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高中 语文语文 一年级一年级 文言文知识梳理之文言文知识梳理之 文言文言虚词和文言句虚词和文言句 式式 1.掌握重点文言虚词探究文言虚词的 推断方法 学 习 目 标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重点文言句式 在了解句式用法基础上提高文言文阅读 能力 考试说明中明确的考试说明中明确的18个文言虚词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 为为 吾见其难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客何为者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窃为大王不取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2、用作助词、动词及表被动的介词时读w i,其余读wi (做,这里为“下刀”,动词) (做,动词) (给予,动词) (做、担任,动词) (治理,动词) (做、干,动词) (是,动词) (认为,动词) (“被” 介词) 为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击破沛公军 君为我呼入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视为止,行为迟 用作助词、动词及表被动的介词时读w i,其余读w i (替、给,介词) (替、给,介词) (替、给,介词) (给,介词;做、谋划,动词) (是,动词)(句末语气助词,“呢”) (两个为同义,因为,介词) 而而 夜缒而出 提刀而立 今急而求子 善刀而藏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
3、 若无罪而就死地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表修饰,连词) (表修饰) (表转折) (却,转折) (表目的,相当于“来”也可不译) (表顺承) (表顺承) 顺承和修饰 顺承关系是指前后两个动作行为是顺次发生的,时间上有先后。从逻 辑关系上来看,前后两个词语没有主次之别。有时译作 “就”“才”“接着”。 修饰关系简单说就是“状中”关系,前后两个词语有主次之别,前面 的修饰后面的中心词。如:咏而归 以以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常以身翼蔽沛公 加之以师旅 敢以烦执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具告以事 (用,介词) (用,介词) (用,介词) (把,介词) (拿、用,介词) (把,介词) 以以 以吾一日长乎
4、尔 以其无礼于晋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作师说以贻之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因为 ) (来,也可不译) (在) (来) (因此) (因为 ) 之 一 、用作代词 1、可以代人、物、事。 2、 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些。 二、用作助词 1、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如“是寡人之过也”。 2、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如“行李之 往来”。 3、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 4、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 5、音节助词。这种“之”多用于时间副词后面,作用为调节音节,不译。 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之
5、之 吾得兄事之 唯君图之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为之奈何 鸡、豚、狗、彘之畜 (代词 ,他)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代词,此,解牛这件事) (代词,指这件事。) (指示代词 ,这、这些) (代词 ,千乘之国) 之之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臣之壮也 故民之从之也轻 夫晋,何厌之有 牛何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助词, 的)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动词, 往、到) (主谓之间)(代词, 国君)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动词 , 往、到) (助词 ,的) 准确翻译文言虚词的技法准确翻译文言虚词的技法 技法攻略技法攻略 1、
6、语境推断法 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 用文意解题。 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 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 圣心备焉劝学“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2、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就起不同作用。比如“也,在句末表示陈述、疑问、 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 也难矣”。再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其皆出于此乎”;在句中, 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失其所与,不知”;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 “吾其还也
7、”。 准确翻译文言虚词的技法准确翻译文言虚词的技法 3.对称分析法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 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 “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 4、代入检验法 将判断出来的意思代入句中,若结合上下文,语意通畅,说明理解准确。如 “而”“且表承接、转折,若判断为承接,可用“就”“随后”“那么”替代; 若判断为转折,可用“可是”“但是”替代。替代后若前后语意不通畅,说明判 断不准确。 文文 言言 句句 式式 文
8、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 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 省略句、倒装句等。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古汉语判 断句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 A A、基本形式是“、基本形式是“者者也”。变式“也”。变式“也”、“也”、“者,者,”、“”、“者也”。者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此天子气也。 是寡人之过也 B B、用“则”“皆”“乃”“非”用“则”“皆”“乃”“非” “诚”“本”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诚”“本”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是乃仁术也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C C、无标志词,语意表判断
9、无标志词,语意表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 以乱易整,不武 你能很快你能很快 找出故事中的判断句吗?找出故事中的判断句吗?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 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 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 此必苦李。此必苦李。(语意直接表判断)(语意直接表判断) 被动句 现代汉语一般用“被”引进主动者,但文言文表被动的方式较多,主要 有两种情况: (一)用“于”“为”“为(一)用“于”“为”“为-所”“见”所
10、”“见”“见“见-于于”表被动句表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百姓之不见保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二)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二)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 妇女无所幸。 省略句 常见的是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常见的是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 许君焦、瑕 则与一生彘肩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视为止,行为迟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省略主语,晋惠公) (省介词宾语“之”) (省介词“于”) (省主语“你”)(省介词“于”) (省介词宾语“之”) (省介词宾语“之”) 倒倒 装装 句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
11、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 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又称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 宾语前置 (一)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一)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 未”“毋”“无“莫等。 臣未之闻也 莫之能御也 未之有也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而在文言文中,在某些条件下,宾语提 到了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宾语前置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 宾语前置 (二)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二)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是介词在前,宾语在后,而在文言文中,成了宾语在前,介 词在后,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倒置现象。疑问代词一
12、般有“谁”“何”“奚”“曷”“胡” “恶”“安”“焉等。 沛公安在? 籍何以至此? 何由知吾可也? (三)“之”“是”为标志(三)“之”“是”为标志 夫晋,何厌之有 然则一羽之不举 唯利是图 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 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 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 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 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
13、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构怨于诸侯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异乎三子者之撰。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做补语外,大 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标志性词语有“以”“于”“乎” 等。 主谓倒装 1、渺渺兮予怀 2、甚矣,汝之不惠 3、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就把谓语提前到 主语前面。 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 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所以构成了文言文句式的又一特点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用(一)用“之之”“者“者”作标志词作标志词 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二)数量词作定语时,也常后置(二)数量词作定语时,也常后置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课课 堂堂 小小 结结 文言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