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1 2 3 回归教材答案版.doc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803454 上传时间:2020-10-2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1 2 3 回归教材答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必修1 2 3 回归教材答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必修1 2 3 回归教材答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必修1 2 3 回归教材答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必修1 2 3 回归教材答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生物必修1 2 3 回归教材答案版 必修 1回归教材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是这些大分子并没有生命。生命和细胞难解难分。 3. 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单细胞藻类、单细胞动物等,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它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 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 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 4. 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

2、形成的整体。一个蛋白质分子可以(可以、不可 以)看成一个系统。 5.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20 种。 6. 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 R 基的不同,如甘氨酸上的 R 基是一个氢原子,丙氨酸上的 R 基是一个甲基。 7. 有 8 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婴儿有 9 种,比成人多的一种是组氨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 这些氨基酸叫做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苯丙氨酸等。另外 12 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叫做非必需 氨基酸。 8. 与生活的联系: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就会看到白色的絮状物,这是在食盐的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兑水 稀释后,你会

3、发现絮状物消失。在上述过程中,蛋白质结构未发生变化。但是把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变性, 就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了。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 吃熟鸡蛋容易消化。 9. 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称为结构蛋白。例如,羽毛、肌肉、头发、蛛丝等的成分主 要是蛋白质。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血 红蛋白能运输氧)。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 人体内的抗体是蛋白质,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病菌和病毒等抗原的侵害。 10. DNA 主要分布

4、在细胞核, RNA 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 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 DNA 和蛋 白质分离分离,有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 11. 组成 DNA 的脱氧核苷酸虽然只有 4 种,但是如果数量不限,在连成长链时,排列顺序就是极其多样化的,它 所贮存的遗传信息的容量自然就非常大了。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 RNA 中,如 HIV,SARS 病毒等。

5、12. 肥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食用植物油是从油料作物中提取的,其主要成分是脂肪。脂肪是脂质的一种。脂质存 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与糖类相似,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 C、 H、 O, 有些脂质还含有 N、P。所不同的是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常见的脂质有脂肪、 磷脂和固醇等,它们的分子结构差异很大,通常都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13. 脂肪不仅是储能物质,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哺乳动物如鲸、海豹等,皮下有厚厚的脂 肪层,起到保温的作用。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 4cm。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

6、 具有缓冲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14. 磷脂: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15. 固醇: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 D 等。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 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 D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 1 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16.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 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例如,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 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7、。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 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正是由于碳原子在组成生物大分子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家才说“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17. 当你烘干一粒小麦种子,然后点燃烧尽,最终会得到一些灰白色的灰烬,这些灰烬就是小麦种子里的无机盐。 人和动物体内也含有无机盐。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8. 与生活的联系: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因此,输入 葡萄糖盐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导致体内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失调,这时应 多喝淡盐水。 19. 查找资料,了解某

8、一种植物(如小麦)生长发育需要哪些无机盐。设计实验,证明某一种或某几种无机盐是这 种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对照组:给植物提供完全营养液,实验组:给植物提供缺某种无机盐的完全营养液 20. 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 21. 相关信息: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哺乳动物红细胞的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为能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 空间。人的红细胞只能存活 120d 左右。 22. 与生活的联系: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细胞在癌变的过 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 (AFP)、癌胚抗原 (CEA)等物质。因 此,在检查癌症的验血报告单上,有 A

9、FP、CEA 等检测项目。如果这些指标超过正常值, 应做进一步检查,以确定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 23. 细胞膜的功能: 将细胞与外界分隔开:在原始海洋中,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它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 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有些病毒、病菌 也能侵人细胞,使生物体患病。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才 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

10、有赖于信息的交流。 24. 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 细胞。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例如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 结合。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 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25. 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的“车间”。 26. 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27. 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是

11、“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 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人细胞的病毒和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 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 28.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 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 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29. 相关信息:科学家发现有 40 种以上的疾病是由于溶酶体内缺乏某种酶产生的,如矿工中常见的职业病硅 肺。当肺部吸入硅尘(SiO2)后,

12、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 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的功能受损。 2 30. 在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外,还有呈胶质状态的细胞质基质,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 多种酶等组成。在细胞质基质中也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 31.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32. 高尔基体在细胞的物质运输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33. 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

13、用的蛋白质,叫做分泌蛋白,如消化酶、抗体和一部分激素。 34. 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对细胞核功能 的较为全面的阐述应该是: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5. 模型方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的形式很多,包 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画图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36.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37. 知识迁移:

14、新宰的畜、禽,如果马上把肉做熟了吃,肉老而口味不好,过一段时间再煮,肉反而鲜嫩。这可能 与肌细胞内哪一种细胞器的作用有关?溶酶体 38. 技能应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动物细胞,在明亮的视野下很难看清细胞的边缘和细胞核。如果把视 野调暗,可以看得比较清晰。应该怎样操作?一是转动反光镜使进光量减少;二是选择小的光圈,减少进 光量 39. 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 重要的功能。例如,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 切关系。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

15、 40. 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 41. 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而且细胞对于物质的输人和输出有选择性。可以说细胞膜和其他生 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 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生物膜的这一特性,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42. 相关信息:除了水、氧、二氧化碳外,甘油、乙醇、苯等物质也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43. 将两种溶液连通时,溶质分子会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往清水中滴一滴蓝墨水,清水很快就变为蓝 色,这就是扩散。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

16、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也有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称为 主动运输。此外还有其他运输方式。 44. 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氧和二氧化碳也是如此。这些物质的分子很小,很容易自由地 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45. 当肺泡内氧的浓度大于肺泡细胞内部氧的浓度时,氧便通过扩散作用进人肺泡细胞内部。像这样,物质通过简 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46. 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不能自由地通过细胞膜。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葡萄 糖等一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 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47

17、. 细胞通过被动运输吸收物质时,虽然不需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但需要膜两侧的浓度差。而一般情况下,植物根 系所处的土壤溶液中,植物需要的很多矿质元素离子的浓度总是低于细胞液的浓度。 48. Na、K和 Ca2等离子,都不能自由地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它们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 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普遍存在 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求,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 3 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49. 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它包含两大类: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

18、白。 50. 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几乎阻碍所有水溶性分子通过。1988 年,美国科学家阿格雷才成功地将构成水 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水通道与人体体液平衡的维持密切相关,例如,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作用,都与水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有直接关系。 51. 细胞的主动运输需要能量。细胞内有机物的合成需要能量。肌细胞的收缩需要能量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 命系统,只有不断输入能量,才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有序性。 52. 对细胞来说,能量的获得和利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 谢。 53. 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但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19、如过氧化氢。幸而细胞中含有一 种物质,能将过氧化氢及时分解,变成氧和水。这种物质就是过氧化氢酶。 54. 新鲜肝脏中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加热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能量,从常态转变 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55. Fe3+和过氧化氢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但它们并未供给过氧化氢能量,而是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6. 学科交叉: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比较广。例如,酸既能催化淀粉水解,也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还能 催化脂肪水解。 57.

20、酶的化学本质不同于无机催化剂。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58. 酶具有高效性: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 107-1013 倍。 59. 酶具有专一性: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不能催化其他化学反应。脲酶除了催化尿素分解外,对其 他化学反应也不起作用。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60. 许多无机催化剂能在高温、高压、强酸或强碱条件催化化学反应。 61. 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来催化的。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62. 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消化酶都是在消化道中起作用的。不同部位消化液的 pH 不一

21、样。唾液的 pH 为 6.2-7.4, 胃液的 pH 为 0.9-1.5,小肠液的 pH 为 7.6。唾液淀粉酶会随唾液流人胃,胃蛋白酶会随食糜进入小肠。 63. 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64.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65. 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 35 - 40C 之间; 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 40-50C 之间;细菌和真菌 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差别较大,有的酶最适温度可高达 70C。 66. 动物体内的酶最适 pH 大多在 6.5-8.0 之间,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为 1.5;植物体内的

22、酶最适 pH 大多在 4.5-6.5 之间。 67.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C 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 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因此,酶制剂适于在低温(0-4C)下保存。 68. 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在临床上与抗生素复合使用,能增强抗生素的疗效。 69. 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提高果汁产量,使果汁变得清亮。 70. 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是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不是直接来自生物体的,而是经过 酶工程改造的产品,比一般的酶稳定性强。 71. 残留在牙缝里的食物残渣是细菌的

23、美食,也是导致龋齿的祸根。含酶牙膏可以分解细菌,使我们牙齿亮洁,口 气清新。 72. 多酶片中含有多种消化酶,你消化不良时可以服用。 4 73. 细胞中的糖类、脂肪等有机物都储存着化学能,但是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却是另一种有机物 ATP。 74. 相关信息:ATP 的英文全称是 adenosine triphosphate。adenosine 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tri 是三 的意思。phosphate 是磷酸盐。 75. 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ATP 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_, 其中 A 代表腺苷。ATP 可以水解,这实际上是指 ATP 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

24、水解。高能 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 30.54 kJ/mol,所以说 ATP 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 物。 76.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 AT P 直接提供能量的。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 素酶。荧光素接受 ATP 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 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 77. 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些是需要吸收能量的,有些是释放能量的。吸能反应一般与 ATP 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 ATP 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 ATP 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 ATP 中。也就是说,能量通过 ATP 分子在吸能

25、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因此,可以形象地把 ATP 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 78. 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 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在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 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79. CO2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 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 CO2 的产生情况。 80. 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

26、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81. 一般地说,线粒体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但是,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往往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旺盛的部位。 肌细胞内的肌质体就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肌质体显然有利于对肌细胞的能量供应。 82. 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其化学反应式可以简写成:_ 83. 有氧呼吸第一个阶段是,1 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 2 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 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84. 有氧呼吸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 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27、的。 85. 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是,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 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86. 概括地说,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 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 ATP 的过程。 87. 同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相比,有氧呼吸具有不同的特点:有氧呼吸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机物中的能 量是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的;这些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 ATP 中。 88. 一般地说,无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也是葡萄糖。 89. 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

28、地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但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90. 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 91. 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92. 无论是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转化成乳酸,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 ATP。 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则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93. 破伤风由破伤风芽袍杆菌引起,这种病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病菌就容易大量 5 繁殖。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如清理伤口、敷药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94. 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

29、一,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而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 酸的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张乏力。 95.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只 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 快;反之则慢。这样,几分钟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96. 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97. 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 试管口密封。 98. 将适量的层析液倒

30、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99. 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这些色素吸收的光都可用于 光合作用。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现绿色。 100. 学科交叉:光是一种电磁波。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 390 -760 nm。不同波长的光,颜色不同。波长小于 390 nm 的光是紫外光。波长大于 760 nm 的光是红外光。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 101. 与社会的联系:根据上述不同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特点,想

31、一想,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择什么 颜色的玻璃、塑料薄膜或补充光源?选择白色(无色)玻璃、补充蓝紫光或红光 102.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叶绿体的外表有双层膜,内部有许多基粒,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了基质。每个 基粒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这些囊状结构称为类囊体。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 体的薄膜上。 103. 每个基粒都含有两个以上的类囊体,多者可达 100 个以上。叶绿体内有如此多的基粒和类囊体,极大地扩展了 受光面积。据计算,1g 菠菜叶片中的类囊体的总面积竟达 60 m2 左右。 104. 植物体吸收光能的色素,除存在于叶片的一些细胞中外,还存在于哪些部位的

32、细胞之中? 植物幼嫩的茎和果实等器官的一些含有光合色素的细胞中。 105. 海洋中的藻类植物,习惯上依其颜色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它们在海水中的垂直分布依次是浅、中、深,这 与光能的捕获有关吗? 答:水层对光波中的红、橙部分(长波光)吸收显著多于对蓝、绿部分的吸收,即到达深水层的光线是相对富 含短(短、长)波长的光,所以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较多的绿藻分布于海水的浅(浅、深)层,吸收蓝紫光和绿 光较多的红藻分布于深(浅、深)层 。 106. 卡尔文等用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的绿藻)做实验:用 14C 标记的 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 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 CO2 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

33、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107. 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暗 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 108. 相关信息:这里的H是一种十分简化的表示方式。这一过程实际上是辅酶 II(NADP+)与电子和质子(H+)结 合,形成还原型辅酶 II(NADPH) 。 109. 在暗反应阶段中,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不能直接被H还原。它必须首先与植物体内的 C5(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这

34、个过程叫做二氧化碳的固定。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被一个 C5 分子固定以后,很 快形成两个 C3(一种三碳化合物)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 接受 ATP 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随 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 C3 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 C3 则经过一系列的 6 化学变化,又形成 C5,从而使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持续地进行下去。由此可见,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光反 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 110. 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 111. 化能合成作用:除了绿色植物,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

35、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 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例如,生活在土壤中的硝化 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是能将土壤中的氨(NH3)氧化成亚硝酸(HNO2),进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HNO3) 。 硝化细菌能够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 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112. 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事实上,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113. 琼

36、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 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 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出,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 114. 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115. 知识链接: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它与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 116.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 117. 无丝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

37、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例如,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 118. 技能训练:在有些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的细胞中,会出现 2 个或多个细胞核。有些原生动物的细 胞中有用于收集和排泄废物的伸缩泡。 119. 2. 如何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中期的时间 = 洋葱的细胞周期(12h) * 每一时期的细胞数占计数 细胞总数的比例。 120. 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红细胞和心肌细胞都来自一群相似的胚胎细胞。后来,有的细胞发育为红细胞,合成 运输氧的血红蛋白;有的细胞发育为心肌细胞,合成行使运动功能的蛋白。又如,在同一个植物体中,叶肉细 胞的细胞质中有大量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

38、合作用;表皮细胞具有保护功能,细胞质中没有叶绿体,而在细胞 壁上形成明显的角质层;贮藏细胞没有叶绿体,也没有角质层,但有体积较大的液泡,细胞中贮藏着许多营养 物质。追根溯源,同一植物体的这些细胞也都来自一群彼此相似的早期胚细胞。 121.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 分化。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122. 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项生理功能的效率。 123. 就一个个体来说,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形态、结构和功能却有很大差

39、异,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例如,在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 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与肌动蛋白(肌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基因则处于关闭状态;在肌细胞 中则相反。 124.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125. 相关信息: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细胞都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 126. 科学家曾用非洲爪蟾的蝌蚪做实验,将它的肠上皮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结果获得了新的个体。我 们熟悉的克隆羊多利,是将乳腺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培育成的,这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 核是具有全能性的。但是,

40、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成功地将单个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培养成新的个体。 127. 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为什么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的全能性随着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受到限制,细胞分化潜 能变窄,这是指整体细胞而言。可是细胞核则不同,它含有保持本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遗传信息,并且并 7 没有因细胞分化而丢失遗传信息,因此,高度分化的细胞核仍然具有全能性。 128.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体外培养的人体某种细胞,最多分裂 50 次左右就停止分裂了,并且丧失了正常的功能。 这说明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 129. 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代谢的速率减慢。细胞内

41、多种酶的活 性降低。例如,由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年人 的头发会变白。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 常的生理功能。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 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130. 细胞衰老的原因 自由基学说:在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很容易产生自由基。当自由基攻 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 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

42、攻击 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 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 端粒学说: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 DNA,称为端粒。端粒 DNA 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 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 DNA 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 侧的正常基因的 DNA 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 131.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 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132. 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

43、亡对于 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33. 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不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 损伤和死亡。 134.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 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135. 癌症通常也叫恶性肿瘤,是由癌细胞大量增殖而引起的。 136. 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一般能够分裂 50-60 次,而癌细胞却不受限制。 137. 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

44、和病毒致癌因子。 138. 病毒致癌因子:是指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癌基因 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它们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 癌变,如 Rous 肉瘤病毒等。 139.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进程; 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 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 DNA 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140. 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 5-6 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 这是一种累积效应。易患癌症的多为老年人。 141. 发

45、霉的、熏制的食品,烤焦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都含有较多的致癌因子。 142. 癌症的发生与心理状态也有一定关系。如果性格过于孤僻、经常压抑自己的情绪、不乐于与人交流,就会影响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8 必修 2 回归教材 1.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 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 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也叫自交。豌豆花的结构很适合自花传粉。 3.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做异花传粉。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去雄。

46、然 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釆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4.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5. 孟德尔针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提出的“分离假设”: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 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6. 孟德尔用测交实验验证了其“分离假设”是正确的。 7.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后人把它归纳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 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 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

47、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 孟德尔针对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提出的“自由组合假设”: 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这样 F1 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 4 种:YR、Yr、yR、yr,它们 之间的数量比为 1111。 9. 孟德尔用测交实验验证了其“自由组合假设”是正确的。 10.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 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11.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如 D 和 d。 12. 人和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

48、的。睾丸里有许多曲细精管。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的精原细胞。精原细胞是 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13.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 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 14. 萨顿的推理,也是类比推理。他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 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 检验。 15. 果蝇易饲养,繁殖快,10 多天就繁殖一代,一只雌果蝇一生能产生几百个后代,所以生物学家常用它作为遗传 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16. 摩尔根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 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假 说演绎法)。 17.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绘出了第 1 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8.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 19. 男性红绿色盲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生物 > 高考专区 > 一轮基础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生物必修1 2 3 回归教材答案版.doc)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