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诗歌鉴赏方法、知识点总结高考诗歌鉴赏方法、知识点总结 目录: 一、鉴赏手法 (一)表达方式 (二)表现手法 (三)修辞手法 (四)诗歌结构形式 二、鉴赏意象、意境 三、鉴赏诗歌情感主旨 四、鉴赏创作风格 五、诗歌中的形象分析 六、词句作用有 七、诗歌体裁和题材的区分 附:诗古词鉴赏十读法 一、鉴赏手法 诗歌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 ,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写作手法) 、修辞手法、 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 、议论、抒情等。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 愤
2、)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与记叙有关的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 。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 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 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 静的美景。 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 、白描;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 形、声、色、态、味。 “形” 、 “色”是
3、视觉角度; “声”是听觉角度; “态”分为动态和静态; “味”是触觉 角度。包括立足点的变化,如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变化,包括俯视、仰视,远景、近 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等。 3、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 无花” (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温廷
4、筠 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 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与抒情有关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情方法从 题材和表达方式两方面加以判断和区分。如果题材是描写景或物的,就要想到是否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表达方式更容易区分,如果是抒情、议论,就是直抒胸臆,如果是描写人、事、景、物,就是寓情于事、 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如苏庠的菩萨蛮。宜兴作 :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 夕岚千万重。 荒
5、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这首词的上阙寓情于景。开篇两 句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以风、云、溪、谷的景物,从声、色、势、温等方面烘托、渲染出凄冷 的气氛。然而三、四两句,所写的景物和给人的感觉与上两句迥然不同:鸿雁伴随着西下的夕阳缓缓飞回 栖居之地,落日映照下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此景给人以舒徐宁静的感受。上阙就是这样写出了风卷平野、 寒凝大地的景象,以寒流暗示了政坛的险恶,又从鸿雁寄寓了归心。下阙前三句直抒胸臆,开始写北斗星 低垂于荒陂,点明方位。丹阳在宜兴之北,因而说“乡山近” 。家乡既然很近,回去就比较容易,那写出回 乡之思完全顺理成章。可是结拍两句却词意陡转,
6、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词人的 心意是:政坛既不可涉足,则只有借山而隐;宜兴之山亦是大好,又何以必归丹阳?“石亭春满枝”以景 结情,写的是想象之景,是虚写,它在告诉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 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真是语浅情深,意味深长,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二) 表现手法:起兴、比兴、衬托、烘托、渲染、对照、用典、点化(化用) 、想象、联想、曲笔、逆 笔、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 (以动衬静) 、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
7、 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 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1 总论情与景关系:“情” 、 “志”的区别:在诗歌里, “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 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 “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 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 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 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情” 、 “
8、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 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 不见“景” ; “寓情于景” 、 “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 , 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2、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 物) 、情景交融)两种。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注意乐景 与哀景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
9、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1) 、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 ,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 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 凄凉。 ”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 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 、间接抒情 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
10、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 : “北阙休上 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作者 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 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在我国古代 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 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 “驿外断桥边,寂
11、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 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 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寓情于景(或物) 、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 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中包含着 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 胜有情” ,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 :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最 后两句写山
12、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张可久 的 中吕卖花声怀古 :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 野花开暮春时候。 ”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3) 、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 凄楚的情绪。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 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 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昔日
13、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3、铺排: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 ,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如 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 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4、渲染: 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 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如: 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 重了离愁别恨。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 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
14、的特点。 5、烘托: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 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 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 是周瑜,作者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 ,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 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6、衬托: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 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 ,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15、 , 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以美衬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 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 ,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 的主要地位。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 山更幽” , “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7、化动为静: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 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
16、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 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 8、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如杜甫的绝句 : “迟日江 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 趣。 9、抑扬,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如元曲“沛公, 大风,也得文章用。却教猛士叹良弓,多了游云梦。驾驭英雄,能擒能纵,无人出彀中。后宫,外宗,险 把炎刘并。 ”先写刘邦的种种神威,临末才说到后宫外宗之乱,欲杨先抑,讽刺性极强。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7、 ” (王昌龄闺怨 )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 先写少妇“不知愁” ,后面才说她“悔” ,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 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10、白描与工笔: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 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 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 :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 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 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
18、情趣的美感。 11、意象组合:意象组合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导演为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把许多 镜头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影片。诗歌中的意象组合是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将 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在诗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 “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由前三句九个名词组成不同景 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了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了“鸡声” 、 “茅店” 、 “月” 、 “人迹” 、 “板
19、桥” 、 “霜” 六个意象,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是意象俱足的佳句。 12、曲笔: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杜牧的泊秦淮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 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 “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侯他 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 族、官僚、豪绅。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 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 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20、。 13、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 山道中壁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 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 ,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 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 。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即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 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14、以小见大: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 :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春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
21、这样一件小事,表 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 的社会生活。 15、铺垫:既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必要的铺垫可以制造悬念, 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随情节的发展而延伸。如杜牧的山行 ,这首诗 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 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子是主, 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16、虚实: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
22、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虚 实结合,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诗人陈陶的陇西行 :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 闺梦里人” ,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 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 ,一个“犹是” ,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 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17、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 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
23、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 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 北固亭怀古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 43 年前南下经历一层 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 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 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 “尽荠麦青青”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
24、今衰的感慨。 18、点化: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如王实甫的西厢 记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 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 折腰”一句点化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白居易的长 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人安所妍”诗句的意境。 19、倒装:倒装是指故意颠倒顺序,以达到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等修辞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如辛弃疾西 江月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5、”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最后两句“旧时茅店社 林边,路转溪桥(头)忽见” ,应为“溪桥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在山前疏雨将来时, “忽见”从前 歇过的那家茅店,心情是惊喜的,用倒装句除了满足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喜之情。 再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 20、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 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 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
26、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 情的象征义。 21、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 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22、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 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 ,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27、 23、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 是侧面描写。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白居易杨柳 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 (王昌龄从军行 )白 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 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24、比兴: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 ,以引出后面的正文。如孔 雀东南飞的开头就是运用了兴
28、的手法,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 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徇情的故事。李商隐的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 声” ,首句闻蝉鸣而起兴。 “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 ,这又与 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有恨。比兴常在诗歌中连用,能更好地收到 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 25、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的锦瑟 )首 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 26、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
29、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 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柳永雨霖铃 )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 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 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三)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用典、 叠词、互文、列锦等。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 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30、古典诗歌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形象,强化对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 抒情时能以生动的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如贺知章的咏柳巧妙而形象地将春风喻 为剪刀, 表现得自然有活力。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 望洞庭 ) 诗歌巧妙地以 “螺” 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 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如“朱门酒肉臭,
31、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 , “江山 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 。 3、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 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 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 “合断魂” 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4、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说话时有意将事实夸大或缩小,这种修辞手法 就是夸张。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描写,表
32、现李凭的琴声具有“惊天地泣鬼 神”的艺术魅力。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 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 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 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 境显得广阔深远, “萧萧”的落叶声对“
33、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 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 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 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
34、肯为君王卷 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对比,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如张可久的 中吕卖花声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以英雄 美人的穷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对比,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 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 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10、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
35、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 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 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通篇用比喻就是 象征,如于谦的石灰吟 。 11、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以感觉写感觉” 。 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将视觉中的“红杏”与听觉和视觉中的蜂蝶在花丛中起舞,嗡嗡嘤嘤的声音沟通 了,因此,用“闹”将春天的景物写活了。这里将视觉与听觉沟通的情景。 12、双关:为了使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
36、双重意义 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如韦庄的忆昔中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 “无所顾忌” 、 “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 ,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12、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 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点化前人语句,如 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 “朱 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 ,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 弹箜篌” ,有“女娲
37、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 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运用历史故事, 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 ,却用“可怜夜半 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 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13、叠词,叠词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或是起强调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典型的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 觅,冷冷清清,
38、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 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难理解的一下两种手法: 14、互文,互文是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引无管弦”中的“主人” 、 “客”兼及“下马”和“在船” 。 “东西置松柏,左 右种梧桐”中的“东西” 、 “左右” 兼及“置松柏”和“种梧桐”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 的“秦” 、 “汉” 兼及“明月”和“关” 。 15 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 烘托气氛
39、,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 花” , “烟村” 、 “人家” 、 “亭台” 、 “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 的意境。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 ,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 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 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 上下句的串联迭合, 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 果是: 凝炼美。 简远美。 含蓄美。 (四)诗歌结构形式:常见的术语有首尾照应、首句标目、开门见山
40、、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 浑然天成、卒章显志、曲笔入题、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浑 然天成等。 具体说,就是一首诗词是如何开头、展开、变换、衔接、结尾的。如皮日休的馆娃宫怀古(其一) :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这是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 的第一首。第一句“绮阁飘香下太湖” ,从正面着笔写吴王如何迷恋声色,不能自拔。第二句转到对越军出 其不意进袭,爬上姑苏台的情景的描写,说是“乱兵侵晓上姑苏” 。前二句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 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含着对吴王
41、夫差荒淫误国的不 满。然而从三、四句看,诗人不去指责吴王,却把矛头指向了越王。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 个吴国, “大有堪羞”之处。这是很有意思的妙文。难道吴越的兴亡真就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么?显 然不是。但写诗忌直贵曲。所以诗人故意运用指桑骂槐的曲笔。他的观点,表面上看似批评越王打败吴国 太容易了,只靠一个西施。但仔细玩味全篇,是在说,越国只靠一个西施,怎么能够打败吴国呢?可见, 打败吴国的,只能是吴王的荒淫腐败而已。这种转换,是作者在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 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二、鉴赏意象、意境 (一)意象与意境的定义 意象, “意
42、”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 “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 “意象”合指作家 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 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物象) 。 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 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 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 (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词
43、中“缺月” 、 “疏桐” 、 “幽人” 、 “孤鸿” 、 “寒 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 、 “缥缈” 、 “恨” 、 “寂寞” 、 “冷”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 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 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美好的春天 如果意象是落叶,意境就是冷萧的清秋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二)常见的意象: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
44、望、 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 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 家的昔盛今衰) 。 3、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雁:孤独、思乡、思 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
45、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马:奔 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 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希望、 生机、活力、潜移默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 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 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人生路途坎坷、挫折。
46、雪:纯洁、美好、环境恶 劣、恶势力猖狂。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云:游子、漂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 光明。 5、器物类: 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冠) :官位、名望。 6、颜色类: 白:纯洁、无瑕、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 蓝:高雅、忧郁。 黄: 温暖、和平。 紫:高贵、神秘。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命途多舛、对死者的怀念。 7、时间类: 破晓:初现希望时段。 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人民的摧残。 深夜:愁思怀旧。 8、场景类: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
47、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城 市(市井) :繁荣热闹、富贵奢华。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9、日月类: 月亮:人生梦圆、缺憾,思乡,思亲。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 的事物或人生。 10、其他类: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英雄:追 慕古人、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衰败、萧条(古迹一 般和古人密切联系) 。 常见意象所含意义: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芳草: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凄苦之音
48、。 梅花:初用于赠别,后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 桃花:象征美人。 牡丹:寄寓富贵。 杨花、芦花:顠零之意。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莲: 喻高洁,或表达爱情。 杜鹃鸟:为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 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为悲凉的同义词。 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蟋蟀: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联系起来。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悲伤的感情。 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比喻垂老之年。 成熟的梅子:少
49、女怀春。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白云、明月: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诗词常用手法。 水: 常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 ;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 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 ;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 了解意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因为这些意象虽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