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民法典教案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重要地位和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知道它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熟悉民法典的主要内容框架,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等各编的核心要点和涵盖范围,如物权编对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等方面的规定,人格权编对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等权利的保护。2.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和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民法典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判断某一民事行为是否有效,在遭遇侵权时如何依据民法典维护自身权益等,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引
2、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在合作中共同梳理民法典的知识体系,深入探讨相关法律问题,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激发学生对民法典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树立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观念,认识到民法典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信仰和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民法典的规定,积极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解读民法典的核心亮点和特色,如首次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加强对个人尊严和人身自由的保护
3、;完善了高空抛物坠物治理规则,明确各方责任,守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贯穿于整部法典的各个编章,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价值追求,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亮点背后所蕴含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以及对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讲解民法典中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密切相关的条款,如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中充值、打赏行为的效力认定,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况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或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从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权益;校园内学生之间的人身伤害事故责任划分,明确学校、侵权人及其监护人等各方应承担的责任,保障未成年人在校园环境中的人身安全和合法
4、权益,使学生能够将民法典知识与自身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民法典各编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体系架构,以及在实际法律适用中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如物权编为合同编中的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等提供了物权基础,侵权责任编与其他各编在权利保护和责任追究方面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民法典的内在逻辑,避免碎片化地学习和理解法律条文,培养学生系统的法律思维能力,这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理解民法典不仅是一部约束人们行为的法律规范,更是保障人民自由和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具,让学生明白在民
5、事活动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公平合理等原则,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将法治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需要通过长期的教育引导和实践体验来逐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和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展示小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情境,如购买文具时遭遇消费欺诈、在小区玩耍时被楼上坠落的花盆砸伤、自己的绘画作品被同学未经允许发布在网络上受到点赞和转发等。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这些情境中,小明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我们应该依据什么
6、法律来维护他的权益呢?”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民法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讲授新课 民法典的地位和意义运用多媒体展示民法典的封面图片和相关宣传资料,向学生介绍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婚姻家庭到财产继承,从合同交易到侵权责任,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详细讲解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的重大作用,让学生明白民法典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
7、而增强学生对民法典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热情。民法典的主要内容框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民法典的主要内容框架,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等各编,并简要介绍每编的主要功能和核心要点。例如,在讲解物权编时,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权案例,如房屋所有权、汽车物权归属等问题,解释物权编是如何规定物权的种类、效力、变动规则以及保护方式,让学生了解物权编对于保障公民财产权益的重要性;在介绍人格权编时,结合一些侵犯人格权的新闻事件,如明星肖像权被侵犯、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等案例,阐述人格权编对公民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利的详细保护规定,使学
8、生认识到人格权编在维护个人尊严和人身自由方面的关键作用。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构建起对民法典内容体系的整体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各编具体内容奠定基础。民法典中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条款(12 分钟)民事行为能力与监护制度:讲解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例如,展示一些未成年人未经父母同意在网络平台上大额充值打赏主播的案例,分析这些行为在法律上的效力以及父母作为监护人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款项,让学生明白监护制度对于保护未成年人财产权益和引导其正确参与民事活动的重要性
9、;同时,介绍监护人的职责和权利,如照顾未成年人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责任,以及在必要时代表未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等,使学生对监护制度有全面的了解。人格权保护:以校园生活中的实际场景为例,如同学之间起侮辱性绰号、传播他人隐私等行为,讲解民法典中关于未成年人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的保护规定,让学生知道这些行为可能构成对他人人格权的侵犯,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同时,介绍未成年人在网络环境中的人格权保护问题,如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以及民法典如何为未成年人在虚拟世界中提供法律保护屏障,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
10、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校园侵权责任:讲述在校园内发生的学生之间的人身伤害事故,如课间打闹受伤、体育课上意外受伤等案例,分析学校、侵权人及其监护人在这些事件中应承担的责任划分原则和依据,如学校是否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等因素对责任认定的影响,让学生明白在校园生活中如何维护自身的人身安全权益,以及如何避免对他人造成侵权伤害,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3.课堂活动 小组讨论提出讨论话题:“假如你是一名法律小顾问,在以下场景中,你会如何依据民法典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建议?”场景包括:(1)小李(13 岁)私自用父母的手机在网上购买了一台价值 5000 元的电脑,商家已发货,小李的父母得知后想要退货;(2)
11、小张(15 岁)的作文被老师未经允许发表在学校的校刊上,小张觉得自己的著作权受到了侵犯;(3)小王在学校操场被同学推搡摔倒,导致手臂骨折,小王的父母要求学校和推搡同学的家长承担赔偿责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一个场景进行讨论,运用所学的民法典知识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正确运用法律条文进行分析判断。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法典中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条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角色扮演组
12、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一个“民法典知识小法庭”的场景。选取一个校园侵权案例,如小赵在教室被同学小林的恶作剧行为导致受伤,双方就赔偿问题产生纠纷。让部分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原告小赵及其代理人、被告小林及其代理人、证人等角色,依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进行法庭审理和辩论过程。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展示证据,进行法庭辩论等环节,体验法律诉讼的程序和过程,增强学生对法律程序的了解和实践应用能力。表演结束后,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分析角色扮演中各方在法律适用、证据展示、辩论技巧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民法典知识的理解和
13、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课堂小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民法典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主要内容框架以及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密切相关的条款等,通过提问、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重点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再次强调民法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民法典,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将所学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自觉遵守民法典的规定,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民法典,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社会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5.布置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制作一份以“民法典与我的生活”为主题的手抄报,内容包括民法典的重要条款解读、自己身边的法律故事、学习民法典的心得体会等方面。通过制作手抄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同时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法典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在下节课上,选取部分优秀手抄报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让学生在相互学习和欣赏中共同提高对民法典的认识和理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