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公共安全 第一节第一节 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和分类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第二节 正确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正确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三节第三节 合法集会、游行与示威合法集会、游行与示威 第一节第一节 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和分类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和分类一、突发事件的概念与分类一、突发事件的概念与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的定义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伤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和严重危害性。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校园范围内发生的,事态发展变化迅速,对校园正常秩序构成严重破
2、坏或者对在校人员造成严重危害的紧急事件。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分类,最常见的是根据事件的性质分类:(1)政治类突发事件,即学生因不能理智、正确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爱国热情及民族情怀而进行的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非法集会、游行等活动,如西安的“1030”事件、“1016”事件。(2)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即高校所处及附近地域发生的自然灾害所引发的突发事件,如汶川地震,沿海地区由台风引起的灾害等。(3)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包括偷盗抢劫、人身伤害、火灾等突发事件,如“药家鑫杀人案”、“2008年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火灾”等。(4)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包括传染疾病、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如“2003年非典事件”、“2
3、009年嘉兴H1N1病毒流行事件”等。(5)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指由于学校管理和服务方面的缺陷而致使学生采取对抗性过激行为,如因教学质量或食堂管理等问题引发的罢课罢餐等。其他的分类,如根据危害结果可分为人身及精神损害型突发事件、财产损害型突发事件、秩序损害型突发事件、不良信息泛滥型突发事件;根据危害结果的严重性可分为轻微型突发事件、一般型突发事件、重大型突发事件;按突发事件能否事前预见可分为可预见性突发事件和不可预见性突发事件;按照突发事件规模可分为个体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突发事件等等。二、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二、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一一)突发性突发性从引起紧急事件的原因来看,它是由一定的诱因而引
4、发的,而这个诱因是偶然的。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完全难以预测的,具有很大的突然性,所以突发事件发生时学校和学生容易陷入被动和恐慌。(二二)群体特殊性群体特殊性高校学生是有知识、有思想、有热情、关注社会发展,对非常规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的群体,并表现出这个年龄段特有的热情和冲动。高校是大学生聚居的场所,有时候仅仅是涉及少数甚至个别学生的个体突发事件,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置不当,都可能发展成群体事件。(三)后果严重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转型加速,社会各种利益的重大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冲突增多,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产生的影响范围和后果也不断扩大,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与大学
5、生相关联的事件更容易引起社会关注,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极易为社会上别有用心者和社会闲杂人员所利用,客观上加大了危害的范围和程度,从而引起突发事件被放大的连锁反应。(四)影响持久性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很容易涉及同一城市中甚至全国的其他高校,即使是最先引起突发事件的高校的局面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也可能顾此失彼地出现联动效应。另外,即使突发事件已经得到有效全面的控制,善后处理也很到位,但它对人们思想和心理的深刻影响,并不会随着事件的结束而在短时间内消失。三、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三、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从近几年发生的高校突发事件来看,其产生的原因都是复杂的、多元的。(1)政治因素。大学生群体思想较开放,文
6、化层次较高,参与政治的热情高,但社会经验不足,生活阅历浅,理性思考能力不强,在看待复杂社会问题时容易片面化、极端化,常以偏概全,缺乏全面、深入、辨证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国家间的政治问题,最能触动大学生的神经,大学生们往往会组织声势浩大的游行来表示抗议,一些不法分子因为对社会不满,就混入学生队伍中从事破坏活动,给社会安全稳定带来一些隐患。这都是因为部分学生对政治事件有激情但缺乏理性的思考能力而引发的。大学生究竟应该怎样表达爱国热情,这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道德培养,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危。(2)思想因素。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发展的战略攻坚期、矛盾凸显期,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格局的
7、深刻变化,社会利益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主流与非主流的观念同时并存,先进的与落后的观念相互交织,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选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交换、改变与震荡,他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自主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大学生由于心理不成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心理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大学生就会被社会不良风气污染,产生一些消极想法,过于关注自身的利益,变得物欲化,其本身的正义感被弱化。在大学生的思想日趋变化的情况下,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培养合格
8、接班人、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新的要求。(3)经济因素。当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在感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强烈感受到了农民失地、工人下岗、官员腐败、贫富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法制不健全、就业难等诸多方面的社会问题,他们尤其对腐败现象和贫富差距拉大不满,一旦有导火索就会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4)文化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网络越来越发达,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潮流交融更加频繁,西方一些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图谋从没改变,甚至还在加剧,他们推行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意在改变我国的国体、政体。他们利用大学生思想活跃和对民主自由认识模糊的特点,他们披着慈善的外
9、衣,通过网络、宗教等手段,制造谣言、误导视听、误导舆论,对高校开展渗透和煽动,这就容易使少数学生上当受骗,进而引发各种突发事件,威胁校园和社会的安全稳定。(5)社会因素。在开放、自由、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当前社会治安问题校园化,校园治安问题社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高校周边环境复杂,流动人口多、出租房多、无证摊贩多、交通安全隐患多,在校学生的抢劫、诈骗、盗窃、人身伤害等治安刑事案件数量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一些不法分子看到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的缺陷,利用学生的善良大肆进行诈骗活动,对学生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另外,高校周边娱乐场所多,吸引了不少学生,这些学生在校外失去监督,
10、容易成为隐患群体。第二节第二节 正确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正确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一、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途径正确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需要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更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公共安全教育、宣传与演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强化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当前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中存在着诸如危机意识淡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思想松懈等理念上的不足。高校师生群体普遍缺乏公共安全理念与意识,许多学生认为公共突发事件不会发生,就算发生也不会发生到自己身上,对公共安全存在错误认识与侥幸心理。因此,必须通过进行强有力的各类突发事件安全教育,使大学生们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教育,形成公共安全
11、的理念。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平均年龄在二十岁左右,多为独生子女,上大学前基本上是在父母、老师的关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安全防范意识较差,自我防范能力较弱,同时大学生思想单纯,好奇心强,极易受不健康或不正确文化的诱惑,特别是“黄、赌、毒”的侵害。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通过课堂、班会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维护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维护高校的正常秩序。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危机素质的培养也十分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将安全教育纳入到各级各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
12、育的教材中,明确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培养大批既有深厚学术造诣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真正使安全教育的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习惯和规范。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迅速行动,及时处理学生情绪和心理问题,及时引导大学生克服危机所带来的心理障碍。学生应急素质的培养还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高校大学生思想多变,善于接受新事物,只有针对这种特点所采取的方法才会被广大学生接受。(2)加强大学生危机事件模拟演练。当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针对大学生群体面对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模拟演练,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的技巧与训练。而公共安全演练能在很大程度上增
13、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理念,提高学生的心理安全素质与紧急自救、互救技能。因此,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危机事件的实训演练,让大学生群体亲身体验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防范应对,懂得处理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的基本常识,增强面对安全事故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素质与防范技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群体在有限空间时间环境内积极参与、快速决策和机智应变,通过实战演练,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理性处理危机,化危机为转机”的危机防范意识和紧急应变能力。(3)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思维。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事故、恐怖暴力等突发事件,也有可能因网络舆论导向错误和新闻报道失当,从而酿成危及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的群体性事件。因此高校部门要善于利用新
14、媒体拓宽信息获取渠道,拓宽与学生群体的沟通渠道。广大学生群体在遇到突发性事件后,要冷静思考、理性面对,不传谣不信谣,要明白自己发布在网上的观点、情绪往往会影响其他学生,因此更应对自己的言行抱着谨慎、负责的态度。面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网民群体往往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有了危机感与紧迫感,没有时间也缺乏能力去进行理性分析与思考。在“身体不在场”的网络空间,人们隐匿了真实身份后,责任感也随之降低。大学生作为素质较高的群体,应做正确舆论导向的传播者与支持者,以更加公正、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矛盾。二、具体突发事件的应用策略二、具体突发事件的应用策略大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与防范
15、技能,掌握一些必要的防范知识,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减轻受害程度和避免较大损失。下面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与防范知识,以帮助同学们在紧急时刻能够正确处置而不是手足无措。(一)大型文体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对策2010年陕西某高校在举行校庆过程中,摆放在会场旁边的一个氢气球发生爆炸,导致12名人员被烧伤,其中4人伤势较重。后经调查发现,庆典现场气球爆炸是气球放飞时产生的静电引起。诸如此类的大型活动现场,学生们应更加注意突发事件的发生与预防。高校大型文体活动突发事件是指在校园内举行大型文体活动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规模大、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危及高校形象和声誉的,对高校甚至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16、的公共事件。当大型活动出现突发事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危机预防与应对措施:(1)在人多拥挤的场所一旦发生混乱,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举行大型集体活动时,应避免进入局部区域过于拥挤的地方,不要扎堆。上下楼梯或在走廊上穿行时,要依序慢行,切忌推搡打闹。(2)局部有人大声喧哗或发生纠纷时,不要一窝蜂跑去看热闹。应远离喧哗场所,保证自身安全。(3)发生意外事件人群拥挤时,应保持冷静,不要盲目跟随人群移动,双臂应横在胸前,稳住脚跟,尽量不要前扑,保持身体平衡,切忌摔倒,不要低头捡拾被挤掉的物品,否则后面人群拥挤上来,很容易出现踩踏事故。(4)不要听信谣言,注意收听广播,听从学校保卫人员与工作人员的指挥调
17、动,尽快从就近的安全疏散通道撤离,不要逆着人流行进。不到方法用尽时不要贸然采用危险方法逃生,如跳楼、跳水等方式,这同样会带来伤害。(二二)地震、雷电等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对知识地震、雷电等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对知识在地震中如何利用逃生知识进行自救;如何冷静处理地震可能引发的火灾、水灾、崩塌等次生灾害,使生命与财物安全避免受到二次危害;在户外遭遇雷电时如何躲避,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学生们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冷静与智慧应对灾难。(1)小震防砸伤,找掩蔽物。大震防压伤,找三角区。地震发生时,要遵循就近躲避原则,找到一个可以构成三角区的空间,迅速靠近大而坚实的物体,将身体自然蜷缩起来去躲避,用毛
18、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保护头颈。注意不可跳楼和使用电梯,不要开关电源,尽可能关闭煤气,避免发生火灾。(2)教学楼内的学生可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以乱跑或跳楼。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3)如果因地震引发江河湖海涨水,要向高处跑,迅速离开桥面。遇到化工厂等着火,并有毒气泄漏,不要顺着风的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
19、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沟坎下,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4)在户外遭遇雷电时,要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与电力设备,无特殊情况一律要关闭网络,禁止在室外拨打电话。在雷电交加的时候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及空旷处的屋棚、岗亭中,若万不得已要在大树下避雨的情况时,则注意与树干保持3米的距离,采用下蹲且双腿并拢的姿势。当站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如果感觉到身上的毛发突然立起来,皮肤感到轻微的刺痛,甚或听到轻微的爆裂声,发出“叽叽”声响,这就是雷电快要击中你的征兆。遇到这种情况,应马上蹲下来,身体向前倾,把手放在膝盖上,曲成一个球状,千万不要平躺在地上。不要用手撑地,应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
20、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更易遭到雷击。(5)人体在遭到雷击后一般会出现昏迷、假死等症状,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首先必须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其次要对伤者进行心脏按压并立即通知医院进行抢救处理。(三)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急救知识2013年4月,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大学城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中毒的学生已超过540人,大批学生冲上街头,举行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近年来,我国高校餐饮食物中毒的现象时有发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甚至造成突发性安全事件,打乱高校正常的运转秩序,影响校园正常的教学和生活,乃至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后果极其严重。因此,掌握公共卫生安全常识,自觉维护校园秩序和稳定,显得尤
21、为重要和迫切。(1)食物中毒一般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如过夜的米饭中就含有大量的蜡样芽孢杆菌)、真菌性食物中毒(如发霉的花生、玉米种含有黄曲霉毒素)、动物性食物中毒(如青占鱼等鱼类受到细菌污染后会引起组胺中毒)、有毒植物中毒(如土豆发芽、四季豆未熟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如有机磷农药中毒、亚硝酸盐、灭鼠药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出现食物中毒后,应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2)不乱食用公共食堂以外的卫生质量状况差或用不明原料制作的食物。夏季如有剩余饭菜等食物,不要放在温度较高的宿舍、教室内,如有条件,应尽量将剩米饭加热后摊开存放,以防霉变,下一顿吃时要彻底加热。食用凉菜与瓜果蔬菜时
22、要认真清洗、消毒。切勿食用霉变的蘑菇、花生、马铃薯等食物,不买不吃腐烂的海产品。(3)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时,要及时向保卫部门和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反映情况,并及时联系医院,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救治。从时间上判断,化学性食物中毒和动植物性食物中毒,自进食到发病是以分钟计算的;生物性食物中毒,自进食到发病是以小时计算的。越早去医院越有利于抢救,如果超过两个小时,毒物被吸收到血液中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4)发生食物中毒后,应尽可能留取食物样本,或保留呕吐物和排泄物,以便化验使用。对疑似人为投毒事件,应及时报案,同时保留食物、炊具等关键物证。(5)食物中毒症状较轻者,可先多饮用温开水或稀释的盐水,及时用
23、筷子或手指刺激喉咙深处催吐,马上向急救中心120呼救。发现中毒患者有休克症状,应及时平躺,下肢尽量抬高,立即送往医院抢救,不要自行乱服药物。第三节第三节 合法集会、游行与示威合法集会、游行与示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类社会矛盾凸显,加之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区域,具有政治敏感、信息密集、思想活跃、影响广泛等特点,但高校并不能因自身的特殊性而置身于社会环境之外。同时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管理人数不断增多,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问题与矛盾也在增多。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理
24、性表达爱国热情,不要参加或被人蛊惑参加一些非法集会游行示威活动,要做一名理性爱国的大学生。为规范集会、游行活动,我国于1989年10月3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大学生们需要了解以下几点:(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均适用本法。本法所称集会,是指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活动。本法所称游行,是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活动。本法所称示威,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
25、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文娱、体育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传统的民间习俗活动,不适用本法。(2)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有负责人。依照本法规定需要申请的集会、游行、示威,其负责人必须在举行日期的五日前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申请书中应当载明集会、游行、示威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人数、车辆数、使用音响设备的种类与数量、起止时间、地点(包括集合地和解散地)、路线和负责人的姓名、职业、住址。(3)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煽动民族分裂的;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
26、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4)举行集会、游行、示威,不得违反治安管理法规,不得进行犯罪活动或者煽动犯罪。(5)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煽动使用暴力。(6)在进行中出现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情况的,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不听制止的,人民警察现场负责人有权命令解散,拒不解散的,人民警察现场负责人有权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决定采取必要手段强行驱散,并对拒不服从的人员强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从上述法律规定中可以看出,国家法律维护公民的正当合法的游行集会示威的权益,但对于非法的游行集会示威活动不予许可,坚决禁止集会游行示威活动中出现暴力行为。大学
27、生要通过学习相关法律规定,知道如何依法、理性表达自己意愿和情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一些集会游行示威活动中,有极少数人心存不轨,企图蓄意煽动过激行为。如果让这种行为得逞,威胁的将是群众的人身安全,损坏的将是同胞的财物,最终影响的将是良好的社会秩序,破坏的将是国法纲纪。如在2013年的反日游行示威活动,在表达爱国诉求的抗议活动中,看到的更多是令人感动的场景:有群众挥舞红旗尽情高呼爱国口号,有群众徒步抗议二三十公里,有群众自觉组织起来维护社会秩序,尤其是不少大学生挺身而出,及时有力地阻止了个别不良人员的过激行为。因此,当代大学生更要保持理性的爱国热情,依法表达诉求。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大学生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勉励当代青年时,肯定他们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和追求,勉励当代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大学生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志存高远,认清形势,把宝贵的时间与精力用在学习上,自觉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