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分章节分课时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953953 上传时间:2020-12-15 格式:DOCX 页数:129 大小:27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统编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分章节分课时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分章节分课时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分章节分课时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分章节分课时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分章节分课时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1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教案 1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3领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表达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情感。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演讲的特点,培养演讲的基本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理解内容,品味情感和语气,准确把握文本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研读名家演讲词的精妙之处,在实际演讲中感受演讲情 景,锻炼演讲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演讲者的内心活动,感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 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 梳理文章内

2、容。 难点:难点: 体会通俗、准确,包含感情的语言。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每当国歌奏响,我们心中都会涌动着无限的自豪骄傲。可是大家知道吗?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法国拿破 仑曾经说:中国是沉睡的雄狮,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从此,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写作背景二、写作背景 1949 年 9 月 21-30

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 662 人。林 伯渠、谭平山、董必武等分别就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作了说明。 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 法 。在同月 30 日,他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 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 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

4、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 限光明的。 从此,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成为人 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三、三、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 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四、四、题目解说题目解说 中国人民是主语, 站起来了是指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中华 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不屈不挠的斗争,

5、终于实现了当家 作主的愿望,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中华民族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 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 五、层次结构五、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 段) :回顾历史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部分(78 段) :立足当下指明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斗争的策略; 第三部分(916 段) :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六、六、全文分析全文分析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 这篇开幕词,先是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 阐述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然后,向全世界庄严宣布: 占人类总 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6、。 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 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在对 未来的展望中,开幕词又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展望未来,都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充满着无比的 自豪、无比的自信,处处洋溢着中国人民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2.毛泽东的这篇演讲,根据所讲的内容不同,情绪和语调也随之变化,请 在课文中找出情绪、语调不同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明确: 如课文第 3 段,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叙述了英勇的战争,情绪激昂,语 调高扬而坚定。第 4 段,回顾了 1946 年那次政治协商会议,阐释了形势变化的 必然性,语调沉

7、稳而坚毅。第 6 段,向全世界庄严宣布: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 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情绪激越,无比自信,无比豪迈,语调高昂、坚定 而自豪。第 7 段,谆谆告诫,态度诚恳,语调沉稳,语速较慢。后几段在谈到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形势时,既肯定了困难,又指出了光 明的前景,语调平稳、坚毅而自信。 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什么?以它作为这篇演讲的 题目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站起来了的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不屈不挠的斗 争,打倒了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了,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再也不是 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

8、自由的世 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 1840 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之后其 他西方列强也接踵而至,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逼迫腐败无能的清王朝 签署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从鸦 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到五四 运动,为了反对侵略和奴役,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 一次又一次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斗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又 经过长达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9、,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了自己的主权。从此,中国人民 站起来了。 4.文中运用任何 一切 完全 从来 必须 决无等词语,有怎 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任何 一切 完全 从来 必须 决无等词语,从逻辑上讲,都 属全称词语,即包含了一切情况;从语气上讲,则有坚定无疑的意味。毛 泽东在演讲中大量使用这些词语,则反映了他广阔的胸怀、对时局的清醒认识。 这也是他的文章和讲话总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的重要原因。 七、中心思想七、中心思想 这篇开幕词,介绍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背景,回顾了中国人民 的斗争历程,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

10、然性。同时,指明了 全国人民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规划。本文处处洋溢着人 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八、八、写作特点写作特点 观点鲜明,态度坚决,是本篇演讲词的最大特点。 首先是因为大量判断句的使用。如在第 2 段里,先就代表的组成成分进 行了说明,然后得出结论: 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 议。 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作了判定,给人一种掷地有声、不容置疑的感 觉。接下来是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帝 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这句话强调了胜利来之不易。判断句就是得 出结论,就是明白无误地给事物直接定性,因此,大

11、量判断句的使用,给人一 种斩钉截铁、毫不拖泥带水之感。 其次是因为大量运用了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强调性的词语有决无 必然 从来等,这些强调性的词语,或是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如决无 一切等;或是涵盖一切可能,如必然 必将等,都给人确凿无疑的感 觉。强调性的句式主要有是.的 之所以.,是因为. 只 要.就. ,这些句式,给人一种充满信心与希望的意味。 九、补充资料九、补充资料 开幕词开幕词 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会议开幕时发表 的讲话。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 等,集中体现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开幕词对引导会议或 活

12、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 意义。 开幕词的主要特点是宣告性和引导性。一般要做到简洁明了、短小精悍, 语言通俗易懂。开幕词通常由首部正文和结束语三个部分组成。首部包括标题、 时间、称谓三项。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结束语则需要简短有 力,并要有号召性和鼓动性。写法上常以呼告语领起一段,比如预祝大会圆 满成功等。 十、总结全文十、总结全文 此篇演讲词作为一篇划时代的文献而载入史册,它宣告了一个新国家的诞 生,宣告了一个新民族的崛起。通篇读来,气势磅礴而一泻千里,意境昂然而 充满激情,言语简洁而脉络清晰,表述明快而蕴藏着一种波澜壮阔、此起彼伏 的气

13、概,那扣人心弦、层层推进的表述,充分体现了一位革命家、战略家在革 命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阅读毛泽东七律长征和写作背景,用散文的语言改写全词,并简要赏 析。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背景:1934 年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 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 水,翻过

14、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 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 1936 年 10 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 课后课后训练训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唯有在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传承文化基因,筑牢精神家园,就能在深刻变 革的国际传播格局中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B.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南方局带领干部坚持自学马列和毛泽东著作,通过群 众周刊向广大党员发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号召。 C.村庄改造在保护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传统民俗、民居得到了保护,农村 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群众在潜

15、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接受熏陶。 D.每个人都有垃圾情绪,都有心理暗角,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将心理 的暗影移除,阳光、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还真得好好修炼。 2.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援建的缅甸高铁隧道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此时,国产盾构机的加入无 异于为虎添翼为虎添翼,加快了工程进度,创造工程奇迹。 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不屈不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推翻了三 座大山 ,建立了新中国,创立了彪炳史册的历史成就。 在福建宁化,触摸纪念碑上牺牲烈士的数字,叩问滚烫的心灵,记者心生感 慨: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永垂不朽。 王立群等学者在许多综艺

16、节目中坐而论道坐而论道,助推传统文化,但也未能从根本 上改变人们不重视传统文化学习的现状。 移动支付已经全面覆盖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模式一改几年前在西部不瘟不火不瘟不火 的情形,极大地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 强军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等纪录片集中播放,并不是叠床架屋叠床架屋,而 是从军事、政治等不同角度展现国家发展历程。 A. B. C. D. 3.下列语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B.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C.请柬:小儿新婚之喜,为答谢您的厚爱,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携眷光临。

17、D.书信:毕业之后,垂念恩师,值此新春佳节,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4.请把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得遗漏信息,可以增删个别词语。 20 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 景。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 20 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 军事、发展理论。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枪 杆子里出政权 、 农村包围城市等。 答案:答案: 1.B 2.B 3.A 4.毛泽东思想是一种产生和形成于 20 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化为时代 背景下并由毛泽东倡导并在 20 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且以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 、

18、 枪杆子里出政权 、 农村包围城市等比较突出内容的政治、军事、 发展理论。 解析:解析: 1.A 项,不合逻辑,关联词应改为唯有才或只要就 。 C 项,中途易辙,在传统民俗前加使 。D 项,成分残缺,缺介词,在 阳光、健康的心态前加上以 。 2.为虎添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此处应是 如虎添翼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永垂不朽:指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会磨灭。坐而论道:原指坐 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感情色彩误用。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 闷,也不过火。此处用错对象。叠床架屋: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 累赘。 3.B

19、项, 家严 ,谦辞,向别人称自已的父亲,用在此处不得体;C 项, 府上 , 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用在此处不得体;D 项, 垂念 ,敬辞,称对方 (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用在此处不得体。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2.1 2.1 长征胜利万岁长征胜利万岁 教案教案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把握文章线索,厘清行文脉络。 2、分析人物及叙事场景、片段,探究本文写人叙事的艺术手法。 3、体会文中作者对于长征胜利所产生的自豪、喜悦之情。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长征的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写 法。

20、审美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与创造:鉴赏本文运用的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探讨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分析人物及叙事场景、片段,探究本文写人叙事的艺术手法。 难点:难点:体会文中作者对于长征胜利所产生的自豪、喜悦之情。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3、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4、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 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 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 380 余次战斗,攻占 700 多座县城,

21、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 430 余人,平均年龄不到 30 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 百个团,其间共经过 14 个省,翻越 18 座大山,跨过 24 条大河,走过荒草地, 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 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与陕北 红军胜利会师。1936 年 10 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 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二、写作背景二、写作背景 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 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中央红军共进 行了 380 余次战斗,攻占 700 多座

22、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 430 余人,共击溃 国民党军队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 14 个省,翻越 18 座大山,跨过 24 条大河, 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 1935 年 10 月到达 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 年 10 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 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本 文就是长征的重要参与者杨成武将军对 1935 年 10 月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后发 生的一些事情的回忆,记录了他的所思、所想、所感。 三、作者三、作者介绍介绍 杨成武(1914.10.27.2004.2.14) ,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是中

23、共的优秀 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于 1929 年参加革命,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 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 1 军团第 1 师政治委员,指挥过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5 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 年获一级红 星功勋荣誉章。 杨成武回忆录 ,主要讲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 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事件。 四、题目解说四、题目解说 长征又被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 ,是 1934 年至 1936 年间战略转移的 专门用语。 长征胜利是指 1936 年

24、 10 月,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万岁蕴含着作者对参与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行动并取得胜利的自豪 之情。 五、五、层次结构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8 段) :我们终于抵达了吴起镇。 第二部分(第 9-20 段) :我们在毛主席的指挥下,歼灭了蒋介石派来追 剿的二马骑兵。 第三部分(第 21 段) :与军委警卫连、工兵连在左权参谋长的率领下消灭 了千佛山的一股反动民团。 第四部分(第 22 段) :离开吴起镇,前往陕北甘泉,中央红军与红二十五、 二十七军胜利会师。 第五部分(第 23-31 段) :回忆在吴起镇时, 我与黄开湘在前往参加召 开的全军干部会议途中

25、遇到了邓小平同志。 第六部分(第 32-46 段) :全军干部会议召开,毛主席发表讲话,大家受到 鼓舞,最后进行全体会餐。 六、全文分析六、全文分析 1、速读全文,标划重点信息,找出本文的行文线索。 本文的行文线索是时间顺序。按时间顺序由先到后,使文章脉络清晰。 2、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本文写了哪些事件。 本文先写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再写吴起镇战斗,然后写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 毛泽东同志宣布长征胜利。 3、本文是回忆录,属记叙类文体,精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本文运用了哪些手 法来表现指战员的兴奋和激动。 场面描写:如第 2 段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 ,描 写了欢乐热烈的场

26、面。 动作描写:如第 2 段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 冲 跑的动作 描写。第 8 段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 。 心理描写:如第 2 段我们都很高兴 。 侧面描写:如第 4 段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 , 灿烂的阳光侧面烘托出 指战员喜悦的心情。 4、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情感的写法。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在本文综合运用,交织细密。记叙、描写 中融入抒情、议论,可以增加感染读者的力量。 本文是回忆录,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记叙了红军到达吴起镇、吴起镇 战斗、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总结长征的意义宣布长征的胜利等事件。 在记叙过程中,运用场面、运用、心理描写及

27、侧面描写来表现红军指战员的兴 奋和激动的心情。 记叙中融入抒情、议论,更好地表达了长征胜利后作者的喜悦之情及对革命烈 士的追思及对革命美好未来的向往。 总之,全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使全文中心突出,情感 充沛。 5、精读倒数第 5 段,通过毛主席对长征的总结和评价,体会长征胜利的意义, 并分析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本段写毛主席高度评价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毛主席对长征作了高度而准确 的评价,从四个方面论述阐释长征的功绩和意义。照应上文写红军指战员的兴 奋激动的感性描写,并上升到理论意义方面,使文章内容深入推进,使读者能 更深刻地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毛主席对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

28、的高度评价, 是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高度赞扬,也使红军指战员更加坚定革命信念,对 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七、中心思想七、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以长征为背景,主要记叙了红军在吴起镇歼灭敌人追兵并消灭反 动民团后前往陕北甘泉,最终胜利会师的故事;并回忆了在吴起镇附近召开的 中央全军干部会议。本文描写了红军长征的艰难,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表达 了作者对长征胜利的自豪与喜悦之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 八、八、写作特点写作特点 1、语言通俗易懂。 长征胜利万岁中很少使用过多的修饰语,也没有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文 章多用口语、白话,甚至直接引用毛主席的讲话,且多是直接抒情,朴实无华。 2、叙事结构清晰。 整

29、篇文章都是围绕着时间和地点这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文章按照地点的变 换分为两个重要部分,每个部分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九、补充资料九、补充资料 长征精神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 年至 1936 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红军指战 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 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 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 征精神

30、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 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十、总结全文十、总结全文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 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 伟壮丽的史诗。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 了八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 神万岁!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阅读毛泽东七律长征和写作背景,用散文的语言改写全词,并简要赏析。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

31、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背景:1934 年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 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 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 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 1936 年 10 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 课后训练课后训练 1.仿照下面的示例,

32、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 例相同。 示示例:例:日出东方、举步维艰、联俄共扶农工,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人民走出黑暗 的火炬。 材料:材料:先锋 向导 旗帜 保温饱强经济 御强寇平内乱 勇创新争一流 改革开放 夹缝求生 救亡图存 牢记使命 励精图治 不忘 初心 2.高三(9)班举行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上一位同学朗诵完了沁园春长沙 , 下一个该是王宁宁同学为大家朗诵七律长征 ,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台词, 80 字左右。 3.下列诗词中,不含借代的一项是( )。 A.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B.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

33、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3 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 了十送红军等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 12 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正是这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人民 军队不仅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丰碑,而且谱写了长征这样的伟大英雄史诗。 C.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鼓舞中 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D.9 月 11 日, 革命理想高于天雕塑落成暨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祭奠仪式,在 广西桂林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

34、碑园举行。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夹缝求生、救亡图存、御强寇平内乱,中国共产党是解救人民于水 火的先锋。改革开放、励精图治、保温饱强经济,中国共产党是指引人民奔 小康的向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创新争一流,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人民 谋复兴的旗帜。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 本题例句:日出东方、举步维艰、联俄共扶农工,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人民走出 黑暗的火炬。 前面两个短语是四字词语,要和后面的语意、逻辑相符。 所给的词语中可以有如下的组句示例:夹缝求生、救亡图存、御强寇平内乱, 中国共产党是解救人民于水火的先锋。以此类推即可。 2.答案:示例: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以天下

35、为已任的胸怀和担当 精神令我们感动,而他在革命过程中,面对艰难险阻表现出的那种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更令我们赞叹。下面请听王宁宁同学为大家带来的毛泽东诗词朗诵七 律长征 。 3.答案:C 解析:借代是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不直接说出要 表达的事物。A 项用衣冠来代指文武百官。 冕旒 ,古代帝王及卿大夫的 礼冠,用来代指皇帝。B 项中的绿 ,用颜色来代指树叶。D 项中的烽烟 代指战争。只有 C 项没有使用借代。 4.答案:D 解析:A 项,语序不当,应改为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十送红军 等 12 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 。B 项,不合逻辑, 不仅而且表递进 关系,将不仅 而

36、且后面的内容对调。C 项,成分残缺, 成为鼓舞中国 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成为的宾语中心词残 缺,可在其后加的精神动力 。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2.2 2.2 大战中的插曲大战中的插曲 教案教案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厘清全文的线索、情节,了解聂荣臻将军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伟大的革命人道 主义精神。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文章表达方式。 审美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与创造:鉴赏本文运用的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

37、理解: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 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了解聂荣臻将军的任务形象特点。 难点:难点:感受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5、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6、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战场是残酷的,有枪林弹雨, 朝不虑夕。但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也常常遇到一些曲 折有趣的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大战中 的插曲 二、写作背景二、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聂荣臻回忆录 (解放军出版社 2007 年版) 。1940 年 8 月,我 军打响了著名的百

38、团大战 ,晋察冀军区是作战的主力之一。1940 年 8 月 20 日晚,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一声令下,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 扑向井经车站,8 月 21 日黎明,矿区的日军全部被消灭。在这次战斗中,井经 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夫妇去世,留下了一对女儿,被八路军从硝烟中救了出来。 三、作者三、作者介绍介绍 聂荣臻(1899 年 12 月 29 日-1992 年 5 月 14 日),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 出生于重庆江津吴滩镇。1923 年 3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 年到苏联学习。建 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

39、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 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1955 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 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聂荣臻同志是久经考验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 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深受全党、全军、 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四、题目解说四、题目解说 大战指历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 , 插曲的意思是比喻连续进行 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 ,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六、六、层次结构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 :综述,引出故事。 第二部分(

40、第 2-5 段) :聂荣臻在战火中照料日本孤女。 第三部分(第 6-10 段) :聂荣臻派人送回日本孤女。 第四部分(第 11-14 段) :孤女谢恩。 第五部分(第 15 段) : 插曲成佳话。 六、全文分析六、全文分析 1、从 7、8 两段中可以看出聂荣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八路军是一支什 么样的队伍? 聂荣臻是一个具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至仁至义的品质以及政治家、军事家的 远见卓识的人。八路军怀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是一支不畏强敌的仁义之师、 正义之师。 2、本文的标题为大战中的插曲,作者是如何叙述这一插曲的? 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故事背景,点题并引出插曲。再用倒叙的方式,叙述 大战中聂荣

41、臻拯救两个日本女孩并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军人的 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叙述大战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 写出中国军人在处理战争中各种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体现出中国军人的人道主 义精神,这个故事也成为中日友谊的象征。文章用质朴、自然、亲切的语言回 忆过去,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流露出作者理性又真诚的感情。 3、聂荣臻在送回日本女孩的时候,为什么要写一封没有加封的信给日本军官? 聂荣臻写这封信是为了交代事件的原委并表明自己的立场。聂荣臻送回两个日 本女孩是为了让她们回到自己的祖国,回到她们的亲人身边,这么做是出于对 孩子的照顾,为孩子的安全和将来考虑。信件不加封是为了让更多的日

42、本下层 人员有到,以此了解我军的思想和精神,聂荣臻的信义正词严、不卑不亢,展 现了其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体现了其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 义的品质,体现了我们的军队是一支不畏强敌的仁义之师、正义之师。战火中 的信件体现了我们八路军对战争的认识和态度,日本士兵和日本人民都是战争 的受害者,我们应给予同情;对于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为了民族的生存和 人类的和平,我们要抗战到底。 4、读完这篇文章,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聂荣臻? 井陉之战中,聂荣臻拯救了两个日本女孩,认为孩子是无罪的 ,表现了他的 博大胸怀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通过照料孤女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细心 慈爱、和善亲切;从给日本官

43、兵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深明大义、胸怀宽 广、富有正义;在送回孤女之后, 每逢想起这件事,还常常为她们担心 ,体 现出他的善良仁慈。聂荣臻具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具有政 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是一位慈善仁义、和蔼可亲、宽厚细心的将军。 七、中心思想七、中心思想 聂荣臻用回忆的方式,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记述了百团大战中件曲折有趣 又很有意义的事情,即聂将军关心和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 并设法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这一事件既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也包含了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 八、八、写作特点写作特点 (1)行文结构严谨。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思路清晰

44、,构思精巧。开头综述,引出插曲 ,接 着叙述聂荣臻拯救日本孤女并送回她们的故事,之后叙述孤女谢恩,最后以总 结插曲的影响和意义来结束全文。 (2)语言质朴。 这是一篇回忆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故事,语言质朴,真诚感人。 九、补充资料九、补充资料 回忆录回忆录 在西方,很早就出现了回忆录这种文体。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苏 格拉底的学生克塞诺封写了一本书,比较完整而忠实地记载了苏格拉底的言论 和经历,书名就叫回忆录 。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早以回忆录题名的一本书了。 在我国,撰写回忆录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儒家经典论语 ,就是一部带有回忆 录性质的著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 ,可以看作是一篇回

45、忆录文 章。古人撰写的一些吊唁文章和墓志铭,也带有回忆录的性质。到了近代和现 代,回忆录这种文体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人民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人 民将永远纪念他们。因此,同这些伟人共事过的、接触过的人,就撰写回忆录 来表示自己的崇敬心情,同时也为后人贡献宝贵的文献资料。它是一段历史的 真实写照,是全面研究断代史、学术成果不可缺少的资料之一。 一般分为: 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和完 备,如 凯撒的高卢战争回忆录 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 物、事件或时代上。 十、总结全文十、总结全文 1980 年,人民日报发表了日本小

46、姑娘,你在哪里?的报道,在中日 两国引起强烈反响。经多方努力,人们终于在日本宫崎县都城市找到了两个小姑 娘中的姐姐美穗子。当年,她和妹妹被送到日军兵营后,妹妹因病在石门铁 路医院身亡。1980 年,美穗子携全家来中国,向聂帅和帮助过她的中国人民表达 了诚挚的感谢。聂帅救孤的佳话由此传遍了全世界。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聂荣臻曾外孙王佳口述的我的老爷爷聂荣臻 ,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出版。作为开国元勋,聂荣臻的人生故事许多都早已为人熟知,但是,这本书 运用的大量素材是只有当事人才了解的_,许多还是第一次见诸文字。 书中特别_了聂荣臻如何支持科研工作之事。1958 年冬,

47、大雪 _,加上三年因难时期已经开始,从事国防科研的技术人员有不少被 冻伤,聂荣臻派人给 200 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挨个儿看手。此外,聂荣臻还 向周恩来倡议, 向各大军区、海空军募点捐 ,为一线科研人员弄到了猪肉、 黄豆、海带、鱼、豆油等。当时聂荣臻还宣布, 全部分给专家和技术人员,领 导、行政人员一律不分 , 我们领导要是吃了一两,就开除我们的党籍 。 这是一本少儿读物,因此这本书的叙事口吻完全是一个孩子的口吻,形式 也是讲故事的形式。为方便孩子们阅读和理解, ( ) ,让小读者在充满历史 画卷的故事情景中,带着_的求知欲快乐阅读和感知。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我的老爷爷聂荣臻的破折

48、号,作用相 同的一项是( ) A.这简直就是颠倒黑白说得不客气一点无耻之尤! B.最近人人喜欢听这首歌,只有你不喜欢,听说了吗?隔壁班的班主任 下海经商去了! 陈骏小声说道。 C.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 D.营长他连中三发子弹,他牺小战士还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 A.内幕 披露 沸沸扬扬 浓重 B.内幕 揭露 纷纷扬扬 强烈 C.细节 揭露 沸沸扬扬 浓重 D.细节 披露 纷纷扬扬 强烈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话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精心设计的每一章节的故事,以及独具匠心设计的与之相关的小链接 B 作者独具匠心地在每一章节的故事中,精心设计了与之相关的小链接 C.作者精心设计的与之相关的小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语文统编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分章节分课时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