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说课稿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是在上节“勾股定理”之后,继续学习的一个 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它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初中 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判断某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 一,在以后的解题中,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应用中渗透了利用代数计算 的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思想,为将来学习解析几何埋下了伏笔,所以本节也是本 章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二) 、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 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2、: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并 能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 不是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 与形成的过程 2、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结 合方法的应用 3、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体会数与形结合方法在问题解决中 的作用,并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1、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 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及辩证统一的关系 2、 在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活动中, 通过一系列
3、富有探究性的问题, 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 、学情分析: 尽管已到初二下学期学生知识增多,能力增强,但思维的局限性还很大, 能力也有差距,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第一次见到,它要求 根据已知条件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学生的智能状况,学生不容易想 到,因此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又是本节的难点,这样如何添辅助线就 是解决它的关键,这样就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难点: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 关键: 辅助线的添法探索 二、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原则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和合作 交流的良好氛围中, 通过巧妙而自然地在学生的认
4、识结构与几何知识结构之间筑 了一个信息流通渠道,进而达到完善学生的数学认识结构的目的。 (一) 、复习回顾: 复习回顾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内容,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 联系。 (二) 、创设问题情境 一开课我就提出了与本节课关系密切、 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可探索却又解决不 好的问题,去提示本节课的探究宗旨。 (演示)古代埃及人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 离的 13 个结,然后用桩钉如图那样的三角形,便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是为 什么?。这个问题一出现马上激起学生已有知识与待研究知识的认识冲突, 引起了学生的重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创造了 我要学的气氛,同时也说明了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不
5、失时机地让学生感到数学 就在身边。 (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包括难点突破) 因为几何来源于现实生活,对初二学生来说选择适当的时机,让他们从个体 实践经验中开始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所以勾股定理的逆定 理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的, 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折纸在具体的实践中观察满足条 件的三角形直观感觉上是什么三角形,再用直角三角形插入去验证猜想。 这样设计是因为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方法是学生第一次见到, 它要求按照 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学生的智能状况学生是不容易想到的,为了突 破这个难点, 我让学生动手裁出了一个两直角边与所折三角形两条较小边相等的
6、直角三角形,通过操作验证两三角形全等,从而不仅显示了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还孕育了辅助线的添法,为后面进行逻辑推理论证提供了直观的数 学模型。 接下来就是利用这个数学模型, 从理论上证明这个定理。 从动手操作到证明, 学生自然地联想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它与一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顺利作 出了辅助直角三角形,整个证明过程自然、无神秘感,实现了从生动直观向抽象 思维的转化, 同时学生亲身体会了动手操作观察猜测探索论证 的全过程,这样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因而使学生感到自然、亲 切,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使学生确实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自 我创造的快乐。 在同学们
7、完成证明之后,可让他们对照课本把证明过程严格的阅读一遍,充 分发挥教课书的作用,养成学生看书的习惯,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 、组织变式训练 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了三个题目。 (演示)第一题比较简单,让学生 口答,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第二题则进了一层,字母代替了数字,绕了一个 弯,既可以检查本课知识,又可以提高灵活运用以往知识的能力。第三题则要求 更高,要求学生能够推出可能的结论,这些作法培养了学生灵活转换、举一反三 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利用率。在变式训练中我 还采用讲、说、练结合的方法,教师通过观察、提问、巡视、谈话等活动、及时 了解学生的学习过
8、程, 随时反馈, 调节教法, 同时注意加强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把发展学生的思维和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起来。 (五) 、归纳小结,纳入知识体系 本节课小结先让学生归纳本节知识和技能,然后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尤其是 注意总结思想方法,培养能力方面,比如辅助线的添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并告 诉同学今天的勾股定理逆定理是同学们通过自己亲手实践发现并证明的, 这种讨 论问题的方法是培养我们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好方法, 希望同学在课外练习时注 意用这种方法,这都是教给学习方法。 (六) 、作业布置 由于学生的思维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学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为 此我安排了两组作业。A 组是基本的思维
9、训练项目,全体都要做,这样有利于学 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B 组题适当加大难度,拓宽 知识,供有能力又有兴趣的学生做,日积月累,对训练和培养他们的思维素质, 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积极作用。 三、说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为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精神 和培养创新活动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初二学生的年龄 和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学生为主 体,引导发现、操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即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这 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 于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猜想、验证、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突破难点和 突出重点。 此外,本节课我还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 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联系学生现有的经验和感性认识,由最邻近的知识去向本 节课迁移,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独立探讨、主动获取知识。 总之,本节课遵循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力争最大限度地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力争把教师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探索、 发现知识的过程; 力争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