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8027178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项目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时间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100万年距今约160万年距今约70万-20万年距今约3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湖北省郧阳县陕西省蓝田县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制作工具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打制石器,制作骨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用火情况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意义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第2课 原始农业

2、与史前社会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1农业起源:距今约1万年,我国的南北方同时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2定居生活: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二、稻作农业的繁荣河姆渡人所在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地点浙江余姚生活年代距今约7000年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木结构水井;广泛使用骨耜,稻作农业具有相当的规模;家畜饲养以猪、狗为主;懂得使用天然漆;会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骨哨;掌握雕刻技术。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项目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生活年

3、代距今约7000-5000年距今约5900-4400年所在流域黄河中游地区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遗址代表半坡遗址(陕西西安)、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山东章丘焦家遗址房屋样式半地穴式房屋-生产生活情况制作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粟、黍,饲养猪、狗等家畜;使用弓箭、渔叉;使用装饰品并制作乐器陶埙;会纺织、制衣;有公共墓地;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阶级分化制陶技术有较大发展;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1早期城市:大约在5000多年前,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显著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早期城市逐步形成。2早期国家

4、: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形成了早期国家。3文明的起源: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项目良渚古城陶寺古城地理位置浙江余杭山西襄汾生活年代距今约5300-4300年距今约4300-4000年面积内城约300万平方米,外城约630万平方米达280万平方米建筑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有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墓葬贵族墓地随葬精美玉器,普通墓葬随葬品稀少,说明当时社会阶级分化明显大型墓葬集中分布,随葬品来源广泛,很多小型墓没有随葬品,说明当时阶级分化

5、严重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结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距今5000年左右,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三、远古的传说1传说中的著名人物:炎帝、黄帝。2炎黄部落联盟:阪泉之战后炎帝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涿鹿之战后蚩尤部落归附炎黄部落联盟。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3禅让制: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一

6、、夏、商、西周三朝朝代夏商西周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都城阳城汤把都城建在亳,盘庚时迁到殷镐京开国君主禹汤周武王亡国君主桀纣周幽王统治措施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实行分封制主要事件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商汤灭夏盘庚迁都到殷;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商朝灭亡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犬戎灭西周二、西周的分封制

7、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分封内容:周王室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周朝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诸侯的义务和权利:诸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服从周王调遣;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4作用: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一、王室衰微1时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2原因: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的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分封制

8、逐步走向瓦解。3表现: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大的诸侯势力雄厚。周天子已失去对国家的实际统治权。二、诸侯争霸1 原因:诸侯国之间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经常从事结盟和军事征伐等活动。2口号:“尊王攘夷”。3 主要霸主: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等。4影响:导致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5民族关系发展: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粮食产量明显增长,人口不断增多。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等都有所发展。3商业:产品

9、的增加,使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金属货币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一、战国七雄1时间:公元前475-前221年,我国历史进入了东周后期,即战国时期。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3战争性质:由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转变为兼并战争。4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5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二、商鞅变法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措施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

10、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影响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2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等手工业发展可观。3商业: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4都江堰(1)修建:公元前256年,在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下,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2)作用: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11、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第7课 百家争鸣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和孔子思想家老子孔子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道”“仁”思想主张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提出“为政以德”,实行德政;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经典老子(道德经)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影响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

12、教育的局面;对传承我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学派代表思想主张发展概况经典儒家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强调“仁者无敌”孟子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荀子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主张统一思想;提倡节俭墨子道家庄子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

13、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庄子法家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韩非子兵家孙武、吴起、孙膑春秋末期孙武的孙子兵法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战国时期军事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兵家著述丰硕孙子兵法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天文、历法和医学1天文 (1)商朝甲骨文里有日食、月食的记载。(2)诗经中记载了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3)春秋中记载了彗星,有研究认为就是哈雷彗星。2历法 (1)夏朝时可能有了

14、历法。 (2)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3)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3医学 (1)传说中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2)相传,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3)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二、甲骨文与青铜器1甲骨文(1)定义: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进行占卜,把占卜情况用文字形式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2)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3)地位: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

15、、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4)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青铜器(1)概况: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由国家掌控;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2)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3)金文: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4)三星堆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三、诗经和“楚辞”1诗经: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2“楚辞”: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以及宋玉等人吸收民歌精华,

16、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3影响: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 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背景:(1)社会因素: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政治因素: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2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先后攻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3秦国完成统一大业:(1)时间: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2)建立者:秦始皇(嬴政)。(3)影响: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

17、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政治措施)【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始确立】1开创: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2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和御史大夫(监察)统领。3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经济:统一货币(在全国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2.文化: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后来流行隶书)。3.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

18、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4.军事: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防御匈奴进攻)。5.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一、 秦的暴政(表现)1.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2.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3.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4.秦始皇为禁铟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各国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又将非议朝政的4

19、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坑杀,史称“焚书坑儒。5.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二、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公元前209年(公元前三世纪末)夏,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直接原因);秦的暴政(根本原因)。2.经过:起义军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一度直逼咸阳。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由于缺乏后援,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起义失败。3.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三、秦朝灭亡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项羽、刘邦领导

20、的军队在反秦斗争中逐渐壮大。项羽是楚国名将之后,骁勇善战,跟随叔父项梁起兵。他们领导的队伍逐渐发展到数万人,成为反秦的强大武装。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出身平民阶层,曾为乡间小吏,后率众反秦。他注意网罗人才,积蓄力量,势力很快强大起来。巨鹿之战后,秦朝统治者内部矛盾加深,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泰朝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强盛一时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1、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 ,距今约 年。蓝田人的发现距今约 年。郧县人的发

21、现距今约 年。2、 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 上,距今约 年。他们制作和使用 (旧石器),他们学会使用 ,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 和 最多的国家之一。4、 人的发现距今约3万年。这类人再继续使用打制石器的同时,会 (用火状况)。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1.原始农业开始标志: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石器、制作 、饲养 。2影响:促进定居生活,原始社会 水平得到提高。原始农业为 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距今约7000 年的浙江余姚 遗址,房屋主要是 建筑,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_的遗迹。农业工具以最 为典型_。4、距今约6000年的陕西西安

22、东部 遗址,房屋主要是 ,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 ,主要种植 。半坡人的生活工具中最具特色的为 。 3._文化主要分布在 地区,距今约 年。 时期是_社会的兴盛时期。4._文化主要分布于 和淮河中下游地区,距今约 年。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1. 、阶级和 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2._古城、_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 的特征。3.炎黄部落与东方的_部落在 激战,最终打败_。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 和 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 自称。4.相传黄帝以后,_相继成为部落首领,实行 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依次成

23、为联盟的首领。 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消除了水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 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1.约 年, 建立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后来 继承禹的位置,从此, 代替了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2.约 , 灭夏朝,建立商朝。后来商王 迁都到 ,国家稳定下来。与“炮烙之刑”“酒池肉林”有关的亡国之君是 。 3. 之战, 灭商朝,建立 ,定都 。4.为了 ,西周实行 。等级有_;影响:巩固了_,扩大了_,确立了_。5.公元前770年, 东迁到 ,史称 ,分为 和 两个时期。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1.春秋时期农业

24、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和 (使用)。 2.时代特征:_和_;一些强大的诸侯打出了“_ ”的口号,先后称霸的诸侯有_。3.影响:加快了_的进程,推动了_,产生了_观念,但给人民带了巨大灾难。第6课 战国时期社会的变革1.战国七雄是: 。2.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有 。秦、赵间的 ,秦国获胜,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3.公元前356年, 任用 主持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 ,为以后 。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政治:(1)确立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 (3)改革制度,加强对 的管理(4)严明 ,禁止私斗经济:(5)废除旧的 (6) 军事:(7) ,对有军功者授予 并

25、赏赐土地 5. 影响:使秦国政治.经济.文化._面貌有了 _改变,_增强,_提高,成为最强盛诸侯国,为_奠定基础。6.公元前 256 年,在蜀郡郡守 主持下,民众在成都附近的_上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 。 第7课 百家争鸣1.老子姓 ,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老子思想的核心是“_”;在政治上主张“ ”,追求“_”的理想社会。老子是 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 一书中。这部书又称 ,是道家的经典。2.孔子名丘,字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 、 。他的思想核心是“ ”;提出_,政治上主张恢复_,反对_.他兴办 ,打破了_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_的发展。3.孔子是

26、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 一书。4.孟子主张 (治国),民贵君轻和支持_;荀子主张_提倡_。墨子是 家的创始人。他主张“ ”“非攻”;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 ,强调应顺应_,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著有庄子一书;兵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 ,他的 一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6.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 ”。 第8课 夏商西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1.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 月 日发生的日食,这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2.商朝历法逐

27、渐完备,一年分为个 月,大月 天,小月 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 日。3.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 、 、 、 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4.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记录占卜情况的文字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 ”;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是 。5.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是 和 。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_。 6.西周和春秋时期,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这些诗歌被收集整理成我国现

28、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有305篇诗歌,分为“ ”“ ”“ ”三部分。7.诗经和“ ”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1.公元前221年, 统一六国,以 为都城,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秦朝创立了以 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总揽全国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嬴政宣布自己为天下第一个皇帝,史称“ ”。皇帝之下,设有_、_、_,称为“ ”,分别掌管_、_和_。三公之下,设置分别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的一些官员,称为“ ”。3.在地方上,秦朝全面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由

29、中央直接管辖。 4.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制定 ,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以秦国的圆形方孔 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经济上,还统一了_。5.秦朝派_北击_,在原有北方诸侯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_、东到辽东的长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6.秦朝在南方开凿_,统一_及东南沿海地区;7.疆域:东至东海,西到_,北达_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秦始皇为_,下令烧毁各国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又将非议朝政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坑杀,这就是“ ”。2.为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爆发由 和 主导

30、。3.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在_号召天下共起反秦,建立了 ;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其中,由 、 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逐渐壮大。4.公元前207年,在 一带的反秦起义军被30万秦军围攻。激战中,起义军勇猛杀敌,打得秦军一败涂地,最终将秦军主力歼灭。5.秦朝灭亡后,项羽,刘邦双方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史称“ ”。6.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 朝,后定都 ,史称西汉。 (答案版)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1、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 元谋人 ,距今约 170万 年。蓝田人的发现距今约 160万 年。郧县人的发

31、现距今约 100万 年。2、 北京人 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上,距今约 70-20万年 年。他们制作和使用 打制石器 (旧石器),他们学会使用 天然火 ,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 远古人类化石 和 旧石器时代遗址 最多的国家之一。4、 山顶洞人 人的发现距今约3万年。这类人再继续使用打制石器的同时,会 人工取火 (用火状况)。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1.原始农业开始标志: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磨制石器、制作陶器 、饲养 家畜 。2影响:促进定居生活,原始社会 生产力 水平得到提高。原始农业为 古代文明 社会的形成奠定

32、了基础3、距今约7000 年的浙江余姚 河姆渡 遗址,房屋主要是 干栏式 建筑,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_水稻_的遗迹。农业工具以最 骨耜 为典型_。4、距今约6000年的陕西西安东部 半坡 遗址,房屋主要是 半坡式房屋 ,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 ,主要种植 粟、黍 。半坡人的生活工具中最具特色的为 彩陶 。 3._仰韶_文化主要分布在 黄河中游 地区,距今约 7000-5000 年。 仰韶文化 时期是_氏族_社会的兴盛时期。4._大汶口_文化主要分布于 黄河 和淮河中下游地区,距今约 5900-4400 年。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1. 私有制 、阶级和 国家 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

33、标志。2._良渚 _古城、_陶寺_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 多元一体 的特征。3.炎黄部落与东方的_蚩尤_部落在 涿鹿 激战,最终打败_蚩尤_。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 黄帝 和 炎帝 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 炎黄子孙 自称。4.相传黄帝以后,_尧舜禹_相继成为部落首领,实行 禅让 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 禹 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消除了水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 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1.约 公元前2070 年, 禹 建立 夏朝 ,这

34、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后来 启 继承禹的位置,从此, 世袭制 代替了 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2.约 公元前16000年 , 商汤 灭夏朝,建立商朝。后来商王 盘庚 迁都到 殷 ,国家稳定下来。与“炮烙之刑”“酒池肉林”有关的亡国之君是 纣 。 3. 牧野 之战, 周武王 灭商朝,建立 西周 ,定都 镐京 。4.为了 巩固周初政治形势 ,西周实行 西周制 。等级有_天子-诸侯-卿大夫-士_;影响:巩固了_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_,扩大了_统治范围_,确立了_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_。5.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 东迁到 洛邑 ,史称 平王东迁 ,分为 春秋 和 战国

35、 两个时期。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铁农具 和 牛耕 (使用)。 2.时代特征:_王室衰微_和_诸侯争霸_;一些强大的诸侯打出了“_尊王攘夷_ ”的口号,先后称霸的诸侯有_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_。3.影响:加快了_统一_的进程,推动了_民族交融_,产生了_华夏认同_观念,但给人民带了巨大灾难。第6课 战国时期社会的变革1.战国七雄是: 齐楚秦燕赵魏韩 。2.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有 马陵之战、桂陵之战 。秦、赵间的 长平之战 ,秦国获胜,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3.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 任用 商鞅 主持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

36、为增强,提高了 军队战斗力 ,一跃成为 最强盛的诸侯国 ,为以后 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政治:(1)确立 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 贵族的世袭特权 (3)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对 人民 的管理(4)严明 法度 ,禁止私斗经济:(5)废除旧的 土地制度 (6)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 军事:(7) 奖励军功 ,对有军功者授予 爵位 并赏赐土地 6. 影响:使秦国政治.经济.文化._社会生活_面貌有了 根本_改变,_综合国力_增强,_军队战斗力_提高,成为最强盛诸侯国,为_秦统一全国_奠定基础。6.公元前 256 年,在蜀郡郡守 李冰 主持下,民众在成都

37、附近的_岷江_上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 。 第7课 百家争鸣1.老子姓 李 ,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老子思想的核心是“_道_”;在政治上主张“ 无为而治 ”,追求“_小国寡民_”的理想社会。老子是 道 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 老子 一书中。这部书又称 道德经 ,是道家的经典。2.孔子名丘,字 仲尼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 思想家 、 教育家 。他的思想核心是“ 仁 ”;提出_仁者爱人_,政治上主张恢复_西周的礼乐制度_,反对_苛政_.他兴办 私学 ,打破了_贵族_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有教无类 ,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_在民间_的发展。3.孔子是 儒 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 论语 一书。4.孟子主张 仁政 (治国),民贵君轻和支持_正义战争_;荀子主张_礼治_提倡_礼法并用_。墨子是 墨 家的创始人。他主张“ 兼爱 ”“非攻”;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 庄子 ,强调应顺应_自然和民心_,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著有庄子一书;兵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孙武 ,他的 孙子兵法 一书,奠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2024)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