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淇滨高中 2017 2018 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第三次周考 语文试卷 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阙就是宫殿外门两旁高出的建筑物。周礼中的“象魏”,春秋中的“两观”,左传中的“观台”,都是阙。古代王官有五门,最外面为皋门,雉门为第二道门,阙在雉门之外。郑玄注周礼说:“大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于天下,至正岁,又书而县于象魏,振木铎以徇之,使万民观焉。”汉代北阙的政治意义,应溯源于此。 汉刚建立时,各地割据势力还没有剪除,萧何负责营建来央宫时,依据厌胜这种避邪祈吉的方术压制
2、凶顽,只建立了东阙和北阕。西汉时北阙的政治意义越来越被看重,在这里发生了一些重要的政治事件。如汉昭帝时这里曾发生过冒充卫太子的事件,曾引起很大轰动;汉哀帝死后,董贤曾在此免冠徒跣诣阙谢罪,太后诏书也在阕下宣读给董贤等。 萧何这样建阙,还和政治史现有关。史记记载 ,秦的上帝祠中被缺黑帝,而传说中有五帝。刘邦认为自己就是黑帝,建立了黑帝祠,井沿用了秦的水德之制。水德之制,是战国时的邹衍创 立的“五德终始说 ”的重要内容。“五德终始说”被历代新王朝建立者信奉,来阐释其政权的合法性。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据此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刘邦则沿用秦的水德之制,水在五行中代表北方,东方为木,水生木。而南方是火,西方
3、为金,火和金与水和木是相克的关系,这也是萧何只建北阙和东阕的原因所在。 汉武帝在太初改制时,改汉水德尚黑为土德尚黄。到了西汉中后期,士人利用汉高祖为赤帝子,当为火德之说,极力鼓吹五行相生说。东汉时以洛阳为都城,营建宫阙时,除继承西汉初期的建筑理念,建立了北阙和东阙外,也在南宫修建了南阙,这和其政治史观密切相关 。或许受此影响,南阙在政治活动中越来越重要。西汉时管理北阙的公车司马令,到东汉时成为专门管理南阙的官员,公车司马夸的职责在西汉时都是北阏的政治功能。在政治地位上,东汉时南阙渐渐超过了北阙。 阙作为一个政治符号,闪现着耀眼的光芒。汉代很多名臣都有诣阙上书的经历。汉武帝时,主父偃“上书阙下。
4、朝奏,暮召入见”。东汉时,冀州刺史朱穆因得罪宦官势力被治罪,“太学书生划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汉桓帝最终不得不赦免朱穆。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正义,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而在阙前表现出的“锵锵”风骨,并不输“巍巍”帝阙。 1下列关于原 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本来是皋门、雉门之间的建筑物,史料记载有正月之时悬挂政令、法律条文等于阙 的做法,这样阙被赋予了政治含义。 B营建未央宫时,国家还没有统一,萧何只建了东阙北阙,没有在西南两面建门阙,有 用厌胜之术压服敌人的目的。 C西汉时北阙被赋予了越来越高的政治意义,一些重要的政治事件在这里发生,这里 甚至成了一些政治势力角逐的舞台。 D东汉以洛阳为都城
5、,营建宫阙时由于政治史观的变化,受汉武帝土德制度的影响, 既建了北阙和东阙,还建了南阙。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建筑物,阙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如周礼春秋左传都有关于阙的记 载,但这时的阙未必就是礼制建筑。 - 2 - B刘邦认为自己是秦的上帝祠中独缺的黑帝,建立了黑帝祠,并沿用秦朝的水德之制,他的这种政治史观也表现在阙的建筑中。 C邹衍创立的“五德终始说”这种政治史观,受到历代帝王的选择与追捧,秦始皇和刘 邦都以此标榜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D东汉时建立了南阙,在西汉时管理北阙的公车司马令在这时则专门管理南阙,和北 阙相比,南阙的政治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3根据
6、 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的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的政治意义,超过了它作为一个建筑物所承载的功能和作用,受强烈的政治因素的影响。 B在五行中水代表北方,东方为木,南、西分别是火、金,根据火、金与水、木相克的关系 可理解未央宫阙门建立取舍的原因。 C阙作为政治符号,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史观及政治形势,如东汉宫阙建有北阙、东阙、 南阙,就表现了朝廷内部的矛盾冲突。 D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统治者的政治史观给阙赋予了政治意义,但那些仁人志士在这里表现出的“锵锵”风骨,同样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自然天成汪曾祺 李辉 认识汪曾祺先生
7、很早,应该是 30 年前我刚到北京工作后不久。我保存有他的一份手稿,(朱光潜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好文章,大约写于 1986 年,算算也有 26 年了。 当时,我在北京晚报编辑副刊,发表了一位老中压耿鉴庭先生的文章朱光潜先生二三事,汪曾祺读后,极为欣赏,很快给我寄来他的读后感。一见手稿,蹙不释手。他写得讲究,清新 、淡雅,如山溪自然天成,潺潺流淌,携两岸野草山花芬芳气息,少有烟火味。文字略有修改,却处理得干净利落,丝毫不减文稿 整体美感。 因标题字数太多,记得发表前,与之商量,他同意改为“一篇好文章”。为何对一篇界外人士的文章如此关注,极力推荐?应是在他看来,其文体现了他所推崇的文学观。汪曾祺作文
8、,历来追求自然天成的境界,不张扬恣意,不故作姿态。他在一篇好文章中这样说:“这篇文章的好处是没有作家气。耿先生写得很自然,很亲切,不矜持作态。耿先生没有想在文章中表现自己(青年作家往往竭力想在作品里表现自己的个性,使人读 了不大舒服),但是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耿先生的人品,谦虚,富人情,而有修养。”富人情,有修养,这其实是汪曾祺从恩师沈从文那里承继的一种美学意义上的为人之道、作文乏道。在沈从文与汪曾祺的作品中,我们读得出文人气息的恬淡、悠远境界。这一境界,其实并非故作高深,而是基于信奉一种艺术需要节制的文学观。汪曾祺说:“有感情而不外露,乃真有感情。这篇文章的另一个好处是完全没有感伤主义 感伤主
9、义即没有那幺多感情却装得很有感情。”在这一点上,汪曾祺可说是当年“京派文人”最好的传人。尤其是在“文革”之后,因参与样板戏沙家浜 等剧的创作,他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波折,对从事文学创作之初的体验有了更深的理解。他重新回归自己所推崇的艺术本真,在适应寂寞、享受恬淡之中,走进最后的创作高峰。 后来,我与汪曾祺的来往就多了。去他的蒲黄榆家中,和他聊天,看他挥毫写字绘画。我曾专门请他讲沈从文,讲萧乾,讲西南联大的往事,并专门整理一篇听汪曾祺谈沈从文。1990 年,我为一家出版社策划出版一套世界名人画传,约请一批名家撰稿,我特地请他写释迦牟尼传,他虽勉为其难,最终还是应允,写出几万字的佛祖故事。后来,我
10、颇觉得此举过于唐突,干扰了他 的创作习惯,一直为之内疚。 - 3 - 1993 年,我主编“金蔷薇随笔文丛”二十种,请他加监 ,他鳊选一本,题曰榆树村杂记,取居住的蒲黄榆之义。我为此书写一点评:“酒至微醺状态,他会变得尤为可爱,散淡与幽默天然合成。他的文章从不雕琢,如清风一样轻盈飘逸,读起来更让人陶醉。他不仅仅表现出一个小说家的才能,用炉火纯青的白描,描绘人与景;他也是一个学问家,散淡的文字背后,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 最后一次见到汪曾祺,是在 1996 年冬天。他的老友黄永玉先生旅居香港十年后苛次返京,几位热心人在东三环长虹 桥附近的德式餐厅“豪夫门啤酒”举办两次大型聚会,其中一次由
11、黄永玉开列名单,请来许多老朋友,其中包括汪曾祺。 那天,我与汪曾祺同桌。他的脸色看上去比不久前更黑,想是酒多伤肝的缘故。每次聚会,他最喜饮酒,白酒或黄酒,酒过三巡,兴致愈高,满脸可爱。那天只有啤酒,他喝得不多,兴致似也不太高。参加聚会的多是美术界人士,汪曾祺偶尔站起来与人寒暄几句,大多时间则是安静地坐在那里。 不久,便传来他去世的噩耗。他走得太早,还不到 80 岁,本可以写出更多作品。一肚子的故事,挥洒不尽的见识,他人如何学也学不来的文字功夫,他 把这些都带走了。多可惜,他连一本完整的回忆录都没留下。 相关链接 我喜欢看这部杂记里的文章,质朴的语言,平和的心态,以及时时透出的天真和风趣,让我在
12、轻松愉悦中受益。认识到作文可以质朴如斯:少雕琢,无卖弄,不做作,平白如话。(田娟华作文可以质朴如斯 读汪曾祺(榆树村杂记)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我很欣赏宋儒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世界是喧闹的,我们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 。(汪曾祺无事此静坐)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是 1986 年认识汪曾祺的,当时汪曾祺向北京晚报投的 是一篇好文章的稿子,至今被作者保存着。 B汪曾祺喜静不喜喧闹浮躁,他认为静是一种气质,是一种修养,所以他在为黄永玉举
13、办的聚会上喝酒甚少,多是一个人安静地坐着。 C作者与田娟华认为,汪曾祺选编的榆树村杂记一书风趣幽默,语言质朴,富有浓郁 的文化气息,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D本文叙事详略得当,通过回忆与汪曾祺的交 往,表现了对汪曾祺自然天成的认可,并因汪曾祺去世后没有留下一本完整的回忆录而遗憾。 5汪曾祺为什么欣赏,推荐朱光潜先生二三事这篇文章?请简要分析。( 4 分) 答: 6汪曾祺的“自然天成”主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本泼谈你的认识。( 5 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9 题。 绣 球 花 陈毓 晨曦微露时,绣球花是淡绿色,太阳一出,就变奶白色了,有月光的夜里,绣球花又是鹅黄色。 这是柰子的观察。住在金农山庄这三年,每年的 4 月到 6 月,绣球花 都会一粒粒绽开,细密的花朵慢慢张开、饱满,终于结成一个个绣球模样,团团抱紧柔韧的枝条,又如一盏盏饱满的灯盏,越过竹篱笆,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