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11(有答案,Word版).doc

上传人(卖家):mrliu 文档编号:78877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11(有答案,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11(有答案,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11(有答案,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11(有答案,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11(有答案,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1 - 上学期高 二语文 11 月月考试题 11 第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9 分,每小题 3 分) 文学:人类生存的一种支撑 无论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文学的价值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估,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浮躁、喧嚣的消费社会中。以往,我们侧重强调的是文学的思想教育作用和宣传鼓动作用;现在,人们更看重的是文学的消遣和娱乐作用,甚至它的市场轰动效应。文学最内在、最深层的价值却被忽略了。在我看来,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创造活动,它还应当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支撑,一种情感与精神的支 撑。 从原始文化学的意义上讲,人类在其还不太会直立行走

2、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翩翩起舞,在其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唱歌,在其还不会写字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绘画,在其还不会制定法律条文、撰写科学论文的时候就已经会创作故事和诗歌。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文学艺术,是人类生命进化史中的一个包容诸多的 “ 原点 ” ,一个出发点。而同时,这个 “ 原点 ”又使它在人类生命活动史中永远占据一个 “ 顶点 ” ,一个精神的制高点。如俄国美术家瓦西里 ?康定斯基所说的: “ 人类的精神生活可以用一个巨大的锐角三角形来表示,它缓慢地、几乎不为人们觉察地向前和 向上运动。 ”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 三角形的顶端经常站着一个人 ” ,这个人就是像贝多芬、德彪西、梅特林克、莫奈、

3、马蒂斯、毕加索这样的伟大的艺术家,当然也包括像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这样的诗人、小说家。 在人类生活与人类历史中的定位使文学艺术拥有了这样一些 “ 天性 ” :既根植于大地,又仰望着天空;既是真实的生活,又是虚幻的想象;既是本能的喷涌,又是理性的张扬;既拥有肉体的丰厚,又拥有精神的空灵;既是对于往昔的追忆,又是对于未来的憧憬。它拒绝一切形式的人与自然的割裂、物质与精神的偏执、思维与本能的对立 、本体与现象的拆解、理智与情感的剥离。它始终追求的是一种圆满、充盈的生命形式,一个真实、独特、富有创造活力的个体。人类的文学艺术活动,几乎就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天地神人和谐相处、健康发育的一个楷

4、模。 文学艺术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状况的象征 “ 在艺术得不到人们的维护,同时又缺乏真正的精神食粮的时代,精神世界是衰微的。灵魂不断从高处跌落到三角形的底部,整个三角形显得死气沉沉,甚至倒退和下滑 ” 。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精神又是内在于每一个人的身心之中的 “ 任何人,只要他把整个身心投入自己的艺术的内在宝库, 都是通向天堂的精神金字塔的值得羡慕的建设者 ” 。 文学艺术,并不只是一种职业一门技能,在现实生活中,远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创作出成功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诗的心境和艺术的情致,以超越功利的、发自内心的、充满喜悦和感激的心态对待生活,这样的人即使一字不识,也仍然是一

5、位艺术家,一位诗人。 诗意地栖居意味着独立自主、自得其乐、自我完善。文学艺术本质上是肯定,是祝福,是生存的神话,是人们的自我救治、自我保健。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你能够走进这样一种人生境界,你的生命就是富足的、健康的、 美好的,那么,你也就在精神上站稳了- 2 - 生存的出发点, 同时也占据了生存的制高点。 1对文学艺术拥有的 “ 天性 ” 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学艺术仰望着天空,是虚幻的想象、理性的张扬,拥有精神的空灵,是对于未来的憧憬。 B文学艺术应该是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思维与本能、本体与现象、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C文学艺术追求的是一个真实、独特、富有创造活力的个体。

6、D文学艺术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天地神人和谐相处、健康发育的模范。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学是人类 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因此,它应该支撑起人的生命、支撑起人的情感和精神。 B文学艺术是人类生命活动史中的精神制高点,贝多芬、托尔斯泰等艺术家是这个制高点上的代表人物。 C文学作品既可以内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中,又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D只要每一个人都努力创作,那么,你就会在精神上站稳生存的出发点,占据生存的制高点。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当前这个浮躁、喧嚣的消费社会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和挖掘文学最内在、最深层的价值。 B重视、维护文学艺 术,

7、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起来,我们的时代也可能因此拥有更加充盈的精神食粮。 C艺术家、诗人并非专指能够创作出成功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的人。 D只要创作出成功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就能诗意地栖居。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6 题(每小题 3 分)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 ,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 贸 盐以自供

8、。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食有余谷,辄 恤 穷匮。人有臻遗,取其粗者,示不 逆 而已。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 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 ” 闻者皆嗟叹之。猎者时往寄宿,文夜为担水而无倦色。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 造 之,而携与俱归。飏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袴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飏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 ,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 于是朝士咸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 。温峤尝问文曰:- 3 -

9、“ 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 ?” 文曰: “ 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来也。 ”又问曰: “ 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 ?” 文曰: “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 又问曰: “ 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 ?” 文曰: “ 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 !” 又问曰: “ 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 ?” 文曰:“ 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 ” 又问曰: “ 苟世不宁,身不得安。今将用先生以济时,若何 ?” 文曰: “ 山草之人,安能佐世 !” 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居导园七年,

10、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采竹叶木实, 贸 盐以自供 贸:购买 B食有余谷,辄 恤 穷匮 恤:救济 C取其粗者,示不 逆 而已 逆:违背,拂人意。 D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 造 之 造:拜访 5以下各组句子,表明郭文 “ 爱山水,尚自然 ” 的一组是 ( ) 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 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 山草之人,安能佐世 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 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A B C D

11、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 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十多天也不回家。后来父母死了,他守孝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立业,干脆离别家乡,到名山大川游历。 B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竟安然无恙。打猎的人经常到他那儿寄宿,并在夜里为他挑水,毫无厌倦之色。 C王导听说郭文的名声大,派人请他出山。郭文不肯坐船乘车,自己挑了担子徒步行走。 D郭文在王导的园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园。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归山林,王导不答应。后来郭文寻了个机会逃 出,欲继续过与猛兽为友的日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12、 分) ( 1)于是朝士咸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 5 分) _ ( 2)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 ?( 5 分) 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 9 题。 千 秋 岁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 会,鹓鹭 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 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 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 鹓- 4 - 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8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5 分 ) _ _ 9 “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 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6 分) _ _ _ 10默写填空。( 6 分)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11(有答案,Word版).doc)为本站会员(mrliu)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