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 诫子书导学案含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xingfei169 文档编号:11478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 诫子书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 诫子书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 诫子书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 诫子书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 诫子书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导学案导学案 15 15 诫子书诫子书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3.领会古人思想观念中修身与治学的联系,并将其用运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中。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 重点:感受并领悟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魅力。 难点:深刻体会修身治学之道,明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深刻内涵。 知识链接知识链接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 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敦敦教诲与无限期望尽 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

2、者的爱子之情表达 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 1.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划分文章节奏,强化朗读训练,读出文章所蕴含的情感。2.在 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重点关注“静” “俭” “明志” “淡泊” “致远”等词的内涵 意义及其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 一、课前预习一、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基础梳理 【常识积累】1.填空,补充文学常识。 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 ,琅邪阳都(今山 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 ” 。刘备三顾茅庐,他提 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

3、任为 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 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 【字词梳理】2.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淡泊: 无以: 明志: 致远: 广才: 淫慢: 励精: 险躁: 枯落: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朗读练习】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夫 君 子 之 行,静 以 修 身,俭 以 养 德。 (2)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 (3)非 学 无 以 广 才,非 志 无 以 成 学。 (4)淫 慢 则 不 能 励 精,险 躁 则 不 能 治 性。 (5)年 与 时 驰,意 与 日 去

4、,遂 成 枯 落,多 不 接 世,悲 守 穷 庐,将 复 何 及! 二、独立思考二、独立思考 课文初探课文初探 1.本文很明显是一篇议论性文章,作者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的?作者的主要观 点为何? 2.请你谈谈对“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这句话的看法。 三、集思广益集思广益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1.由文章可见, “静”可谓是把握与理解文章的关键因素,那么它一定不似表面上 的意思那么简单。请与其他同学合作讨论,到底该如何理解文中的“静”? 2.在论语十二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修身与治学,在本篇文章中,依然强调的 是修身治学,这真是件怪事,为何修身与治学之间联系如此紧密。请同学们关于此话 题展开讨论,探讨修

5、身与治学之间的联系,并思考该思想的现代意义。 课堂检测课堂检测 1.翻译下列句子,并在翻译过程中体会其深刻内涵。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2.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文章,相信同学们深有体会,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 它的力量所在。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 是 的力量; “俭以养德” 是 的力量; “非 淡泊无以明志”有 的力量;诫子书只有五句话, 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 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 3.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赞美诸葛亮

6、的诗句: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一、课前预习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基础梳理 1.孔明;卧龙 2.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确志向。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增长才干。 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振奋精神。励,振奋。 轻薄浮躁。 凋落,衰残。比喻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年纪随同时光而迅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1)夫/ 君 子 之 行,静/ 以 修 身,俭/ 以 养 德。 (2)非 淡 泊/无 以 明 志,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 (3)非 学/无 以 广 才,非 志/无 以 成 学。 (4)淫 慢/

7、 则 不 能 励 精,险 躁/则 不 能 治 性。 (5)年/ 与 时 驰,意/与 日 去,遂/ 成 枯 落,多/ 不 接 世,悲 守/穷 庐, 将/ 复 何 及! 二、独立思考二、独立思考 课文初探课文初探 1.从学习(治学)与做人(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作者认为修身的前提是 “静” ,只有“静”才能明志;而明志之后,实现志要依靠学,学是成才的必备条件。 后面又运用对比论证,说明“不静”的害处,实际上再次论证了“静”的价值。 2.“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 专注的平静心境,不焦躁,才能更加事半功倍。而一个人的才能,或有先天优势,但 是不经过后天

8、的努力学习,仍不能成才,故而才须学。另外,文中用“须”字而不用 “需”字,实际上强调了“静”与“学”对于成才乃是必然性元素而仅非重要元素。 三、集思广益集思广益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1.“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 “静以修身”意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 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劳神费力。 “静”是学习 的前提,是一种摈弃私心杂念的状态,在这中状态中才能始终潜心学习、反思,心直 至所学目标,而至于“随心所欲”的境界。当然, “静”还有一个核心要素,即淡泊, 只有摈除名利的干扰,不为物所累,才能树立远大的志向,在致远之路上坚定不移, 永不动摇。若心不静,则为物所累

9、,这样的状态,自然是极不利于学的。 2.修身是治学的前提,在古人看来,一个人想要治学,必先学会修身,唯有保持 了心灵澄澈,才能致力于学问而不动摇,古人有“涤除玄鉴” 、 “心斋坐忘”等概念, 就是强调这一过程。同时,学又是反过来促进个人修养的必备条件,学的最终目的是 成才,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才与德紧密相联系,一个人才德兼备才能算真正的成才。 故而个人修养与个人学问,实则犹如一纸两面,不可分割。该思想对于今天仍然有重 大的意义,在当今的多科目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十分片面的,或失 去了必要的德行,或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借鉴古人修身治学的思想,对当今的机械浮 躁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 课堂检测课堂检测 1.(1) (如果)内心不恬淡就不能明确自己崇高的志向, (如果)做不到精神集中就 不能达到远。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3)年华随同时光疾速逝去了,意志随同时光而消失了,最终凋落、衰残。 2.宁静;节俭;超脱(淡泊名利) 3. 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 诫子书导学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xingfei1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