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特别是以标准(2013 年版) 为依据,以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为指 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加强备课质量,努 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 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 理” 。 二、学情分析 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地理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
2、该如何学习地理。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 具有一定的抽象思 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 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 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 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七年级学 7 个科目,学习压力加大,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要有所改变,所以,初 一上学期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 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
3、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 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分为五章: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四 章 居民与聚落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教学重点:第一、二、三章 。教学难点:第一、二、 三章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 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 球表面的海陆变迁, 了解大陆漂移, 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
4、精神, 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 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 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五、具体措施 1、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 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 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
5、解能力。 3、教学中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 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 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4、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强化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解 释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能力。努力讲好每一节课。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 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7、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与同学们谈地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n
6、bsp;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 3 课时 第二周: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二、三) 3 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3 课时 第四周: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3 课时 第五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7、 3 课时 第六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3 课时 第七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3 课时 第八周: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3 课时 第九周: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8、 1 课时 剩余时间完成下册部分内容的教学和本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工作。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 生。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向学校、学生、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第第一章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思路教学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为基础的“探究式” 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程设计特别注意学生主 动参与、
9、积极思考,抓住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理,让其在自觉的“动手”和“动口” 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在“发现”中获得地理兴趣从而不断地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 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 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10、教学准备 教学辅助材料:地球仪、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有关课程课件(自 制)等 教学辅助媒体: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3 3 课时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 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 共同去 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教师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
11、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 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 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 12 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师活动: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 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 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图 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图 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 4:地球卫星照片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第一组讲述第一组讲述:天圆如张
12、盖,地方如棋局。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教师补充小结并引导: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 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 空是圆的, 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 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 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 的。 第二组讲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第二组讲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教师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
13、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 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 16 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 航行。下面请第三组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 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第四组的代表上来为我们讲述。 第四组同学代表回答第四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 是个球体。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四个组的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 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 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 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 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 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