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河北景县梁集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在中国古典传统中,海或者四海历来被认为是包围中国的最外部边界,提到它们就意味着“天下”,格外有壮阔之气。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颇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类的名句。 古代中国,水无疑是赖以立国的农业生产中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水的清洁和滋生功能,使水象征了纯洁和生命,直接地渗透到诞生、成年、婚嫁与丧葬等重大人生礼仪中。胡朴 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述安徽“婴儿三日后,必为之净洗,谓之
2、洗三朝”。“奈河”则是传说中幽冥间的界河。上巳节这天王公平民多踏青水边,杜甫丽人行即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吟咏。古中国人常因这种水畔聚会唱和而感发深刻的生命意识。 儒家经典孟子告子上巧妙地用水性的善变喻人性的易为扭曲,言人之善良本性同流水趋下的本性类似;孟子尽心上孟子离娄下认为:流水之有本有源和奔流不息,如同君子之立身行事。 而老子亦褒举流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褒举的实是以 退为进、以柔克刚的道家理念。而庄子秋水则以流水入海后的浩渺无垠喻得道后的境界。在唐代以后三教合流的文化氛围中,流水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 流水意象也藏蕴了无限
3、人生之慨,每每展示了文人作家群体的双重性格与两难处境:其执着进取与悲观幻灭时时胶着一体。 流水无往不在,而且具有运行的持续性,最为贴近和形象地体现了事物递进的特征,因而流水总是被古人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功业以至年华、生命、国力的不可复返性,表达惜时叹逝的情愫。诗经大雅即有“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的警句,用流水的永逝无回,譬 喻君臣不勤于政则必失怙于天。李白的古风江上吟感流水悟富贵功名不可久驻:“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陆游黄州“江声不尽英雄恨”等,倾诉了岁月蹉跎带给人难以排解的失落感。流水意象在文学内部中的运动,在后世的叙事文学中更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4、如被毛宗岗父子置于三国演义卷首的杨慎临江仙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其由浩荡东流的长江缅怀历史上风云人物的短暂人生。而牡丹亭中也有- 2 - 杜丽娘的“似水流年”之嗟。上述例子反映了 主体无法超越时间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剧和痛苦。 流水意象固然强调了文人的感伤与忧患情怀,使之常常悲凉地感发人生苦短的危机感,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便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悲慨”诗风。然而,流水意象并非只有消极意义,它往往也作为人们珍惜光阴年华、不甘庸碌无为的积极象征符号而存在,反映了华夏民族柔韧、沉稳的精神。 (选自中国象征文化,有删改 )
5、1. 下列关于水的象征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在古代中国,水有清洁和滋生功能,象征着纯洁和生命,民间为婴儿“洗三 朝”就是此象征意象的体现。 B. 孟子认为水性与人性相似:流水有趋下的本性,人有善良的本性;流水的有本有源、奔流不息就像君子的立身行事。 C. 老子关于水的“柔弱”与“坚强”的讨论体现了道家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理念,而庄子认为水的浩渺无垠象征着得道后的境界。 D. 唐代以后,流水的象征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常被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国力等的不可复返性。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在文人作家的作品中,流水有时候象征
6、着执着进取,有时候象征着悲观幻灭,流水意象的积极意 义和消极意义都藏蕴了无限人生之慨。 B. 流水的特性是奔流不息,无往不在,它常象征着事物的一去不复返,因此文人常借流水意象抒发惜时叹逝之情。 C. 陆游的“江声不尽英雄恨”和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反映了古代诗人无法超越时间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剧和痛苦。 D. 中国文人常常借流水意象表达珍惜光阴年华、不甘庸碌无为的思想,而流水也能反映出华夏民族柔韧、沉稳的精神。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古典文学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表明,海或 者四海历来被认为是包围中国的最外部边界
7、,它们意味着“天下”。 B. 水与古中国人的一些生活习俗有关,人们常在上巳节这天在水边踏青,杜甫的丽人行就描写了与这一习俗相关的画面。 - 3 - C. 因为流水无往不在,具有持续性运动的特点,所以流水意象在文学内部也是运动的,并随着文学的发展而具有更多的象征意义。 D. 中国文人常借流水抒发感伤与忧患情怀,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便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去概括“悲慨”诗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军宴 朱胜喜 作家终于 登上了南海深处的这座小礁。他头发蓬乱,脸色煞白,嘴角还沾着刚刚呕吐过的秽物,看上去狼狈不堪,完全没有了知识分子
8、的斯文。 他是从北京来驻地采访的。在结束了驻地采访之后,他坚持要到海礁哨所去体验生活。驻地首长拗不过他,只妤派一艘小艇把他送上这个礁。 小艇一离开海岸,他就后悔了。完全没有泛舟昆明湖的舒适感觉,在茫茫大海上,小艇时而左摇右晃,时而上下颠簸,他的肚子里一阵阵翻江倒海。不一会儿,作家就彻底“交开了公粮”(水兵把晕船呕吐戏称为“交公粮”),真正领略到了大海的威力。 小艇颠簸了三个小时,作家也交了三个小时的 “公粮”。总算是上了礁,但他已是两腿发软,浑身无力。 礁长看到作家遭罪的样子,忙示意炊事员赶紧打点水给作家擦擦脸,漱漱口。炊事员听到礁长的吩咐后,愣了好一会儿才转身进了厨房。 过了一会儿,炊事员端
9、来了小半脸盆清水搁在作家面前,一只手还端着一杯漱口用的 水,然后小声地对作家说:“您先洗脸,再漱口,记得把漱口水吐在脸盆里。” 作家望了望炊事员,很是不解,但还是按他的话做了。 洗漱完毕,作家正要将用过的水倒进大海,炊事员慌忙走上前端过了脸盆,说:“我来,我来。”说着端起水走进厨房。 过了好一会儿,作家的身体才恢复 过来。在礁长的带领下,开始参观整个哨所,他们先来到战士们的文娱活动室。屋子虽小,但打扫得很干净,小凳子摆得整整齐齐,墙上贴着战士们自己画的画,还挂着吉他、二胡等乐器。一个小黑板上写着战士第二故乡的歌词。他们又来到战士们的寝室,一样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一条标语映入作家的眼帘:“枕着
10、涛声入睡,迎着霞光上岗。”作家十分佩服战士们的文采。 - 4 - 礁长又领着作家来到厨房,里面的炊具、餐具也都摆得整整齐齐。两位战士正在忙着准备午饭。礁长对两位战士说:“做好点啊,今天有客人,是军宴。”两位战士高兴地答应着并向礁长、作家敬 礼。作家看见他用过的那半盆水,竟放在桌子上。 他们又绕着整个礁转了一圈,才回到哨所。 开饭了,一菜一汤主食馒头。菜是罐头午餐肉,汤是罐头蘑菇汤。盘子里的馒头一个个都咧着嘴,让人想起久旱不雨的大地,又让人觉得是一个人在大笑。作家夹了一块罐头肉放进嘴里,感到味道不对。很想吐出来,但还是忍住了。大概是罐头在高温下放得久了,失去了原有的香味吧,一种说不清楚的怪味让他
11、难以下咽。但看看战士们,一个个吃得有滋有味,尤其喝汤时,一小口一小口地啜着,像是在品尝玉液琼浆似的。于是他鼓起勇气硬生生地咽了下去。 他硬着头皮吃完饭, 虽然只吃了半个馒头,喝了一小碗汤,却吃得大汗淋漓,衣服湿透却不好意思再要求洗脸。礁长看出了他的意思,对炊事员说,再打点水给作家洗把脸。炊事员支支吾吾,最后说,已经没水了。 “水呢?”礁长问。 上次补给船出了故障,只送来了半罐水。”炊事员说。 不行就让作家用刚才用过的也行啊。”礁长说。 炊事员又支吾了半天,最后说:“那半盆水今天中午做饭已经过滤后用完了。” 礁长看看作家,一脸的尴尬。说:“实在对不起,让您受委屈了。” 作家看看礁长,再看看战士们
12、那一张张黑黑的脸,禁不住热泪盈眶。 哽咽了半天,他终于说:“我真的 明白谁是最可爱的人了!”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第一自然段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作家上礁时的狼狈模样,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凸显了岛上环境艰苦。 B小说通过对战士们的文娱活动室和寝室环境的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着的乐观精神。 C小说中的不少细节描写颇见作者匠心,比如那盘干裂的馒头,既能暗示岛上用水匮乏,又能表现战士们的高尚精神。 D小说从作家、礁长、炊事员、战士等不同角度,展示了礁上交通不便、生活艰苦,表现 出南海守礁官兵的平凡和崇高。 - 5 -
13、 5 小说虽然到最后才揭示了“缺水”这一事实,但前文已埋下了不少伏笔。请至少找出三处,并说说这样设计情节有什么有好处。( 5 分) 6小说题目叫“军宴”,这个题目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6 分)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严家炎 1933 年出生于上海宝山。早在吴淞中学时期,便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 1950年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后到安徽做过四期土改工作,曾发动农民建立互助组,开展生产救灾。对农民生活和农村工作的实际体会和深切了解,为他 日后在农民题材文学研究上取得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严家炎曾任职安徽省委组织部, 1952 年任安徽铜官山矿务局秘书和办公室副主任。一个不满 20 岁的青年,已经涉足了社会生活的几大重要领域,这也许是他日后“最倾心”于小说研究的根基之一吧。他说:“在各种文学样式里,小说最便于表现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复杂内容。而要评论小说作品,最紧要也是最困难之处,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