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5 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1 数据的收集 1.数据有用吗 2.数据的收集 【基本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概括数据 收集的步骤,理解频数与频率. 【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的步骤、频数与频率.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的意义、频数与频率的意义.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 中国共产党的 “十八” 大已胜利召开.你知道代表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数据有用吗? 从20102011年赛季CBA总决赛数据统计表得知新疆队以11885战胜对 方,新疆队有哪些优势?(用数据说明) ,生活离不开数据. 我们班推荐谁当学生会委员的候选人?
2、 最喜欢哪一项体育活动? 哪个新教学楼的方案最好? 班里有同月同日生的同学吗? 请从上述问题当中挑选一个,对班级里每一位同学做一次小调查,记录下调 查中收集到的数据. 2.数据的收集. 从所做的调查中我们能感受到,要解决以上问题离不开调查中得到的数据. 数据有助于我们做出民主的决策,也有助于我们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者事实. 假如我们对推荐候选人问题有兴趣,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通过民意调查收集 数据的过程. 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谁当候选人最合适.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个同学.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投票选举的方法. 第四步: 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心目中认为最合适的候选人的名字写 在纸上
3、,投入选举箱. 第五步:记录结果一同学唱票,一同学计票(以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每位候选人的得票数) ,一同学在旁监督. 第六步:得出结论宣布得票数最多的那个同学当选班长.假如得票数较 高的四位同学各自的得票数如下表所示: 根据最后一行,小丽的得票数最高,老师宣布: “经民主投票选举,小丽当 选班长,让我们全班鼓掌祝贺她.” 在记录数据时,我们发现有的对象(比如选班长问题中小丽的名字)出现的 次数很多,很频繁,而有的对象(如小明的名字)则相对较少,不太频繁.今后, 我们用频数(frequency)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频率(relative frequency)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
4、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 , 频数和频率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 你能计算出小华、小明、小丽三人得票的频数和频率各是多少吗? 思考: 推荐候选人问题中每个得票的频数就是每个人的_;每个人得票的频率就 是每人的_与_的比值.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教师巡视并及时点评. 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 教材 P133 的“试一试”. 【教学说明】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频数与频率的意义. 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完成教材 P135 习题 15.1 中的第 5 题. 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 教师在学生发言 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 本节课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谁当候选人的数据收集中,在活 动中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体会其意义.课堂形式开放,学生参与程度高,但 教师要整体布控,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及时调整学生活动的时间,注意教学的高 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