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有阴晴圆缺 【教学分析】 学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明确了月球表面的基本特征,而且在一年级 已经知道了月相在不断地变化着,这些都是本课的基础。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 生能够在一个完整的农历月期间按照日期进行一次长期的月相观察和记录, 并通 过一个月或多个月月相的变化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在表达交流环节,要强调 对观察记录的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基于证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是农历一个月;知道月相是按照新月、蛾眉 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的规律变化的。 (2)认真观察、准确记录月相变化,能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并与同学交
2、 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结论。 (3)感受到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够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圆形纸片、剪刀、月相变化图片、视频资料等。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 师: 大家好, 我们已经知道了月球是一颗围绕着地球运动的球体, 它不发光, 但能反射太阳的光。所以在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月 相。有时候是个弯弯的月牙,有时候是半个月亮,还有时候是个明亮的圆盘。这 是由于我们看到了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不同的部分形成的。 师: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曾经观察到过各种月相,下面请你按照回忆将圆形 纸片剪出月相的样子,然后看看能不能按照出
3、现的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 (学生分组剪月相、尝试排顺序) 生 1:我们小组是按照月相从月牙、半月、多半月、圆月、多半月、半月、 月牙的顺序排列的。 生 2:我们小组是按照圆月、多半月、半圆、月牙、半圆、多半月的顺序排 列的。 师:首先大家剪的月相基本都是正确的,只有这个像是被咬了一口的月亮的 月相不太准确,要排除掉。大家排列的月相顺序有的从月牙开始,有的从圆月开 始,而且月牙、半月弯的方向也不一致。谁的排列比较正确呢?让我们再进行一 次更严格的观察来寻找证据。 师:这次观察,我们从农历日期开始、观测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提醒大家 注意,要选择安全的地点,要有大人陪同;观察月相时,不仅要注意形状,
4、还要 注意是左边亮还是右边亮;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记录。 (可以使用 AR 观看方式或播放视频的方式, 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观察, 也可以采用实际观测方式,在长时间内完成观察,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第 9 页的表格内) 师:请大家整理自己的观察记录,看看有没有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想一想 怎样说给大家听。 生 1:我们组发现,初一时没有月亮,看不到月相,我们查了资料知道这天 的月相也称为新月。 然后几天逐渐出现月牙, 这种月相是蛾眉月。 月牙逐渐变大, 成为半圆时称为上弦月。超过半圆后成为凸月。到了阴历十五和十六,整个月亮 表面都亮了,这种月相称为满月。过了十六之后,月相开始逐渐变化,又经历了 凸
5、月、下弦月、蛾眉月,最后又变回新月。这样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下个 月开始还要重复这样的变化。 生 2:我们发现上半个月的月相都是右边亮,下半个月的月相都是左边亮。 生 3:我们还发现月相完整变一次的时间是农历的一个月。 生 4:我们发现月亮每天都会晚出来大概 50 分钟,农历二十之后月亮每天 出来的太晚了,我们改成了第二天早上进行观察,并且标注了具体的观察时间。 师:大家能够坚持长期观察非常不容易,而且记录也都很完整、准确,并且 都能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非常好。;上传教学资料赚钱! 师:月相平均每 29.53 天变化一个周期。人类历史上很多古老的文明都是最 先根据月相的
6、变化来制定历法的,这种历法称为“阴历” , “阴”就是指月亮。阴 历中的一个月有时是 29 天,有时是 30 天,就是因为月相变化的周期不是整数。 还有的历法是考虑到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大概是 365.25 天,将一年定为 365 天或者 366 天(闰年) ,这种历法称为“阳历”或者“太阳历” 。我国的农历既考 虑了月相变化的周期,又考虑到地球公转的周期,所以是一种“阴阳历” 。 师:月相有盈有亏,有圆有缺,总是让人联想到团圆和分离;月相的变化和 季节的交替一样,总是伴随着岁月的流逝。所以,月相的变化和物候的更替一样 总是能引起诗人的无限思绪和感伤, 古诗词中自然就有了许多对月相的观察和描
7、写。下面让我们运用掌握的月相知识来判断一下这些诗句中描写的是哪种月相。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蛾眉月、初月)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宵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蛾眉月、初月)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满月以后逐渐 变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蛾眉月、残月) 寻章摘句
8、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蛾眉月、残月) 师:谁能说说初月和残月的区别? 生:初月应该是农历每月的前几天,太阳刚落下去,月牙挂在西边的天空。 残月应该是农历每月的后几天的凌晨,月牙刚刚从东边的天空升起,太阳还没升 起。 师:你说的非常准确,所以残月也叫晓月。如果诗句中出现了残月,往往说 明诗人差不多熬了个通宵,要么是通宵苦读、写作,要么是思念远方的亲人,甚 至因悲伤而醉倒在杨柳岸第二天早上才被晨风吹醒的。 残月将越来越小,而且出现在后半夜,所以总是和伤感、思念等情绪联系在 一起。初月将越来越大,所以总是充满喜爱( “可怜九月初三夜”中“可怜”的 意思就是喜爱)
9、和希望(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这里的“三五” 就是指农历十五) 。所以懂得了月相变化的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 的心情。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对月相规律的运用,大家可以去找找看。我们还要去长 时间、真实的观察和记录,这样规律才能在心中,规律才能为我们所用。 【教学反思】 本课对月相观察的处理进行了调整,采取课上视频观察、记录、找规律,课 后继续观察验证的办法。这样可以顺畅地处理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获得,也能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和记录。但是视频的观察缩短了呈现的时间,却没有真 实观察记录的震撼,这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完成观察活动,真正感悟到月 相变化的规律并熟记于心。 【总结点评】 真实的观察和记录是不可取代的,教师还要合理安排观测活动。在确保安全 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观察和记录会给学生更多地触动和冲击。当然,教师要考虑课 堂容量、所处地区和教学时间等问题。处理好观察记录和发现规律的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体系。 本课最后利用月相的变化规律对古诗词中有关月 相的描写进行的解读,是对本课探究结论的迁移应用,又很好地将科学知识和生 活实际联系起来,起到了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又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