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第一板块 专题三 散文阅读 练案三 理解词义句意,鉴赏语言艺术.doc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170848 上传时间:2021-03-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第一板块 专题三 散文阅读 练案三 理解词义句意,鉴赏语言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第一板块 专题三 散文阅读 练案三 理解词义句意,鉴赏语言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第一板块 专题三 散文阅读 练案三 理解词义句意,鉴赏语言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第一板块 专题三 散文阅读 练案三 理解词义句意,鉴赏语言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第一板块 专题三 散文阅读 练案三 理解词义句意,鉴赏语言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练案三 理解词义句意,鉴赏语言艺术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16分) 文本一 闹市闲民 汪曾祺 我每天在西四倒 101 路公共汽车回甘家口。直对 101 站牌有一户人家。一间屋,一个老人。天 天见面,很熟了。有时车老不来,老人就搬出一个马扎儿来:“车还得会子,坐会儿。” 屋里陈设非常简单(除了大冬天,他的门总是开着),一张小方桌,一个方杌凳,三个马扎儿,一张床, 一目了然。 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他经常戴一副老式的圆镜片的浅茶晶的养 目镜这副眼镜大概是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混浊,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 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

2、天真的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他的人中 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上唇。相书上说人中长者多长寿,信然。他的头发 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他常年穿一套很宽大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 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 从攀谈中我大概知道了他的身世。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儿 子在石景山钢铁厂当车间主任。孙子已经上初中了。老伴跟儿子,他不愿跟他们一起过,说是:“乱!” 他愿意一个人。他的女儿出嫁了。外孙也大了。儿子有时进城办事,来看看他,给他带两包点心,说会 子话。儿媳妇、女儿隔几个月给他拆洗拆洗被褥。平常,他和亲属很少来往。

3、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是干馒头 就咸菜喝白开水。中午晚上吃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他不上粮店买切面,自己做。抻条, 或是拨鱼儿。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小锅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 里。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我为看他拨鱼儿,宁可误一趟车。我跟他 说:“你这拨鱼儿真是个手艺!”他说:“没什么,早一点把面和上,多搅搅。”我学着他的法子回家拨鱼儿, 结果成了一锅面糊糊疙瘩汤。他吃的面总是一个味儿!浇炸酱。黄酱,很少一点肉末。黄瓜丝、小萝 卜,一概不要。白菜下来时,切几丝白菜,这就是“菜码儿

4、”。他饭量不小,一顿半斤面。吃完面,喝一碗 面汤(他不大喝水),涮涮碗,坐在门前的马扎儿上,抱着膝盖看街。 我有时带点新鲜菜蔬青蛤、海蛎子、鳝鱼、冬笋、木耳菜,他总要过来看看:“这是什么?”我 告诉他是什么,他摇摇头:“没吃过。南方人会吃。”他是不会想到吃这样的东西的。 他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他的活动范围很小,除了上粮店买面,上副食店买酱,很少出门。 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然而这些都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每天还是吃炸 酱面,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 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

5、拨鱼儿,抱 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 这是一个活庄子。 一九九年五月五日 文本二 使用语言,譬如揉面。面要揉到了,才软熟,筋道,有劲儿。 水和面粉本来是两不相干的,多揉揉,水和面的分子就发生了变化。 写作也是这样,下笔之前,要把语言在手里反复抟弄。 我的习惯是,打好腹稿。 我写京剧剧本,一段唱词,二十来句,我是想得每一句都能背下来,才落笔的。 写小说,要把全篇大体想好。怎样开头,怎样结尾,都想好。在写每一段之间,我是想得几乎能背 下来,才写的(写的时候自然会又有些变化)。写出后,如果不满意,我就把原稿扔在一边,重新写过。 我不习惯在原稿上涂改。在原稿上涂改,我觉得很别扭,思路纷

6、杂,文气不贯。 曾见一些青年同志写作,写一句,想一句。我觉得这样写出来的语言往往是松的,散的,不成“个儿”, 没有咬劲。 有一位评论家说我的语言有点特别,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我想谁 的语言不是这样?拆开来,不都是平平常常的话? 中国人写字,除了笔法,还讲究“行气”。包世臣说王羲之的字,看起来大大小小,单看一个字,也不 见怎么好,放在一起,字的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就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 安排语言,也是这样。一个词,一个词;一句,一句;痛痒相关,互相映带,才能姿势横生,气韵生动。 中国人写文章讲究“文气”,这是很有道理的。 (摘自汪曾祺揉面谈语言运

7、用) 1.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三段中,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老人的相貌,用比喻修辞突出老人的眼神,老人虽没有名姓,却形象鲜 明。 B.“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是插入语,看似与文章没有太大关系,却强化了老 人生活的简单。 C.作者在记叙老人一生时,有意简化老人过去的经历,重点放在老人现在的状态上,取舍之中体现的是 作者的匠心独运。 D.本文语言很能体现汪曾祺特色,文白夹杂,用词朴实,拆开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清新平实中 却有无穷韵味。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郁达夫故都的秋中有“都市闲人”

8、,文本一中的老头“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每天“坐在 门口马扎儿上看街”,但境界比前者高。 B.“闹市闲民”是汪曾祺坐公交换乘时看到的一个老人,而作者本人看老人拨鱼儿不惜错过车,回家后 又学着老人的法子做拨鱼儿,也是一个“闲人”。 C.文中对老人之前的身世并没有介绍,经历的大事也没在老人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仍“天然恬淡”,当 年一定是一位智者。 D.虽然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其兰亭集序结体欹侧多姿,错落有致,千变万化,曲尽其态; 但其书法却不被包世臣看好。 3.(理解词义句意)文本一结尾说“这是一个活庄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4 分) 4.文本二中说:

9、“安排语言,也是这样。一个词,一个词;一句,一句;痛痒相关,互相映带,才能姿势横生,气 韵生动。”文本一题目中的“闹市”与“闲民”之间是如何“痛痒相关,互相映带”的?请结合文本分析。(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题。(16分) 炉 火 张 炜 冬夜,听不到炉火熊熊燎动之声。那是多么好的声音,它,甚至可以驱走心中的严寒。 仍能想起无数个那样的夜晚,炉火旁,我们不停地阅读。几个人屏息静气,一杯热茶,一点跃动的 灯火,就是最为幸福的时刻。 那是个贫寒岁月。朋友们除了一副背囊,一腔热情,几乎一无所有,但他们都有阅读的习惯,甚至 还有写作的习惯挤在油灯下,炉火旁,就有了一场精神会餐。他们也许

10、是稚嫩的,他们还多么年轻。 可是他们身上却闪烁着自尊的光芒。他们比那些为另一些东西而奔波的油头粉面者要高贵十倍。 他们当时衣衫破旧,头发脏乱,脸上带着灰尘,脚上和手上还留着劳作留下的创伤,粗浊的山地和外省 口音也无法掩去真知灼见,并使这场辩论显得特别激烈,他们的纯美见解没有被记录,却可以被记忆。 今天再没有那样的炉火,没有那样的聚会了。那样的痴情、那样浪漫和纯粹的情怀,真的难以寻 觅。 如今在乡间,在闹市,在中心,在边陲,哪里还可以找到那样的炉火?那是过时的风尚、是陈迹 首先是心中的炉火熄灭了。人们在为另一些东西所激动,为原始的欲望而奔波。他们丢失了当年的 背囊。 在世纪之交的喧嚣中,唯独失却

11、了炉火。我们从那些动人的记载中可以发现,在 19 世纪的俄罗斯, 在那片与我们毗邻的土地上,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像东方某个时期的一些人物所面临的状态一样。在 社会的转折期,在世纪的交汇期,他们当中有贵族,也有贫儿;有艺术家、音乐家、思想家,也有哲学家 和科学家。他们的壁炉正熊熊燃烧,炉火旁纵论天下,通宵达旦。那是为真理和艺术奔走相告的一种 激情。炉火像他们的豪情一样烈焰腾腾。伟大的心灵在跳动,他们用双手迎来一个思辨的时代。他 们开拓了伟大的视野,传播了诗与真,在整个人类的思想和艺术史上占有光辉一页。 最初这声音只在炉火旁,在一个角落;但由于它闪烁着真的光芒,终于越过斗室,化作滚滚雷鸣,如 闪电照

12、亮天际。 不仅是对炉火的憧憬,而且是追求真实、追求人生大境界的本能,又使人接近了那燃烧的火焰。 记得十几年前那个夜晚,一拨年轻人聚集在一个场所,交流自己的阅读和崭新的见解,言辞愈来愈 激烈,气氛愈来愈火爆。春寒一扫而光,他们个个热汗涔涔,头发冒着白汽那都是关于人生、哲学、 艺术,关于古代和今天,关于切近我们生活的历史,关于未来的想象和推论那些纯洁而深刻的思想 与他们的年龄或不相称:他们唇边刚刚生成一层茸毛,睫毛微翘,星光下闪烁一片明亮的眸子。 那场令人神往的大辩论,像巨石投入水中,波纹荡到遥远。这声音来自我们民族精神的深远贮藏, 它使人想到春秋战国时期奔走天下、纵论时事的诸子;想起提出“百家争

13、鸣”的稷下学宫;想起那些互 不谦让、口齿锋利、“日服千人”之士。 物质主义盛行的时刻是远没有那样的气势的。一种无所不在的萎靡只会把人的精神向下导引, 进入尘埃。人没有能力向上仰望开阔的星空,没有能力与宇宙间的那种响亮久远的声音对话。当每 个人心中的炉火渐渐熄灭之时,就是无比寒冷的精神冬季降临之日。这种寒冷将使人不堪忍受。当 有人怀念炉火之时,往往已为时过晚了。 但火种总会贮藏在一些特殊的角落里,它们远未熄灭。它们即便是在最寒冷的时候还仍然在那 儿默默地燃烧,酿成一片炽烈。那是心中的火,不灭的火,是生命之火。没有什么力量可以绞杀生命的 火种。正是这火种,最终给人类带来光明。生命之光即是永恒之光。

14、 (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开篇点题“那是多么好的声音”,因为不仅炉火能带给人身体的温暖,而且伴随炉火的阅读能给 人以精神温暖和希望。 B.作者笔意纵横,再现了多个特殊的时代年轻人伴着炉火读书、辩论的场景,用大量笔墨真实刻画了 炉火熊熊燎动的画面。 C.文章通过“他们的纯美见解没有被记录,却可以被记忆”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时代人们轻物质、重精 神的赞美和肯定之情。 D.文章题为炉火,却在文章最后不止一次提到“火种”,火种是生命之火,最终给人类带来光明,将炉 火的意义升华。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15、.文中引用 19 世纪俄罗斯杰出人物的事例,既证明“纵论天下”有着无限力量,又证明精神追求是一个 世界共同的话题。 B.“那场令人神往的大辩论,像巨石投入水中,波纹荡到遥远”比喻生动,引人遐想,触及历史民族精神, 厚重而深远。 C.文章先抑后扬,通过赞美贫寒年代的人对知识和真理的探求,批判了现在人们在追逐物欲的过程中 对精神之火的忽视。 D.文题“炉火”不仅充当线索串联内容,而且以小见大,象征对知识、真理的渴求,“炉火”的失去就意味 着一种文明的失去。 7.(鉴赏语言艺术)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4分) 8.第三段明明是在写一场精神会餐,为何要对辩论的青年们进行外貌描写呢?请结合文章简要

16、分析。 (6 分) 练案三 理解词义句意,鉴赏语言艺术 1.A 解析:A项,“用比喻修辞突出老人的眼神”错误。作者在描写老人眼神时并未使用 比喻修辞,句中“如”为如同,表形容,不是比喻。 2.B 解析:A 项,“但境界比前者高”没有依据。C 项,“并没有介绍”错,应是没有详细介绍。 “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等内容就是对他的身世的简介。 “当年一定是一位智者”的说法太绝对,原文无相关信息。D项曲解文意,包世臣对王羲之 的书法是赞赏的。 3.与世无争,内心淡定。拒绝过繁杂的生活,老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日三餐内容不变。 卓有智慧,看透世事。经历的大事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

17、少痕迹,住在闹市却能闹中得静。 无为中有为,简单中有精致。将拨鱼儿做成一种绝活,连擅长做菜的汪曾祺都做不来, 简单中自有一种精致。(每点 2 分,答对 2点即可) 4.“闹市”与“闲民”形成对比。外界生活热闹、繁杂,老人独自一人,生活清静、简单甚 至一成不变,外界的闹越发显出老人的“闲”。“闹市”与“闲民”有内在的因果关系。“闹” 市之“闹”代表的是生机与繁华,儿女生活安定,粮价稳定,老人才能够享有这样的“闲”。 作者将“闹市”与“闲民”并置,是环境与心境的对比,揭示了幸福知足的心理,表现了享受生 活的乐趣。(每点 2 分) 5.B 解析:“用大量笔墨真实刻画了炉火熊熊燎动的画面”错,文中主要

18、写的是抽象的“炉 火”。“再现了多个特殊的时代年轻人伴着炉火读书、辩论的场景”中“年轻人”错,十九世 纪俄罗斯杰出人物并没有提及该特点。 6.C 解析:“先抑后扬”表述错,前后应该是一种对比。 7.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连“他们唇边刚刚生成一层茸毛,睫毛微翘”都描写得相当到位,表 现出一种青年的年轻和希望。描写和议论结合,“那些纯洁而深刻的思想与他们的年 龄或不相称”的评价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赞美之情。句式上整散结合,灵活而富于变化, 既有“言辞愈来愈激烈,气氛愈来愈火爆”的整句,也有“春寒一扫而光,他们个个热汗涔涔, 头发冒着白汽”的散句。(每点 2 分,答对 2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8.呼应前文,说明那是个贫寒岁月,朋友们除了一副背囊,一腔热情,几乎一无所有。 通过外在的贫穷和生活的艰难,反衬出他们对精神追求的执着,表达赞美之情。与“那 些为另一些东西而奔波的油头粉面者”形成对比,突出青年们的高贵和自尊。为后文 “今天再没有那样的炉火”的感慨作铺垫,批评今天的人们对物质的过分追求。(每点 2 分, 答对 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第一板块 专题三 散文阅读 练案三 理解词义句意,鉴赏语言艺术.doc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