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242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8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京 2022 年冬奥会申办报告体现的“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的三大理 念与奥林匹克 2020 议程高度契合,也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需要,得到了 国际奥委会和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可。这三大理念( ) 是北京申办冬季奥运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是激发我国全民参与健康运动的根本动力 坚 持了绿色发展,能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坚持
2、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 B. C. D. 2.习近平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 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上述要求坚持了 ( ) 发展为了人民 人民义务至上原则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A. B. C. D. 3.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 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 攻坚任务艰巨, 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人民群众在教育、 就业、 收入、 社保、 医疗、养老、居住
3、、环境等方面还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 提高。这表明( )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导致了创新能 力不够强大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 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的发展理念 A. B. C. D. 4.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 点促进( )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A. B. C. D. 5.自 2018 年全国 15 个省区市最
4、低工资标准不同程度上调后, 2019 年, 陕西、 重庆率先调整, 多地或跟进。据统计,截至 2019 年 2 月,上海、广东、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的月最低工 资标准超过 2 000 元,其中上海为全国最高。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 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发挥再分配的作用,实现社会公平 能缩小收入差距, 实现共同富裕 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 B. C. D. 6.某市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 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国家生态市、 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该市的发展告诉我们要坚持( ) A.国内国际均衡发展 B.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中央地方共同发展
5、 D.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7.产业是强国之基、 兴国之本, 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健全的产业体系密切相关。 我国是大国经济,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应该( ) 认清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引领全球产业价值链 体系,打造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 积极营造有利于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 走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道路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其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 A. B. C. D. 8.实体经济是经济巨轮乘风破浪的“压舱石” 。大力培育发展国内市场,进一步推进实体经济 发展是 2019 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下列措施中能够
6、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是( ) 国家参与实体企业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 融合 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并降低制度性成本 适度提高贷款的利率,增加实体经济的 融资成本 A. B. C. D. 9.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 )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重点抓好虚拟经济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实施文化强国 战略 A. B. C. D. 10.2018 年全国百强县的前 10 名中,江苏占 6 席,且包揽前 4 名。从区域排行看,南方强过 北方,东部远超西部。这表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 ) A.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B.乡村振
7、兴战略 C.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D.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1.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 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实 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为此需要( ) 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多渠道增加农民个体经济收入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 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A. B. C. D. 12.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关于
8、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具体措施,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 A.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B.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东部和中部开放力度 C.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D.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1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无废城市” 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 “无废城市” 是以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 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 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 是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目的是全面提
9、升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 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逐步替代传统经济模式 要践行绿色生 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A. B. C. D. 14.某村民将其土地流转出去后,既获得了高出种地时所得收入,又拓展了新的就业渠道,获 得一定的工资性收入。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地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土地所有权在土地流转以 后依然归流转者所有 土地流转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农民就业获得的工资收入 属于劳动收入 A. B. C. D. 1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下列 属于
10、按要素分配的是( ) 国有企业工人的津贴 民营企业工人的工资 居民投资获得的收益 农民种地获得的收 入 A. B. C. D. 16.下表为某省城镇居民半年的人均收入主要指标调查数据,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指标 绝对数(元) 增长(%) 人均可支配收入 14 687 6.5 其中 工资性收入 9 227 4.2 经营性收入 1 163 6.7 财产净收入 1 048 3.5 转移净收入 3 249 14.7 转移净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在 市 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增加了居民收入 A. B. C. D. 17.当前,人才
11、引领战略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各地都在创新留住人才的机制,建立以知 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这一做法( ) 体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我国的分配方式 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 重 表明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 流 A. B. C. D. 18.在某国有企业有这样一位特殊的电焊工:别的学徒大都需要两三年才能出师,他仅仅一年 就能独立工作;30 多年工龄中,参加了包括西昌卫星发射塔架、三峡闸门相关设备在内的无 数国家重点工程的焊接工作;自称没有任何行政职务,收入却比肩集团副总。该公司的做法 ( ) 真正贯彻了
12、按劳分配原则 否认了平均分配的合理性 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可 能 会形成两极分化局面 A. B. C. D. 19.西南交大按照 7:2:1 的比例由个人或科研团队、学校、学院三方共享职务科技成果,一系 列被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开始加速向市场转化。西安交大将“智源”转变为市场资源启示我们 ( ) 要健全和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初次分配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按 劳 分配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A. B. C. D. 20.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 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下列对此理解
13、正确的是( ) 当前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 财产性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可以促进共同富裕 在土地流转中,农民出让的是土地 所有权 A. B. C. D. 21.李克强说过,有人真正在就业创业中遇到困难,掉下来了,要有一个安全网兜着他。要通 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安全网”喻指( ) A.商业保险制度 B.国家税收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2.为加快解决民生问题,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截至 2018 年底,全国基本养老、 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9.42 亿人、1.96 亿人、2.
14、39 亿人,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 善。这一做法预期的传导路径是( ) A.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提高居民收入提高货币购买力改善人民生活 B.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增加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劳动积极性 C.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D.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调节社会分配增加社会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23.目前,我国已逐渐普遍推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这一保障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 ) 有利于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所需 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和重要内容 属于社会 保障体系中的社会福利内容 属于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救助内容 A. B. C. D. 24.经过多年的探索
15、和实践,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下列不属于社会保障体系范 围的是( )A.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 520 元 B.国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C.民间公益事业团体组织慈善救助活动 D.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5252 分)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享”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美好追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实现“共享”的 重要节点是“补短板” ,特别是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 贫攻坚战。确保到二 O 二 O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
16、全部摘帽,解决 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要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12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某市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轨迹清晰而强劲。 2018 年 7 月,该市发布经济运行情况公告。公告指出,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 完成 17.4 亿元,同比增长 56.4%;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 6.8 亿元,同比增长 19.3%; 煤炭行业工业增加值完成 141.9 亿元,同比增长 5.0%;冶金行业工业增加值完成 11.6 亿元, 同比增长 20.7%;夯实了该市高质
17、量发展的立身之本。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7%, 高于去年全年 3%,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稳步提升。截至 6 月底,该市登记注册的各类市场主 体突破 25 万户,资本 3 500 多万元,这是该市转型发展孕育出的活力,更是全市营造良好营 商环境努力的成绩。15 月,市区环境空气达标天数 80 天,同比增加 12 天,增加天数居全 省之首。 结合材料, 运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 说明该市是如何做到高质量发展的。(12 分) 27.材料一 下图反映了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人口收入分布变化的三种情况。图中 A 曲线表 示一个国家处于大部分人口在贫困线以下但收入分配比较平均的阶段。 注
1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 000 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 发生率从 10.2%下降到 4%以下。但未来几年,我国的收入差距可能仍会处在高位徘徊状态。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在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重点解决实现 “两 不愁三保障” (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面临 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对特 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 (1)请指出目前我国处于材料一图中的哪条曲线所表示的阶段,并说明理由。 (4 分) (2)请为我国政府解决脱贫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9、 (10 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致信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时指出, 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 待发的时期,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促进数字经济 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是各国面临的共同任 务。习近平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中国愿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同 各国携手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培育新动力、开辟新空间。本次会议以“智 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为主题,体现了世
20、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体现了各国人民对美 好生活的期盼。希望与会代表深化交流合作,智汇八方、博采众长,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举办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是如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 (9 分) (2)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说出举办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5 分) 第第二单元测试单元测试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一、一、 1.【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绿色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运动员为中心、 可持续发展、 节俭办赛”的三大理念符合广大人民的价值追求,也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故 符合题意。中的“决定性
21、因素”和中的“根本动力”都夸大了三大理念的作用,故排除。 2.【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要求坚持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故符合题意。我国坚 持公民权利至上原则,错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3.【答案】D 【解析】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这表明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 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确且符 合题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并列的,二者不是因果关系,错误。 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和创新能力不够强大是并列的,也不是因果关系,错误。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协调发展的相关知识。坚持协调
22、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 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说法正确。中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说法正 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不符合题意,排除。 5.【答案】B 【解析】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符合共享发展理念,入选。上调最低 工资标准, 是在初次分配领域的举措, 排除。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没有覆盖到劳动报酬的提高, 排除。 6.【答案】D 【解析】 “国内国际均衡发展”的说法明显错误,故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央地方共同发展,B、C两项不符合题意。该市的发展告诉我们
23、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故D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重视现代产业发展,与题意无关。“打造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主导 地位”表述错误,不选。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需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激励创新的 制度环境,走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道路,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其对产业升级的支撑 引领作用,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 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 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符合题意。中“国家参与实
24、体企业生产经 营”说法错误,排除。增加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不利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排除。 9.【答案】A 【解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正确且符合 题意。 说法明显错误, 排除。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无直接关系, 排除。 10.【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区域发展差 距,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11.【答案】D 【解析】“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需要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符合题意。推进
25、农村集体产 权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农民个体经济收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优 化农业生产力布局,与材料主旨不符。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需要培育新型农村 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符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 拓展对外贸易, 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都有助于我国发 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因此,A、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 放型经济,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因此,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3.【
2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发展理念。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观点与题干相符。开展“无废城市”建 设, 并不是为了全面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排除。 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不是逐步替代传统经济模式,排除。 14.【答案】A 【解析】 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地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农民就业获得的工资收 入属于劳动收入,正确且符合题意。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说法错误。大力发展经济 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说法错误。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按要素分配,分别属于按劳动要
27、素和资本要素分配,故入选。属于 按劳分配,排除。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配制度。由表可知,工资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错误。材料没 有体现按劳分配的地位,排除。由表可知,该省有多种要素参与了分配,人们的收入来源多 元化,故符合题意。 17.【答案】D 【解析】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留住人才,完善分配机制,未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我国 的分配方式。符合题意,“各地都在创新留住人才的机制,建立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 分配激励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技术等要素的尊重,有利 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符合题意,材料强 调
28、留住人才,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未涉及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按劳分配。公司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贯彻了按劳分配原则,有利于调动 劳动者的积极性,故符合题意。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不是一回事,说法错误。按劳 分配不会形成两极分化局面,排除。 19.【答案】A 【解析】 西南交大的举措启示我们要健全和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初次分配要正确处理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正确且符合题意;按劳分配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在材料中未 涉及,排除。 20.【答案】C 【解析】不符合事实,排除。财产性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故正确。我国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29、想,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这说明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可以促进共同富裕,故正确。在士地流转中,农民出让的是经营权,而不是土地所有权,故 错误。 21.【答案】C 【解析】“安全网”喻指社会保障制度,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22.【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推导型试题,要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居民收入不一定能提高货币购买 力,货币购买力的提高或降低与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有关,A项不符合题意。用于社会保 险方面的财政支出,不体现优化资源配置,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B项不符合题意。社会保险 覆盖范围扩大,可以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C项符合题意
30、。社 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不能增加社会供给,D项不符合题意。 2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救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属于社会救助的内容,有利于保障社 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所需, 故符合题意, 错误。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错误。 2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保障体系。国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范畴的举措,不属于社 会保障体系范围,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属于社会保障体系范围,不符合题意。 二、二、 25.【答案】改善民生,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最终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 现减贫脱困,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和坚
31、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表现。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 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实现脱贫能够充分显示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增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贯彻落实共 享发展理念、实现共同富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组织答案。 26.【答案】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实体经 济, 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把提高供给体系
32、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显著增强经济的质量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市场 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解析】该市“贯彻新发展理念”说明该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 展理念。 “夯实了该市高质量发展的立身之本”说明该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 体系的坚实基础。“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说明该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说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27.【答案】(1)目前我国处于材料一中 2 A曲线所表示的阶段。理由:随着经济发展,居民 收入增加,大部分人已经脱贫,但未来几年
33、,我国的收入差距可能仍会处在高位徘徊状态,还 有一部分人没有摆脱贫困。(2)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 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在再分配方面, 要完善以税收、 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消除贫困,坚 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解析】回答第(1)问时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处于材料一中的 2 A曲线所表示的阶段。理由可结 合备注中的信息,从我国大部分人已经脱贫,但未来几年,我国的收
34、入差距可能仍会处在高位 徘徊状态,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摆脱贫困来回答。 第(2)问为我国政府解决脱贫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属于建议类主观题,学生可结合材料从发 展经济, 增加居民收入;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完善分配制度; 坚持消除贫困, 坚持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等角度来回答。 28.【答案】(1)是坚持创新发展,激活发展动力的要求。我国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 核心位置,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从而把握世界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大势。是 坚持协调发展,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 打造新产业新业态, 这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发展,不断增强发展
35、的整体性。 是坚持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使全体人 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有利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有利于实现实体经济、科 技创新的协同发展,提高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推动创新引领、协同发展产 业体系的建设。 【解析】第(1)问指向举办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是如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属于体现类主观 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然后 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第(2)问,设问指向根据材料提 供的信息, 说出举办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解答意义类主观题要 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 “增强”“巩固”等句型。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发展实体 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等知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