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现代史 第6讲 民国前期中华民国的建立 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021 历历 史史 内 容 索 引 时空纵览阶段特征 必备知识精要排查 关键能力题点突破 情境体验思维升华 时空纵览时空纵览 阶段特征阶段特征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民国前期指的是 从中华民国成立 到南京国民政府 成立的这一历史 阶段,主要处于北 洋军阀的统治时 期,是旧民主主义 革命的终结和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 崛起时期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统 治,复辟帝制,接受“二十 一条”;革命党人发动“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诞生; 国共合作建立革命 统一战线;北伐、 国民革命失败 政
2、 治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 派为维护民主共和与北洋军阀进 行激烈斗争,旧民主主义革命陷 入绝境;中国共产党诞生,新民主 主义革命崛起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 天” 帝国主义列强卷土 重来,民族工业艰 难发展 经 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 义快速发展,出现短暂繁荣局面, 战后很快萧条下去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民主和科学成为思想 解放旗帜;传统思想 的统治地位动摇 新三民主义提出; 马克思主义广泛 传播 思想 文化 新文化运动开展,思想空前解放, 马克思主义传播并逐步中国化 社会生活巨变,服饰、礼仪、交通、通 信、大众传媒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社会 生活 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交融中逐 渐近
3、代化;新旧生活方式并存 必备知识必备知识 精要排查精要排查 阶段 政治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 (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新的共和 政体产生;3月,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 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 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 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 共产党成立
4、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 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 具有里程碑意义。 (3)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自从有了中国共产 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国民革命 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革命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民 革命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高潮: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结束: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5、国民革命失败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1)背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表现: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3)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文化 (1)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 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社会主义思想:十月革命后,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
6、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 定了思想基础 (3)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 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作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4)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国民革命时期,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 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 命斗争的主张,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社会生活 (1)社会习俗:服饰更加西化。饮食中西结合。婚丧仪式进一步变革。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2)交通:20世纪上半叶,中
7、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民国时期陆续修建 了一些公路。1920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新教材 新视野】 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这次革命推翻 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 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 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 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 宣战,
8、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随即,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 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中 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 报刊面貌为之一新。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 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新文化运动 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4.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 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
9、族危亡、捍卫 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 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 题点突破题点突破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连线高考连线高考 命题点一命题点一 新制度的开创和新道路的求索新制度的开创和新道路的求索 1.(2020山东卷,7)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下图为1919年4 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 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 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 C.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
10、急 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 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 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新文化运动。题干材料引用了五四运动时期“平民教 育运动”中许德珩对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其内容的核心 是引导这些人“求点知识”,实际上就是引导民众自我觉醒,故C项正确;材料 中没有明确指出“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故A项错误;材料中知识分子 只是到劳工中宣传,中国还没有形成劳工运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 “团结工农”对革命的重要性,故D项错误。
11、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知识拓展 如何唤醒大众、改造大众一直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 1919年3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这是北京大学在新文化运动中 涌现出来的诸多学生团体之一。在前后五六年的时间中,讲演团的团员们 来到北京的街头、乡村与工厂,面对普通大众进行各种内容的露天演讲,以 期开启民智。尽管讲演团在实践中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冲突与困境,但作为 一种重要尝试,是民国新式知识分子走出书斋、迈进社会的重要一步,为日 后建立政党、进行政治活动、改造中国社会积累了最初的经验。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2020山东卷,9)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
12、形势示意图。 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国民革命运动。从地图中可看出,当时中国的农运中心是 湖北和湖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而且有农运组织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中国的 中东部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国民革命时期中国革命势力发展的形 势相吻合,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并没有发动农民阶级 进行斗争,故A项错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等省 份的交界处,与图中形势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的标志 是19
13、47年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与图中形势不符,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2020全国卷,29)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 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 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辛亥革命。根据题干材料“共和政府不能由清 帝委任组织”,可知孙中山认为共和政府应由民众选举产生,因此其与袁世 凯
14、分歧的本质在于共和政府组建的主导权是在清帝手中还是在民众手中, 故B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共和政府 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可知袁世凯和孙中山均主张实行共和体制,故A项 错误;社会革命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这一内容,故C 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临时大总统的人选问题,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4.(2019全国卷,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 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 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 说明,当时参加联合
15、会的各界团体(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根据题干材料中全国各界联合会宣言的 内容,并联系时间信息“1919年11月”,可知题干中的宣言内容高度评价了五 四运动后社会各界的斗争,认识到“合群自救”的重要性,这说明人民群众的 爱国觉悟得到提高,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后,社会上还存在“问题与主义”之 争,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肯定五四运动后的各界爱国斗争,并未直接反思 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或肯定马克思主义,故C、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 命题点一
16、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感悟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5.(2018全国卷,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 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 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 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变化。从所学知识以及题干材料来 看,当时孙中山只是在思考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并吸取俄国革命的经验,并 不能
17、说明孙中山要走俄国革命的道路,故A项说法错误。孙中山并没有放 弃资产阶级代议制以及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故B、D两项均错误;孙中山的 意思是希望借鉴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即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故选C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深化认知深化认知 一、辛亥革命促进社会转型的突出表现 1.从帝国到民国:从政治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 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 代的历史意义。 2.从臣民到国民: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 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 得
18、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 3.从君权神授到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传播了民主共 和理念,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 4.从变法图存到进一步“实业救国”: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的经济基础,激发了民 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二、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的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知识精英群 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力量,这 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 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于日本侵
19、略中国的要求予以 满足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 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 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是 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 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三、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的作用 政治 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 政治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
20、作的政治基础 组织 积极帮助和促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 盟,并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开展工农运动, 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群众 运动 国民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发动工农 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 伐战争 军事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 军事人才,在国共合作北伐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演练素养演练 1.史料实证辛亥革命后的社会转型 (2020山东二模)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1913年3月27日
21、)中写 道:“自变乱以后,学堂之内禁读经书,只令学生读教科书则圣贤之道将 由是而泯焉,吾恐不久学界必更有一场大惨剧演出于世也。”材料反映出 当时( ) A.课程设置超越了时代的要求 B.儒家思想已经丧失正统地位 C.传统观念阻碍社会变革 D.共和政体备受大众质疑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时间“1913年”可知材料是辛亥革命之后的现象,结合刘大鹏 的日记内容可知其对辛亥革命之后所出现的新式教育持反对态度,这反映 出旧有的传统观念阻碍社会新的变革,故选C项;题干内容主要涉及新式学 堂教材的主要内容,而不是其课程的设置,排除A项;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儒 学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
22、的挑战,并逐渐丧失其正统地位,排除B项;题干内容 没有涉及对政体类型的态度,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家国情怀“法漂”中的信仰选择 (2020山西大同一模)据统计,从1919年5月到1920年12月,前后有20批青年 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总数达到1 900人次左右。各省频频举办欢送会和“出 国指导讲座”,大型报刊也纷纷报道,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这 表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B.新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觉醒 C.五四运动激发青年探求真理 D.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共识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五四运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年自由平等的思想和
23、爱国思潮,促使 大批青年学生赴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勤工俭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故选 C项;材料反映五四运动激发青年赴法探求真理,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得到 广泛传播,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广大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不能得出“新 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觉醒”的结论,排除B项;“社会共识”表述过于绝对,排 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历史解释国民革命时期的农民问题 (2020海南普通高中高考调研测试)1925年,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 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制定农民问题的“政纲”,其最终目的是“没收大地主、 军阀官僚、庙宇的田地交给农民”。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 A.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
24、地的设想 B.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把农民问题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D.认识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D 解析 中共中央提出没收大地主、军阀官僚和庙宇的田地分给农民的主张, 由此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对农民的重视,故选D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在国民革命失败以后,此时尚未提出相应主张,排除 A、B两项;中共中央重视农民阶级不等同于把农民问题作为党的中心工 作,此时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排除C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命题点二命题点二 民国前期的经济建设路径民国前期的经济建设路径 连线高考连线高考 1.(2020山东卷,8)图1
25、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 变化示意图。其中是( ) A.日本 B.英国 C.德国 D.俄国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从 折线图可以看出,19061921年期间,的在华商号数量经历了从缓慢增长 到急剧增长的历程,其转折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6年,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并占领了青岛, 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应是日本,故A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因此英、德、俄三国在1916年以后不 会出现在华商号数量急剧增
26、长的现象,故B、C、D三项均可排除。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知识拓展 18401949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 (1)英国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在对中国的侵略中占优势地位。 (2)19世纪中、晚期,法、美、俄、日、德等国纷纷加入侵华行列。19世纪 末,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形成了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 局面。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国家无暇东顾,日本趁机排挤德国势力,妄图 独占中国。美国经济实力增长,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九国 公约的签订又使中国回到被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4)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势力
27、继侵占中国东北后,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妄图独占中国。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抗战打 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在华的主要侵略势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国人民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消除了列强的侵略势力。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2020全国卷,29)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 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 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 分别”。这一状况( ) 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造成国
28、民经济结构失衡 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状况。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20年代 中国度量衡不统一,在商品交易过程中,需要换算,这明显增加了成本,故A 项正确。材料中度量衡的不统一体现在各个经济部门中,并非不同地域之 间,故B项错误;度量衡不统一与国民经济结构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在 度量衡不统一的情况下,商品交流可能会不方便,但是“阻断了商品的大量 流通”的说法明显夸大了其危害,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深化认知深化认知 一、中国近代经济法制体系的初步建立 1.南京临时政府提倡发展实业 辛亥革命后,南
29、京临时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实业,开始着手经济法制的建设。 2.北洋政府颁布一系列经济法规 (1)袁世凯当政时期,尽管在政治上倒行逆施,但是在推动民族经济发展方 面还是推行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顺应工商界的要求,制订颁布了一系列 经济法规。 (2)北洋政府颁布的主要经济法规,内容涉及工商矿业、农林牧渔、交通运 输、银行金融、权度、税则、经济社团等方面。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经济法规的影响 (1)著名的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矿业条例森林法等。 这些法规体系颁布后成为北洋政府时期经济法制体系的基本框架,虽然各 项法规条例未必都得到完全遵照执行,但是毕竟使工商实业的发展有了法 律的保护和规范。
30、 (2)民国成立后的经济法制体系建设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在法制 管理下的现代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也较多地考虑和保护了资本所有者及 从业者的利益诉求。 (3)对于当时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些法 规条例有些还为南京国民政府修订沿用。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二、对“实业救国”思潮的全面解读 含义 “实业救国”思潮就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以发展实业为救国救民 的主要手段的经济思想,以张謇等为代表 发展 历程 鸦片战争时期萌发;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投 资设厂,以实际行动践行“实业救国”的主张;在辛亥革命影响下“实业 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
31、,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 五四运动前后,“实业救国”论盛行不衰 影响 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经济结构 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对帝国 主义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在近代中国,“实业救国”道路是行不通的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演练素养演练 1.历史解释民国前期经济法规体系的建构 (2020广东肇庆质检)北洋政府执政前期,出台了大量的经济法规,民国初年 经济立法呈现出难得的“黄金时期”,以致近代中国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法 规几乎都产生于1915年之前。这种现象( )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建构
32、了完整的近代法律体系 C.旨在加强对经济的调控管理 D.巩固了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A 解析 北洋政府出台的经济法规,推动了经济行为的规范,营造了规范守信 的市场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项; 经济法规只是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不能以偏概全,排除B项;北洋政府出台 经济法规旨在强化统治,排除C项;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力量壮大,国民革命中国共两党合作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唯物史观社会经济层面上的国家作用 1912年11月,中华民国全国工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33、,会议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规;改 变垄断政策,许民自由经营;确立特别保护法,实行补助和保息;裁免厘税,改良税 则;提倡国货,仿制本国制造业等。可见,此时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A.国际国内市场不断扩大 B.“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C.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D.政府有效的制度建设 答案 D 解析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制定一系列举措发展实业,促进民族工业发展,故选D 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有效的制度建设促进民族工业发展,未体现国际国内市场 不断扩大,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B项;当时掌握 国家政权的是北洋政府,排除C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家国情怀民国
34、前期民族主义的经济审视 据统计,华商卷烟业从卷烟厂家、卷烟机数量和工人人数来看,分别在1905年抵 制美货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的五卅运动,以及1927年的国民革命时 期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主要是因为( ) A.民族主义思潮影响 B.国民政府政策保护 C.无产阶级运动推动 D.列强侵华步伐放缓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在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的五卅运动, 以及1927年的国民革命时期取得了较大进展”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运动都反对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体现了民族主义思潮,故选A项;国民政府在1905年尚未 建立,排除B项;1905年无产阶级尚未登上政
35、治舞台,排除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 后列强卷土重来,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命题点三命题点三 为启蒙开新路的思想嬗变为启蒙开新路的思想嬗变 连线高考连线高考 1.(2019全国卷,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 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 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陈独秀的思想观点。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 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不利于
36、国家巩固,因此批判的 是儒家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陈独秀主张个人权利,反对国 家至上,故A项错误;题干中陈独秀立论的基础就是西方民主,故C项错误;马 克思主义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2019全国卷,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 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 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命题
37、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前后期主流思想的演变。题干材料中1915 1918年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其主流思想为民主、科学,而19191922年 为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其主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科 学”“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因此“科学”“革命”两词的出现频率远远 高于“民主”,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1927年,与题干时间 不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中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大多仍主张建立资 本主义政体,故C项错误;19151922年,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 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38、 命题点三 素养感悟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2018全国卷,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 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 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 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本题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后关 于社会主义的争论,前者反对俄国式的道路,主张实业救国;后者主
39、张“劳农 主义”,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即俄国式的暴力革命。在争论中,社会主义的思 想得到传播,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新民主 主义革命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当时尚未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主 旨是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不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 争论双方在救亡图存的方式上持不同的观点,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感悟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4.(2018全国卷,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 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 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40、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根据题干中的“根本改造”“走 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并结合时间“1920年”可知,题干中的人物主张将马 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以彻底改造中国,故C项正确。民主与科学观 念是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宣扬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实业救 国是指通过发展民族工业来挽救民族危亡,与题干“根本改造”不符,故B项 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态度,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深化认知深化认知 一
41、、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学习内容 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激 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 学习过程 经历了由鸦片战争前盲目排外到鸦片战争后被动接受(林则徐、魏 源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主动选择(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过程,最终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 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各进步思想间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体现主题 救亡图存的主题。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也是中国近代社 会各阶层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关联、思 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 学习目的 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
42、富强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二、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次争论 观念之争 (是否学) 主要是顽固派和洋务派之争,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王朝的统 治,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 内容之争 (学什么)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学习 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政体之争 (学哪种)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 共和制;无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俄国式的社会主义民主 模式之争 (向谁学)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英、日、德;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美、 法;无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俄国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
43、点三 素养演练素养演练 1.历史解释文化冲突中的理性考量 (2020福建莆田三模)新文化运动除了批判封建礼教和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外,还批判不讲卫生、缠足、懒惰、奢侈、贪腐、不诚无信等行为。这表 明新文化运动( ) A.具有直面现实的反思精神 B.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的价值 C.具有贯通中西文化的倾向 D.推动近代思想格局多元化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还批判了不讲卫生、缠足、懒惰、奢侈、贪腐、不诚无信 等行为”可知,新文化运动敢于直面社会的丑陋现象,具有直面社会现实的 反思精神,故选A项;材料只提及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没有 涉及其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排除B
44、项;新文化运动并没有贯通中西文化的倾 向,因为它对传统文化是全盘否定的,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 不可能起到推动近代思想格局多元化的作用,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史料实证从自由主义到马克思主义 (2020山东淄博二模)1903年,陈独秀认为人民群众是“草野愚民”,“每喜从同, 恶德污流,惰力甚大”。1921年,他则认为“今日的世界,不是资本家创造出 来的,乃是数千年来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知识界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C.民主与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命题点
45、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A 解析 陈独秀由鄙视人民群众到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这是因为五四运动 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故选A项;陈独秀个人的认识不能代表知识界,排 除B项;材料强调陈独秀民众观的变化,没有涉及民主与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排除C项;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 史舞台,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家国情怀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 (2020广西玉林诊断)五四时期中国的思想界异常活跃,各种思想流派进行 了论战。1920年以后,诸多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研究对象的学会、团 体也在论战中纷纷建立起来,多种版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
46、作相 继出版。这反映出( ) A.马克思主义在民间广泛传播 B.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国人对社会主义认识度提高 D.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社会条件已成熟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专门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社团和刊物出现,使得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理论获得越来越多国人的认可,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思想界的传播而不是民间,排除A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排除B项;材料只能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 舆论条件成熟,并不能说明社会条件成熟,排除D项。 情境体验情境体验 思维升华思维升华 真题感悟真题感悟 (2020山东卷,17
47、)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行走的少年 人 物 简 介 詹天佑 (18611919) 1872年,作为首批赴美留学幼童之一出国学习。1878年,考入耶鲁 大学,主修铁路工程,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9051909年,主持 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震惊中外 邹容 (18851905) 1902年,自费赴日留学,开始撰写革命军。1903年5月革命 军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 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
48、于地球强国之间”“全 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保我独立之权” 人 物 简 介 周恩来 (18981976) 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少年时先后在东北、天津等地求学, 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 国后在天津参加了五四运动,组织成立觉悟社。19201924 年在法国等国勤工俭学,期间积极在中国留学生中宣传马克 思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党领导的争 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14分)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思维流程 第一步 解前读明确答题方向 第二步 解中找获取解读信息 项目 核心素养 显性信息 隐性信息 梁启 超认 识 历史 解释 “1900年”“今日之责 任,不在他人,而全在 我少年”“少年智则国 智”“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和救亡 图存的时代主题以及梁启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