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弹弦听音弹弦听音 第 6 周第 1 课时(总第 6 课时) 教 学 目 标 1、 通过对以“琴弦的变化而引起音调变化”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 引起学生对物理中 “声学”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喜欢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体验研究事物的“基本功”,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了解弦乐的琴弦的变化而引起声音音调变化的条件及应用方面 的有关知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 领。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实验的操作。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2、和 关注的学生 由实验器材与三项实验展开活动。 制作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制作要求学生按步骤顺序进行,掌握结扣的距离对三年级学生有 一定难度,提醒学生认真仔细的去完成。要求学生给纸杯扎小孔一定要垫 好橡皮,小孔不要太大,能穿过细线即可。 实验一 是通过“琴弦(线绳)的松紧变化研究音调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让学生初 步感知随着琴弦逐渐绷紧,弹出的音调的变化情况。 实验一是全课的实验技能的基础训练,教学进程不要太快。 在教学活动中,配合使用乐器(如二胡)进行验证教学效果会更好。可以 让学生研究乐器琴弦的松紧变化是如何调整的,再进行验证实验。 实验二 是通过“琴弦(线绳)的长短变化研究音调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3、让学生初 步感知琴弦长短变化,弹出的音调的变化情况。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继续配合使用乐器(如二胡)进行验证教学效果会更 好。可以让学生研究乐器琴弦的长短变化是如何调整的,再进行验证实验。 实验三 是通过“琴弦(线绳)的粗细变化研究音调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让学生初 步感知随着琴弦粗细变化,弹出的音调的变化情况。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继续配合使用乐器(如二胡)进行验证教学效果会更 好。可以让学生研究乐器琴弦的粗细变化是如何安排的,再进行验证实验。 (4)探索发现 这一部分既总结了全课的三个实验,又把课题研究做了相应的结论。 要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讲解,以加强对课题结论的理解。 (5)探索延伸 这一部分是
4、选用两种乐器,京胡和扬琴进行延伸研究,也是实践活动。一 定要使用乐器实物进行教学,可以换用其它弦乐器。 2.应注意的问题 (1)组织好实验活动是本课较为困难的地方,教师要细心做好组织工作。 (2)关于实验用杯,将纸杯换成薄塑料杯,实验效果会更好。 (3)本课建议用 1 课时。 五、背景资料 1.音调:声音不但有强弱,而且有高低。声音的高低程度叫做音调。 2. 弦乐器是靠琴弦振动产生优美动听的乐音的。弦乐器的弦线越短,发音 越高;弦线绷得越紧,发音也越高;弦线越细发音也越高。 3.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 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
5、乐书中记载 “奚琴本胡乐也”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 二胡的构造比较简单,由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 琴马和弓毛等组成的。 琴轴:有上下两个(又名琴轸),起到调整琴弦松紧的作用,即调整音高 的作用, 二胡钢弦应是一粗一细,粗的一根称作内弦(也叫老弦),细的一根称作外弦 (也叫子弦)。 4. 扬琴,击弦乐器。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 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无论用于独奏、 伴奏还是合奏, 扬 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 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扬琴的结构扬琴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马子、琴弦和琴竹等构成。 板 书 设 计 弹弦听音 琴弦逐渐绷紧 琴弦长短变化 琴弦粗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