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巩固训练(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华大地很早便出现了人类的足迹,请选出下列哪些是北京 人和山顶洞人的相似点( ) A都基本具有人的特征并保留猿类特点 B都已经吃上熟食使用自然火 C都能制造粗糙的石器用于劳动 D都能缝制衣物御寒有爱美意识 2、歌谣“骨木石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局不移。”反映了哪个原始部落居民的情况(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从尧舜禹的“禅让”可以看出,当时推举部落首领的标准是( ) A财富多少 B是否治水成功 C选贤与能 D家族谱系 4、西周时期,周王对
2、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 鼎,士三鼎或 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青铜冶炼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5、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法。其中,使用“最多”和“最进步”的分别是( ) A形声、会意 B象形、形声 C假借、象形 D指事、会意 6、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诸侯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关于春秋争霸 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 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
3、经济特权 D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 7、下列是描述公元前 350 年生活在咸阳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他因才能出众,被国君赏识,直接派到某县任职 D后来,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大富翁 8、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 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 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 C提倡“法
4、治” D“无为而治” 9、晚晴思想家谭嗣同在仁学中阐述道: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那么关于“秦政”的准确 含义是(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C中央设三公九卿制 D废分封设置郡县 10、“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中提到的两个重大历史事 件是焚书坑儒和( ) A灭六国,统一中国 B修筑长城 C秦的暴政 D秦末农民战争 11、西汉初,经过几个皇帝的努力,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随之强盛,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 一个治世局面,史称是( )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1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朝“焚书坑
5、儒”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 ) A压制社会知识分子 B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有区别对待诸子百家 13、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汉光武帝与汉文帝采取的相同措施有( ) 三十税一 取消苛捐杂税 整顿吏治 提倡节俭。 A B C D 14、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秦始皇实施郡县制 B张骞出使西域 C班超出使西域 D西域都护设置 15、下列人物在史记中不可能被记载的是( ) A 汉武帝 B秦始皇 C刘备 D汉高祖 16、有人说,“三国分立”中蕴育着统一的要素,下列历史事实中,不能够佐证“三国分立”中蕴育着统 一要素的
6、是( ) A曹操采用屯田,组织军民从事农业生产 B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C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D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17、“五胡闹中原”指的是曾经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它们内迁开始于( ) A三国时期 B东汉末年 C西晋末年 D南朝时期 18、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 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争(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9、“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 (现)在
7、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以上材料反映了孝文帝主张( ) A改穿汉服 B改用汉姓 C学说汉话 D学习汉礼 20、在历史知识竞赛活动中,主持人出了一道抢答题:洛阳是我国七大著名古都之一。定都于此的王朝除 东周、东汉、西晋外,还有?你抢答的是( ) A秦朝 B西汉 C北魏 D东晋 二、非选择题(30 分) 21、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杰出的封建统治者。 他们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 权统治,巩固了统一。请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完成如表。(4 分) 人物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秦始皇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推行郡县制 统一文
8、字 焚书坑儒 汉武帝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统一 铸造五铢钱;盐铁专营; 平抑物价 派卫青、霍去病 北征匈奴 (2)、在评价秦始皇、汉武帝等古代帝王的时候,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持什么样的观点?(1 分) 22、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成就世界瞩目,实践证明唯有改革 才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察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合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 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
9、在一起, 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 民族融合已经成 为趋势。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这些措施促进 了民族融合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 摘自人教版七上历史教材 春秋战国生产工具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2 分) (2)据材料二回答:为顺应生产力发展,“商君”采取了哪一经济措施?(不得照抄原文)史记李斯列 传中又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2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1 分) (4)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1 分
10、) 23、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两大基本特征。 请回答: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频繁,政权分立。写出上表中字母 A、B 所代表的朝代名称和 G、H 所代表的阶段名称。(2 分)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进程加快。B 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当时内迁的少数民 族主要有五支,请写出其中的任意两支。(2 分) (3)C 朝时期,民族融合进程加快。C 朝时,是谁通过什么方式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写出他是怎么进 一步推行汉化政策的?(3 分) (4)你如何看待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1 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
11、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 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 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译自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辛苦劳作,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题。江南生 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译自宋书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 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 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改编自教科书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1 分) (2)材料二
12、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 分) (3)材料三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第三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北方民众 的南下对江南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2 分) (4)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一谈你对如何发展经济的感想。(1 分) 2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他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他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接 受教育的机会。他注意“因材施教”的方法,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一生培养了三千多弟子,比较著 名的有 72 人。 材料二: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请回答: (1)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说到的这个人物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创立了中国古代哪个思想学派? (3 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他在教育上的主要成就是什么?(至少写出二点)(2 分) (3)如果要了解他的言论,我们要阅读哪本书?(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