深深打上故乡烙印的味觉怀旧。如果某一日,能回到陕西,真真切切地触摸一下折磨了他们几十年的味觉记忆,怕会未曾举箸泪先落了。 舌苔上的记忆,是渗入血肉和生命同在的东西。那根,深深扎在故乡情思的厚土里 !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开篇独句成段,总领全文,以“深刻”“顽固”突出了味觉记忆的无比独特和难以改变,点明 主题,吸引读者兴趣。 B文中写外省人对老陕们进食场面的惊叹后,又写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富有生活情趣,凸显了 故乡美食的独特魅力。 C作者以具体事例从“群体”和“个体”两方面印证“舌苔记忆”的深刻,其中作者老母亲的 口味属于 “ 个体 ” 方面。 - 5 - D作者不惜笔墨写自己细品胡辣汤,既是为了弥补早年留恋却无钱品尝的遗憾,也是为了强调 故乡胡辣汤味道的正宗。 5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精妙之处。( 5 分) 6有人认为本文至倒数第三段已可作结,最后两段内容多余。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结合作品简 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广西南宁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为本站会员(mrliu)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