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考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全.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963161 上传时间:2020-12-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必考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必考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必考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必考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必考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必考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一、人名称谓 高考考点分布高考考点分布 名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唤。,供长辈称唤。 字字男子男子 2020 岁(成人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取字,女子女子 1515 岁岁许嫁举许嫁举行笄(行笄(j j)礼)礼时取字,以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时取字,以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对对 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 甫为杜子美,韩愈

2、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 名与字的联系名与字的联系 名与字词义相近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名与字词义相近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 名与字意思相反曾点,字皙。“点”指小黑点,“皙”指肤色洁白名与字意思相反曾点,字皙。“点”指小黑点,“皙”指肤色洁白 号号又称别字,号又叫别号、表号。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字以上的。(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又称别字,号又叫别号、表号。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字以上的。(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 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

3、士 )自称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注: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名、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注: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名、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 直称姓名直称姓名(1)(1)自称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2)(2)用于用于介绍或作传介绍或作传。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3)称所称所厌恶、所轻视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的人。如“不幸吕师

4、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名、字、号常见考点清单:名、字、号常见考点清单: 1.1. 何时、何地、何人取何时、何地、何人取 出生取名由父亲,成年命字与之同出生取名由父亲,成年命字与之同 号多由己心情定,称名表谦字号尊号多由己心情定,称名表谦字号尊 2.2.名、字之间有(正名、字之间有(正/ /反的)联系反的)联系 3.3.重要人物(名、字、号)要记清重要人物(名、字、号)要记清 称谥号称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善贬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善贬恶,称为谥或谥号。谥 号是对死

5、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常见考点清单:谥号常见考点清单: 1.1. 谥号意含褒和贬谥号意含褒和贬 2.2. 朝廷不给平民赐朝廷不给平民赐 3.3.帝王谥号辩圣愚帝王谥号辩圣愚 【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 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表扬性表扬性的的经

6、天纬地曰文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威强睿德曰武,惠、昭、宣、元,成、平、明、桓、献、康、穆,惠、昭、宣、元,成、平、明、桓、献、康、穆 批判性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曰灵,杀戮无辜曰厉,近内远礼曰炀的乱而不损曰灵,杀戮无辜曰厉,近内远礼曰炀 表同情的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怀,在国遭忧曰愍(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怀,在国遭忧曰愍(m m n n) 称庙号称庙号 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是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

7、庙号,如唐太宗、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是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 宋太祖。宋太祖。 称年号称年号 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尊号、徽号尊号、徽号 “尊”为尊称,“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为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为尊称,“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为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 尊号起于唐代。皇帝和皇后往往生前就有尊号。尊号起于唐代。皇帝

8、和皇后往往生前就有尊号。如唐玄宗开元如唐玄宗开元 2727 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 皇帝曾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上都是臣皇帝曾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上都是臣 子对他们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的阿谀奉承。 庙号、年号、尊号、徽号常见考点清单:庙号、年号、尊号、徽号常见考点清单: 1.1.庙号典型用“祖”“宗”,唐宋死后才能称庙号典型用“祖”“宗”,唐宋死后才能称 2.2.年号始于汉武帝,明清多用年号称年号始于汉武帝,明清多用年号称

9、3.3.年号也是纪年法,配合干支要记清年号也是纪年法,配合干支要记清 称斋名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杨万里杨诚斋;【杨万里杨诚斋; 蒲松龄聊斋先生;蒲松龄聊斋先生; 梁启超饮冰室主人;姚鼐姚惜抱、惜抱先生梁启超饮冰室主人;姚鼐姚惜抱、惜抱先生( (其斋名为惜抱其斋名为惜抱 轩轩) ); 谭嗣同谭壮飞谭嗣同谭壮飞( (其斋名为壮飞楼其斋名为壮飞楼) )。】。】 称籍贯称籍贯 【孟浩然孟襄阳;孟浩然孟襄阳; 张九龄张曲江;张九龄张曲江; 柳宗元柳河东;柳宗元柳河东; 王安石王临川;王安石王临川; 汤显祖汤临川;汤显祖汤临川; 顾炎武顾亭林;顾炎武顾亭林; 康有为康南

10、海;康有为康南海; 袁世凯袁项城;袁世凯袁项城;】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李鸿章上联“合肥”指李鸿章( (安徽合肥人安徽合肥人) ),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龢(,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龢(h h)。)。 称郡望称郡望 韩昌黎韩昌黎(韩愈本是河河阳人,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韩愈本是河河阳人,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苏苏 赵郡赵郡(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因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11、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因苏氏是赵郡的望族,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 称官名称官名 【王维尚书右丞王右丞;贾谊长沙王太傅贾太傅;王羲之右军将军王右军柳永王维尚书右丞王右丞;贾谊长沙王太傅贾太傅;王羲之右军将军王右军柳永 屯田员外郎柳屯田;杜甫左拾遗杜拾遗;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工部;苏轼端明殿翰林学士苏屯田员外郎柳屯田;杜甫左拾遗杜拾遗;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工部;苏轼端明殿翰林学士苏 学士。学士。】 称爵名称爵名 寇准爵号:莱国公寇莱公寇准爵号:莱国公寇莱公 称官地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贾谊长沙王太傅贾长沙;

12、孔融北海相孔北海;陶渊明彭泽县令陶彭泽;韦应物苏州刺史韦贾谊长沙王太傅贾长沙;孔融北海相孔北海;陶渊明彭泽县令陶彭泽;韦应物苏州刺史韦 苏州;柳宗元柳州刺史柳柳州;苏州;柳宗元柳州刺史柳柳州;】 兼称兼称 游褒禅山记: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前两人兼称籍贯、前两人兼称籍贯、 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特殊称谓特殊称谓 在姓氏后加上行第在姓氏后加上行第( (或再加上名号、官爵或再加上名号、官爵) )韩愈韩愈同水部

13、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白二十二舍人舍人 职业职业+ +人名人名庖丁解牛中“庖丁解牛中“庖丁庖丁”,“”,“庖”是厨师庖”是厨师,“丁”是名。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丁”是名。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 计中提到的“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旷”,“”,“师”为乐师师”为乐师。“优”,亦称。“优”,亦称优伶、伶人,优伶、伶人,古代称以乐舞戏曲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古代称以乐舞戏曲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 戏曲演员。柳敬亭传中“戏曲演员。柳敬亭传中“优孟优孟”,是名叫“孟”的艺人。“师”“庖”“优”字要记牢,遇题能够迁移好。”,是名叫“孟”的艺人。“师”“庖”“优”字要

14、记牢,遇题能够迁移好。 1.1.帝王称谓是重点,帝王称谓是重点, “朕”字需记秦始皇。“朕”字需记秦始皇。 2 2、谦敬、得体对照记,、谦敬、得体对照记, 妾是女子称自己。妾是女子称自己。 姓姓+ +之之+ +人名人名烛之武烛之武 封地封地+ +人名人名 商鞅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姓卫,商为其封地 谦称谦称 (1 1)表谦逊态度,用于自称。)表谦逊态度,用于自称。愚、鄙、敝、卑、窃、臣、妾(女子自称)、仆。愚、鄙、敝、卑、窃、臣、妾(女子自称)、仆。 (2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古代帝王的自谦词。孤孤( (小国之君小国之君) );寡;寡( (少德之人少德之人) );不谷;不谷( (不善不善)

15、) 敬称敬称 称君王以昭称君王以昭陛下陛下平明之理。平明之理。 称庙号,称称庙号,称已死的皇帝已死的皇帝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 特殊称法常见考点清单:特殊称法常见考点清单: 1.1.从是叔伯堂关系。从是叔伯堂关系。 2.2.“先”字活人要远离。“先”字活人要远离。 3.3.百姓黎、黔、氓、布衣。百姓黎、黔、氓、布衣。 4.4.孺人原是大夫妻。孺人原是大夫妻。 称师长称师长夫子夫子哂之。哂之。 称朋友、尊长称朋友、尊长公公等遇雨,皆已失期。等遇雨,皆已失期。 贱称贱称竖子竖子不足与谋不足与谋! 特定称法特定称法 加“从”表示加“从”表示叔伯叔伯关系关系 谢安,字安石,

16、尚从弟也。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 加“太”表示加“太”表示长一辈长一辈 太公太母太公太母 加“先”表示加“先”表示已经逝世的尊长已经逝世的尊长 先考,指已逝的父亲;先妣,指已故的母亲。先考,指已逝的父亲;先妣,指已故的母亲。 百姓称谓百姓称谓 布衣、黔首、黎民、黎庶、黎元、生民、庶民、苍生、氓布衣、黔首、黎民、黎庶、黎元、生民、庶民、苍生、氓等等 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也用对妇人的尊称。也用对妇人的尊称。 年龄称谓常见考点清单:年龄称谓常见考点清单: 1.1. 总角不分男和女。总角不分男和女。 2

17、.2.弱冠与冠是同义。弱冠与冠是同义。 3.3.古文没有十八岁。古文没有十八岁。 4.4.豆蔻女子十三四。豆蔻女子十三四。 5.5.黄发人老垂髫小。黄发人老垂髫小。 6.6.悬车七十退休了。悬车七十退休了。 7.7.拄杖八十去上朝。拄杖八十去上朝。 8.8.年龄顺序要记好。年龄顺序要记好。 9.9.女子三十徐娘老。女子三十徐娘老。 年龄称谓年龄称谓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初度小儿初生之时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初度小儿初生之时 襁褓襁褓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齿龀齿龀/ /龆龀童年的代称。(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龆龀童年的代称。

18、(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 总角总角/ /垂髫垂髫指幼年儿童指幼年儿童 金钗之年女子金钗之年女子 1212 岁岁豆蔻年华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女子十三四岁 舞勺男子舞勺男子 1313 岁岁1515 岁左右岁左右 笄(笄(j j)年女子)年女子 1515 岁岁 束发束发/ /成童男子成童男子 1515 岁岁舞象男子舞象男子 1515 岁岁2020 岁岁 碧玉年华女子碧玉年华女子 1616 岁岁加冠加冠/ /弱冠指男子弱冠指男子 2020 岁岁 桃李年华女子桃李年华女子 2020 岁岁花信年华女子花信年华女子 2424 岁岁 而立而立之年,指之年,指 3030 岁岁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指 404

19、0 岁岁 知知( (天天) )命命/ /半百半百/ /知非之年,指知非之年,指 5050 岁艾,指岁艾,指 5050 岁岁 花甲花甲/ /耳顺耳顺/ /耆指耆指 6060 岁岁 古稀古稀/ /悬车悬车/ /杖围指杖围指 7070 岁岁 杖朝之年指杖朝之年指 8080 岁岁 耆耋耆耋,指八九十岁,指八九十岁 期颐期颐指指 100100 岁岁 二、古代官职 三 省 六 部 隋唐时,三三 省同为最高省同为最高 政务机构政务机构; 六部制从隋隋 唐唐开始实 行,一直延 续到清末清末。 中书省中书省 决策决策 长长 官官 宰宰 相相 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舍人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舍人 门下省门下省 审议审议

20、侍中门下侍郎给事中侍中门下侍郎给事中 尚书省尚书省 执行执行 尚书令尚书令 左、右左、右 仆射仆射 吏部吏部 官吏官吏( (文官文官) )的任免与考核等的任免与考核等 长官:尚书长官:尚书 ( (副副) )侍郎侍郎 郎中郎中 员外郎员外郎 主事主事 户部户部 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 礼部礼部 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管典礼、科举、学校等 兵部兵部 管军事(管军事( 武将)等武将)等 刑部刑部 管司法刑狱管司法刑狱 工部工部 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三省六部常见考点清单:三省六部常见考点清单: 1.1.隋唐清末隋唐清末 2.2.三省职能:中书决策,门下审,

21、尚书六部管执行三省职能:中书决策,门下审,尚书六部管执行 3.3.六部长官要记清:尚书、侍郎与郎中六部长官要记清:尚书、侍郎与郎中 4.4.六部主事要分明:文官吏部,武将兵;科举礼部,屯田工。户部户口财税征;刑部司法定狱讼。六部主事要分明:文官吏部,武将兵;科举礼部,屯田工。户部户口财税征;刑部司法定狱讼。 授予官职授予官职 1 1、征辟、征辟:征征,由,由皇帝征聘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辟辟,由,由中央官署中央官署征聘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 2、荐、举、荐、举:由:由地方官向中央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举荐品

22、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3 3、授予官职:拜、选(推荐或科举选拔)、除、授、赏(皇帝赐给官职或爵位)、授予官职:拜、选(推荐或科举选拔)、除、授、赏(皇帝赐给官职或爵位)、 封、封、 起、起、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仕、仕宦、仕进(进身为官)。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仕、仕宦、仕进(进身为官)。 罢免官职罢免官职 罢罢免去,解除官职。免去,解除官职。 绌、黜绌、黜废掉官职。废掉官职。 免免罢免。罢免。 夺夺削除。削除。 提升官职提升官职 升升升官。升官。 擢擢在原官上提拔。在原官上提拔。 拔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迁迁一般指提升。一般指提升。 陟陟进用。进用。 晋

23、、进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加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拜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降低官职降低官职 谪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贬贬 降职。降职并外放。降职。降职并外放。 放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窜窜 放逐,贬官。放逐,贬官。 左迁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左除左除/ /左降左降/ /左转左转降职降职 出宰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京官外放

24、出任地方官 调动官职调动官职 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徙徙、改改、调调、转转。 出出京官外调。京官外调。 补补 补充空缺官职。补充空缺官职。 兼代官职兼代官职 兼兼兼任。兼任。 领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判判高位兼低职。高位兼低职。 假假临时的临时的,代理的。,代理的。行、署、权、摄、守行、署、权、摄、守代理官职。代理官职。 辞官辞官 告老告老,官员年老。官员年老。 解官,解官,辞去官职辞去官职。 请老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乞身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

25、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移疾移疾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致仕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交还官职,即退休。 致政致政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解除政务职责,辞官退休。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解除政务职责,辞官退休。 乞骸骨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其他官职其他官职 爵爵 旧说周代有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五等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三公三公 三公,是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三公,是古

26、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秦朝设置,秦朝以后多为虚职。秦朝设置,秦朝以后多为虚职。 据说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据说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古文经学 家则据周礼以为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师、太傅、太保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为三公。 大将军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魏晋以后渐成虚 衔而无实职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明清两

27、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战后即废除。 军机大臣军机大臣 军机处是军机处是清代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分设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分设满、汉员满、汉员,一般由亲王,满汉大学士、,一般由亲王,满汉大学士、 各部尚书、侍郎、总督等官员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各部尚书、侍郎、总督等官员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枢臣”。”。 御史御史 本为史官本为史官。秦秦以后置以后置御史大夫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官员过失诸事。 太尉太尉元

28、代以前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汉代称大司马。的官职名称。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都尉都尉职位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次于将军的武官。 节度使节度使唐代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割据局面,因此世称局面,因此世称“藩镇“藩镇”。”。 刺史刺史原为巡察官名,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东汉以后成为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有时称为太守。 太守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都督都督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

29、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巡抚巡抚明初明初指指京官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 “抚台”、 “抚军”。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 “抚台”、 “抚军”。 知府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令尹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30、三、教育与科举 古代选官制度 察举察举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 举的主要举的主要科目科目有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孝廉是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孝顺父母、办事 廉正廉正的意思)的意思) 征辟征辟 汉代。征,是汉代。征

31、,是皇帝征聘皇帝征聘社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科举制 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 一种制度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由于采用分科取士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从从隋代隋代至至明清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院试院试( (即童生试即童生试) )乡试会试殿试乡试会试殿试 制度,共分四级:制度,共分四级: 考试

32、内容:考试内容:儒家经义儒家经义 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解释必须以解释必须以朱熹朱熹四书集注为准。(四书集注为准。(由宋开始由宋开始) 院试院试 ( (童生试童生试) ) 明代由明代由提学官提学官主持、清代由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各省学政主持的地主持的地 方科举考试方科举考试 县试府试院试县试府试院试 院试合格后取得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生员( (秀才秀才) )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 入学考试。(入学考试。(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东汉时为了

33、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 才为茂才才为茂才)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第一名称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第一名称案首案首 名称名称 时间时间 别称别称 地点地点 主考官主考官 发榜发榜 考中者考中者 第一名第一名 乡试乡试 子卯午酉年子卯午酉年 八八 月月 秋闱秋闱 秋试秋试 京城和各省京城和各省 贡院(省城)贡院(省城) 皇帝皇帝 委派委派 桂榜桂榜 鹿鸣宴鹿鸣宴 举人举人 ( (孝廉孝廉) ) 解元解元 会试会试 乡试乡试次年次年春春 季季 礼闱礼闱 春闱春闱 京城贡院(礼京城贡院(礼 部)部) 礼部主持持,礼部主持持, 皇帝任命正、皇帝任命正、 副总考副

34、总考 杏榜杏榜 贡士贡士 会元会元 殿试殿试 会试同年会试同年 春季春季 御试御试 廷试廷试 廷对廷对 皇宫皇宫 (宫殿)(宫殿) 皇帝亲自策皇帝亲自策 问问/ /委派大臣委派大臣 主管主管 金榜金榜 一甲一甲 三名三名 状元状元( (鼎元鼎元) ) 榜眼榜眼 探花探花 进士及第进士及第 二甲二甲 若干名若干名 进士出身进士出身 三甲三甲 若干名若干名 同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连中三连中三 元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称“连中三元”。据统计,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称“连中三元”。据统计, 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35、。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学校 校校 夏代夏代 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庠 周代周代 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序序 殷商时代殷商时代 国学国学 先秦先秦 国学国学 国学为天子或诸国学为天子或诸 侯所设侯所设 太学太学 内容都是“六艺”内容都是“六艺”( (礼、乐、射、御、书、礼、乐、射、御、书、 数数) )为主,为主, 小学尤以小学尤以书、数书、数为主。为主。 小学小学 乡学乡学 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稷下学稷

36、下学 宫宫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 齐国的高等学府齐国的高等学府 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 当时的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 授生徒,授生徒,孟子(孟子(鲁)和鲁)和荀子荀子(赵)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赵)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的重要园地。的重要园地。 太学 魏晋明清 (同时设立, 名称不一) 汉魏 设太学 两者同时设立,名 称不一,制度也有 变化,但都是教授 王公贵族子弟的最 高学府,就学的生 员皆称太学生、国 子生,又叫

37、贡生 从隋开始国子监与太学 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 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 西晋 改称国子学 国子监 隋明清 又称国子监 书院 唐宋明清 一种独立的 教育机构 私人或官府 所设的聚徒 讲授、 研究学 问的场所 宋代 四大书院 河南商丘 江西庐山 湖南善化 湖南衡 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 院 院 石鼓书 应天府书院 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 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 “东林党” “太学”一词西周时已经有了,汉武帝时,于京 师长安设立太学。 学官 主管 学务的 官员 祭酒 (大学校长) 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 育行政长官 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 唐

38、代的韩愈曾任国子监祭酒 司业 (副校长) 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 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官学 教师 博士 秦汉时 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教授 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 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 又称国子助教 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 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 学政 “提督学政”的简称 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 并督察各地学官 的官员。 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 任。 监生 国子监 学生 或由学政考取 或地方保送 或皇帝特许 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 诸生 明清

39、时期经 考试录取而 进入府、 州、 县各级学校 学习的生员 廪生 廪膳生员 每月由官方供给廪膳,用以补助生活 增生 增广生员 廪生数额新增加者 附生 附学生员 于额外增取廪生,附于诸生最后 例生 或称饷生 清康熙时,因筹饷而特许由捐纳取得府、州、县 学的生员资格。(不久停止) 注意:宋代升孟子为经,并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相配为 “四书”。南宋朱熹对“四书”作了全面系统的注释,明清提倡理学,遂定朱注“四书”为必读书。 科举八股文限制在“四书”词句中出题。故“四书”并非一开始就是科举考试的必读书,而是在宋元以 后才成为必读书。 四、宗法、礼俗、节日 宗法 嫡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正妻所生的

40、儿子。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 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 宗子指嫡长子。依宗法,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为兄弟族人所共尊。 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要继承特别多的遗产,应受小宗的尊敬。 宗子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别高贵,故又叫“宗主”。 庶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妾(小妻)生的儿子。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 众子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 宗法诸子常考知识清单: 1.嫡子原是正妻生,除此之外皆称庶。2.宗子专指嫡长子,继承顺次排 亲戚亲,内亲;戚,外亲;“亲”“戚”连用,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包 括本宗与外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亲。 六亲左传父子、兄弟、

41、姑姊、甥舅、婚媾(婚姻;嫁娶)、姻娅(亲 qng 家和连襟。泛指姻 亲) 周易父子、兄弟、夫妇 汉书父母、兄弟、妻子 三党 父党、母党、妻党,亦指父族、母族、妻族 九族 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母族三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妻族二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考妣父亲死后称“考”,母亲死后称“妣” 亲戚关系常考知识清单: 1.内亲父母和手足,外戚姻亲与同宗,古今含义大不同。 2.父死称考,母死称妣,如丧考妣是贬义。 宗庙 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庶人不准设庙。(庶人祭于

42、寝) 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宗庙排列顺序的次序。始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 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辈分,分别列于两侧: 二世、四四世、六六世居左,为昭居左,为昭;三三世、五五世、七七世居右,为穆居右,为穆。 七庙四亲(父、祖、曾祖、高祖)庙、二祧 tio(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太庙天子的祖庙,如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 相沿施行。 陆游 示儿 :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宗庙祭祀常考知识清单: 1.宗庙制度源儒教,皇七侯五大夫三,士人一庙供祖先。 2.天子七庙:左三昭,二四六;右三穆,三五七,

43、四亲、二祧,近到远,始祖居中总不变。 丧服 旧时居丧时穿戴的服饰。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称作“五服” 五服 斩衰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q边。服期三年 诸侯为天子、臣为君 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 承重孙(长房长孙)为祖父、祖母 妻妾为夫 子妇为姑(婆) 齐衰其服以粗疏的麻布制成,衣裳分制,断处缉边,缘边部分缝缉整齐。 三年适用于在父已先卒的情况下 子及未嫁之女、嫁后复归之女为母 母为长子 一年 凡夫为妻 男子为庶母、为伯叔父母、为兄弟及在室姊妹 已嫁女为父母 孙男女为祖父母 五月重孙男女为曾祖父母 三月玄孙男女为高祖父母 大功用粗熟麻布制做。 九月凡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已嫁姑

44、及姊妹 已嫁女为伯叔父、兄弟 小功用稍粗熟麻布制成。 五月为伯叔祖父母、常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及堂姑 已嫁堂姊妹、兄弟妻、再从兄弟、未 嫁再从姊妹 外亲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 缌麻用较细熟麻布制成,做功也较“小功”为细。 三月男子为本宗之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兄弟, 以及为外孙、外甥、婿、妻之父母、表兄、姨兄弟等 五服常考知识清单: 1.五服是丧服,质地定亲疏。2.斩衰不缉边,生麻服三年。 3.齐衰把边缉,粗麻不定期。4.大功小功布已熟,缌麻最细止三月。 5.大功九,小功五,期是一年是整数。 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丧服一年。 功,指大功和小功,分别为九个月和五个月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

45、子纲、夫为妻纲 最先由汉代董仲舒提出,后经历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加以系统化,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一套封建 教义。 五常五伦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 五行金、木、水、火、土 儒家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 五教封建关系准则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 七出封建社会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 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窃盗 三纲五常常考知识清单: 1.三纲首创董仲舒,君臣、父子与夫妻。 2.五常最多有三解,重点仁义礼智信。 传统节日 春节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我国传统习俗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习俗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 舞狮源于

46、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习俗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 元宵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习俗习俗 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社日春社在春分前后 秋社在秋分前后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上巳三月三日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修禊) 传统节日常考知识清单: 1.一岁之首是春节,又名元日与新正。 2.元宵节称上元节,赏灯、猜谜正月半。 3.社日祭祀土地神,春秋两社“分”日行。4.上巳定于三月三

47、,修禊郊游在水边。 寒食在冬至后的 105105 天或天或 106106 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习俗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由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 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阳历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得名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习俗:扫 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 端午端阳、重午、重五得名: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 节。由来: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在这一

48、天来悼念他 习俗: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 传统节日常考知识清单: 1.寒食禁火食冷食,清明之前一两日,源自重耳祭子推。 2.清明节气按阳历,四月五日或六日,扫墓、踏青、荡秋千。 3.五月初五祭屈子,端午、端阳、又重五,雄黄酒能驱五毒。 乞巧 少女节、七夕由来:牛郎织女 七月初七七月初七习俗: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 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 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团圆节农历八月十五农历八月十五得名: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名。 传说: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 习俗: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农历九月初九得名: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名。 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 腊日 南北朝时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十二月初八由来;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八” 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必考的古代文化常识大全.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