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02019年高考全国卷考情一览表 考点或题型 201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合 计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1.分析鉴赏 文章内容和 艺术特色 5年 7 考 11(1) 11(1) 11(1) 11(1) 11(1) 4 5 4 4 7 7 7 10年 19考 2.理解文中 重要概念的 含义 10年 0考 3.理解文中 重要句子的 含意 11(3) 10年 1考 4.分析作品 结构,概括作 品主题 5年 3 考 11(2) 11(2) 11(3) 5 4 4 4 10年 10考 考点或题型 2
2、01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合 计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5.分析作品的 体裁特征和 表现手法 11 (3) 8 8 8 10 年 4 考 6.体会重要语 句的丰富含 意,品味精彩 的语言表达 艺术 5 年 2 考 11 (4) 6 10 年 4 考 7.鉴赏作品的 文学形象,领 悟作品的艺 术魅力 5 年 9 考 11( 3) 11 (2 ) 11 (2) 11(2) 、 11(3) 5 5 5 10 年 17 考 8.对作品进行 个性化阅读 和有创意的 解读 5 年 7 考 11( 4) 11 (4 ) 11 (4)
3、 11(4) 6 6 6 6 5 6 9 9 9 10 年 20 考 【命题规律】 1.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散文中的多 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优秀 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小说选材,中外均有,中国小说以 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体裁上,以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为主体。 2.从试题形式看,全国卷2016年之前都是设置4道小题:1道“5选2” 的选择题,3道简答题,总分值25分。2017年以来,试题难度有所降低, 题目数由4道减为3道,赋分由25分减为15分。 小 说 一、(2019 全国卷,79,15分,难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第13题。 审美鉴赏与
4、创造 理水(节选) 鲁 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 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 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 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 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 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 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 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 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 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
5、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 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 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 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 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 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 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 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 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
6、声,立刻都退在 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 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 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 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 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 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 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 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
7、一 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 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 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 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 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 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 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 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 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
8、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 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 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 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 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 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
9、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 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 “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 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 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 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 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 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 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 汗的,胖而不流
10、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 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 “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 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 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
11、代词语,以游戏笔 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解析D项,“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 达出历史的虚无感”错,小说中现代词语的使用,体现了“故事新编” 的特色,传达出作者对现实的深切观照和讽刺。 2.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 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 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参考答案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 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 话,则刚直有力。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 其随
12、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解析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及对比手法的运用塑造了 “中国的脊梁”大禹及其随员。具体而言,通过外貌、语言、动 作描写等塑造了埋头苦干、为民请命、无畏无私的大禹的形象。 如,“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 界线,闯到局里来了”“面貌黑瘦”“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 老茧”等语句,摹写出大禹及其随员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 干的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再如,语言描写“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 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体 现他了解民情,为民请命的坚定决心;而他作为官员,深入民间,公而 忘私,
13、面对来自外界的压力意志坚定,不改初心,则与其他官员的吃 喝享乐、无所作为形成了鲜明对比,凸显了埋头苦干的“中国的脊 梁”形象。 3.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 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 献,富有历史韵味;“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 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对“故 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 思想性。 解析“故事”在理水中指古代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新编”指作 者结合社会现实赋予这一故事新的内涵,既有对人物的真实描绘, 又有
14、对现实社会的讽喻。作者一方面依据史实写作,突出了上古时 代治水英雄大禹以“导”治水的新法,塑造了禹锐意革新,不怕保守势 力的攻击和恫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形象,同时又 大胆突破传统历史小说的形式规范,给社会的丑陋现象披上历史的 外衣,嵌入上古的神话故事氛围里,刻画出视察大员、水利局官吏 等众多角色,组成了一个古今怪诞的世界。这种想象、对比与讽刺 并现的艺术构思最典型地体现了故事新编所追求的“故事”“新 编”的独特艺术风貌。 二、(2019 全国卷,79,15分,难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第13题。 小 步 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让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 我
15、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 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 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 我就跟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 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 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 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 它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打开顶针般大的小门。走在小 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
16、和平地带 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审美鉴赏与创造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只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 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 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 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带微笑。他手里 总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 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 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 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
17、优雅地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 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 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 是德 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 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妻子叫拉 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 不过她要到下午才
18、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 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 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 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 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 拉 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 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撒下大片大片亮光。 拉 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
19、得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王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有了国 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儿 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 个跳舞的老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坏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 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
20、相拥 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 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 代的花园,没有了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 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 克莱 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 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 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
21、自 赏。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 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 了历史感。 解析B项,原因分析错误,结合全篇可以看出老舞蹈师出身并不高贵; 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内心失落、孤独、痛苦与无奈。 2.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 现手法。 参考答案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 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用个性化的对 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
22、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 苦与无奈;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 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解析小说中塑造老舞蹈师的形象所用的表现手法,可以结合小说具 体内容,从他过时的穿戴和僵硬的木偶似的舞蹈动作,与“我”交谈时 流露的内心的孤独展开分析。另外,不能忽视小说三要素之一的环 境描写的作用,即场景的烘托。 3.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 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 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有利 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
23、人生的舞台。 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 牵挂。 解析“公园苗圃”其实是小说人物出场、情节发展的一个环境,可以 从小说情节展开的角度进行分析。正是在这里,“我”见证了老舞蹈 师出场和他木偶似的舞蹈;苗圃消失,主人公的结局留给读者想象 的空间。此题6分,应设置三个要点作答。 三、(2019 全国卷,79,15分,难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题。 审美鉴赏与创造 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 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 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 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 一个
24、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苞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 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 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 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 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 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 “是。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
25、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 梨花这一方!” 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 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 “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 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 “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 “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 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 “我” “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力 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 责!” “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 “那是因为我先
26、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 你读过没有?” “哪一篇?” “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 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 安徽” 路转了一个大弯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 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 “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 “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 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 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 声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
27、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 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 赶车老汉的肩膀: “停一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 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 息 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 “咹?”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挖过一条沟啊!” “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 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
28、摊一截。我都有一 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 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 沟在哪里?” “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 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 “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 商量的。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 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 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 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 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 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
29、身的事情,多少波 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 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 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 老赵的声音,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 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 到了! 1979年5月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都指 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B.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 一带做挑
30、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C.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两个下乡干部逐步消除因挖沟曾产生的隔 阂,后半部分转而描写赶车老人讲述填沟等往事,进一步深化了时 代主题。 D.小说多次写到路,“拐弯”“爬坡”“重新展现”“越来越平坦”等,既是 写实,又使最后一段自然地传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愿景。 解析B项,“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错误。通过赶车老人的话语, 结合下文中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 化为了涓涓细流”,可以看出赶车老人没有嘲讽之意,这个情节表达 出过去一切的恩怨隔阂都烟消云散的意思。 2.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参考答案到梨花屯去
31、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 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 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可从四个角度入手。(1)环境方面:交代故事 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暗示社会环境;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奠定基调。(2)人物方面:烘托心情;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 暗示人物命运。(3)情节方面: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后面 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使文脉更 清晰或有起伏波折;相互照应(照应标题或开头或结尾等),文脉更 加紧凑完整。(4)主题方面:揭示主题;深化主旨。结合本文中 的景物描写来看,“天色好晴朗
32、。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苞谷已长 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为 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同时,景物描写都要为人物的活动而服 务,如“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带着铧印的泥土静 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 的气息”等,通过景物描写表现谢、赵二人之间的隔阂逐渐消除,具 有乡土特色的景物描写也奠定了本文的语言风格。 3.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 文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问:两个乘客的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 生触动,并陷入沉思。 第二问:首尾两度写到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
33、默 之中含有深意;小说在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 知为什么”,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所包含着的深 刻意味。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来回答。一 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充实内容;深化、升华主 题;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在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 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在中间,过渡照应,承 上启下;在结尾,呼应前文,卒章显志等。第一问相对简单,结合文章, 明确是两人听了赶车老人的平静的叙述以后,想到两人以前的行为, 因内心不平静陷入沉思而出现的一种状态。第二问,从结构上看, 首尾都写到这一细节,根据
34、知识储备可想到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等 答案;从内容入手,开头写“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 么”,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答案,是在引导读者去思考故事的深刻内涵。 四、(2019 浙江卷,1013,20分,难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第14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 红 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 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 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 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 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
35、,那小细蔓闪眼湛亮, 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 这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 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 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 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 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 上了窗棂,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棂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 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
36、磨倌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 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 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 满窗是黄瓜了。 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 结了一个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 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实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 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 进去。 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问我
37、,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 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蹄 子坏了,一走一瘸。祖父说请个兽医给它看看。冯歪嘴子说,看过 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是吃的黄瓜子 拌高粱醋。 冯歪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子看 不见祖父。 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墙根 下边坐着玩,我听到了冯歪嘴子还说: “老太爷今年没下乡去看看哪!” 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 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了,用手 敲打着
38、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烟 地跑进屋去,把这情形告诉了祖父。祖父也一样和我似的,笑得不 能停了,眼睛笑出眼泪来。但是总是说,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听 见。有的时候祖父竟把后门关起来再笑。祖父怕冯歪嘴子听见了 不好意思。 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 地荒凉起来了。 这时候冯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来了。因为那些纠缠缠的黄瓜秧 也都蔫败了,舍弃了窗棂而脱落下来了。 于是站在后园里就可看到冯歪嘴子,扒着窗子就可以看到在拉磨 的小驴。那小驴竖着耳朵,戴着眼罩。走了三五步就响一次鼻子, 每一抬脚那只后腿就有点瘸,每一停下来,小驴就用三条腿站着。 冯歪
39、嘴子说小驴的一条腿坏了。 这窗子上的黄瓜秧一干掉了,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就天天可以看到 的。 冯歪嘴子喝酒了,冯歪嘴子睡觉了,冯歪嘴子打梆子了,冯歪嘴子 拉胡琴了,冯歪嘴子唱唱本了,冯歪嘴子摇风车了。只要一扒着那 窗台,就什么都可以看见的。 一到了秋天,新鲜粘米一下来的时候,冯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两 天一拉粘糕。黄米粘糕,撒上大云豆。一层黄,一层红,黄的金黄,红 的通红。三个铜板一条,两个铜板一片的用刀切着卖。愿意加红糖 的有红糖,愿意加白糖的有白糖。加了糖不另要钱。 冯歪嘴子推着单轮车在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在后边跟了一大帮, 有的花钱买,有的围着看。 祖父最喜欢吃这粘糕,母亲也喜欢,而我更喜欢。
40、母亲有时让老 厨子去买,有的时候让我去买。 不过买了来是有数的,一人只能吃手掌那么大的一片,不准多吃, 吃多了怕不能消化。 祖父一边吃着,一边说够了够了,意思是怕我多吃。母亲吃完了 也说够了,意思是怕我还要买。其实我真的觉得不够,觉得再吃两 块也还不多呢!不过经别人这样一说,我也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也就 不好意思喊着再去买,但是实在话是没有吃够的。 当我在大门外玩的时候,推着单轮车的冯歪嘴子总是在那块粘糕 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于是我就接受了。 当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冯歪嘴子一喊着“粘糕”“粘糕”地从大墙 外经过,我就爬上墙头去了。 因为西南角上的那段土墙,因为年久了出了一个豁,我就扒着那 墙豁
41、往外看着。果然冯歪嘴子推着粘糕的单轮车由远而近了。来 到我的旁边,就问着: “要吃一片吗?” 而我也不说吃,也不说不吃。但我也不从墙头上下来,还是若无 其事地呆在那里。 冯歪嘴子把车子一停,于是切好一片粘糕送上来了。 (选自呼兰河传第七章,有删改) 1.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黄瓜蔓蓬勃的生命活力。 句式上长短交错,使语言生动活泼。 每句都用“了”字,反复强调黄瓜生长迅速。 语调轻快,传达出叙述者的喜悦之情。 解析赏析画线句子的语言,首先指出其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 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 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就
42、本题来看,宜从修辞手法、句式 特点、虚词使用、句子语调等方面入手。如,“向前跑去了”“爬上 了爬上了”等可看出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状写其旺盛的 长势;从句式选用角度看,如,“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 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长短句交错运用,使得表达灵活多变;从 虚词使用角度看,画线句子每句都使用了助词“了”,如“出来了”“温 暖了”“快了”“长了”“跑去了”“爬上了”等,反复呈现,来表现黄瓜迅 速生长的状态;从句子语调来看,画线句子大都选用读者熟悉的词 语来表情达意,语调轻快,传达出叙述者的喜悦之情。 2.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 参考答案给冯歪嘴子摘递黄瓜,可见“我”的友
43、善。 “故意的不出声”,逗冯歪嘴子说话,表现出调皮可爱的一面。 想吃粘糕,又听话,可见“我”的乖巧。 想吃粘糕又呆在那里不说话,表现出矜持的一面。 解析解答本题应从文中找出叙写“我”言行的细节,对此分析归纳。 如,原文“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摘”“递”黄瓜给冯歪嘴子, 据此可见“我”的“友善”;原文“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 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 据此可见“故意的不出声”,逗冯歪嘴子说 话,表现出“我”调皮可爱;原文“其实我真的觉得不够,觉得再吃两块 也还不多呢!不过经别人这样一说,我也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也就不 好意思喊着再去买,但是实在话是没有吃够的”,据此可见“我
44、”的“乖 巧”“听话”;依据小说倒数第二段对“我”神态的描写,“而我也不说吃, 也不说不吃。但我也不从墙头上下来,还是若无其事地呆在那 里”,“我”想吃粘糕又待在那里不说话,表现出“我”处事“矜持”的特 点。整合以上信息,便可概括出“我”的形象特点。 3.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参考答案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 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 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 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解析题干中“叙述上的特征”指明了思考作答的方向。从文本看,原 文“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我 在后园玩的时候”等
45、,表明了本文用第一人称叙述,显得真实、自然、 亲切;原文“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 说什么。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 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等,表明 “我”是个未成年人,可见是从儿童的视角观察叙述,呈现天真有趣、 温暖美好的一面;“太阳一出来了”“再过几天”“后来”“夏天”“秋天” 等词句,表明了本文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 由原文“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倌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 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黑沉沉的,园 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等可知,文章注重场景的
46、细节描绘,细腻、 生动、传神。 4.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 么? 参考答案选“磨房里外”。 理由:交代故事发生的空间。 小说通过“磨房里外”来架构故事情节。 富有意蕴:磨房外的后园是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磨房内则是 艰难的现实世界,但“我”与冯歪嘴子能够友好相处。 选“冯歪嘴子”。 理由:他是本文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 本文通过冯歪嘴子这一形象牵出小说其他人物,串联故事情节。 关涉小说主旨:寄托了对善良又寂寞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和同 情。 解析既可选择“磨房里外”做标题,也可选择“冯歪嘴子”做标题。前 者侧重于环境,后者侧重于人物。探究时,先要
47、摆明自己的观点,然 后再围绕观点,结合文本找出与之有关的词句,分析探究,只要言之 成理即可。如果选“磨房里外”为标题,理由可以从交代文章发生的 背景、构建故事情节和“里外”的深层含义等方面来考虑。如果选 “冯歪嘴子”为标题,可以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和文章主 旨等方面考虑。 五、(2019 江苏卷,1214,15分,难度)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3题。 表 妹 林斤澜 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 是不毛之地。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 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 篮般大,里面
48、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后边 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前边的女人看 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 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 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后边 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边的说: “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 出来,也就不客气了。” 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 起来,真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 看起来后边的是位客人,转着身子看这个新鲜地方,有一句没一 句地应酬着: “水倒
49、是清的,碧清的树也荫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 走” “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扭断了脚筋。哪有你们城里 的马路好走。” “下雨天也洗衣服?” “一下十天呢,二十天呢。就是三天不洗也不行。嗐,现在一天是 一天的事情,真是日日清,月月结。” 客人随即称赞: “你真能干,三表妹,没想到你有这么大本事,天天洗这么多。” 主人微微笑着,手里捶捶打打,嘴里喜喜欢欢的: “事情多着呢。只有晚上吃顿热的,别的两顿都马马虎虎。本来 还要带孩子,现在托给人家。不过洗完衣服,还要踏缝纫机。” 客人其实是个做活的能手,又做饭又带孩子又洗衣服这样的日子 都过过。现在做客人看着人家做活,两只手就不知道放在哪里好。 把左手搭在树杈上,右手背在背后,都要用点力才在那里闲得住。 不觉感慨起来: “也难为你,也亏得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