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0 常见材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0 常见材料是冀人版(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初步建立材料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周围物质世界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一)教材地位本课时在科学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启蒙性的地位。它是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重要开端,为后续学习材料的性质、分类以及材料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等知识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能力。(二)教材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金属、塑料、木材、纸、陶瓷、玻璃等常见材料,通过图片展示、简单文字描述以及一些生活实例
2、,让学生了解这些材料的外观特征、常见用途以及一些基本的特点。例如,金属具有光泽、坚硬、可导电等特点,常用于制作工具和电器;塑料轻便、防水、易成型,广泛应用于生活用品和玩具等领域;木材天然、温暖、可加工,常用于建筑和家具制作等。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三)教材特点1. 贴近生活教材选取的材料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且接触频繁的,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知识就在身边,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和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直观形象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符合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观
3、察。3. 注重实践教材中安排了一些简单的观察和比较活动,如观察不同材料的外观、用手触摸感受材料的质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材料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探究精神。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常见材料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能够辨别出一些常见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如知道铅笔是木头和石墨做的,杯子有塑料的和玻璃的等,但对于材料的更深入的特点和用途的了解还比较有限。(二)认知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善于通过观察和触摸等直观方式来认识世界,但在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等逻辑思维方面还需
4、要进一步培养和引导。(三)学习特点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动手欲望,喜欢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教师的生动讲解和具体示范,同时也需要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以提高学习效果。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较感兴趣,喜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取知识。三、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塑料、木材、纸、陶瓷、玻璃等材料,能说出它们的名称。2. 了解这些常见材料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用途,知道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二)科学探究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触摸等方法,探究不同材料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2. 能够根据材料的特点,对不同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
5、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三)科学态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常见材料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热情。2. 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探究活动中勇于尝试、不怕困难。(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材料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知道合理使用材料和回收利用材料的重要性。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认识常见材料的名称、特点和用途,能够准确辨别不同的材料。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探究不同材料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描述和比较。(二
6、)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与它们的用途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根据材料特点选择合适材料的能力。2. 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科学的语言准确描述材料的特点。五、教学法(一)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材料、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接观察材料的外观、质地等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对常见材料的感性认识。例如,展示金属制品如钥匙、不锈钢餐具,塑料制品如塑料玩具、塑料杯子,木材制品如木棒、木桌椅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材料的差异。(二)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活动,如用磁铁吸引金属材料,观察塑料在水中的沉浮,比较纸和木材的吸水性等,让学生
7、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不同材料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三)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和交流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探究不同材料的特点时,小组内成员可以分工合作,进行观察、实验、记录等工作,然后共同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四)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的讨论交流,分享他们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感受和疑问。通过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
8、力。例如,在了解了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某种物品要选择特定的材料制作,引导学生思考材料特点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1. 实物展示导入教师提前准备一些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如金属勺子、塑料尺子、木制铅笔、纸本子、陶瓷杯子、玻璃瓶子等,将这些物品放在讲台上。上课伊始,教师拿起一个金属勺子,问学生:“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这个勺子,你们知道它是用什么做的吗?”引导学生回答“金属”。然后,教师依次拿起其他物品,问学生同样的问题,让学生说出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材料。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熟悉的实物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和好奇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2. 谈话导入教师与学生进行谈话:“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你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是用不同材料做的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一说自己身边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补充,然后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看看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和用途。”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经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意识到材料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二)认识常见材料(8 分钟)1. 材料展示教师将金属、塑
10、料、木材、纸、陶瓷、玻璃等材料的实物样本或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逐一观察这些材料的外观。对于金属材料,展示如铁片、铜丝、铝块等,让学生观察金属的光泽、颜色(如银色、金色、紫红色等)和质地(坚硬、有质感)。对于塑料材料,展示如塑料瓶、塑料玩具、塑料袋等,让学生观察塑料的颜色多样、质地较轻、表面相对光滑。对于木材材料,展示如木条、木板、木片等,让学生观察木材的纹理、颜色(不同木材有不同的颜色,如棕色、黄色等)和天然的质感。对于纸材料,展示如各种纸张(如白纸、彩纸、报纸等),让学生观察纸的薄厚、颜色、质地(柔软、可折叠)。对于陶瓷材料,展示如陶瓷碗、陶瓷花瓶、陶瓷摆件等,让学生观察陶瓷的光滑表面、颜
11、色(色彩丰富)和质地(相对坚硬但易碎)。对于玻璃材料,展示如玻璃瓶、玻璃杯、玻璃片等,让学生观察玻璃的透明、光滑和坚硬的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对各种常见材料的外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打下基础。2. 材料介绍教师结合实物样本或图片,向学生介绍每种材料的名称和一些基本特点。金属:具有光泽、坚硬、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如铁可以用来制作铁锅、铁门等,铜可以用来制作电线、铜管等。塑料:轻便、防水、易成型、耐腐蚀,如塑料可以制作成各种塑料制品,如玩具、杯子、瓶子等。木材:天然、有纹理、质地较软、容易加工,如木材可以用于制作家具、建筑材料等。纸:轻便、柔软、可书写、可
12、印刷、易折叠,如纸可以用来制作书本、报纸、纸巾等。陶瓷:质地坚硬、表面光滑、耐高温、不导电,如陶瓷可以制作成餐具、花瓶、瓷砖等。玻璃:透明、坚硬、易碎、化学性质稳定,如玻璃可以制作成窗户、杯子、镜子等。在介绍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问学生,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些材料特点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详细介绍,让学生对常见材料的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三)探究材料特点(12 分钟)1. 小组实验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不同材料的样本(如金属片、塑料片、木片、纸片、陶瓷片、玻璃片等)和一些实验工具(如磁铁、水槽、水杯、滴管等)。教师布置实验任
13、务:“同学们,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探究一下这些材料的特点。你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磁铁吸、把材料放入水中等方法,观察这些材料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并把你们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视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如不要用手触摸尖锐的材料边缘,不要把水洒到桌面上等。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和发现不同材料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 实验观察与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不同材料的外观、质地、硬度、磁性、吸水性等特点,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实验记
14、录表格如下:材料名称观察方法观察结果金属用眼睛看、用手摸、用磁铁吸有光泽、坚硬、能被磁铁吸引(部分金属)塑料用眼睛看、用手摸、放入水中颜色多样、质地较轻、表面光滑、在水中浮起(一般情况)木材用眼睛看、用手摸、放入水中有纹理、质地较软、天然质感、在水中浮起(一般情况)纸用眼睛看、用手摸、放入水中、滴水滴在纸上薄厚不同、质地柔软、可书写、在水中浸湿、吸水性强陶瓷用眼睛看、用手摸、敲击表面光滑、质地坚硬、易碎、声音清脆玻璃用眼睛看、用手摸、敲击透明、坚硬、易碎、声音清脆在学生记录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描述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录能力。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记录实验结果,学
15、会整理和归纳信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通过不同的观察方法,全面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3. 实验结果汇报与交流各小组完成实验后,派代表上台汇报实验结果。代表要向全班同学展示本小组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详细介绍他们观察到的不同材料的特点。例如,一个小组的代表可能会说:“我们小组观察到金属有光泽,摸起来很坚硬,用磁铁吸的时候,铁能被吸住,铜和铝不能被吸住。塑料颜色很丰富,质地比较轻,放在水里会浮起来。木材有纹理,感觉比较软,也能浮在水面上。纸很薄很软,可以写字,滴一滴水在纸上,纸很快就湿了,说明纸的吸水性很强。陶瓷表面很光滑,但是很容易碎,敲起来声音很清脆。玻璃是透明的,也很坚硬,不
16、过也容易碎,声音也很清脆。”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汇报,如有疑问或不同意见,可以举手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实验成果,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正确现象进行表扬,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汇报与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听取其他小组汇报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不同材料特点的认识,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四)材料的用途与特点的关系(8 分钟)1. 讨论材料的用途教师展示一些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如金属制成的汽车、塑料制成的玩具飞机、木材制成的小木屋、纸制成的书本、陶瓷制成的餐
17、具、玻璃制成的窗户等,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这些物品都是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的,那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来制作呢?它们的特点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思考不同材料用于制作特定物品的原因。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从材料的特点出发,分析其与用途的关系。例如,对于金属制成的汽车,学生可能会说因为金属坚硬、有光泽、能承受较大的压力,所以适合用来制作汽车的外壳和框架,使汽车更加坚固和耐用。对于塑料制成的玩具飞机,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轻便、易成型、颜色多样,制作成玩具飞机既方便玩耍又好看。对于木材制成的小木屋,学生可能会说木材天然、有纹理、温暖,适合用来建造居住的房屋,给人
18、一种舒适的感觉。对于纸制成的书本,学生可能会说纸轻便、柔软、可书写,方便携带和阅读。对于陶瓷制成的餐具,学生可能会说陶瓷质地坚硬、表面光滑、耐高温、不导电,适合用来盛放食物,且容易清洗。对于玻璃制成的窗户,学生可能会说玻璃透明,能让光线透过,使室内明亮,而且坚硬,能起到挡风的作用。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材料的用途与特点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推理能力,让学生明白材料的特点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从而建立起材料特点与用途之间的联系。2. 总结材料特点与用途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材料的特点与用途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师说:“同学们,通过我们的讨论,我们发现不同的材料具
19、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们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比如,金属的坚硬、有光泽和良好的导电性等特点,使它适合用于制作工具、电器和交通工具等;塑料的轻便、防水和易成型等特点,让它广泛应用于生活用品、玩具和包装材料等领域;木材的天然、有纹理和可加工性,使它成为建筑和家具制作的常用材料;纸的轻便、可书写和可印刷等特点,使其成为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载体;陶瓷的坚硬、耐高温和美观等特点,使其适用于制作餐具和装饰品等;玻璃的透明、坚硬和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使其在建筑、容器和光学仪器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我们在选择材料制作物品时,要根据材料的特点和物品的使用需求来进行选择,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材料的优势,满
20、足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需要。”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材料特点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和理解。(五)拓展与应用(4 分钟)1. 材料的创新应用教师展示一些新型材料的图片或视频,如碳纤维材料、纳米材料、可降解材料等,并简单介绍这些新型材料的特点和创新应用领域。例如,介绍碳纤维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器材等领域;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电子、医疗、环保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可降解材料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分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包装、农业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看了这
21、些新型材料,你们觉得它们有什么优点呢?你们能想象一下未来这些材料还可能会应用在哪些地方吗?”引导学生思考新型材料的优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创新的兴趣和想象力。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新型材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未来科技的展望能力。2. 节约资源与环保教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特别是与材料的使用相关的方面。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材料是有限的资源,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利用废旧纸张和金属”“爱护物品,延长它们
22、的使用寿命”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补充,强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具体的做法,如自带环保袋购物,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将废旧纸张整理好,送到回收站进行回收利用;爱护书本和文具,不随意丢弃;合理使用电器,减少能源消耗等。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明白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六)课堂小结(3 分钟)1. 知识回顾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常见材料的名称
23、(金属、塑料、木材、纸、陶瓷、玻璃等)、它们的特点(如金属有光泽、坚硬,塑料轻便、防水等)以及材料的用途与特点之间的关系。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常见材料的知识,谁能说一说金属材料有什么特点?它通常用来做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2.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用途。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不同应用。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材料是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在生活中合理使用材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继续观察和探索身边的材料,发现更多关于材料的奥秘
24、。”3. 鼓励评价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评价,表扬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等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不断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强化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通过鼓励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七、板书设计(简洁)常见材料金属:光泽、坚硬、导电、导热塑料:轻便、防水、易成型木材:天然、有纹理、可加工纸:轻便、可书写、吸水性强陶瓷:坚硬、光滑、耐高温玻璃:透明、坚硬、易碎材料用途与特点的关
25、系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如直观演示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和讨论交流法等,学生对常见材料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活动,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了不同材料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将材料的特点与用途相联系,让学生理解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关系,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拓展与应用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新型材料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小组实验探究环节,个别小组的实验操作不够规范,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指导和规范训练。在讨论交流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总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在教学细节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通过反思和总结经验,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有趣、高效的科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科学的世界中更好地探索和成长,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