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形的旋转(一)说课稿图形的旋转(一)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平移和对称的知识基础上, 结合 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安排的。旋转一是利用线段的旋转,让学生通过 观察,动手操作、想象等过程,探究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并在此基础 上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 90 度后的图形。下面我就自己对这节 课的理解和在准备这节课时的一些想法和大家进行简单的交流。 一、 让学生再次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一开课,首先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并紧接着让学生列举生活 中的旋转现象,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旋转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 在,
2、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直接就拉近了本节课和学生的距离。紧 接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研究的是生活中常见的 现象。 二、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地。 教材选择钟表上指针的旋转引入本课, 因为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 事物,他们可能从四五岁开始就认识钟表了,再加之小学低段对钟表 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所以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用它引 入,马上就能唤起学生已有的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对新知的探讨起 到了有力的催化作用。在探究旋转的三要素时(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画一画,比较逐步体会旋转的三要素,在这 儿我要特别强调“体会” ,不是在教师的传授中让学生认识到旋转
3、的 三要素,而是让学生在体会的基础上再认识。新课标提出不能只把学 生仅仅看成知识的容器,而应立足于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所 以在设计这一课时, 我就特别注重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 在学生认识旋转的三要素的过程中, 逐步让学生总结如何用语言描述 旋转的三要素。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特别告诫自己不要从自己的嘴 中告诉学生应如何描述,让他们通过对旋转三要素本质上的理解,通 过自己说,听他人描述,经过比较,通过思考最终总结出如何来描述 旋转现象。新知探究的最后一个层面: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 90 度后的图形。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当然对 于一个班的学生而言,水平又是参
4、差不齐的,那么在进行这部分的教 学时, 我先了解了那些同学马上就能正确地画出来, 那些同学有困难, 然后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提高。 当然这一教学思想不仅仅体现在 这一教学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有体现,只是在这儿我想明确地提出 自己的这一教学思想。总之,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始终是以学生的学 作为核心的,而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 的过程,所以在这节课上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帮助 他们完成知识的自建过程。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角。 三、 努力发挥好教师是引领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虽说学生是教学活 动的主体,但老师的引领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5、在教师有效、有序的 引导下让学生在正确的航向下充分地动起来, 让学生的思维、 眼、 耳、 口各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 教学中,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自主生成新知,在如何引导 学生上我做了以下尝试:1、利用观察、操作进行引导。这个在第二 部分中我已经谈到了,不再重复。2、有意制造思维上的矛盾冲突, 在对比中进行引导。比如让学生认识旋转中心时,我有意对指针的旋 转作出错误的演示,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对于旋转现象首先要认 清图形是绕哪个点旋转的。认识到旋转中心的重要性。3、借力发力, 让会的学生引导不会的。 这样一方面让会的同学真正体验一把成功的 喜悦,另一
6、方面又让他们经历了一次再度深入思考的过程,毕竟,会 画和会讲还是有质的区别的。 四、两个取舍。 1、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最初我还想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 生活这一思想, 所以我还设计了让学生欣赏利用旋转设计的美丽图案 及利用旋转设计的舞台造型,如千手观音的舞台造型,还有其他的一 些舞蹈造型图片。但又考虑到导入用时太长,有点喧宾夺主,所以舍 弃了这一初衷。 2、要不要复习平移,并拿平移与旋转进行比较。最后考虑到本 单元的第三节:图形的运动,就会综合运用到平移、旋转、轴对称, 同时为了使本节课的重点更加突出,所以也放弃了这一想法。 这就是我对这节课一些粗浅的认识,和设计这节课时的一些想 法,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我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