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质检八单元质检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探索主义道路的探索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 15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分。 1.(2020 天津南开期末)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盘踞;全国尚有 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 度之下;投机商人囤积居奇;美国干涉朝鲜内战,派舰队侵入台湾海峡。这一切都表明( ) A.巩固人民政权的紧迫性 B.开创和平外交的重要性 C.新中国面临一穷二白的困境 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2.(2020 广东佛山一模)实现“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任
2、务。到 1952年年底, 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地区之外,全国农村约有 3 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这表明 ( ) A.新民主主义经济实现转型 B.农民实现了生活上的共同富裕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D.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3.(2020 辽宁丹东期末)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 ) A.通过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完成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4.(2020 山东日照一模)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再到干部、复员退 伍军人和工人都实行统一分配,逐步形成了统包统配和
3、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这样的 做法旨在( ) A.适应经济建设需要 B.调动生产者积极性 C.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D.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5.(2020 河南新乡二模)1954 年 6月至 9 月,中国有组织地开展了宪法草案讨论和宣传。据统计,许多 地区的参与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 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 90%,共收到 118万多条意见、建议和问 题。这一活动( ) A.保证了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B.增强了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 C.标志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 D.反映了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 6.(2020 山东聊城一模)毛泽东曾提出设想:“是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会的办法,设党的常任代表。我
4、 们有人民的国会,有党的国会,党的国会就是党的代表大会。我们已经有十年没有开党的代表大会了, 有了常任代表制度,每年就非开会不可。是否可以考虑采用这个办法,比如五年一任。”基于这一设想, 中国共产党( ) A.召开了一届人大一次会议 B.召开了中共八大 C.初步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提出了“一国两制” 7.(2020 北京西城期中)下图反映的是中国 20世纪 50年代至 80 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和农业总产值 增长率的变化。两组数据在 19601965 年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其背后的共同原因是( ) A.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 B.国民经济调整的促进 C.“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的波及 8.(2020 河南郑州二模)下图为 19611971 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 总体来看,此种变化反映出( ) A.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B.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作用 C.第三世界主导了联合国 D.中美之间的关系实现正常化 9.(2020 山东威海一模)中央曾有文件指出: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粮食生产必须继续抓 紧。必须坚定而又审慎地、积极而又稳步地前进。关键问题之一,是把生产队的自主权、农民 的主动性和国家经济计划的要求协调起来。该文件制定于( ) A.1953年 B.1960年 C.1981年 D.19
6、99年 10.(2020 福建龙岩二模)从 1988年到 1991 年,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私营企业 暂行条例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等法律法规。这表明我国( ) A.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改变了以所有制性质为标准立法思路 C.逐步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立法 D.经济法律、法规已经形成完备的体系 11.(2020 广东茂名二模)中共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 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 现形式。”这一理论( ) A.否定股份制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B.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
7、效率 C.不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D.动摇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2.1980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1990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浦东 的决策。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下图反映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特点是 ( ) 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D.无差异 13.(2020 江苏淮阴模拟)1978 年 12月 26 日,正处在圣诞假期中的美国迎来了 52位来自大洋彼岸的中 国留学生,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对这一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 A.改革开放促进中美两国教育交流 B.中国大力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C.“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中
8、美交流 D.中美正式建交开创中国留学热潮 14.(2020 山东青岛统测)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由此可见( ) 时期 外交理念 20 世纪 50 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20 世纪 70 年代 对外关系重大发展,“冰释前嫌” 20 世纪 80 年代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 20 世纪 90 年代 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21 世纪初 “和谐世界” 2012 年以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体现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 B.政策缺乏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 C.目的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新中国外交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15.(2020 陕西宝鸡一
9、模)2019 年 10月,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达到了全球最佳 水平的 77.9%。”2019 年 11 月 510日,习近平出席并宣告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 这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这表明( ) A.中国旨在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 B.中国崛起并主导了国际贸易体系 C.中国进口贸易量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D.中国政府成功化解了国际贸易壁垒 二、非选择题:本题 2小题,每小题 20分,共 40分。 16.(2020 浙江嘉兴 5 月教学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推进国家治理的实践中,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展现了自身的优势。新中国初期,全国
10、各族 人民以空前的热情,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在各级政权建设过程中,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毛泽 东特别强调,我们应当“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在过渡时期不长的时间里,党和 政府迅速组织起有计划的社会建设,顺利完成了“一五”计划。从 1953 年到 1957年,国民收入平均每 年增长 8.9%,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0.9%。 摘编自王文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确立 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开始从一些沿海城市起步构建对外开放基地。它们大胆探索新的经 济制度和政府管理经济的新体制,为全国性的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样板,提供了借鉴,成 为改革的试验区。
11、 摘编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并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 (8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构建“对外开放基地”的过程,指出“全国性的经济 体制改革”在 90 年代有哪些新发展。(12分) 17.世代长度,指的是孕育下一代所需要的时间长度,一般 1824 年为一个新的世代;代际一般指的是 代际关系或代际效应,代际形成的背后是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演变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代际划分的研究 代际名称 出生 年代 代际特征 心理 行为 “文化大革命”一代
12、 (“50”后) 1950 1959 年 思想保守传统,尊崇传统文 化 吃苦耐劳,怀旧,对价格敏感度高,购买力低下 “改革开放”一代 (“60”后) 1960 1969 年 劳动思想根深蒂固,寄厚望 予下一代 低调、务实、社会责任感极强,对新产品的接受度 不高 “转型”一代(“70”后) 1970 1979 年 注重理想,渴望成功 经历贫穷,务实、创造,消费注重性价比 “计划生育”一代 (“80”后) 1980 1989 年 崇尚个性,有责任心,积极向 上 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做事执着,追求自由平等,对 价格敏感度不高 “新新人类”一代 (“90”后) 1990 1999 年 以自我为中心,
13、思维早熟,个 性张扬 兴趣广泛,学习力强,依赖网络,对价格敏感度低,易 接受新事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代际划分的研究”中选取两代进行解 读。(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20 分) 答案与解析 单元质检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A 题干主要述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其一,“国民党残余军队盘踞”, 其二,“2/3 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其三,“商人囤积居奇”,其四,“美国干涉朝 鲜内战,派舰队侵入台湾海峡”,这些情况充分说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巩固新生的人民政 权成为当务之
14、急,故选 A 项;与其余国家进行建交的前提是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巩固,排除 B项;题干所列举的四个现象主要说明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与“一穷 二白”无关,排除 C 项;1952 年年底,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基本恢复,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 的逐步开展,农业、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 要,这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而题干主要述及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严峻形势,排 除 D项。 2.D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 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故选 D项;土地改革是由地主土地所有制 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15、新民主主义经济没有实现转型,排除 A项;农民分到土地不等于实 现了共同富裕,排除 B 项;1956 年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 立,排除 C 项。 3.A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 1954 年通过的,故选 A项;国民经济全面 恢复完成是在 1952 年年底,排除 B 项;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 1955 年的万隆会议上, 排除 C 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是在 1953年,排除 D项。 4.A 根据材料“逐步形成了统包统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其目的是最大化地利用人力资源,减少人力资源的流动,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以适应当时经济建
16、设的需要,故选 A项;“调动生产者积极性”是客观作用,不是最终目的, 排除 B项;材料仅涉及“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再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 人”,未涉及其他就业群体,无法得出“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排除 C 项;根据材料“能进不能 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可知这不利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排除 D项。 5.B 据材料“许多地区的参与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 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 90%,共收 到 118万多条意见、建议和问题”,可知宪法草案的讨论和宣传促进了人民群众参政意 识的高涨,故选 B项;该活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但不是保证,排除 A项;社会主义时代到 来的标志是 1956年三大改造
17、的完成,排除 C 项;1954 年宪法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 的根本要求,并不是根本任务,排除 D项。 6.B 根据材料“我们已经有十年没有开党的代表大会了,有了常任代表制度,每年就非开 会不可。是否可以考虑采用这个办法,比如五年一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代会常任 制度是代议制民主的具体形式之一,它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并创立的, 故选 B项;1954 年召开了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与材料“是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会的办法, 设党的常任代表”不符,排除 A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
18、 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与材料“比如五 年一任”不符,排除 C 项;“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的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构想,与材料主 旨“党的代表大会”无关,排除 D项。 7.B 材料中提及的“19601965 年”的变化是因为 1960年冬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提出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尽可能提高 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因而城镇人口 数降低,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提升,故选 B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于 1956年,“一五”计划完 成于 1957年,排除 A项;“大跃进”和人
19、民公社化运动开展于 1958 年,排除 C 项;“文化大革 命”发生于 19661976 年,排除 D项。 8.B 由“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可知,支持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总体上逐渐增多,这反映出国际社会希望中国在国际 事务中发挥作用,故 B 项正确。该投票情况无法反映出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排除 A项; 第三世界影响越来越大,但没有主导联合国,排除 C 项;“中美之间的关系实现正常化”是 在 1979年中美建交后,图中没有这个时间坐标,排除 D项。 9.C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
20、据材料“生产队的自主权、农民的主动性和国家经济计划的要求协调起来”可知,该文 件应是深化这一改革的体现,故选 C 项;1953 年是“一五”计划的第一年,我国工业化建设 才刚刚起步,与材料“随着工业的发展”不符,排除 A项;1960 年我国受“左”的思想的 影响,大力发展人民公社,生产队并没有自主权,排除 B项;1999 年我国正逐步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经济计划”已不再是“关键问题”,排除 D项。 10.C 材料时间是改革开放初期,且立法内容涉及“私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可知逐步 开展了与市场相关的经济立法,故选 C 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于 1992年中 共十四大
21、,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A项;材料中未涉及此前的立法思路是否以所有制为标 准,且材料中涉及所有制的仍然带有“私营”“集体所有制”字样,排除 B项;材料中仅给出 三个法律法规,无法判断是否已经形成完备体系,排除 D项。 11.B 根据材料“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理论 对于解放思想、深化公有制企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故选 B项;根据材料“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理 论肯定了股份制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排除 A项;根据材料“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 当多样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理论有利于所有权和
22、经营权的分离,排除 C 项;材料 主旨为公有制实现形式,并未强调其地位,排除 D项。 12.B 据材料可知由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开放区、内地城市等构成多层次的开放格 局,故选 B项;全方位是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材料主要是中国开放区域,排除 A项; 宽领域是指跨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安全和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材料涉 及的是开放地区,不是领域,排除 C 项;材料中不同类型开放时间体现了开放的差异,排除 D项。 13.A 1978年年底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此时中国派遣留学生到美国,正是反映了改 革开放促进中美两国教育交流,故选 A项;中国大力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是在 20世纪 80
23、年代以后,排除 B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 1995 年,排除 C 项;1979 年元旦中美正式建 交,排除 D项。 14.D 根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与发展”“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等关键词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外交理 念一脉相承,故选 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求同存异”突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 排除 A项;新中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排除 B项;不同时期新中国的外交 目的根据国际形势有所调整,目的并非仅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排除 C 项。 15.A 根据材料“中国营商环境达到了全球最佳水平的 77.
24、9%”“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 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可知,中国致力于顺应和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故选 A项; 题干反映了中国在经济领域的振兴,但并没有主导国际贸易体系,排除 B项;题干没有表 明“中国进口贸易量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信息,排除 C 项;中国政府只能积极减少国际 贸易壁垒,但仅靠中国一国并不能成功化解国际贸易壁垒,排除 D项。 16.参考答案 (1)优势: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党和政府的领导;有计划 的社会建设。 标志: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程:1980 年,设立 4 个经济特区;1984 年,开放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5、从 1985年起, 开辟经济开放区;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新发展: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明确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7.参考答案 示例 同代人的心理和行为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密切相关,会有大致相同的心理 和行为特征。 “50后”经历过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文化大革命”时期,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埋头苦干,生活朴素。 “60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时期,有机会在恢复高考后接受高等教育,首先把握住了 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比较务实、社会责任感较强。 “70后”经历了从
26、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伴随着社会经济体 制转型成长起来,注重理想,善于创造。 20世纪 80 年代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80 后”经历了改革开放、高等教育的发展, 学历较高,受中国经济腾飞和生活巨变的影响,积极向上、追求自由平等。 “90后”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于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生活条件优越,自我意识较强, 与众不同。(任选两代作答即可) 总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代际 划分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人与人的相互理解,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有利于国家调动 不同代际的人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