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2017-2018 学年上期高二 12 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2、本次考试有“机阅”专用答题卷,请不要在试卷上答题。 3、答题前,请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 2B 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 I 卷(阅读题 共 7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 29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9 分,每小题 3 分) 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也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鉴于官员在国家机器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他们对于读书和从政二者关系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国 家的官场风气 ,影响着一个国家
2、的社会风尚。 在中国古代 ,官员读书是持续性的普遍性的历史现象 ,也是官场的显性规则。中国封建社会官本位色彩非常浓郁 ,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入仕为官。因此 ,读书成为古代文人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二选择。这些文人士子秉承儒家“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理想 ,经过儒师的悉心调教和官场的耳濡目染 ,入仕时大都谙熟治乱兴衰之道 ,知晓为人处世之理 ,成为一名合格的朝廷命官。但有一点必须承认 ,文人士子们通过经年累月的读书 ,不仅蓄积了丰赡学养 ,而且提升了高迈人格 ,换言之 ,读书造 就了称职的官员 ,而官员继续读书则成就了更大事业。 众所周知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 ,“
3、学而优则仕” ,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漫长苦读且深入传统文化肌理的人 ,才能通过严苛的科举考试 ,才能在官场里登堂入室。因而 ,但凡具有读书天赋、家境又允许的学子 ,大都养成了读书习惯 ,为官之后依然读经诵史 ,赋诗作文 ,以此颐养性情、陶冶操守、净化心际、提升境界。另外 ,凡是国盛民阜、天下太平的朝代必然是推崇文化和学术的朝代 ,此时考核检验官吏的准绳 ,不仅要看其政绩大小 ,也要看其文化修养的高低。 中国古代官员把读书和从政合二为一 ,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 计有一定关系。秦汉统治者将偃武修文、重用儒生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到了隋唐逐步建立并完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选人用人的主要途径
4、 ,它把考查文人学子对古典文化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文字的组织能力 ,作为公开选拔官员的基本依据 ,所以不读书者不能入仕为官。士子们一旦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 ,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目标 ,在读书为文方面更加勤勉笃毅 ,成为为官和为文两方面的典范 ,他们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 ,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学家。当然 ,喜欢读书与做个好官并不一定成正比 ,例如清朝大贪官和珅就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 不过 ,虽说喜欢读书不全是好官 ,但赃官劣官则大多是不喜欢读书的草包 ,因为此类官员的兴致根本不在读书上 ,而是钟情于那些污七八糟的东西。 读书与做官也构成中国文人士子复杂性格和模糊意绪的两面心态。在他们
5、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字典籍的同时 ,也演绎着一幕幕数不清看不完的人生悲喜剧。例如北宋寇准被罢免丞相之职后 ,以刑部尚书知陕州 ,蜀帅张咏返京述职时路经陕州 ,寇准以东道主身份表达情谊,临别时寇准低声咨询张咏:“何以教准 ?”张咏只说了一句话:“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寇准不解其意,立即命手下找来后汉书阅读,读至“不学无术”四 字 ,笑着说:“此张公谓我矣。”由此推知 ,即使官居高位 ,但长期不读书不学习也会贻误国事、害人害己。当然 ,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审视。读书著文在历史上也是最具风险的事 ,从司马迁因说直话而罹受宫刑 ,到明清两- 2 - 朝大兴文字狱使众多官吏丢掉性命 ,直至“文化大革命”导致万马
6、齐喑 ,使今人感到在官场上读书立言绝非易事。其实 ,读书立言的本质并没有什么玄妙 ,无非就是坚持真理 ,发现真理 ,给今世和后人留下一点精神财富 ,而这却不是修身养性或单凭勇气就能够做到的。 (摘编自栾凤廷、刘金祥中国古代官员的读书与从政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盛世都推崇文化和学术 ,文化修养高低和政绩大小是考查官员的重要指标 ,这使读书和从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B.长期的读书 ,使文人士子拥有丰赡的学养和高迈的人格 ,同时养成读书习惯 ,所以古人为官之后依然推崇读书。 C.读书时老师的细心调教 ,加上封建社会官场的耳濡目染 ,读书人一旦
7、进入仕途 ,大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朝廷命官。 D.入仕为官是古代文人的人生价值 ,而读书则是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 ,这种风尚形成的原因是中国古代官本位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 A.中国古代官员读书与从政的关系是 :为官前 “ 学而优则仕 ”, 读书成就称职的官员 ;为官后“ 立德立功立言 ”, 读书助其成就更大事业。 B.以文会意是中国古代官员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 ,北宋寇准被罢相后请教蜀帅张咏 ,后读霍光传醒悟的故事 ,就是一个例子。 C.隋唐时期将古典文化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文字组织能力作为公开选拔官员的唯一标准 ,建立了偃武修文、重用儒生的用人选人
8、制度。 D.凡具有读书天赋、家境又允许的学子 ,大都养成了读书习惯 ,这是因为科举考试的严苛 ,学子必须经过漫长而深入的苦读才能通过。 3.根 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 推断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一个国家的发展史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 ,读书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 ,官场的风气 ,更关乎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 B.饱读诗书的文人和珅却成为清代的大贪官 ,这说明喜欢读书不一定就会做个好官 ,有时读书反而可能会成就一部分贪官。 C.古代有许多为官为文都有成功的典范 ,如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 ,修缮西湖堤坝 ,造福一方 ; 写下钱塘湖春行流传于世 。 D.读书著文虽然在历史上是最具
9、风险的事 ,但若能坚持修身养性 ,保持勇气 ,坚持真理 ,发现真理 ,在官场上也是可以做到 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10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第二种失败 麦家 第九次冲锋被击溃下来的时候 ,他悲愤得像一头因重创而恐怖、因恐怖而咆哮的困兽 ,禁不住仰天嚎叫了一声。这粗壮的悲鸣 ,似雄狮的怒吼 ,歇斯底里 ,撕心裂肺。 这是一个有风有阳光的日子。就像以往许许多多个美丽的清晨一样 ,山雾袅袅 ,轻风送爽 ,小鸟鸣唱 ,晨曦把半个山头映得霞光四射 ,整个是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致。但是 ,突然的 ,这往日的宁静和美妙很快被粉碎了。 - 3 - 是战争打扰了它 ! 他奉命在天黑
10、前拿下山头。他在八点钟组织了第一次冲锋 ,然后是第 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一次又一次冲上去 ,一次又一次被打下来。 现在 ,绛红的太阳跌落在山顶的另一边 ,四射着早晨一样的金色光芒 ,但照耀的已全然不是同一个山坡。这是一个卧满尸体、烈焰升腾的山坡 ,远看 ,像开满了杜鹃 ,又像布满了红旗 ,既悲惨 ,又壮丽。 山坡上犹如惨遭浩劫一般的褴褛 ,破败不堪。他看一眼还在继续跌落的太阳 ,心想 ,太阳走得真快啊。 山坡下 ,士兵们又一次在整队集合。他要组织第十次冲锋。 队伍终于横出来了。站在他面前的 ,只是四十几个衣衫不整的伤兵和哀兵。 同志们?他觉得自己的声音也是很陌生的 ,又哑又黏 ,像喉咙 里堵
11、满了稠血 ,敌人还在山上 ,我们还冲不冲锋?! 冲 ! 他觉得听到了四百个人的喊声 ,好像山坡上的尸体也在喊。 太阳在继续西沉。他抬头看看落日 ,又回头看看队伍 ,知道自己现在只能做最后一次努力了。我再也输不起了 ,他想。 第十次冲锋开始了。士兵们猫着腰 ,吼叫着 ,疯狂地直往山顶扑去。枪声紧密。呼啸的子弹如同雨点一般泼下来 ,中弹的士兵一个个倒在了大地的怀抱里。 他冲在队伍的前面 ,时而匍匐 ,时而跃进 ,那挥舞手枪的样子 ,就像在指挥千军万马。可士兵们却一个个在和他告别。 突然 ,他一下子跪倒在距离堑壕十几米远的山坡上 ,热乎乎的 血瞬间从几个黑暗的窟窿里奔涌不息。子弹钻进他大腿了 ! “
12、我冲不上去了 !”他悲愤地吼叫着。 他看见几个战士飞快地越过了他。这叫他振奋 ,他拉开嗓门大喊 :冲 !给我冲 !往上冲。 不一会儿 ,所有没有扑倒的战士都越过他 ,冲到了堑壕外沿。 终于,一个熟识的身影突然领先跃进了堑壕。很快,第二个也跟着上去了。三、四、五?七?九 ,他激动了 ,又一次挣扎着想站起来。可两条腿简直像被灼热的焦土熔化了。他站不起来 ! 渐渐地 ,厮杀声开始冷落了下来 ,而这时一声突然的枪响 ,似乎像是打出了一个句号。从此 ,山顶如同死光了人 ,再没有发出一点声 音。 他知道 ,胜负已经摊牌。 谁胜 ?谁负 ?他激动得要死 ,也害怕得要死。他希望山顶上马上跃出一张他熟悉的脸 ,
13、或者一个声音。是的 ,捷报应该是他的。他已经经不起打击了。他努力尽了 ,也损失尽了 ,接下来应该请他收获和交代了。 终于 ,山顶上突然颤颤巍巍地站出了一面旗帜。那是一面褴褛得失去了真实和原貌的旗帜 ,但他几乎不用看 ,只是用鼻子嗅了一下 ,就觉得脑浆飞溅? 那是敌人的旗帜 ! 山坡上 ,静静的。 还有人吗 ?他回头扫视山坡 :山坡上 ,只有一具具静卧的尸体。对着无数尸体 ,他也忍不住吼叫起来 :还有人吗 ?谁还能冲锋 ? 只有山谷的 回音 :谁还能冲锋?还有人吗? 一阵风过 ,他打了一个寒战 ,同时也清醒了。恍若一场梦醒来 ,他接着又看见了辉煌的落日 ,和满山满坡的尸体 ,还有那面迎风招摇的旗
14、帜。 难道我这样趴着等着来人把我抬下去 ,或者拖上去 ?他想。 - 4 - 不 ,我不想作为一个伤兵被人抬回去 ,也不能做俘虏 ,被他们拖上去。他自言自语道 ,我要爬上去 ,我没死 ,我应该爬上去 ,爬上去决一死战。 这叫宁死不屈。 他一拱一拱地爬起来了 ,夕阳的光辉照耀着他 ,像照耀着一片熠熠发光的金属。他丑陋的身躯如同一条断尾的蚯蚓 ,只是不息地、顽强不屈地蠕动在焦土和血泥之中 ,直逼山顶 ,直逼那面狰狞的旗帜。 堑壕就在眼前 ,这是多么激动人心 ! 接下去 ,他只要来一个翻滚就上了山顶了。此时此刻 ,他需要的是拿生命作最后一搏的勇气和毅力。但是 ,他的目光又看到了那面狰狞可怖的旗帜。旗帜似一个威风的巨人傲然凌立 ,孤独中透露出一股杀气腾腾的神气。它是对方胜利的铁证。看着它 ,他的冲动和勇气顿时损失了大半。他想 ,你一个没腿的伤兵爬上去又能怎样 ?让对方再次享受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