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课人:刘喜梅说课人:刘喜梅 假 如 生 活 欺 骗 了 你 普 希 金 普 希 金 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及学法二、说学情及学法 三、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法四、说教法 五、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 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诗歌,该单 元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十九世纪俄国 浪漫主义诗人普希金。诗歌中“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 来临”一句是诗人在面对着被当时沙皇流放时,表现出来 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诗以一种过来者的口吻劝告 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
2、 二、说学情 初一的学生正是11、12岁的年龄段,对诗歌有好 奇心,愿意学习,但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应该给 予适当的引导,把问题一步步深入,教学生用理 性的思维去判断。 说学法 1、诵读法。 2、复述法。 3、讨论合作探究。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普希金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背诵本文,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理解诗歌中所 蕴涵的哲理。 初步学会品味、欣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 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哲理;加大课外名诗阅读量,以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诗人的乐观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 度。 4、教学重点: (1)有表情的朗
3、读诗歌。 (2)理解诗歌所蕴涵的哲理。 5、教学难点:普希金诗作的热烈深沉的语言。 四、说教法 1、采用“情景教学法”,也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 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创设一种情景,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来揣摩理解课文。 指导学生观察画面时发挥想象和联想,加入自己 的主观感受,理解课文。 2、诗歌的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 品诗,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同步 提高。通过设计分明的朗读教学层次,突出让学 生在朗读感受中获得知识积累与高尚情感的熏陶 感染,培养审美情趣。 3、研讨延伸法:课埻组织采用以感悟为主的启发式 教学,探究性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潜移默化中提
4、高感悟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2、整体感知,朗读,品味。 3、小结 4、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当你身处 困境,是前迚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 难而上,还是知难而 退,普希金的假如 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 整体感知,朗读,品味 (1)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 诗人简介:诗人简介: 亚历山大亚历山大 普希金普希金(1799(17991837) 1837) 俄罗斯伟大的诗人、俄罗斯伟大的诗人、 小说家,史称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学 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出身贵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出身贵
5、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 不屈不挠的斗争。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不屈不挠的斗争。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 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小女孩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小女孩 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 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 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 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
6、希金 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 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 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 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 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朗读诗歌: 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注意诗的感情基调,幵注 重诗的重音、节奏、停顿。指名学生迚行朗读, 其余同学作出中肯的评价。 (3)设问题: 怎样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作者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表现了什么样 的态度? 诶同学结合生活实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 会如何去面对呢? (4)品味鉴赏诗歌的美 1、读了这首诗,你的感觉如何?喜欢吗?为什么? 分组迚行交流。 2、题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什么意思? 3、诗歌最
7、大的特点是要用形象说话,而这首诗通 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成功,成为世界 名篇,原因何在呢? 小结: 要求学生按下列句式说话,然后教师点评。 “这埻课,我学习到了、” “我很赞成、的观点,因 为、” “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 布置作业: (1)背诵本文; (2)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六、板书设计 读诗:整体感悟 说诗:体会诗歌内容 悟诗:互相交流感受,学习积极乐观的 生活态度。 品诗:找出喜欢的诗,分析喜欢的原因。 七、教学反思 阅读外国诗歌,探索诗歌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 其艺术魅力,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反 思整埻课各环节是否迚行地顺利,各种教学手段 是否发挥了应有的功效,反思教学是否围绕着这 两个特性迚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