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6-2017 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 1. 要求完全按照高考标准,规范答卷。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填(贴)写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 3. 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卷 阅读题 ( 70 分) 一、 阅读 (35分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题 3 分) 中国传统社会在汉代以后的 2000 多年里,儒学始终作为核心价值始终指导和规范着国家、社会和个人。就是说,儒学作为核心价值得到了有效的培育与践行。这 其中的重要经验是以礼仪为重要抓手,即通过礼仪把儒学价值
2、观制度化。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学被称作礼教。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即以礼治国,这一主张在汉代以后一直主导着中国社会。儒家之礼仪集中表现于“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经典,内容包罗了政治制度、宗教仪式、法典刑律、道德规范、日常生活准则等。广义的制度是指组织人类共同生活、规范和约束个体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儒家之礼仪正可以通过这样的制度概念予以概括。对于价值观念之“仁”和制度规范之“礼”的关系,孔子认为前者必须通过后者才能得 以普遍实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因此,礼仪的实施就是儒家价值观制度化的落实。 陈寅恪指出,直至汉武帝宣示“独尊儒术” 15
3、0 多年以后的东汉白虎观会议,才标志着儒学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制度化而得以确立。从西汉到东汉,汉儒的重要工作是致力于礼仪建设,从汉初的陆贾、贾谊、公孙弘等,到董仲舒、王莽,再到戴德、戴圣和刘向、刘歆,儒学完成了思想学说到制度体系的跨越。在汉代文献中,可以看到不少地方官员以礼仪建设使得儒家价值观成为制度化存在的记载。儒学价值观由礼仪而成为制度化的存在,使得 价值观因此而落细落小落实。所谓落细,是因为礼仪渗透于日常生活细节中;所谓落小,是因为礼仪覆盖了每个社会成员和每个社会角色;所谓落实,是因为礼仪具有规范人们行为 的操作性。这是儒学制度化给我们提供的培育践行价值观的经验。 儒学制度化的得失是纠缠在一
4、起的。儒学的制度化,说到底是以“独尊儒术”这一制度设计为根基的。然而,这个制度设计在确立儒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而存在的同时,也造成了儒学依附君主专制的弊端,从而遮蔽、消解了原本存在于其中的某些优良传统。这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独尊儒术”使得儒学以经学的形态而存在,这 种形态有两面:一面是尊崇儒学,另一面是“罢黜百家”。儒学原先是先秦诸子之一,当其因独尊而被称为经学时,与此相同步的,则将其他诸子作为异端予以排斥,如董仲舒所说的;“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 使并进,2 邪辟之说灭息”(汉书董仲舒传)。因此,作为制度化的经学借助极权而实行思想专制。其次,“独尊儒术”使得儒学的经典解释
5、越来越趋向于为现实君主专制提供合法性根据。如徐复观指出的:“儒家思想形成后,政治情势由封建向专制演进,在长期的专制气氛与利害关连之下,凡与专制不相容的成分,常常得不到正当的解释、 发挥,例如儒家中的民主思想。有与专制容易混淆的部分,如父子之亲、君臣之义等,便易于受到过分的宣扬渲染,以至被专制的要求所渗透而发生变质。再次,“独尊儒术”使得儒生热衷于依附专制政权而获取功名利禄。“独尊儒术”制度设计的重要方面,是把研习六艺五经作为进入仕途,享受某些优惠(如免去徭役)的唯一通道。丢失了对圣贤之道的追求,儒学就没有了成就德性的内在生命力。儒学制度化既是中国传统文明兴盛的重要因素,也是促使中国传统文明走向
6、衰败的重要因素。 (选自陈卫平儒学制度化的得失,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儒学在汉代以后的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一直指导和规范着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核心价值,且得到有效的培育与践行。 B培育与践行儒学为核心价值的重要经验,是以礼仪为重要抓手,即通过礼仪把儒学价值观制度化,从而儒学被称作礼教。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即以礼治国,孔子的这一主张一直主导着中国社会,且以儒家礼仪的实施落实儒家价值观制度化。 D在孔子看来,儒家价值观念之“仁”只有通过儒家制度规范之“礼”才能得以普遍实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 分 )
7、A有学者指出,儒学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制度化而得以确立的标志。是汉武帝宣示“独尊儒术”150 多年以后的东汉白虎观会议。 B从汉初的陆贾、贾谊、公孙弘等,到董仲舒、王莽,再到戴德、戴圣和刘向、刘歆,都为儒学思想转为制度体系做出贡献。 C两汉时期,许多汉儒和地方官都致力于礼仪建设,从而让儒家价值观成为制度化存在。 D让儒学礼仪渗透到日常生活细节中,覆盖到每个社会成员和每个社会角色,且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操作性,因此儒学价值观由礼仪而成为制度化的存在。 3下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3 分 ) A儒家礼仪的制度化,包罗了政治制度、宗教仪式、法典刑律、道德规范、日常生活准则等
8、。 B儒家价值观由礼仪而成为制度,使得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正是儒学制度化提供给我们培育践行价值观的经验。 C以“独尊儒术”为根基的儒学的制度化,造成了儒学依附君主专制的弊端,遮蔽、消散了本来的某些优良传统。 D独尊儒术”使得经学借助极权而实行思想专制,使得儒学的经典解释趋向于为实现君主专制提供合法性根据。 3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传奇女子 林徽因 柳 已青 林徽因( 1904 年 1955 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
9、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 20 年代到 40 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 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徽因是20 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 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
10、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同时 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11、。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 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 8 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1945 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着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 10 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张(爱玲),我觉得林徽因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
12、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 每一4 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朱梅馥。相比较而言,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 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
13、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 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 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 ,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表达了 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B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 C本文结构得体,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作为一个女性的人间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读后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D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 5、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