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8150771 上传时间:2024-12-11 格式:PPTX 页数:105 大小:30.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期末复习课件统编版(统编版(2024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 汉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 东汉的兴衰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

2、域第15课 秦汉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单元目录历史时序时代特征距今约170万元谋人约公元前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公元220年魏国建立,东汉灭亡公元220年魏国建立公元589年隋朝建立挑战一:背诵朝代歌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

3、皇朝至此完。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要点1.理清四个时期(史前、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顺序:(根据课本P124125,把各朝代的时间、都城、建立者、重大事件补充完整)2.四个时期的五方面 政治(制度、措施)军事(战役)和民族交融 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和文化 对外交往秦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十六国南朝北朝BC221BC202新25220221229266/280317420-589东晋专题一 政治历史时序将朝代(政权)名称、都城按顺序填入示意图中。在政权都城更替中探寻历史规律(3点)2、秦汉时期,都城集中在北方,表明经济中心在黄河流域;3、江南地区从三国时期起开始开发,东晋南朝时期连续

4、开发。1、统一与分裂并存,统一是历史主流;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东汉西晋十六国东晋吴蜀魏263年灭266年代280年灭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577年灭宋齐梁陈北朝386-581南朝420-589历史时序东汉末年以来的政权更替。1、(2024山东滨州)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年代尺。处应填写()A夏、汉 B夏、魏 C西夏、汉 D前秦、魏前秦383年淝水之战2、(2023青岛中考)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A嬴政B刘邦C刘秀D杨坚3、(2024济南平阴县期末)下面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的一部分,处依次应填入()A.北魏 北周B.东晋 前秦C.北魏 西

5、魏D.东晋 北魏思考:观察地图,你对历史发展趋势有何认识?战国形势图秦朝形势图春秋争霸形势图春秋初期有140多个诸侯国,到春秋后期只剩下十几个(提示:从数量上思考)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战争客观上推动社会进步思考:观察地图,你对历史发展趋势有何认识?三国鼎立形势图西晋形势图东汉末年形势图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战争客观上推动社会进步前秦东晋形势图南北朝形势图东晋十六国形势图1.东汉末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2.西晋结束后,北方建立少数民族政权,推行汉化改革,促进民族融合。战争和民族交融是分不开的。思考:观察地图,对此你有何认识?(提示:从时代特征上谈一谈)拓展:中国古代四

6、次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的王朝1、(2022北京中考)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A.王室衰微的表现 B.商鞅变法的背景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统一的意义【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统一的意义。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的 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使统一国家的形态成为历史的主流,故材料体现的是秦统一的历史意义,D正确。王室衰微发生于春秋时期,排除A;商鞅变法发生于战国时期,排除B;C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秦西汉东汉魏蜀吴

7、西晋十六国东晋南朝北朝BC221BC202新25220221229266/280317420-589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与北方各族的内迁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专题一 政治时代特征将下列朝代分为两类,分类方式如下4、(2024太原一模)小华同学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内容时,制作了下面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奴隶制王朝始建 B.社会大变革 C.民族关系大发展D.“礼崩乐坏”5、(2023陕西中考

8、改编)阅读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A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6、(2024苏州中考)下列示意图揭示出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7、(2023湖北黄石期末)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人类的起源C.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D.人类的发展8、钱币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以下如图钱币,能反映从分裂到

9、统一的时代特征的是()A.秦半两钱 B.汉五铢钱C.唐开元通宝 D.清乾隆通宝9、(2023上海宝山区期末改编)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材料一 以下是四个王朝的简图。A.B.C.D.(1)请将上述朝代简图按时序排列。()()()()(2)“朝代”“时期”都是历史时间的表达方式。人们往往将“夏商周”划分为一个时期,将“秦汉”划分为另一个时期,结合简图及所学知识,说说这样划分的理由。理由:“夏商周”属于奴隶制王朝时期,具有明显的贵族统治色彩,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形成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10、【解题思路】根据简图和所学知识,可从时代特征、社会性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角度阐述理由。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专题一:政治(制度、措施)原始社会末期夏朝西周战国时期秦朝汉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确立县制郡县制西汉:刺史制度东汉:州牧制度推行汉化政策实行君主专制启代伯益尧舜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事件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确立和巩固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本质:巩固政权,维护统治,富国强兵考点一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约公元前约公元前20702070年年,禹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朝,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启启继承了王

11、位,标志着继承了王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制度内容时间相关人物推举方式 意义禅让制 民主推选贤德之人为部落联盟原始社会末期尧舜禹推选公天下世袭制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夏朝启代伯益继承家天下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3.中华文明的起源1、(2024山东济宁期中)绘制思维导图是我们在历史学习中比较常用的学习方法。某同学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处应填的内容是()A.禅让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2024重庆期中)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统治者,“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A.禅让制 B.种姓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3、(20

12、24柳州月考)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反映的制度变化是()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取代禅让制C.皇帝制取代郡县制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分封对象宗亲和 功臣等分封依据根据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内容(1)诸侯权力: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2)诸侯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贵族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影响(1)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局限性:维持了诸侯国相对独立的地位,分

13、散了国家权力,为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埋下了祸根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功臣功臣血缘关系血缘关系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考点二分封制血缘血缘(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王权强盛王权强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臣。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1、(2024娄底涟源市一模)西周时期,分封的齐、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这表明分封()A.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经济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C.导致周王室附近地区衰落D.促进边远地区经济的开发2、

14、(2023菏泽中考改编)有学者指出:“周王和周公的封建诸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A.巩固了西周疆土B.确立了等级制度C.划定了诸侯义务D.促进了民族交融【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题干明确说明通过分封制,大量的姬姓宗族被分封到各地,从而确保了周王朝在各地的统治,有效地巩固了西周的疆土,A正确。B、C、D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考点三历代王朝强化中央集权制度战国时期1.韩非提出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2.商鞅变法确立县制。秦朝嬴政秦始皇确立3制度:1.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中央);3.

15、郡县制(地方)西汉武帝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政治:1.推恩令(对诸侯)2.刺史制度(对地方)源头巩固建立6.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9.秦统一中国12.大一统王朝的巩固7.百家争鸣对此你发现了什么历史趋势?有什么观点认识?趋势: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文化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杰出人物推动历史进步;思想变革是时代变革的反映思想发展促进政治制度发展思想变革和政治制度相互影响;考点三1、商鞅变法1.时间:2.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总影响性质:启示:成功原因:精神特点:判断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封

16、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变法改革必然遭到旧势力的反对;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改革要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支持;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根本:变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合乎秦国国情,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畏强权,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公正无私,严格执法改革的目的是否实现,是否推动社会进步1、(2024成都武侯区模拟)图1所示文物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以度审容”的国家级标准量器,它的颁布得益于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这一“改革”开始的时间位于图2所示时间轴的()图一 图二A.处 B.处 C.处 D.处2、(2024长沙期末

17、)栗劲的秦律通论指出,“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其中全胜58次,失败4次,未获得全胜或互有胜负的有5次”。从材料看,商鞅变法的直接作用是()A.有利于思想的统一 B.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C.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D.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商鞅变法时期统一度量衡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公元前356年属于公元前4世纪中期,据此可知B正确。考点三2、秦朝开创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1)皇帝制:最高统治者称 皇帝,至高

18、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2)中央政权机构:皇帝之下,设 丞(行政)、太尉(军事)、(监察),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3)在地方:建立 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皇帝丞相御史大夫郡县制这些措施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作用:2、(2023无锡宜兴一模)下图呈现的是考古发掘的一些秦朝印章的信息。据此可佐证,秦朝()皇帝信玺 御史丞印 南郡侯印A.完成了文字和度量衡的统一 B.随葬品中必须有印章C.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滥用民力,文化专制1、(2024厦门期中)秦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下列材

19、料有助于了()A.地方管理 B.三皇五帝 C.制度创新 D.统一进程考点三3、汉朝巩固大一统局面3.1、“文景之治”汉高祖刘邦西汉公元前202年长安建立政策休养生息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文景之治”轻徭薄赋减免田租以农为本勤俭治国释奴为民兵还务农和亲匈奴在汉高祖、汉文帝和汉景帝所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中贯穿了“一条主线”,即以农为本,重视农业发展。因此形成“文景之治”的局面,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治世,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基础。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考点三3、汉朝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 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 ,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推恩令刺史制度诸 侯王

20、 国诸 侯王 国侯国 侯国侯国诸 侯王 国王 王 王 王 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3.2、汉武帝的政治措施3.3、“光武中兴”考点三3、汉朝巩固大一统局面东汉光武帝刘秀易错:“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光武帝时期。1、(2024大同新荣区一模)汉书景帝纪记载:“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汉景帝的这一政策最有利于()A.减轻人民负担 B.促进经济发展C.扭转社会风气 D.削弱地方豪强2、(2023济宁任城区一模)下面是西汉时期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据统计图。据此可知()A.诸侯王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21、B.盐铁和酒官营、专卖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3、(2023北京朝阳区期末)以下是秦汉时期实行的措施,其共同作用是()A.完善了官员选拔制度 B.彻底打击了豪强势力C.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2022山东临沂模拟)毛泽东评价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光武帝曾下诏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5、(2023重庆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

22、6分)材料一 尽管他是个暴君,但是,他建立地主政权代替领主政权,建立统一的大国代替割据的小国,比起秦朝以前的封建时代来,显然是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和他的统治机构,显然比前一时代的封建国家起着较多的作用。因此,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后来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朝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概括他所建立或发展的制度。(6分)【答案答案】指秦始皇。(2分)制度:中央集权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一点2分,回答两点,4分)【解析】(1)本问考查秦始皇。第一小问,根据“建立统一的大国代替割据的小国,比起秦朝以前的

23、封建时代来,显然是进入了新的时代秦朝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可知,“他”指的是秦始皇。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回答即可。材料二 到了晚年,汉武帝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讲到了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改革之举。他以回顾和总结的口吻讲到即位之初面对的选择:“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他说汉朝政权刚建立的时候,处在草创阶段,再加上周边有外敌的军事威胁,如果不改变一些做法,后世子孙要想治理好这个国家就没有可以遵循的法度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汉武帝登上历史舞台后,汉朝的政治局面为之一变,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摘编自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汉武帝做了哪些

24、“改变”。改变的结果如何?(6分)【答案】改变:政治:实行“推恩令”。思想: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经济: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一个角度2分,任选两个角度即可,4分)结果: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2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的“他”和材料二中的汉武帝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4分)【答案】作用: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有利于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创建和巩固。(4分)【解析】(3)本问考查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共同作用。根据所学可知,二者都加强了中

25、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等。御史大夫:监察监察考点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1、三国鼎立和西晋建立魏蜀吴西晋十六国南朝北朝东晋代266(建立)灭263灭280(统一)1、(2024山东临沂月考)古人在文献中描述方位时,常遵循“坐北朝南”原则,如长江(出三峡后的)两岸地区常被文人骚客称为“江左”和“江右”。三国时期,统治“江左”地区的政权是A.孙吴 B.曹魏 C.蜀汉 D.前秦2、(2024四川德阳月考)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A.汉武帝实现大一统 B.刘秀建立东汉政权C.曹操统一北方地区 D.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东汉末年第16

26、、17、18、19课2、北方各族封建化:北魏孝文帝改革考点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为巩固统治;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管理。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洛阳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措施(1)迁都洛阳(2)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都说幸福婚姻根本目的3、(2024云南楚雄月考)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措施后,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下图是敦煌莫高窟壁画,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个西魏贵族的日常生活。该壁画可以用来印证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A.改汉姓 B.说汉语 C.穿汉服 D.联汉姻专题二:军事(战役)和民族

27、交融第3课P18第9课P56第5课P31;第6课P35相关史实第16课P96;第17课P100;第18课P104;第19课P109、110第14课P78第12课P70课程战争时间特点结果3.中华文明的起源远古的传说P18阪泉之战(炎黄联盟)涿鹿之战(黄帝蚩尤)五六千年前黄帝获胜,人文初祖;“炎黄子孙”4.夏商西周的更替P25牧野之战BC1046年周武王获胜,建立西周5.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P30地图城濮之战BC632年晋文公:退避三舍6.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P34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长平之战(纸上谈兵)BC260年赵国败,秦国胜,加速统一进程(长平之战)10.秦末农民大起义P6

28、1 (项羽VS秦军)项羽:破釜沉舟刘邦:约法三章BC207年以少胜多项羽胜,秦军主力被歼灭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P70漠北战役BC119年是对抗匈奴的高潮,沉重打击匈奴,再无力对抗西汉,部分西迁。16.三国鼎立P92,93 、。200年208年以少胜多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奠定基础;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基础。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108 (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草木皆兵、风声鹤唳)383年以少胜多前秦瓦解,北方再度分裂混战;东晋在南方的统治暂时稳定。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积极:客观上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民族融合;消极: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痛苦;破坏经济的发展。战争的影响?考

29、点一华夏族形成著名战役地点黄河流域涿鹿之战阪泉之战炎帝vs黄帝炎帝、黄帝VS蚩尤炎黄联盟华夏族牧野之战周武王VS商纣王西周建立华夏族形成的特点以华夏族为主体;在战争中融合;众多民族在交流交往交融中1、(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1)五千年的文明沉淀;铸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 B尧 C舜 D禹考点二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管仲拜相(老马识途)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征服西戎(秦晋之好)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卧薪尝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战争结果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1、(2024四川泸州1

30、)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这表明()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百家争鸣繁荣局面出现C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2、(2024苏州姑苏区期末改编)赤狄(鬼方)各部虽然盛极一时,但是它们彼此互不统属,所以它们实际上处在中原各国的包围之中。春秋时期,赤狄被晋国各个击破,其人口和地盘尽入晋国。至此,古老的鬼方完全被华夏族征服。由此可知,春秋时期()A.家天下取代公天下B.争霸战争破坏了分封制C.诸侯完成国家统

31、一D.征服战争推动民族交融考点三民族交融孙吴(派卫温到达夷洲);蜀汉(改善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北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派张骞通西域促进江南地区开发(P104);羯、氐、羌、匈奴、鲜卑;孝文帝改革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史前社会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朝汉朝三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炎黄联盟(P18)产生华夏认同观念,华夏族形成(P31)继续交融(P35)秦始皇的军事措施(P56)西汉:汉武帝(P70、P78);汉宣帝(P82)孙吴(P96);蜀汉(P96、P97)西晋:北人南迁(P99);北方各族内迁(P100);北朝北魏(P109)晋国魏绛“和戎”逐渐演化为华夏族;炎黄子孙设置西域都护府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

32、东汉:汉光武帝(P74);汉明帝(P82);汉和帝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班超出使西域西域长史府秦秦朝朝时时期期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万里长城万里长城”)。)。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开发当地经济,促进中原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开发当地经济,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文化交流和发展。汉汉朝朝时时期期汉武帝时汉武帝时:公元前公元前119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遭到沉重打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遭到沉重打击。西汉控制

33、河西走廊,在此设置河西四郡;击。西汉控制河西走廊,在此设置河西四郡;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公元前的开发;(公元前138138年和公元前年和公元前119119年,两次。)年,两次。)汉宣帝时:公元前汉宣帝时:公元前60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标志着西年,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管理。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域正式归属中央管理。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区。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

34、使西域,东汉重新建立与西域的联系;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东汉重新建立与西域的联系;123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长史府。府。1、秦汉时期的民族交融考点三民族交融1、(2024苏州模拟)汉语中“中国”一词,最早指西周京畿(成周,今洛阳)地区,后演变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公元前3世纪,秦的征伐战争把不同的人群在政治上联结起来,“中国”一词也慢慢被赋予更多的政治和文化含义。这表明,秦的统一()A.促进华夏族形成 B.增强了国家认同C.推动了政治革新 D.消除了民族隔阂2、(2024河南商丘月考)卫青、霍去病死后,都葬在汉武帝茂陵附近,得享殊荣。他们的“赫

35、赫战功”是()A.镇压农民起义 B.率军击败匈奴C.平定七国之乱 D.打压地方豪强2、(2024河北邢台期末)公元前60年,朝廷设置都护府,对今天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它在维护边疆稳定与安全上具有重要作用。此时的朝廷属()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元朝1.受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根本原因)2.气候寒冷,北方少数民族为了生存;3.西晋时八王之乱,形成我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两晋南北朝产生民族交融高峰的原因是什么?考点三民族交融汉族内迁各族 君主专制制度定居(居住);农业技艺(经济);统治方式(政治);汉语(文化)畜牧经验(经济);食物、服装、

36、用具(生活);乐器、歌舞(文化)烧烤、胡服、胡凳1、表现2、影响为中华民族发展 新的 ;进一步 了中华民族的 ;为隋唐时期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注入活力丰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统一多民族国家考点三民族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相互认同感加强,“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拓展:中国古代三次民族交融高峰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战争、和亲、册封、设置机构、订立盟约、签订和约等。特点: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以和平交往(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双向交流,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等。发展趋势:中央对地方及边疆民族地区的管辖逐渐加强;少数民族封建化趋势加强,民族共同体的意识不断加强。意义:中华民族的历史由各民族共同缔造,各民族

37、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从而推动了国家统一。考点三民族交融1、(2024天津河东区期末)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之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2、(2024广东深圳月考)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内迁各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不能说明()A.内迁民族想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B.西晋对内迁各族人民实行“仁政”C.内迁民族认同中原文化D.民族交

38、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改革名称晋国魏绛改革(春秋)齐国管仲改革(春秋)秦国商鞅变法(战国)前秦苻坚改革(十六国)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朝)背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铁制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前秦。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用鲜卑习俗治理北方困难重重。目的称霸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治理北方,巩固统治内容“和戎”,与周边戎狄订立盟约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尊王攘夷确立县制;废世袭特权;改革户籍;严明法度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化百姓迁都洛阳推行汉化: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特点汉化汉化涉及面广自上

39、而下影响有利于发展贸易和农业生产;促进民族交融。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成为春秋首位霸主。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前秦逐渐强盛,一度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注:只要是当时在位的统治者实行一些措施,和前一任统治者不同,都可以被视作改革,如秦始皇、汉武帝维护大一统的措施,王莽改革等,但结果不同,有点成功,有的失败。考点四改革总结观点认识:历史发展大趋势:和 (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民族交融1.国家统一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历史发展的趋势;2.民族交融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历史发展的趋势;3.战争客观上推动社会进步

40、促进民族交融;4.改革(词语可以互相变换)1、(2024山西大同期末)礼记乐记有云:“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移风易俗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下列措施符合这一特点的是()采用汉姓穿汉服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同汉人通婚A.B.C.D.专题三:经济曹魏(农业);孙吴(海贸);蜀汉(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农业技术改进,手工业、商业发展,大城市建康统一货币、度量衡史前社会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朝汉朝三国时期东晋南朝时期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原始手工业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农业、手工业、商业秦始皇的经济措施西汉、东汉初期的经济恢复汉武帝的经济措施;丝绸之路三国的

41、经济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铁器牛耕的使用河姆渡人、半坡人(会种植和制作生产生活工具)五铢钱、盐铁官营“光武中兴”铁器牛耕的进一步推广促进东西方经济的交流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磨制石器青铜器耧车、水排翻车考点一远古人类活动旧石器时代1、(2024广东佛山期末)迄今为止,在我国多个地区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及其活动遗迹、遗物。数十万年前,古人类就在不同地区生存、发展。据此可知()A.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 B.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我国早期人类结成群体生活 D.古代先民交流交融程度较高2、(2024茂名电白区期末)1975年,在湖北郧县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1990年以来的多

42、次发掘,在其文化层上共出土各类石器241件以及大量打击碎片和带有打击痕迹的砾石。郧县人的年代非常古老,甚至与蓝田人的年代相当。据此可知,郧县人、蓝田人()A.会制作和使用工具B.会使用火C.已经从事农业生产D.能够直立行走河姆渡遗址半坡人遗址考点二原始农业、手工业新石器时代1、(2023江西景德镇期中)“用骨耜在双眸中,开垦出一片水田可能装满亿万年后的仓廪。”这首诗歌里“仓廪”中的农作物是()A.稻米B.玉米C.黍米D.粟米2、(2024辽宁大连期末)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示意图中横线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A.原始农业出现B.旧石器时代来临C.工具制造发展D.畜牧业取得发

43、展3、(2023江西抚州模拟)出土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人生活状况。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聚落遗址中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这说明半坡居民()A.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B.掌握了简单的纺织制衣技术C.开始了原始商贸活动D.具备了较高音乐修养考点三良渚陶寺良渚良渚遗址遗址 浙江余杭(长江流域)浙江余杭(长江流域);距今约距今约5300430053004300年年;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说明当时的社会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 ,进入了,进入了文明社会。文明社会。陶寺陶寺遗址遗址 山西襄汾(黄河流域)山西襄

44、汾(黄河流域);距今距今4300400043004000年年;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及陶鼓、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及陶鼓、龙盘等礼器龙盘等礼器,说明当时不同群体间社会阶级分化严重。当时黄河的中游地区,已经说明当时不同群体间社会阶级分化严重。当时黄河的中游地区,已经出现出现 。大汶大汶口口遗址遗址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距今约距今约5900440059004400年年;山东章丘焦家遗址成套玉器、成套陶山东章丘焦家遗址成套玉器、成套陶器的随葬品器的随葬品,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了 的现象。的现象。龙山龙山遗址遗址大汶口文化继任者;距今约大汶口文化继任者;距今约

45、4400380044003800年;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山东日照东海峪年;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山东日照东海峪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杯,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杯,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社会分化更,社会分化更加严重。加严重。考点三良渚陶寺早期国家早期国家贫富分化蛋壳陶2、(2024天津河北区期中)距今约6 3004 5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A.原始农业形成 B.社会分化出现C.禅让制度盛行 D.中央集权确立1、(2024陕西西安一模)距今5 000年左右,长江流域下

46、游、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这些文化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借鉴,其遗址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发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国早期文明()A.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B.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C.体现分封制度的衰落D.彰显思想文化的繁荣3、(2024甘肃兰州1)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在良渚莫角山西坡出土了1.3万公斤碳化稻谷,经换算,这些稻谷约可以供今天的一个成年男性吃71年。这些稻谷可能属于()A权贵 B奴隶 C平民 D地主4、(2024广州增城区一模)玉琮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中发现的一种玉器,是表明贵族身份的重要礼器。四川三星堆文化的前期已出现了良渚玉琮。

47、此外,良渚文化的兽面纹还出现在陕西的石峁遗址中。这表明()A.中华文明起源于良渚文化B.良渚文化领先其他文化C.三星堆是良渚文化的扩散D.区域文化之间相互影响考点四夏商周时期的经济发展1、夏、商、西周的经济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制作工艺高超。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代表作品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和四羊方尊。三星堆遗址,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出土的青铜面具等文物,造型奇特,丰富多彩;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手工业:青铜器代表:(1)四羊方尊(商);(2)司母戊

48、鼎后母戊鼎(商)(3)何尊(西周);Q2:你对商周时期有何认识?Q3:这件玉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正在逐步形成。Q1:何尊上的铭文是何字体?反映了我国古代青铜器铸造业发达,铸造技艺高超。金文(4)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古蜀国(BC2800-1100年)1、(2024河北唐山期末)目前已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由此可知,该时期的青铜器()A.生产规模宏大B.制作工艺高超C.种类丰富多样D.分布地域广泛2、(2024四川成都期末)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青铜容器,其制作工艺采用的是与中原青铜容器相同的铸造法,纹饰和装饰性

49、图案与长江中游湖北、湖南等地青铜器相似。这一发现可以佐证()A.巴蜀地区手工业技术高超B.当时中外之间交流频繁C.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多样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2、东周(春秋战国)的经济考点四夏商周时期的经济发展铁质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战国时期得到进一步推广。商鞅变法,废井田,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李冰李冰修筑都江堰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天府之国”。1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哪些特点?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哪些特点?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因地制宜;改造自然,具有创造性;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等等。2归纳生产工

50、具革新的历史意义。归纳生产工具革新的历史意义。(1)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变革和进步。(2)使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古代中华文明在世界上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三国观点: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曹魏翻车1、(2024河北石家庄期末)管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上记载铁矿山达30多处,铁农具得以广泛使用。这一演变过程主要反映出()A.小农经济逐渐形成B.手工业得到发展C.生产力在不断进步D.分封制开始瓦解2、(2024福建泉州期中)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城市出现了农业、手工业产品交换市场,金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2024)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