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角边角角边角 【基本目标】 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A.S.A.和 A.A.S. 【教学重点】 用 A.S.A.和 A.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 用综合法解决几何推理. 一、回顾交流,巩固学习 【知识回顾】 (投影显示) 情景思考: 1.小菁做了一个如图 1 所示的风筝,其中EDH=FDH,ED=FD,将上述条 件注在图中,小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 EH=FH 吗?与同伴交流. 2.如果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一定会全等吗?试举例 说明.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和提问. 【学生活动】通过情境思考,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学会正确选择
2、三角形全 等的判定方法,小组交流,踊跃发言. 【教学说明】用问题牵引,辨析、巩固已学知识,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 激发求知欲.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动手动脑】 (投影显示) 问题探究: 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 使 AB=AB, A=A,B=B (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 , 把画出的AB C剪下,放到ABC 上,它们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感知问题的规律,画图如下: 画一个ABC,使 AB=AB, A=A,B=B: 1.画 AB=AB; 2.在 AB的同旁画DAB=A, EBA=B,AD,BE 交于点 C. 板书:基本事实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
3、形全等(简写成“A.S.A.”或“角边 角” ) 【知识铺垫】课本图 13.2.12 中,A=A,B=B,那么C=A CB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C=180-A-B, C=180-A-B,由于A=A,B=B,C=C. 【教师提问】你能得到ABCABC 吗?是什么根据? 板书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角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 “A.A.S.” (或“角角边” )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教师巡视,并及时点评与引导. 注意哪时使用“A.S.A.” ,哪时使用“A.A.S.” ,并注意摆放理由时与之对应. 四、典例精析,
4、拓展新知 例如图所示, 在ABC 和DBC 中, ACB=DBC=90,E 是 BC 的中点, EFAB 于 F,且 AB=DE. (1)求证:BD=BC; (2)若 BD=8cm,求 AC 的长. 【分析】(1) BD=BCBDECBA1=2. (A.A.S.) ;(2) AC=12BE=12BC. (1)证明:EBD=90(已知) , 1+3=90(垂直的定义) , 又DEAB(已知) , 2+3=90(垂直的定义) , 1=2(同角的余角相等). 在BDE 与CBA 中,12 ACBDBC ABDE (已已知知), (已已证证), (已已知知), BDECBA(A.A.S.) ,BD=B
5、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由(1)知 AC=BE,E 为 BC 中点,BE= 1 2 BC, AC= 1 2 BC= 1 2 BD=4(cm) 【教学说明】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注意让学生分析待证的目标是什么?已 经具备了什么条件?需要转化的是什么条件? 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如图所示,1=2=3,AB=AD,求证:BC=DE. 证明:2=1, 2+DAC=1+DAC, 即BAC=DAE, 2=3, DOC=AOE, C=E. 在ABC 与ADE 中, E=C,BAC=DAE,AB=AD. ABCADE(A.A.S.), BC=DE. 【教学说明】让学生体会两角相等时,找夹边或一边的对角,判定这两个三 角形全等. 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 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 本节课从复习 S.A.S.入手,导入新课,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出基本事实 “A.S.A.” ,进而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得“A.A.S.” ,整个数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是引线人,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在运用“A.S.A.”或“A.A.S.”时,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已有条件,寻找需要 转化的条件,提升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本节课内容较多,注 意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