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四章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2024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

上传人(卖家):QXX 文档编号:7949340 上传时间:2024-09-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素养目标]第四章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2024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核心素养目标]第四章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2024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核心素养目标]第四章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2024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核心素养目标]第四章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2024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理观念:(1)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学习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结论。2科学思维: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科学探究: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环节,认识到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重要性。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意义、方法。焦距相差较大的两组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一、复习提问1透镜有几种?分别叫什么?它们对光线有什么作用?2什么叫凸透镜的焦点、

2、焦距?二、科学探究1提出问题。师:大家先进行分组实验:用一凸透镜在点燃的蜡烛与墙壁之间移动,你们可观察到什么?学生动手实验:用一凸透镜在点燃的蜡烛与墙壁之间移动。生甲:可在墙壁上得到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也可能在墙壁上看不见像。生乙:可在墙壁上得到倒立的像。师:对于凸透镜成像,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甲:凸透镜成像有何规律?生乙: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否就是影响凸透镜成像情况的主要因素?2假设或猜想。师:你们的猜想是什么?生甲:凸透镜成像可能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生乙:与焦距有关。生丙:与物距、像距的大小有关。生丁:与像距有关。3设计实验。师: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

3、确?生:做实验。师:很好,大家都想到了实验,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你们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方案来证实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生甲:观察光源到同一个凸透镜不同距离时成像的情况。生乙:观察光源到不同凸透镜相同距离时成像的情况。演示实验:教师出示两个焦距相差较大的凸透镜,做一次简单的演示,让点燃的蜡烛到两个凸透镜的距离相同,所成的像不同。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烛焰到两个凸透镜的距离相同,所成像不同。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了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情况不仅与物体到凸透镜距离有关,还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师: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个专用的光学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具座上不仅可以固定凸透镜

4、、光屏、蜡烛,还可以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和高度,并带有刻度尺,可直接读出蜡烛到凸透镜、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用方便。教师边介绍边示范,并指出实验时仅供选用。师:实验时需哪些器材?生: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具座、光屏。师:还需要知道什么数据?生:凸透镜的焦距。师:你想通过什么办法得知凸透镜的焦距?生甲:用实验测得。生乙:查阅说明书。生丙:问老师。师:你们想的这几种方法都可以,不同组的桌面上的凸透镜焦距不同,由于时间有限,请你们查阅桌面上的说明书,弄清凸透镜的焦距。学生查阅并交流凸透镜的焦距。师:实验时桌面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具座和光屏,它们起什么作用?生:凸透镜用来成像,点燃的蜡烛作为光

5、源,光屏用来承接物像,光具座起到支架作用,还可以直接读出物距u和像距v。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91,注意观察表格中的各个项目,做到对实验中要测量的数据及观察的现象心中有数。由表格可知,有6行空格,说明我们要取6次实验数据。另外,实验中还需要注意几点,现在请同学们看投影。教师调节实物投影,演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边演示边讲解。师:同学们面向光具座上的刻度尺,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因为我们观察的是烛焰的像,这样才能在光屏中央得到完整的像。第一次实验先把蜡烛移到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使它们底座上的红线对准整数刻度,如使它们之间的

6、距离为30 cm,定好物距后,只能移动光屏找烛焰的像。这时观察光屏,轮廓模糊的不是真正的像,当找到清晰的像时,记下像的大小、倒正、虚实及物距、像距,填入表格第一空行。第二次实验缩短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如25 cm,再移动光屏找烛焰的像,记录数据,总共改变物距6次,最后一定要让蜡烛离凸透镜较近,在光屏上找不到像为止。此时请同学们将光屏拿掉,用眼睛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的像,将观察到的像的情况填入表格。现在同学们对实验的目的和方法、步骤清楚了吗?生:清楚了。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订出实验步骤,并写在纸上准备全班交流。生:讨论、制订实验步骤。师:请第5小组的同学向全班同学交流你们的实验步骤。我们小组制订

7、的实验步骤如下:生:(1)用查资料法获得凸透镜的焦距。(2)认识光具座,将实验器材按蜡烛、凸透镜、光屏顺序放置,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将蜡烛分别放在离凸透镜30 cm、25 cm、15 cm、12 cm、8 cm、3 cm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亮、最清晰,观察像的大小、倒正、虚实,读出物距、像距并记入表格。如果蜡烛离凸透镜较近,移动光屏承接不到像,可拿掉光屏,眼睛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大小、倒正、虚实,记下物距。(4)将以上实验重复一遍。以上实验步骤是在教师补充、完善的基础上用字幕打出。4进行实验。师:好,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最快、最好,注

8、意分工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检查、答疑、指导。表扬做得快、做得好的学生,同时也鼓励做得慢和做错的学生,对不会做的个别学生当场指导。5分析论证。师:现在同学们完成了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结合前面的猜想,你们得到什么结论?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投影一组较标准数据,让学生讨论。生甲:我们组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倒正、虚实与物距有关,因为我们每次实验前都先改变物距,再找烛焰的像,物距不同,像也不同,像距也不同。师:说得很好。证实我们的第一个猜想是正确的,同时可推翻第四个猜想,因为像距也是由物距决定的。生乙:我们组认为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有关。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当

9、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像。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说明同学们不仅认真做实验,还动脑筋思考了,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学习方法,如果养成习惯,相信同学们会越学越好。如果我们投影的过程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投影的数据,凸透镜成像具体还有哪些规律?再讨论一下。提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凸透镜的焦距来表示。师:请第6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交流你们的讨论结果。生:当物体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处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时,成放大、

10、正立的(虚)像。教师应给予启发,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并将该结论投影在屏幕上。括号内留着待全面补充是实像还是虚像。6交流与评估。教师投影两组不太理想的数据,让学生评估。师:请同学们观察投影的数据,哪个数据有问题?为什么会这样?生甲:第4组的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的像是缩小的,可能读数错误。生乙:可能蜡烛烧短了,在光屏上没得到完整的像。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实验中当蜡烛离凸透镜很近时,为什么在光屏上找不到像,而看到的是一块模糊的光斑?生:因为光线没有在光屏上会聚。师:回答得很好,平面镜成像,像是怎么形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生: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是虚像。师:对,虚像不是实际

11、光线会聚而成的。当蜡烛离凸透镜很近时,烛焰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不能会聚,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物体同侧会聚而成,所以是虚像。我们只能透过凸透镜,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才能观察到,所以不能用光屏承接的是虚像,能用光屏承接的是实像。师:请大家阅读P92“迷你实验室”,并尝试自制简易照相机(如图)。具体步骤可参考如下方案: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并能前后滑动。在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明薄膜作为屏幕,把纸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纸筒,就制成了模型照相机。以小组为单位,调试模型照相机,步骤:(1)镜头对准窗外远处

12、景物,调节相机,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得到一清晰的像,观察像的特点。(2)探究:从拍摄远处景物到近处景物,应如何调节凸透镜到半透明薄膜之间的距离,薄膜上的像如何改变?(注:此处只重过程方法,不重结论)三、课堂归纳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科学探究,你们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生甲:我学到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生乙:我知道了实像和虚像的区别。生丙:我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学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第二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外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物体位于2倍焦距处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物体位于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物体位于1倍焦距处时,不能成像;物体位于1倍焦距以内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2.本节课的内容一向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常在教这部分内容时,我往往先在教室里演示一遍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再来验证一遍。虽然学生在实验时都能在光屏上找到像,但只是依样画葫芦,结果对于物距、像距、焦距,有些学生还是弄不清楚,对于规律也是记不牢,且容易忘。根据新课本注重探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我安排了提出问题、假设或猜想、设计实验探究、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与评估等几个过程,并在得到初步结论时,及时用作图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物理 > 沪教版 > 八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核心素养目标]第四章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2024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为本站会员(QXX)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