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宁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

上传人(卖家):mrliu 文档编号:79019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宁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甘肃省宁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甘肃省宁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甘肃省宁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甘肃省宁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1 - 甘肃省宁县二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3 小题。 ( 9 分) “ 文化全球化 ” 是一个伪命题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 ,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 ,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 ,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 ,世界市场使得消费 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 ,而通信、交

2、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 ,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同。事实上 ,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 ,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 ,所谓 “ 文化全球化 ” 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 ,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为维护自身利益 ,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 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

3、世界格局中 ,连经济都很难趋同 ,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 ,是一个民族的根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 ,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 ,造就了多元文化 ,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 ,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 ,盲目推动趋同 ,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 ,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人鼓吹 “ 文化全球化 ”, 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个

4、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 ,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 2 - 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 ,企图让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 ,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 所谓 “ 文化全球化 ” 极具欺骗性 ,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 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 ,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 ,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 ,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 ,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

5、级的文化样式 ,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 ,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应当认识到 ,西方国家鼓吹 “ 文化全球化 ”, 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 ,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当前 ,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 ,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 ,经济全球化发展 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 ,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廓清 “ 文化全球化 ” 的迷雾 ,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 ,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 ,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 ,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 ,推

6、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人民日报 2018 年 03 月 14 日 07 版 ,作者刘焕明 ,有删改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 ) A.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 ,这是 “ 文化全球化 ” 产生的背景 。 B.“ 文化全球化 ” 将趋同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 ,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 C.通过交流互动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 “ 文化全球化 ” 的欺骗性危害性的体现。 D.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 “ 文化全球化 ”, 以攫取更多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从

7、产生背景、影响、本质、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伪命题作了细致的分析。 B.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文化全球化推行的欺骗性危害性。 C.文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论证有力 ,逻 辑严密 ,体现作者深度思考。 D.文章阐述了在西方文化全球化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 ,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 ,这个民族等于失去了灵魂。 B.西方国家极力宣扬 “ 文化全球化 ” 是基于利益的驱使 ,并力图使它成为整个世界的共同尺度。 C.世界应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 ,

8、如果以单一文化为取向 ,不能兼容反而消融其它文化 ,那将是灾难性的。 - 3 - D.如果我们能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自主性 ,就可以有效抵制西方 文化的渗透和扩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4 6 小题。 材料一 : “ 什么清华北大 ,不如胆子大。 ” 近日 ,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 ,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 ,也并无不可 ,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 ,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 ,难免有人对这番话进行歪解 ,有的甚至从中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 :读书无用。读了几年大学 ,还不如中学毕业

9、就去做生意的同学 ,人家都有车有房了 ,自己却什么都没有 ? 的确 ,这些年来 ,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 生不再是 “ 天之骄子 ” 。如果把 “ 有用 ”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 ,老实说 ,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 “ 挣大钱 ” 的梦想 ,的确没那么简单。同时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机会 ,即使没有大学学历 ,只要敢闯敢干 ,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 ,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 读大学 ,不仅在于学习知识 ,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 “ 资本 ”, 还有其更高的价值 :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 ,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 ,不

10、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 “ 有用 ”, 就在于丰富个人素质的 “ 无用 ” 之用。大学所带来的宏阔视野、见识丰盈以及塑造人的价值观 ,其 “ 回报 ” 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当然 ,“ 读书无用论 ” 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 :我们的社会 ,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 ?但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 ,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 2017 年 1 月 17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 ) 材料二 : 在 1 月 3 日晚上的直播中 ,两个 90 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 ,唯独对其中的书本不屑一顾 ,最后却演变成为撕书直播

11、 ,并表示读书没用 ,自己从来不读书 ,照样做老板开 跑车 ,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 4 - 如今渐渐流传开的 “ 读书无用论 ”, 一是源于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 ,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 ;二是源于读书多年 ,一朝进入社会 ,大部分知识内容都忘记了。读书又有何用 ? 对于这个问题 ,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 :“ 当我年轻的时候 ,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 ,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 ,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 ,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 读书学知识 ,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 ,但是之所以还要学 ,并且不仅我们学 ,下一代还要学 ,是因为

12、这些知 识是正确的。 所以 ,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 ,“ 你 ” 读不读书才重要。 (选自 2017 年 1 月 4 日 “ 红网 ”, 有删改 ) 材料三 : 河南省卫辉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 薛屯村 ,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 ,每年都会有三五名学生考上全国各地的大学。近些年 ,该村考上大学的学生数量成倍上升 ,截止到目前 ,该村已经出了 200 多名大学生。甚至一条街上竟然有多名博士生。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 ,却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 ,成为远近闻名的 “ 高考名村 ” 。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 ,就是这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 ?有何

13、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 这些 “ 高考名村 ” 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 “ 情有独钟 ” 。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 :一是 ,这些 “ 高考名村 ” 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就出过几个大学生 ,他们成为 “ 知识改变命运 ” 的鲜活案例 ,促使后人争相效仿 ;再者 ,就是尽管贫穷 ,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 ,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 ,全力供应孩子读书 ,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对教育的重视 ,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要想彻底剔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 ,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 ,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布 ,诸 如在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介制、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 ,向农村考

14、生重点倾斜 ,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 “ 高考名村 ” 所取得的经验 ,也在警示我们 ,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 ,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 ,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选自 2016 年 3 月 1 日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 )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5 - A.“ 什么清华北大 ,不如胆子大 ” 材料一中 “ 某位名人 ” 在演讲中这样说 ,是激励年轻人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要有胆量。 B.大学教育能带给学生宏阔视野、 丰盈见识以及价值观的塑造 ,大学教育的回报 ,不能完全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C.材料二中外国网友对 “ 读书有何用 ” 的回答巧妙地点出了读书的重要性 ,读过的书 ,也许会忘记 ,但它们会变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D.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 ,因为作者认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 ,但是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一定要读书。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4 分) A.材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甘肃省宁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为本站会员(mrliu)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