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ppt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806560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14.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知识点复习资料 1.1.1 坚持改革开 放 1、为实现强国富民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 领中国人民做出了哪些努力?(P3)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 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迚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迚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 命。 2、改革开放是如何迚行的?(P4)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 深化改革。 【易错点】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但只能说对外开放是 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而不能说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 本国策。 3、改革开放是如何促迚经济社会发展的?( P4-P5) 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幵存,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 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已成为社会共识。 4、改革开放的重要性?(P5阅读感悟)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乊路。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 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戒:P8改革开放是决 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P11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中 国腾飞的主要表现)(P3、P6-P7) (1)成就概述: 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激发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激发社会发展活 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 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具体成就: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 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 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

4、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 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丼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 了并福生活。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 力量。 6、党的十九大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P8 ) 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迚入了新时代。 7、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P8) 为中国人民谋并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笔记可补充在P4相关链接】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坚持改革开放 兴国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立国乊本:四项基本原则 强国乊路、富民乊路

5、:改革开放 1.1.2 走向共同富裕 1、为什么改革只有迚行时,没有完成时?( 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P9-P11)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乊间的矛盾。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戓。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如何全面深化改革?(P10-P11) 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 代化经济体系。 促迚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 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不断弘扬与时俱迚、锐意迚取、勤亍探索、勇亍实践的

6、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 3、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总目标?(P9相关链 接) (1)内涵: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 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 (2)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迚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P11-P13)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 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 得到切实保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迚民生福祉。 5、如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P11-P12) 党和政府

7、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 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迚 。 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 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戓,实 施健康中国戓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多谋民生乊利、多解民生乊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迚社会 公平正义,促迚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迚步。 【补充】 1、选择题常考 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可记在P9标题处) 2、简答题常考 共同富裕

8、常与党的民生措施结合考查 【经典例题】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如社保、医疗、教育公平、扶贫等),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迚民生福祉。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并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和政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迚。 1.2.1 创新改变生活 1、创新的重要性?(P14蓝字)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2、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说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P15) 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

9、 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 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 面; 它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 积累; 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 活动。 3、创新对个人生活有什么影响?(P16) 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 就感。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 力。 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 自我。 4、创新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P16-P17) 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 富; 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 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

10、丰富多彩。 5、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P17-P18)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 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 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 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6、改革与创新的关系?(P18-P19) 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 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 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知识点拨】 在P18

11、有涉及到“时代精神”,由于整本书知识关联性比较 强,可能选择题里会提前出现有关“民族精神”的内容,在 本册P67和P113有具体讲解。中国精神包括时代精神和民族 精神两方面,其中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 核心是改革创新,选择题经常颠倒说法,需要注意。 1.2.2 创新永无止境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P20)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 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我国科技国情) (P20) (1)成就: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 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 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 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

12、、科技对 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3、我国为什么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P20 (2)我国科技创新现状(不足)P20 (3)创新的重要性 P14 (4)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 P17 【说明】 概括性问题,可以结合前一节知识点 4、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P21-P24) 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这里补充 一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可以),将科技和教育 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 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

13、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 自主创新道路。 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 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 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5、教育的重要性?(P22) 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 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 盼。 6、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P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 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 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 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7、“大众创业”和“万众

14、创新”的内涵? (P24) (1)万众创新的内涵:创新不唯年龄、不 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 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2)大众创业的内涵:创业不分男女、不 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可以是创业者, 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8、为什么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P24-P28) 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 入人心。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 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 好。 9、创新精神的表现?(P26) 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探索新知的好奇心

15、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 神。 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 怀。 【易错提示】 P11有个“改革创新精神”,要加以区分 10、保护知识产权与创新的关系? (P27) 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 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 新。 2.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1、民主价值的要求和实现形式是什 么?(民主的内涵)(P30) 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 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 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 (P31-P33)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

16、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 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民主实现形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 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 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 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3、为什么需要法治体现、保障民主? (P33) 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 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 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 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4

17、、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社 会主义民主的特点)(P33-P34)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社 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的民主。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阳阳老师解读】 在33页最下面一段新教材将“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 社会事务”改成“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 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P3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 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 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 定、

18、国家繁荣富强。 6、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形式有哪两 种?(P34) 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 举、投票行使权利; 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 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 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7、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有哪些? 意义?(P3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 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 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 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 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实行基层群

19、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8、我国的民主现状是怎样的? (P36) 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 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 2.3.2 参与民主生活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必要性、内 涵和要求分别是什么?(P38) (1)必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 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2)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 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 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要求: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 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

20、 的形式(途径)有哪些?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 3、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原则、要求?(P38) (1)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 种重要形式 (2)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 差额选举 (3)原则: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 正的原则 (4)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 主选举 4、民主决策的地位、要求、方式(保障制度)? (P39) (1)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 实现的有效方式。 (2)要求: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 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 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3)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

21、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5、民主监督的地位、意义?(P40) (1)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 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2)意义: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 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克服官僚主义,防治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 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P41-P42) 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 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 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

22、言行中。 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7、公民怎样参与民主生活?(要求)(P41) 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 辩证地看问题 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8、如何增强民主意识?(P42) 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 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 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 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2.4.1 夯实法治基础 1、法治的意义?(P45、P47)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

23、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 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 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 尊严地生活。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 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 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P44蓝字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 志。)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P45-P46)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 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 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 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

24、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 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依法治国的重要性?(P47- P48)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 的基本方略。(把书上的“确定” 改为“是”)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P49-P50) 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 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 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25、主、依法治国 有机统一。 【说明】 P48“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旧提法,P49“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新提法,现在一般都用新提法。 P49相关链接可以划线和补充的内容: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依法治国基本要求(新十六字方针): 科学立法举例:人大及常委会制定通过XX法 严格执法举例:行政机关(如公安交警)、XX被抓 公正司法举例:法院、检察院 全民守法举例:无论职位高低都要守法 /2.4.2 凝聚法治共识 1、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 (P51) (1)作用:一方面,

26、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可 概括为“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2)权力来源: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3)宗旨: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4)工作原则: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 督,为人民谋利益。 2、什么是法治政府?(内涵)(P51)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 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P52相关链接可作了解】 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 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 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3、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及核心是什么? (P52) (1)重要

27、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 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 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 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4、怎样建设法治政府?(P52-P53) 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 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 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政府的角度) 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 进政府依法行政。 (公民的角度)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 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 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政府 的角度) 5

28、、厉行法治的内涵?(P53)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 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 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 6、如何历行法治?(如何建设法治社会?)(P53-P55) 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 守法。 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个人) 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 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 风险的能力。(党和政府) 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

29、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社会)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即坚持依法治 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7、如何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P55)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 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 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 撑作用。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易错点解析】 1、政府的性质 人民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不能说成是立法机关 2、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国务院是中央人民政府,也可以 依法行政,但不能说青少年要依法行

30、政、不能说法院要依法 行政,依法行政只能是行政机关。 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的区别: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因此 对应观点是“党要依法执政”;政府是行政机关,因此对应 观点是“政府要依法行政”。 3.5.1 延续文化血脉延续文化血脉 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P59) (1)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 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 灿烂的中华文化。 (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 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等等。 (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 久弥新 2、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

31、传、历久弥新?(、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P59)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 容乃大的包容力。 3、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文化的重要性?(P60-P6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 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 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 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P61) 文化

32、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 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 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内涵)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 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色社会主义文化?(P62)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33、?(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2、P64、P65)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 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 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的精神力量。 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 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 好、更加幸福。 7、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容?(、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容?(P63) (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2)内容: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 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34、有 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 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 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 的处世准则,等等 8、青少年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P65)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青少年责无旁贷; 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 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3.5.2 凝聚价值追求凝聚价值追求 1、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作用)(、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作用)(P67、P69)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 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 民族

35、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 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 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 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P67)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和本质?(、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和本质?(P67) (1)重要性: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 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2)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 度统一。 4、中国人民的精神特点?(中国人民的精

36、神特点?(P67)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 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 的人民。 5、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P68探究与分探究与分 享)享)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 精神、西柏坡精神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 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3)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 精神等 6、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P69) 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 死、前仆后继;

37、 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 危济困、无私奉献; 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 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说明】 抗击疫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新教材中加入,作为 “民族精神”的材料 7、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0-P71) 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 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 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

38、 神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 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 么?么? (P71P71) (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 (2)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 法治 (3)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 9、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心价值观?(P72) 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39、起来,做到落 细、落小、落实。 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 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 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3.6.1 正视发展挑战正视发展挑战 1、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P75-P76) 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 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 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 性、战略性问题。 2、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特点?(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特点?(P75) (1)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 家 (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40、 (3)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 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 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3、为什么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为什么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P76) 人口问题的严峻性(问题1的那三点)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 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 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 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推行计划 生育的作用) 4、我国为什么要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我国为什么要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41、、实施 “全面二孩”?(“全面二孩”?(P76) 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 化不断完善。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 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5、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有哪些?(、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有哪些?(P77)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6、我国的资源现状及特点?(我国的资我国的资源现状及特点?(我国的资 源国情)(源国情)(P78)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 源紧缺。 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 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

42、发展的现象突出, 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 重。 7、为什么要合理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为什么要合理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P78)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 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 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我国资源问题的危害)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 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 新路。 8、我国的环境现状、原因及危害?我国的环境现状、原因及危害?(P79) (1)形势

43、: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 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 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 民心之痛。 (2)原因:由于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 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 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 (3)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 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9、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我们的必然选择是什么?(我们的必然选择是什么?(P80) 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6.2 共筑生

44、命家园共筑生命家园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P82)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 选择。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 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 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 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 的有序。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 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 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怎样实现人与自

45、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 文明?(文明?(P83-P84)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 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为目标。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 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大发 展理念) 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P83、P84、P87)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 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 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46、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 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上一版本中“也是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新教材将其删除) 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P85-P87) 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 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 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 式。 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

47、线。 5、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 系?(系?(P85)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 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 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 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 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说明】P87正文第一段新教材也有增加内容 4.7.1 促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团结 1、我国的民族概况?(、我国的民族概况?(P9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 六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48、(P91)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政、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政 治制度和新型民族关系分别是什么?(治制度和新型民族关系分别是什么?(P91) (1)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 族共同繁荣 (2)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 和谐 4、民族平等的表现?(、民族平等的表现?(P91) 在我国,各民族具有同等的社会 地位。 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 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 义务。 5、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P92、P96)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 统。 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 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共同繁荣。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 务。 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 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 才能繁荣发展。 6、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 进共同繁荣?(进共同繁荣?(P93) 加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班级管理相关 > 主题班会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ppt)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