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赏析诗歌形象之人物形象(教案)【考点分析】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包括画面、意象和意境)鉴赏、事物形象鉴赏。其中考查最多的是景物形象,其次是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人物形象的含义;2、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3、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练习预习清单一、导入新课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可知诗圣之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久
2、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之怡情田园。我们在诗歌的天空里找寻英雄、游子、思妇等一个个形象,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灯火阑珊处熠熠生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二、人物形象知识要点归纳:1.人物形象类型(1)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我”,一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非作者本人的“我” )。如王维山居秋暝中闲适超逸的隐者形象。(2)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王维观猎中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将军形象。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形象。诗人的形象“江州司马”是抒情主人公。高考对古诗中人物形象的考查,就形象内容而言,有辨识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概括形象作用三方面内容。高考重点是把握
3、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常见设问方式1.(2020全国卷)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2(2017全国卷)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3(2014山东卷)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2014江苏卷)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审题要点定向:题干中有“形象”字样,其包含诗人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概括或分析的是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2.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1)正面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肖像描写、 细节描写(2)侧面描写:与他人做对比或者类比
4、;借助他人对人物的评价;人物所居住的环境烘托。(3)修辞和其他描写手法。3.答题步骤(1)逐句概括其特点+身份定位(人物形象:如思妇、游子、隐士;英雄、爱国者、诗人等等)。(2)结合具体的诗句及所用表现手法具体分析。(3)表现了诗中人物什么情感。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群)的形象。(步骤1)诗歌中句写了,表现了;句写了,表现了。(步骤2)诗人通过塑造,抒发(表现)了诗人(主人公)的情感(态度、情操等)。(步骤3)4.教材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形象特点举例分析爱国之士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志士形象历
5、经磨难,坚持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将士形象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们,即使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也不能改变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高洁隐士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 正直之士藐视权贵,傲岸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傲视权贵
6、的品质,也反映了诗人傲岸不羁、豪放洒脱的性格。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诗人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发现年华不再,衰鬓先斑。此二句刻画了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异乡游子羁旅他乡,思念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形象。痴情儿女爱恨情长,感时伤别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多情才子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常用术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
7、、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念故乡、反对征伐、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英姿飒爽、武艺超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怀才不遇、安闲宁静、幽独苦闷、辗转漂泊、不慕权贵、傲岸不羁、报国无门、建功报国、哀叹昔盛今衰研讨清单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泣然有感陆 游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注九域志:北宋地理名著,以熙宁、元丰间四京、二十三路行政区划为标准。本诗作于庆元二年秋(11
8、96年),作者闲居山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点明写作的时间、事件、情感,“泣然”饱含诗人的家国之情。B.首联中诗人不能忍受岁月的不断流逝,抒发了自己年老无成的慨叹。C.天寒欲晓北雁南飞,诗人以新雁自况,表达了对收复北方失地的信心。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年老仍初心不改,偶然看到北宋地图不禁落泪。16.本诗中的“书生”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书生”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15(3分)C(“以新雁自况,表达对收复北方失地的信心”错误)16(6分)异:沁园春长沙中的“书生”是风华正茂、充满豪情的革命青年(2分);陆
9、诗中的“书生”是一个年逾古稀、壮志犹存的爱国诗人(2分)。同: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者形象(2分)。评分建议:人物特点和人物身份各1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注】这首词是黄庭坚被贬谪到黔州时期的作品。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诗一首。15.下列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两句运用夸张和比
10、喻的手法,写出了秋日淫雨的状况,以及词人悠闲自在的生活。B“重阳”“催醉”等词表明本词可能创作于重阳节宴会场合,“霁”字蕴含着词人欣喜之情。C“鬼门关外蜀江前”与首句“万里黔中”相呼应,更加具体地点出了词人欢度重阳的地点。D本词气韵豪迈,讲究锻字炼句,语言新奇不落俗套,用典自然贴切,在结构上抑扬有致。16.本词下片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A、16“莫笑”三句写词人虽然年老,但仍将黄菊插在头上,表现了词人不从流俗、洒脱自适、不服老的形象。“戏马台”三句写词人要直追两谢之风流,要在重阳节骑马射箭、创作诗词,表现了词人强烈自信和气度豪迈的形象。【解析】15. A. “写
11、出了词人悠闲自在的生活”错,“屋居终日似乘船”一句写出了词人逼仄的居住环境,反映了他糟糕的生活环境。故选A。16 .“莫笑”三句,不要取笑我,虽然年迈但气概仍在。请看,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古人重阳节有簪菊的风俗,但老翁头上插花却不合时宜,即所谓“几人黄菊上华颠”。作者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莫笑”“君看”,全是自负口吻。这三句写出了词人的举止不俗、洒脱不羁。“戏马台”三句,吟诗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骑马射箭,纵横驰骋,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此三句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和自信表现到极致。答题
12、思路总结:鉴赏人物形象“4角度”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很明显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湖北卷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体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形象。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三径”“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
13、。3抓描写,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一句中“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4析典故,分析形象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练习清单典例 (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
14、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解析】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分析诗人的性格,除知人论世外,须从理解诗句传达的情感入手。首联诗人明显是化用王勃的名句抒情,所以了解王勃的名句,理解其传达的情感是关键。王勃原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
15、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苏轼化用这两句,显然也有此意。根据以上分析,概括诗人性格。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步骤一)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步骤二)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鹊踏枝五代冯延巳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注钿筝:用金翠宝石装饰的筝。玉柱:筝上定弦用的玉制码子。游丝:指在空中飞扬的虫丝。结合“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两句,分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答案】刻画了一位独守空闺、孤独寂寞的女子的形象。女主人公整日孤单,好不容易睡浓梦好,偏是莺语惊醒,美好的梦境消失无踪;“乱”字暗示心情烦乱,“无寻处”写出了伤感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