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复习学案(知识构建+自主检测)-高中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三期末第二次复习.docx

上传人(卖家):alice 文档编号:797019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复习学案(知识构建+自主检测)-高中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三期末第二次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复习学案(知识构建+自主检测)-高中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三期末第二次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复习学案(知识构建+自主检测)-高中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三期末第二次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复习学案(知识构建+自主检测)-高中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三期末第二次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复习学案(知识构建+自主检测)-高中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三期末第二次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 【单元概述】【单元概述】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法者,治之端也。治理国家和社会、关键 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 要依托。无论哪个国家,什么时候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法治松弛,什么时候 就国乱民怨。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 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3.1 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2 搜集材料,闻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3.3 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单元目标】【单元目标】 1.构建知识体系,梳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知识。 2.小组合作,结合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 本要求,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3.搜集疫情防控的实例,说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坚持依法防控三者之间的关系。 【单元知识体系构建】【单元知识体系构建

3、】 【基础【基础知识知识梳理】梳理】 第七课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一框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一、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产生: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本质和本质和作用:作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 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3.历程:历程: 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 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 家治理方式。 4.我国法律的发展

4、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及其评价:历程及其评价: (1)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献。 (2)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 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 所传承和发展;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最终 归于失败。(失败原因:移植他国法治模式,往往难以适应本国国情,超越历史条件。启示是:法 治建设,应符合本国历史和国情) 【名词点击:中华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

5、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 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 二、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1)法的产生法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 现而逐步产生的。 (2)法的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 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类型:)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4)作用作用:法

6、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并 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 序。 (5)基本形式:)基本形式:法是由国家制度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 式。 (6)本质:)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度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 会规范。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 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7)职能:)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 统治的作

7、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三、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 同意志的体现。 1.原因:原因:(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2.成就:成就: (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 化、

8、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 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 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

9、得巨大成就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 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 第二框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一、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一)(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原因: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原因: 1.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74) 2.地位:依法

10、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地位: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P74)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3.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1) 通过实行法治, 有利于保障人权, 维护社会和谐, 实现长治久安,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通过实行法治, 有利于保障人权, 维护社会和谐, 实现长治久安,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P74) (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的发展前景,必须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

11、主义事业更加广的发展前景,必须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二)(二)怎样坚持依法治国?怎样坚持依法治国? 1.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具体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 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法治保障体系, 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党内

12、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 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 (3)具体)具体要求: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 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推进依法治国,努力 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2.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1)坚持中坚持中 国共产党的国共产党的 领导领导 原因: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

13、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要求: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 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 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 (2)坚持人坚持人 民主体地位民主体地位 原因: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的根本政治制度。要求: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 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 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3)坚持法坚持法 律面前人人律面前人人 平

14、等平等 原因: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要求: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 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 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凭借形式以言代法、以权正法、徇私枉法。 (4)坚持依坚持依 法治国和以法治国和以 德治国相结德治国相结 合合 原因: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要求:要求: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 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15、既重视发挥法律的 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 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 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5)坚持从坚持从 中国实际出中国实际出 发。发。 原因: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要求:要求: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 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 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 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第

16、八课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建设 第一框第一框 法治国家法治国家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1内涵: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 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2.法治国家的特征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原因: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思, 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要求: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2) 坚持良法之治 原因;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

17、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 律的效力。 要求 a.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 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合理性) b.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完备性) c.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规范性)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公民权利的具体内容/表现 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 原因: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要求: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

18、保障。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国家权力的具体内容/表现: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 在法律之下运行。 要求: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 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二、建设法治国家二、建设法治国家 1内涵: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 严格实施。 2怎样建设法治政府(措施) (1)推进宪法实施 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完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19、推进合宪性检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 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 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原因: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 要求: a.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b.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C.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 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3

20、意义 (1)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2)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拓展提升:法律的实施环节拓展提升:法律的实施环节 遵守法律, 即守法遵守法律, 即守法 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去从事各种事务和行为的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去从事各种事务和行为的 活动活动 执行法律, 即执法执行法律, 即执法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 适用法律, 即司法适用法律, 即司法 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

21、件的专门活动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法律监督法律监督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依法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依法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第二框第二框 法治政府法治政府 一、法治政府的内涵法治政府的内涵 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政府。 特征:特征: 1职能科学的政府 (1)要求: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该管的不管。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也 必须科学合理。 (2)职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须承

22、担的基本 职能。 2权责法定的政府 (1)原因:如果政府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就会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 (2)做法:需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3执法严明的政府 (1)要求: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 法活动。 (2)意义:只有执法严明,才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4公开公正的政府 (1)要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正执法要求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 准则,将其贯彻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 (2)意义: 通过

23、公开公正执法, 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参与权、 表达权和监督权。 5廉洁高效的政府 要求:(1)政府必须清廉,不得利用公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 (2)政府必须高效运行,通过优化流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 6守法诚信的政府 要求:(1)政府要带头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做到诚实守信。 (2)要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 准确记录并客观评价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务员对职权范围内行政 事项以及行政服务质量承诺、期限承诺和保障承诺的履行情况。 特别提醒:转变政府职能特别提醒: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

24、需要,对其应担负的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 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 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 (对哪些事物负有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对哪些事物负有管理权责,管什么,管 多宽,管到什么程度多宽,管到什么程度) ),管理角色,管理角色( (主角、配角等主角、配角等) )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的转换

25、,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 二二、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 1要求:建设法治政府,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 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 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2措施(P91) (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2)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3)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4)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5)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6)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3意义 (1)能够督促政府更好

26、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 (2)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依法行政 区区 别别 含义含义 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依 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管理国家事务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略略 党坚持依法治国党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领导立法, 带头守法

27、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保证执法,不断不断 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的权力由法律授予的权力由法律授予, 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 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主体主体 广大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 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 政府政府 联系联系 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都是依法治国的要求。 党的领导和依法执政是行政机关依法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都是依法治国的要求。 党的领导和依法执政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保行政的保 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党领导人民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和依法执政的关

28、键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党领导人民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和依法执政的关键 第三框第三框 法治社会法治社会 一、法治社会的内涵一、法治社会的内涵 1含义: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2具体内容(特征) (1)信法: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 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 人都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2)守法: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无论是私人生活领域还是 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的要求得到普遍的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

29、得到履行,违法犯罪行为得到 有效遏制。 (3)用法: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在纠纷发生后,人们普遍依据法 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 二、建设法治社会二、建设法治社会 1措施(要求)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 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

30、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 体系。 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 护权益。 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2.建设法治社会的原因 (1)必要性: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P94 (2)重要性(意义):P95

31、 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第九课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一框第一框 科学立法科学立法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1含义: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2科学立法的标准/原则: (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 权利。 具体要求: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 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2)符合国情和实际 具体要求:

32、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 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 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具体要求:要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 二、推进科学立法(如何做)二、推进科学立法(如何做) 1要依法立法 (1)内涵: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2)依据: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3)要求: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

33、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2要充分发扬民主 要求: (1)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2)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 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 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3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要求: (1)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 一、相对应。 (2)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 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34、知识拓展:正确理解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与依法立法知识拓展:正确理解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与依法立法 (1)科学立法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能拍脑袋做决策;民主立法就是要多听方方面面的意见,多吸取社 会智慧;依法立法是指立法应当严格依照宪法法律设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确保每项立法都经得起 合宪性审查,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2)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 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 法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3)依法立法要求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立法权限,明确

35、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 委会法律保留的事项。 第第二二框框 严格执法严格执法 一、严格执法的内涵 1.严格执法的含义: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2 严格执法的主体: 在法律实施体系中, 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 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 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3严格执法的意义 (1)对法律: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政府必须带头严格执法,才能带动全社会尊崇和敬畏 法律。 (2)对社会: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政府只有坚持严格执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群众正 当权益,才能彰显公平,伸张正义。 (3)对政府: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各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严格执法,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

36、 关系法治中国建设成效。只有不断推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能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任 务和目标。 二、推进严格执法(措施) 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要求: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 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2坚持规范执法 (1)重要性: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 (2)要求: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 政处罚等执法行为。 名词解释 1.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2.

37、行政处罚: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 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 的具体行政行为。 3坚持公正执法 (1)内涵: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2)要求: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要有效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 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名词解释: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内有选择余地的 处置权利。它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由法律、法规授予的职权。 4坚持文明执法 要求:执法部门要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融法、理、情于一体,坚持以法为据、以 理服

38、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第第三三框框 公正司法公正司法 一、公正司法的内涵 1公正司法的内涵: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2公正司法的表现 (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要求: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意义: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 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要求: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意义: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 实现方式:法律的公

39、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 拓展:拓展: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关系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关系 司法公正包括结果公正和程序公正。结果公正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标,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 保障,结果公正与程序公正共同构成司法公正的核心要素,二者是相辅相成、辦证统一的关系。其 中,结果公正是程序公正的最终目的,程序公正是实现结果公正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3地位: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拓展:为什么说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拓展:为什么说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 第一,司法具有定纷止争的终局性作用。第二,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第三,司法公正对

40、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起着保障作用。第四,司法公正对人们的行为有预测作用。 二、推进公正司法 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要求: (1)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2)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 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 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 公正。 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构建开放、动 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

41、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 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 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要求: (1)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 (2)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拓展:司法救助拓展:司法救助 1.司法救助制度:是体现国家关怀的抚慰性、救济性措施,是国家对因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 无法获得有效赔偿而造成生活困难的当事人或其近亲属予以一次性救助的制度 2.司法救助制度的功能:开展国家司法救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改善民生、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P105P1

42、05 名词点击名词点击 1.罪刑法定: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 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应当由法律加以规定, 对于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2.疑罪从无:这是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旨在实现司法公平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制度,指对被告人定罪 量刑必须依据确定、充分的证据。对于缺乏充分证据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 罪。 3.非法证据排除:通常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使用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 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凡以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均不得在刑事审判中被采纳。

43、 第第四四框框 全民守法全民守法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1全民守法的内涵: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2 全民守法的重要性: 建设法治中国, 必须推动全民守法, 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 坚定捍卫者。 3全民守法的要求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 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 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

44、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二、推进全民守法(措施) 1.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 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 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 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推进全民守法,要不断加强公民

45、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 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小结:小结: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关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关系 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的重点,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推进法治中国 建没的进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课本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

46、法治国的关系:课本 112112 页页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 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 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自主检测】【自主检测】 1我们常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观点体现

47、了 A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B法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 C法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只对被统治阶级有约束力 2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下列关于中华法系说法正确的是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 中华法系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中华法系是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 强调法律与君主权威的统一 B C D 3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 想史上的新篇章。根据马克思的法律思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B法律是由国

48、家制定或认可的,它具有普遍约束力 C党的政策与法律相同 D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普遍适用性 4.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 法院依据我国合同法第 159 条关于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的规定,判决粮油公司全额 向农户支付购粮款。在这一案例中 法主要执行了政治职能 法主要执行了社会职能 体现了法具有阶级性 体现了法能调节社会关系 A B C D 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法治新纪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道路越走越宽广。下列选项是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的是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把依法执政确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成功移植到了中国 A B C D 6下列古语能体现法治的是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吕氏春秋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赐萧璃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惟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贞观政要 A B C D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复习学案(知识构建+自主检测)-高中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三期末第二次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