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新高考)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任务群二小说含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1176684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语文(新高考)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任务群二小说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21届高考语文(新高考)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任务群二小说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21届高考语文(新高考)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任务群二小说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21届高考语文(新高考)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任务群二小说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21届高考语文(新高考)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任务群二小说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任务群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任务情境导引 小说是高考文学类文本中考查频率最高的一种文体,几乎每年都有 考查。从选材上看,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外国小说次之。从题型上看,两道主观题,两 道客观题。客观题的第一题考查分析小说的内容和主题,涉及小说的人物、情节等。第二题 考查的是分析小说的技巧和方法,涉及小说的结构技巧、表达技巧、语言特色、塑造人物的 手法等。主观题一般从情节、人物、环境、语言风格、主题等角度命题。二轮复习中,除了 掌握基本的答题规律和答题语言外,应当把重心放在读懂小说上,要把握小说这种文体和其 他文体的区别,要学会分析不同作家的作品风格,真正学会从不同层面鉴赏小说。 精准分析

2、诊断 (2020新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 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 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 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 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 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 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

3、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亲 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 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 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 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 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 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 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 “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你 学学。 ”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

4、的领子浸黄了,用 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 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 革履,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 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 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 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 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西。挂,就 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

5、房子、金子 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 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 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 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 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 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 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 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

6、经做生 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 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 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 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 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 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 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 在回去也行,我不下

7、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 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 镜也笑了,说:行嘞,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 眼镜蹲下,我把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 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 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 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了,说过 的话当然是真的

8、。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 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 (有删改) 改编判断下面对文本分析的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 1本文开头母子之间的对话,间接表明父母的关系已因父亲痴迷于下棋而变得紧张。 ( )理由: 答案 正确 2父亲下棋多在街头,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 ( )理由: 答案 错误 理由:从文中来看,父亲态度谦和,与人下棋从来只下三盘,不“挂”东 西, 最后一盘还总是故意输给他人, 体现出一种棋艺高超又淡泊名利的君子风度, 并没有“始 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之情。 3 “我

9、”拒绝“眼镜”让马,表现的是孩子下棋时的心理,既充满自信,又在意输赢。 ( )理由: 答案 正确 4本文在“眼镜不是第一个”的话头之后,插入一段下棋人众生相的描写,烘托了父亲 的“大师”形象,为下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作了铺垫。 ( )理由: 答案 错误 理由:从后文来看,父亲并未下场下棋,而是让“我”代下,因此“为下 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作了铺垫”表述错误,应该是与后文父亲再也不下棋的决定形 成反差,烘托父亲淡泊名利的形象。 5父亲评价儿子的棋“走得太软”,但又说这样也好,这看似矛盾的态度中,包含着父 亲对儿子下棋之道及处世之道的指点。 ( )理由: 答案 正确 6本文的叙述整体而言沉

10、静克制,偶尔出现的幽默语句,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写出了追 忆的少年时光中那不乏温情轻松的一面。 ( )理由: 答案 正确 我存在的问题: 高频任务讲练 任务 速读内容,分析艺术特色,突破客观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家书 谢志强 上海青年赵思风 1964 年之前,对房子的概念是:房子在地面上。不过,他响应“到边疆 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上海的人民广场,听过王震将军的动员报告,看过 军垦战歌的纪录片,还有父亲积极鼓励他报名,1964 年 6 月,赵思风顺利地踏上西去列 车,怀着满腔热情,一路高歌,以至到了农场的连队,他嗓子唱得有点沙哑了。 汽车送抵农场场部,然后是马车接他们到连

11、队。有人说:到了。 赵思风疑惑,问:房子呢? 有位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的汉子(随后知道他是连长)喊: 大家注意, 你们就站在房顶上。 赵思风吓了一跳,这房子跟沙丘差不多,这么多人站在上边,不会坍塌了? 连长喊:青年同志们,跟我来。 赵思风和同来的上海青年,顺着连长引领,走下平地隆起的房顶土包下开着洞门, 稍稍弯腰低头,屋里中间有一条三尺来宽的过道,过道两边是大通铺。 赵思风第一次见识地底下的房子,叫地窝子。他在上海,家里是棉褥子、棉枕头。一路 不断换车,又说又唱,累了。他迫不及待地躺下,他的身下发出嘈杂的响声。他惊跳起来, 一摸,褥子垫的、枕头塞的,净是麦秸秆。草褥子,草枕头。第二天醒来,鼻孔、

12、嘴巴都钻 进了沙子。 开始劳动夏收割麦。赵思风第一次割麦子,镰刀不听他的使唤,小腿划了个伤口子, 手心磨起了水泡,他浑身痒,说不清是蚊子叮,还是麦芒刺。 当夜,他打着手电筒,写了一封家书,表达了思念之情。他第一次离开父母,还这么遥 远。一个月后,接到回信。家中的信,都由母亲执笔。 父亲是居委会主任,大小是个干部喜欢打官腔。赵思风想象得出父亲口授的样子。 母亲的信里传达了父亲的观点:建设边疆,好好锻炼。 于是,赵思风赌气了他没回信,而且,他打定主意,不再给家里写信。他反感父亲 讲“大道理”那么远,够不着。 上海与新疆,一封信,在路上起码走十天半月。母亲来了三封信,他只拆阅,懒得回复。 随后,母亲

13、的来信频繁了,他一个礼拜收到一封信。母亲的信里,传达了父亲的“指示”, 可能父亲觉得做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期望赵思风汇报工作和思想情况。母亲在乎的 是他的生活(吃、住,还有气候,甚至问:沙漠地带有没有水?)。 赵思风肩膀嫩、力气小,大田作业,劳动强度大,伙食条件差,一天三顿苞谷馍馍,少 油的菜很单调。他发现,连长时常关心他的生活,而不讲什么“大道理” 。他倒是觉得连长比 父亲要亲切。他不忍把劳动和伙食的情况告诉父母,他能想象出父亲一定讲“锻炼”的道理, 而母亲会担忧他的身体。母亲的担心会传染给父亲他想象自己像一滴水落在无垠的沙漠 里。 半年后的一天,赵思风收到一封母亲的信,几乎与上一封信,一

14、个前脚,一个后脚,相 差两天。信封出奇地饱满八页。 母亲从其他家长那里打听了上海青年在新疆的情况。母亲当初反对他报名。这封信里, 母亲替父亲解释:你爸在单位里大小也是个干部,动员青年支边,是单位里一项重要的任务, 动员符合条件的子女去新疆,你爸不带头,工作难开展。 信中,母亲写了盼望他来信,每天都等待邮递员的车铃响。赵思风发现,航空信封背面 有四个字:思风降雨。 母亲收不到他的信,心里像久旱的沙漠了。母亲生他的时候,是夏季,天气又闷又热, 于是,母亲给他起了名字:思风。清凉的风驱散了暑热。 赵思风看到第六页,呆愣了。后三页几乎都是选择题(包括填充题)。母亲是小学语文教 师替儿子着想。而且,他感

15、到,在母亲的眼里,他永远是孩子。 母亲表示:知道你很繁忙很辛苦,没有工夫写信,那么,不用花很多时间,只要把这三 页“答卷”答完了寄回即可。 多年后,赵思风也有了儿子,他已记不全母亲出的三页题目选择题、填充题。选择 题只需打个钩,填充题只需画个圈。比如:工作忙吗?(忙)或(不忙);身体好吗?(好)或(不 好);吃得饱吗?(饱)或(饿);睡得好吗?(能睡)或(失眠)。 赵思风第二天就托去团部开会的文教把“答卷”寄出(还附了一张劳动照片微笑)。 一个月后,母亲回信。说你爸见了“答卷”就欣慰地笑了,而且,像阅读“中央红头文 件”一样,反复阅读,领会精神。 这封信里,母亲没有传达父亲的“指示”唯一的一次

16、不再讲“大道理”。显然是背着父 亲写信。同时,赵思风收到一个包裹:两袋麦乳糖。是父亲的意思长身体,补营养,母 亲如是说。赵思风认为父亲不可能考虑这么周全,不过是母亲尊重其是一家之长,也希望自 己不要对父亲还有怨言。 结婚,搬进土坯屋后的第三年,母亲趁放暑假来探望儿子。 母亲望着离连队不远的沙漠,抱住儿子,说:这样的地方,你怎么活下来的呀? 赵思风说:妈,我这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果果,叫奶奶。 孙子果果像一个果实投入奶奶的怀抱。赵思风说:妈,你抱孙子,就像抱一个大西瓜。 晚饭由也是上海青年的儿媳烧。饭桌上,母亲提起家书选择题。她说:我问你答, 所有的选择题,问和答都没有反映出实际情况。 赵思风说

17、:姆妈,那是你出题有问题,不了解实际情况,怎么能出好题? 母亲说:你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通过描述祖国的殷切召唤、家庭的积极支持、个体的满怀热情等营造了特定 的环境氛围,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B 父亲“期望赵思风汇报工作和思想情况”, 实际上也想借助这种方式督促儿子多回信, 以便获取儿子更多日常生活信息。 C赵思风不给家里回信,表面看起来是他因父亲只讲大道理而赌气,其实有不想让父母 知道他生活艰苦而有所担心的原因。 D 父亲见到“答卷”欣慰地笑了, 流露出对儿子原谅自己的喜悦和接到回信的心安; “反 复阅读”也体现出了对儿子

18、的牵挂。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塑造赵思风这一人物形象,揭示了他由一腔热血到诧异失落、从思亲念家到 沮丧失望、最终因受母亲感化而积极投身边疆建设的心路历程。 B小说中农场的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物资供应比较匮乏,这样写既可以让读者领略到生 活其中的种种不易,又可以让读者见识到主人公精神成长的可贵。 C小说在细节设计上颇具匠心,母亲为“我”取名“思风”彰显了深沉的母爱, “我” 为儿子取名“果果”可理解为“我”安心投入边疆建设的美好结果。 D小说虽然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作,但主要还是站在主人公的视角上讲述故事,通过 描述赵思风真实的个体主观感受,增强了

19、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1分析命题意图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分析概括的能力。 (2)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2抓住关键审题 (1)D 项, “儿子原谅自己的喜悦”理解有误,依据上下文“他能想象出父亲一定讲锻 炼的道理”“母亲没有传达父亲的指示唯一的一次不再讲大道理”来看,儿子对 父亲的“大道理”始终是反感的,所以儿子并没有原谅父亲的意思。 (2)A 项, “从思亲念家到沮丧失望、最终因受母亲感化而积极投身边疆建设”表述有误, 依据原文“在上海的人民广场,听过王震将军的动员报告,看过军垦战歌的纪录片,还 有父亲积极鼓励他报名,1964 年 6 月,赵思风顺利地踏上西去列车,怀

20、着满腔热情,一路高 歌,以至到了农场的连队”“母亲当初反对他报名”来看,赵思风并不是受母亲感化而积极 投身边疆建设的;通过原文“赵思风赌气了他没回信他反感父亲讲大道理”来 看,赵思风只是“反感”,并没有“沮丧失望”。 3整合参考答案 (1)D (2)A 1快速浏览选项,圈出关键信息 解答小说选择题时,一般要优先快速浏览各个选项,圈画出有关思路、主题、情感、艺 术手法等方面的关键词。 2锁定文本范围,解读相关内容 选项表述的内容有的是针对某句话,有的是针对某段,也有的是针对全文。可用波浪线 标出相应的句段,锁定其在文本中的范围。接着,准确解读这些范围中的内容。 3综合比较辨析,注意选项误区 必须

21、把选项的分析鉴赏与自己的解读进行综合比较辨析,选出表述最恰当的一个。综合 比较辨析时,重在两看:一看圈出的关键词是否有文本依据,二看选项表述和自己的解读是 否对应。筛选恰当项时,要特别注意不恰当项的设题误区:主旨理解不恰当。或过于狭隘, 或过于拔高。人物形象分析有误。或贬损,或夸大,或拔高。内容理解不符合文本。曲 解文意,张冠李戴,表述不准确,原因分析牵强附会,结论想当然等。艺术手法表述不恰 当。或概括手法无中生有,或判断手法不够准确,或手法作用不够明显,或判断语言特点不 准确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春蚕(节选) 茅盾 “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

22、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 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虽则如此,他们 还是硬着头皮去干。“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 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 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 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 淋一些。 “上山”后三天,息火了。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 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

23、以 来从没见过的“好大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 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宝家更是比众 不同,估量来总可以采一个十二三分。 接着是家家都“浪山头”了,各家的至亲好友都来“望山头” 。老通宝的亲家张财发带了 小儿子阿九特地从镇上来到村里。 “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 老通宝随口回答道: “自然卖茧子。 ” 张老头却拍着大腿叹一口气,忽然地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村外那一片秃头桑林后面耸露 出来的茧厂的风火墙说道: “通宝,茧子是采了。那些茧厂的大门还关得紧洞洞呢!今年茧厂 不开秤! ” 老通宝忍不住笑了,他不肯相信。他怎么能够相信呢?难道那

24、“五步一岗”似的比露天 茅坑还要多的茧厂会一齐都关了门不做生意? 张老头子也换了话, 东拉西扯讲镇里的 “新闻” 。 最后, 他代他的东家催那三十块钱的债。 为的他是“中人” 。 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他赶快跑出村去,看看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 不见半个人;照往年说,此时应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 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但是回家去看见了那些雪白发光很厚实硬古古的茧子,他又不住 嘻开了嘴。上好的茧子!会没有人要,他不相信。 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 候, “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 ,却换

25、替着来了债主和催 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 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 “真正世界变了! ”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 然而,茧子是不能搁久了的,总得赶快想法:不是卖出去,就是自家做丝。村里有几家已经 把多年不用的丝车拿出来修理, 打算自家把茧做成了丝再说, 老通宝便也和儿子媳妇商量道: “不卖茧子了,自家做丝!什么卖茧子,本来是洋鬼子行出来的! ” “我们有四百多斤茧子呢,你打算摆几部丝车呀! ” 四大娘首先反对了。她这话是不错的。五百斤的茧子可不算少,自家做丝万万干不了。 请帮手么?那又得花钱。阿四是和他老婆一条心。小儿子阿多抱怨老头子打错了主意,他说:

26、 “早依了我的话,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多么好! ” 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 终于一线希望忽又来了。同村的黄道士不知从哪里得的消息,说是无锡脚下的茧厂还是 照常收茧。于是老通宝去找那黄道士详细问过了以后,便又和儿子阿四商量把茧子弄到无锡 去卖。阿四也同意了。他们去借了一条赤膊船,买了几张芦席,赶那几天正是好晴,又带了 阿多。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 五天以后,他们果然回来了;但不是空船,船里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茧厂挑 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 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 打

27、回来的八九十斤茧子,四大娘只好自家做丝了。她借了丝车,又忙了五六天,家里米 又吃完了。叫阿四拿那丝上镇里去卖,没有人要;上当铺当铺也不收。说了多少好话,总算 把清明前当在那里的一石米换了出来。 就是这么着,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为的养了五张布子的蚕, 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就此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 不算! 1932 年 11 月 1 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不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 地跳了”,表现出她急切、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 B亲家张

28、财发来“望山头”,给老通宝带来了“今年茧厂不开秤”的消息,另外,他还 有一个重要任务代东家来向老通宝催债。 C小儿子阿多抱怨老通宝打错了主意,应该“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 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智慧。 D春蚕成熟得好,一村的人却都受到了损失,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 增加了债务,这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状况。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本思想内容的能力。“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表现了他 的远见和智慧”说法有误,这只是小儿子阿多的抱怨而已。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

29、差役”,为下文老通宝不得 不去无锡卖茧子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B 文中有意使用“宝宝”“山棚”“上山”“缀头”“浪山头”等方言及蚕事用语, 突 出了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C“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运用双关手法,用语幽默,既表现老通宝 卖茧子的决心,也暗示他们此行的艰难。 D在无锡茧厂卖茧子的过程,作者只作了简单的交代“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 刻”,并未详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运用双关手法”的分析有误。“远征军” 是指老通宝一家要跑到无锡去卖蚕茧,并无双关意。 3请简要分析文中老通宝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

30、答案 在“山棚”下爇了火以后, 一方面紧张而焦灼, 另一方面又因淋到蚕尿而快活。 (紧张焦灼)看到雪白的好蚕花后,老通宝立刻充满了欢笑。(欢笑兴奋)今年却没见半个 收茧人,使老通宝他们忧愁失望起来。(忧愁失望)不得已将茧子贱卖到无锡茧厂后,老通 宝又气得生了病。(生气)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能力。分析文中老通宝的心理变化过程可按情 节的发展,结合其言行表现来分析。由“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 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 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可总结 出“紧张焦灼”

31、;由“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但是回家去看见了那些雪白发光很厚实硬古 古的茧子, 他又不住嘻开了嘴。 上好的茧子! 会没有人要, 他不相信” , 可总结出 “欢笑兴奋” ; 由“往年这时候, 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 ,却换替 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 , 可总结出 “忧愁失望” ; 由 “原 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 两个儿子扶他到家” , 可总结出 “生气” 。 4茅盾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必须是时代的反映,请结合这句话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答: 答案 小说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真实地表现 了蚕农的勤

32、劳和艰难生活(写实角度);通过典型人物老通宝一家春蚕丰收却反而负债的遭 遇,反映了 30 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的社会现实(典型化角度);交 代了老通宝家破产的原因,一方面是“洋鬼子”闹的,另一方面是地主的剥削,深刻揭示了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地主阶级的剥削导致农民破产的现实(揭示生活本质角度);作者的 思想倾向和感情隐蔽在冷静的描写和叙述之中(情感表达角度)。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一,通过真 实细节等表现现实生活;二,通过典型形象表现生活本质;三,思想倾向较为隐蔽。小说来 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本文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

33、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真 实地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艰难生活,这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写实的特点。春蚕成熟得好, 一村的人却都受到了损失,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增加了债务,这反映了 30 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社会现实。老通宝就是当时千千万万农民的典型 代表,这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化特点。追根溯源,结合“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 , 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和“什么 卖茧子,本来是洋鬼子行出来的”可知,老通宝家丰收却破产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和地主阶级的剥削,这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揭示生活本质的特点。字里行间作者并没有表 现出

34、鲜明的爱憎情感,而是将其融于冷静地描写和叙述之中,这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倾 向较为隐蔽的特点。 任务 拨开迷雾,抓住线索,巧解情节题 (2020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 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 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 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 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

35、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 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 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 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 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 尼克, ” 他大声叫道, “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 把我也绊了一跤。 ”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

36、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滑,末了, 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 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 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他一腿下跪,一腿拖随,整个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 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 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

37、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 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 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 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 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酒渍斑斑的 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尼克和乔 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 ”尼克说, “行不行?”

38、“行啊, ”乔治说, “你对酒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 “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 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个感觉。” “嘿, ”乔治说, “真是妙不可言。” 姑娘拿进酒来又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 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 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叮当作响。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

39、”尼克问。 “今晚, ”乔治回答, “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 ”乔治说, “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 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 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 ”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是啊。” 他们喝干了剩酒。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 ”尼克说, “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

40、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 ”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 (陈良廷译,有删改)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 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答: 1分析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的手法和作用的能力。 2抓住关键审题 注意问的是“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需要紧密结合文本,从小说的情

41、节构成、情 节手法、人物形象、读者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小说 1、2、9、10、11 段,用大量笔墨,细 致描绘了尼克和乔治滑雪的情景,1237 段写二人在小客栈的逗留,文章并未写二人其他的 生活情景, 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而读者可以通过二人对滑雪的喜爱与渴盼, 以及二人离别时一再相约的情景,想象二人滑雪之外的生活,这是文本隐藏的内容。文章结 尾既有二人对滑雪的渴望,又有二人因为再难滑雪的惘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为何不能再滑雪?两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将来二人到底能不能滑雪?引人遐思。 3整合参考答案 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

42、分之 一”;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 在滑雪之外的生活;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节一般是通过 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 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 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 题。 分析小说的故

43、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住场面;寻找线索;理清小说 的结构。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 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 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1情节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提示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的特点 (1)情

44、节安排评价 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 ,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 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2)情节安排的基本技巧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 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起到造成悬念、引人入胜的作用。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

45、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继续写原来的事 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 实丰满。 补叙:文章根据内容的需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简短的补充交代。对上文内容加 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文本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大红袍 刘泷 小镇小,但有个人的名气不小。 他叫孔远,总是笑眯眯的。下颔一丛恩格斯一样很绅士的胡子。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 子酒后的酡颜。 孔远开一石屋,名曰无我斋。 奇人立世,总要有过人之处。孔远亦然,他有两绝。 一是雕艺,几乎无人匹敌

46、。无我斋里,摆有他不肯脱手的石雕作品。一件是“甜蜜”。 料子为普通巴林石,但他雕工高妙,化腐朽为神奇,居然出现动感的效果。玉样的蜂巢有蜂 蜜溢出,有蜂蛹蠕动,有工蜂忙碌,六棱型的窝眼以及封口蜂唾构筑的凸凹,纵纵横横,形 似、神似。竟然有真的蜜蜂嘤嘤飞来,徘徊、盘桓,又怏怏离去;一件是他用彩石构思的蜗 牛巧雕,冠名“安居乐业”。无论是伏卧的枯黄菜叶,还是背着硬壳爬行的淡蓝蜗牛,惟妙 惟肖,栩栩如生,竟有一只真的淡白蜗牛不知从何处莫名其妙地爬来,和他制造的石头蜗牛 做了十几天的伴,不肯离去。 相石,是孔远又一独家秘笈。 一次,他携朋友到一家新开业的石头城溜达。面对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巴林美石、奇

47、石、彩石、图案石,巡视一遭后,他便指着一块面包大小的鸡血石悄悄说,这块石头的价钱 绝对标错了,少一个“0”,应是 6 万元。 朋友不信,觉得那块鸡血石尽管有红艳血丝,但底子发乌,其貌不扬,标价 6 000 元已 经不菲,再说,店主又不是傻子。 孔远像变魔术一样从衣袋里拿出一沓百元钞票,摇了摇,对那守摊的女子说,丫头,请 把这块石头给我包上。 女子便拿着钱去找老板。 不一会儿,一位衣冠楚楚的男士匆匆走来,一脸歉意地说:对不起,先生,这块石头的 价钱标错了,不是 6 000 元,而是 6 万元。实在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孔远得意地笑了。说,我说嘛,什么石头能逃过我的眼睛! 事后,朋友开玩笑说:那个

48、老板是不是你的托儿啊? 孔远说,什么呀,我开石头店,是为赚钱,不练就一副火眼金睛,成吗? 最让人叫绝的,是一次他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会上的表现。 各色美石、奇石的爱好者、收藏者、店家纷纷赶来,集聚一堂。 他们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手持号牌,盯视着前台手持槌子的人,以及他面前摆放 的一块并不出色的石头。 其石粗如男人拳头、长有尺许,表皮暗黄,浮现斑斓色泽,如同破晓之朦胧云层,算是 一断藕样的璞玉。 然而,真是邪门了,众人都眼盯着这块石头,一副感觉良好、志在必得的架势。 随着百元、千元地往上加价,从起价 10 万元水涨船高到了 20 万元。终于,有人将价钱 推到了 25 万元。立时,众人目瞪口呆,场

49、内鸦雀无声。 此时,孔远却令人猝不及防地举起了号牌,沉稳而自信地说,我加 3 万元,28 万元! 所有人都傻了。 人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说孔远这小子是不是疯了? 他却依然笑眯眯地端坐在那里。 时间一秒一秒流走,人们都像被孔远掌控了一样,大脑一片空白。但是,主持拍卖的人 是冷静的,他倒读了秒数之后,一锤定音说,成交! 结果,孔远将买到的石头打磨、抛光之后,令所有爱石之人都瞪大了眼睛:石头几无瑕 疵,它红艳欲滴,血色连成一片,宛若娇艳牡丹!其美艳、灵动、飘逸、妖娆,堪称千载难 逢、举世无双。 这样,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诞生了。和一种高贵的茶叶同名。 孔远锯其三分之一, 就卖了 90 万

50、元, 其余的一部分有人出 200 万元, 他坚决地摇了摇头, 说什么也不卖了。 这之后,孔远心无飞扬之波,面无得意之色,依然该干嘛干嘛,盘桓于无我斋,雕石、 把玩。 前年,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孔远说好事啊!铜台沟是 地震带,1976 年唐山地震,这里就裂了一条长长的大口子。咱们选个新址,建新村,建高楼! 书记叹口气,说,上面拨款有数,别说建高楼,建新村都不够! 孔远说,建设家乡,义不容辞。这事,我来想辙! 他把那段大红袍卖了,300 万元。 全部捐给了村里。 楼的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殷红的颜色,书行楷体三字: “大红袍” 。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届高考语文(新高考)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任务群二小说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