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中国天眼”让全人类看得更远.doc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1269971 上传时间:2021-04-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中国天眼”让全人类看得更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1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中国天眼”让全人类看得更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1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中国天眼”让全人类看得更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1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中国天眼”让全人类看得更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1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中国天眼”让全人类看得更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 “中国天眼”让全人类看得更远“中国天眼”让全人类看得更远 目录:目录: 1.1.今起正式对全球开放,“中国天眼”今起正式对全球开放,“中国天眼” 究竟能“看”多远?究竟能“看”多远? 2.2.开放的中国开放的中国“天眼天眼”,能带人类看到,能带人类看到 什么?什么? 3.3.“中国天眼”让全人类看得更远“中国天眼”让全人类看得更远3 3 月月 3131 日正式对全球开放日正式对全球开放 4.4.中国天眼向全球开放:国之重器,为中国天眼向全球开放:国之重器,为 何示人?何示人? 5.5.“中国天眼”全球开放说明了什么“中国天眼”全球开放说明了什么 6.6

2、.“中国天眼”全球开放彰显科技合作“中国天眼”全球开放彰显科技合作 新境界新境界 正文:正文: 今起正式对全球开放,“中国天眼”究今起正式对全球开放,“中国天眼”究 竟能“看”多远?竟能“看”多远? 中国青年网 发布时间: 03-3109:23 中国青年网官方帐号 中新网北京 3 月 31 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北京时间 3 月 31 日零点向全世界天文学家 发出邀约,征集观测申请。 这也意味着,从此刻起,“中国天眼”已成为“世界巨眼”,正式向全世界开放。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介绍说,“中国天眼”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当

3、今世界最大 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自 2020 年 1 月通过国家验收启动运行以来,“中 国天眼”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达到 300 颗,并在快速射电暴 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本着开放天空的原则, “中国天眼”于北京时间 2021 年 3 月 31 日零点向全世界天 文学家发出邀约,征集观测申请(可登录 http:/ 查看通知并提交申请),所有国外申请项目统一参加评审。征集项目的评审结果 将于 2021 年 7 月 20 日对外公布,观测时间将从 2021 年 8 月开始。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表示,“中国天眼”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向全球提供研究设施, 给世界天文学界提供更多

4、的观测条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努 力推动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另据南方+客户端消息,无论是“搜索地外文明”,还是探测发现脉冲星进而探寻 宇宙起源的秘密,“中国天眼”在被寄予厚望的同时,又始终像包裹着一层神秘的 面纱。 今天, 记者将带你认识“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 追问“中国天眼”究竟能够“看” 多远。 “中国天眼中国天眼”有多大?有多大? “天眼”又称 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是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简称。它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 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

5、斯特洼坑中,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中国科学院国 家天文台主导建设,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 望远镜。 事实上,早在 1994 年,我国科学家南仁东就提出建设“天眼”的构想。时隔 17 年 后,2011 年 3 月 25 日,“中国天眼”开工建设,2016 年 9 月 25 日落成启用。去 年 1 月 11 日,“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 很多网友打趣说,“天眼”就像一口大锅,那么,下面几组数据让我们能够一窥这 口大锅的奥秘: 大反射面由 4450 个反射单元构成,总面积为 25 万平方米,相当于 30 个标 准足球场那么大。如果把它看成是一口盛满水

6、的锅,容量够全世界每个人分到 4 瓶水。 巧30 吨的馈源舱通过 6 根钢索控制,可以在 140 米高空、206 米的尺度范 围内实时定位。 强能看见更遥远暗弱的天体, 它 1 分钟就能发现的星体, 即使把坐标提供给 百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对方也要 9 分钟才能看见。 精500 米的尺度上测量角度精确到 8 角秒,10 毫米的定位精度要求最高做 到了 3.8 毫米。 “中国天眼中国天眼”有多强?有多强? 2021 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FAST 科学委员会主 任武向平透露,截至今年 3 月,“中国天眼”已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 300 颗。 脉冲星就是旋转的中子星,因不断地

7、发出电磁脉冲信号而得名,其密度每立方厘 米相当于 1 万艘万吨巨轮的质量压缩起来, 那是一个地球上无法想象的、 类似科 幻小说三体里“水滴”的世界,从脉冲星中遴选出脉冲信号稳定的毫秒脉冲星, 将来有望应用于星际导航。 举例来说,如果你要走到火星甚或走出太阳系、银河系,根本无法用地球上的 GPS 去导航,但如果能知道宇宙中很多脉冲星的位置,就可以通过它来定位、 导航。 1967 年,人类发现了第一颗脉冲星;直到 50 年后,中国人才用自己的射电望远 镜 FAST 发现了第一颗新脉冲星。 而在如此短时间内发现这么多颗脉冲星, 足见 “天眼”实力之强。武向平期待,未来 5 年这一数字能达到 1000

8、 颗,甚至能找到 银河系外的第一颗脉冲星。 此外,“天眼”脉冲星计时精度领先国际水平 4 倍以上,有望在纳赫兹引力波这一 备受全世界关注的前沿科学探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而在地外文明搜索方面,“天眼”安装了专门的后端设备,主要就是从“天眼”浩如 烟海的电磁信号中,筛选出有用的窄带候选信号,而把天体和人工信号排除掉。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外文明研究团队基于几十年的地外文明搜索经验, 携 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为“中国天眼”量身开发了这套专门设备。 “中国天眼”追逐外星人的姿势,和它的巡天模式有关,除了借助地球自转静悄悄 地“偷看”天空外,还能向特定的目标天体暗送“秋波”,反复观测。经过验证

9、,“天 眼”的后端设备非常有效。高分辨率使得这套设备对宇宙噪音的处理能力非常出 色,让“天眼”在外星人搜寻上如虎添翼。 专家表示, FAST 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 将在未来 20 至 30 年保持世界 一流地位。 “中国天眼中国天眼”能能“看看”多远?多远? 能刺穿“光年之外”, 刷新宇宙深空的天图; 能巡视宇宙大爆炸“踪迹”, 洞悉宇宙“前 世” “中国天眼中国天眼”有四大科学目标:有四大科学目标: 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学,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 观测脉冲星,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 主导国际低频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获得天体超精细结构; 探测星际分子;搜

10、索可能的星际通信信号。 为了这四大目标,“天眼”全副武装,前所未有地扩大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可视范 围”与美国的“凤凰”计划相比, 口径 500 米的“中国天眼”可将类太阳星巡视目 标扩大至少 5 倍,可有效探索的空间范围体积远超此前最先进的射电望远镜。 “天眼”的目光之长远,还在于它向全人类科学界敞开胸怀: 自 3 月 31 日起,各国科学家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向国家天文台提交观测申请,申 请的项目将交由“中国天眼”科学委员会和时间分配委员会进行评审、提出项目遴 选建议。所有国外申请项目统一参加评审,评审结果将于 7 月 20 日公布,观测 时间将从 8 月开始。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全球科学家的共

11、同努力下,“中国天眼”能够带领人类更加清 晰地“看到”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 (来源:中新网、南方+客户端) 开放的中国开放的中国“天眼天眼”,能带人类看到什,能带人类看到什 么?么? 2021 年 03 月 31 日 22:23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今天是个好日子,中国“天眼”,正式对全球开放! 中国“天眼”有啥神奇之处?开放的中国“天眼”,能带人类看到什么?且听小 编慢慢讲来 一口神奇的大锅一口神奇的大锅 中国天眼 FAST,全称是“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具有我国自主知 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人们常见的锅式卫星天线差不多,都是用

12、“锅”的抛 物面反射信号,通过“锅”的反射聚焦,把信号聚拢,以便用馈源“天线”接收信号。 “锅”越大,就越能接收到微弱的电磁波,我们观测宇宙的“视力”就更好。 在 FAST 之前,人类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是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Arecibo)。这个望远镜由美国人建在波多黎各,它顺着山坡固定在地表,直 径达 305 米。 FAST 这口“锅”更大,接收面积相当于 30 个足球场,直径达到 500 米。 要造如此巨大的“锅”来观测宇宙,所遇到的挑战是空前的。中国的 FAST 望 远镜最重要的自主创新之一,就是利用贵州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 FAST 台址。 从 1994 年开始,国家天文台专家利

13、用遥感等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海选合适 区域。贵州省的大窝凼洼地以绝对优势从 400 多个候选地中脱颖而出,成为最 终胜利者。 如果说 FAST 是一枚观天巨眼, 那大窝凼这个精挑细选的天坑无疑就是一只 天造地设的眼窝。以整座山窝作为台址,是一项取法自然的创举,让现代科技的 精密与大自然的伟岸相辅相成。 全世界唯一的全世界唯一的“天眼天眼” 世界上曾有两只“天眼”,最早的那只天眼已于去年退役。那就是前文提到的 美国天眼 Arecibo,即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口径 305 米,1963 年建成。在中 国天眼 FAST 于 2016 年 9 月建成前, 阿雷西博曾是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 镜,全世界

14、天文学家利用它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成果。 射电望远镜是用来观察、接收和分析宇宙中电磁波的天文学利器,它帮助科 学家们发现了脉冲星、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诺贝尔奖 历史上基于天文观测的 10 项获奖成果中,有 6 项都出自射电望远镜。 2020 年 12 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确认,Arecibo 的平台一夜之间 坍塌,彻底结束了 57 年的观测寿命。 往者已矣,来者可追。垂暮的 Arecibo 坍塌后,青春的 FAST 是世界唯一的 “天眼”,它将帮助全球科学家更深层次地探索宇宙的奥秘。中国天眼对全球天文 学家的正式开放,将给世界天文学界提供更多的观测条件,为构建人类命

15、运共同 体贡献中国智慧。 “天眼天眼”已开,将看到什么?已开,将看到什么? FAST 工程从设计到技术, 从材料到建造, 基本都是国产化, 既是中国制造, 更是中国创造!FAST 的研制和建设,体现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未来,它将 带来更多更大的创新成果。 科学家们对 FAST 充满期待,因为它是强大的观天利器。与号称“地面最大 的机器”的德国波恩 100 米望远镜相比,FAST 灵敏度提高约 2.5 倍;与排在阿 波罗登月之前、被评为人类 20 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 Arecibo 望远镜相比, FAST 综合性能提高约 10 倍。从理论上讲,FAST 可接收到 137 亿光年以外的 电磁

16、信号,这个距离接近宇宙边缘。 2020 年 1 月 11 日,FAST 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自通过国家验收 启动运行以来,中国天眼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达到 300 颗, 并在快速射电暴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它可被用于观测脉冲星,脉冲星未来可能成为星际导航,为宇宙飞船指明方 向;它可以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有可能让人类收到来自外星人的消息;它 可以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帮助科学家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学,以探索宇宙起源 和演化。 它可能还有更多的用途,这有待全世界天文学家的参与。中国天眼已于北京 时间 2021 年 3 月 31 日零点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发出邀约,征集观测申

17、请,所有 国外申请项目统一参加评审。 征集项目的评审结果将于今年 7 月 20 日对外公布。 观测时间将从今年 8 月开始。 “大锅”告成,“天眼”始开。宇宙浩瀚,中国天眼 FAST 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经济日报经点科学工作室 记者:佘惠敏) (责任编辑:王炬鹏) “中国天眼”让全人类看得更远“中国天眼”让全人类看得更远3 3 月月 3131 日正式对全球开放日正式对全球开放 发布时间: 03-3119:20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帐号 导语导语 2021 年 3 月 31 日,FAST,即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迎来了它重要的一 天开放接受各国科学家观测申请,并于 8 月 1

18、日起分配本年度观测申请的 观测时间。 FAST 中国天眼的开放意味着我国天文事业的继续蓬勃发展,进入更高速度的发 展阶段。一直以来,中国天眼向世界展示出人民的智慧与才干,民族自信的骄傲 与荣光。 在平塘贵州射电天文台观测基地、在贵州师范大学南仁东班,传递出的声音不仅 仅是科技自信心,更触发了民族自信力。 睁天眼齐并肩睁天眼齐并肩 “3 月 31 日正式向全世界开放后,中国天眼将继续拓展人类认知宇宙的视野。”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说道。 “FAST 作为全球最大、 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一直都在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2020 年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因故停止了

19、工作。由此,FAST 可能将在今后的岁 月中更多地肩负起协助人类观测宇宙的责任。”姜鹏说,也正因如此,开放必定 会产生更多的项目观测申请。 3 月 31 日起,各国科学家可以通过在线方式进入国家天文台官网提交 FAST 观 测申请,申请的项目将交由“中国天眼”科学委员会和时间分配委员会进行评审、 提出项目遴选建议,并于 8 月 1 日起分配观测时间。面向全球科学界开放的第 一年,预计分配给国外科学家的观测时间约占 10%,约为 450 个小时。 FAST 面向全球开放,对数据传输和存储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能否应对更 大体量的数据处理分析,记者走进除 FAST 现场外有 FAST 数据存储并

20、开展数 据处理的另一主要数据中心, 即 FAST 早期科学数据中心进行了解。 这里已经做 好了一切准备。 “现在可以实现处理器稳定、高速、有效运行。”据 FAST 早期科学数据中心主任 谢晓尧介绍,机房已经添置了最新的恒温控制设备,能把处理器机房温度控制在 20 多摄氏度低温环境中。 记者了解到,FAST 早期科学数据中心近期完成了实验室改造升级工程,通过对 传输线路、节点分布、存储容量、温控设备、电源供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更 新换代、优化配置,提升了对 FAST 传输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增强了发现有效 观测信息、转化天文数据为科学成果的保障能力。 据介绍,FAST 早期科学数据中心主要进行

21、脉冲星数据分析计算。脉冲星是近现 代天文学、物理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脉冲星对人类的星际定位起到极其重要 的作用。 搜寻和发现脉冲星是 FAST 核心科学目标之一。 由于信号微弱, 脉冲星很容易被 人造电磁干扰淹没。脉冲星搜索需要的和产生的数据量都十分巨大,如何快速存 储和计算,如何有效分析处理这些海量数据,一直是天文学家们面临的挑战。 2017 年数博会上,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与贵安新区签订 贵州射电天文台及 FAST 数据处理中心建设协议,标志着中国天眼 FAST 数据处理中心落户贵安,由于 FAST 产生的数据量大、数据工作多,FAST 数据中心或将以分节点和核心节点 相结合的多点数据中心

22、模式来建立。 今后还将与贵州的高校、 运营商等进行共享, 实现数据中心的价值最大化。预计未来年,FAST 射电望远镜数据中心数据 存储将达到 100PB,计算能力将达到 1000Tflops。 观世界拓新篇观世界拓新篇 FAST 工作时一秒钟采样数千次。这些数据上传到服务器,加上处理的时间,往 往需要数天甚至更长时间。摆在科学家面前的数据动则数十 TB。他们要使用各 种方法来处理数据, 最大化利用 FAST 数据, 发掘其中任何可能的来自宇宙的信 号。 从小就立志从事天文研究的潘之辰2011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方向专业 本科毕业后考上了国家天文台的研究生,在谱线研究领域刚开展工作不到两年

23、, 就参与了脉冲星搜索和相关科学的研究。他的眼里不止是电脑前的几寸屏幕,而 是浩瀚宇宙中的星辰大海。“我很荣幸能作为团队中的年轻成员之一参与 FAST 项目。 ”潘之辰说, 我不仅参与了这个“国之重器”的建设和调试, 还正在参与 FAST 脉冲星的搜索和 FAST 各个数据中心的测试维护工作。 FAST 向国际开放观测申请不仅是我国天文事业迈出的一步,更是我国科技创新 所跨越的一大步。诚如 3 月 6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 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说的话:“70 后、80 后、90 后、00 后,他们走出去看世 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 育

24、青年薪火传育青年薪火传 FAST 引发的科普热已从贵州平塘星火相传,呈蔓延之势。 2020 年 10 月 26 日,贵州师范大学与中科院联合开办的首届天文专业科研型人 才培养基地“南仁东班”正式开班。首届“南仁东班”共有 22 名学生,是从贵州师范 大学理工类 2020 级理科专业的新生中采取自主报名的方式挑选出来的。 刘建东便是首届“南仁东班”22 名学生中的一员。他说,很荣幸能进入“南仁东”班 学习,自己从小就喜爱天文知识,当学习到南仁东老师“报效国家 服务社会”精 神后,就下定决心为祖国天文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谈及 FAST,刘建东脸上有着掩盖不住的自豪,“FAST 是现今全球最

25、大、最灵敏 的射电望远镜,是完全由我国自主建造的。作为一个天文专业的学生,我十分自 豪,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大国风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支撑和推动创 新的根本是人才。“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 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省科协组织人事部部长田祖良说,省科协将 进一步大力组织天文科普活动,积极推动天文科技交流,培育天文科技人才,为 我省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据了解,历年来,省科协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 FAST 科普教育基地,打造国内 一流科普平台”的要求,开展天演 数据 未来天文论坛、天眼科普夏令营等活 动,

26、 面向公众普及天文科技知识、 倡导科学方法、 传播科学思想、 弘扬科学精神。 “让更多的孩子走近宇宙,了解天文科技,培养天文兴趣,这便是天文科普教育 的初衷。”田祖良说,“天文科学不是这么简单的,许多问题超出了孩子们现在的 知识水平,但可以保持兴趣,像科学家一样一步步探究下去。种下兴趣的种子, 才能培养出未来的天文科研人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段超木段超木 邹林邹林 编辑编辑 彭耀永彭耀永 编审编审 周静周静 中国天眼向全球开放:国之重中国天眼向全球开放:国之重器,为何器,为何 示人?示人? 中国青年网 发布时间: 04-0116:07 中国青年网官方帐号 中国天眼,

27、说到做到! 从 3 月 31 日起,中国天眼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发出邀约,征集观测申请,正式面 向全球开放,成为“世界天眼”。 作为当今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刷新了人类已知的最 远观测距离,这个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能捕捉 137 亿光年之遥的宇宙信 号, 甚至有网友开始纷纷猜测它超强的探测能力会不会搜索到地外文明发来的信 号,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中国天眼正式开放,长安君认为至少有三大意义。 第一,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骄傲 中国天眼代表着中国在基础学科和工程领域的强大实力, 代表着中国在相关科学 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 因为有了这座天眼,中国在漂移扫描

28、巡天、中性氢星系巡天、银河系偏振巡天、 脉冲星测时、快速射电暴观测等等领域傲视群雄。它可以让中国的深空通讯速率 提高 100 倍,它可以发现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它可以观测太阳活动提供“空间 天气预报”,在未来,它甚至可以为星际飞行提供精确的导航。 而国之重器为何可以示人? 因为它不仅代表着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成果, 还是中国一次次向科学高峰冲刺的缩 影,凝结着中国人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回顾它的建设史,它的发起者南仁东, 燃尽生命的最后 22 年只为做成这一件事,无数的建设者、奋斗者将宏伟的科技 蓝图, 化为了坐落在云贵高原上遥望宇宙的“中国天眼”, 成为让世界惊叹的奇迹。 我们为之自豪和骄傲,我们

29、热切地向世界展示这一成就,分享中国科技的成果, 不仅是因为它站在当今人类科技的巅峰, 更因为它蕴含着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精神 密码,是中国人越过重重阻碍,依然不懈致力于推动人类发展的一座醒目路标! 第二,为世界注入交流互鉴的中国力量 人类探索未知的脚步,永远没有停歇,竞争与交流相互交织,推动着科技不断发 展。帮助科研人员遥望宇宙深空的中国天眼,就是最好的例证。 历史在一次次告诉我们,闭目塞听,再领先的科技都会停滞不前;闭门造车,只 会遗憾错过时代的机遇。中国古代发达的天文学曾领先世界,哺育了先进的农耕 文明,精准的授时和气象为农作物丰收提供了可靠保障;但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等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中国错

30、过了两次工业革命, 辉煌的中华文明在列强的铁蹄下 一度黯淡无光。 如今的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一代代中国人呕心沥血,奋 力追赶着世界的脚步,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也靠交流学习、博览众长。从追 赶者转变为领跑者,从中国高铁、北斗导航、5G 技术,再到中国天眼、新冠肺 炎疫苗中国用参与全球化的创新科技成果回馈给全世界,投桃报李,是大国 应有的担当和对人类负责的态度。 真正的强大不是有能力打压后来者,而是能够让所有人携起手来共同向前。大洋 的另一边,美国总统拜登宣称“不会允许中国超越美国”;大洋的这一边,中国向 所有人发出邀请,共享发展的成果 只有交流互鉴,才能为科技的发展带来力量

31、;只有相互启迪,才会让每一个文明 都熠熠生辉。 第三,给世界带来共享共赢的中国智慧 态度决定高度, 开放照亮未来。 向世界开放的中国天眼, 是那句承诺的再次兑现: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越是发展,越要以更高的视野积极融入世界,以开放互信的姿态不断深化同世界 各国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将科技成果用于造福全人类,让中国和世界都能共享 共赢发展,这才是科技之于人类文明的应有之义。 开放是一种自信,分享是一种胸怀。开放的“中国天眼”,不仅共享着科技,还将 是深化彼此之间的交流的一次尝试,让更多的人能够用中国的视角去观察世界、 认识宇宙,读懂蕴含在中华民族文明中天下大同的世界观,在更深的

32、层次加深中 国同世界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当我们 仰望深邃宇宙的时候,更加能感受到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高筑藩 篱、对立对抗只会带来无尽的灾难,开放包容、互尊互谅才能共同开拓如星海般 浩瀚的未来。 开放的中国天眼,这是开放的中国的态度,带着世界望向全人类未来的高度。 (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中国天眼”全球开放说明了什么“中国天眼”全球开放说明了什么 2021-04-02 07:28 3 月 31 日起,“中国天眼”面向全球开放,各国科学家均可提出申请,经审核后使 用“中国天眼”开展观测和研究。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射

33、电望远镜,“中 国天眼”是我国独有的珍贵科学资源,也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国重器。面对 国际风云变幻,围堵和孤立此起彼伏,中国愿意向世界共享“中国天眼”的姿态, 堪称国际科技界的一股清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 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国天眼”的建成,就是我国科技自立自 强的一个典范。20 多年前,以南仁东为代表的一群中国科学家,以“敢为天下先” 的豪情壮志,在全世界都没有现成经验的情况下,踏平坎坷成大道,让看似“空 中楼阁”的“中国天眼”最终得以屹立在贵州的群山之巅。 我们之所以强调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

34、不来、讨不 来。没有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就难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注定永远受制于人, 只能亦步亦趋。 近年来,“天眼”观天、“天问”奔火、“嫦娥”揽月一个个重大科技项目,不断刷 新着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度。荣耀背后,与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密不可分。 而突破力量的源泉,就厚植于自立自强的创新土壤之中。 就“中国天眼”而言,正是科学家的自立自强,让我国的射电天文学研究有了弯道 取直的可能。截至目前,“中国天眼”已确认了 300 多颗脉冲星,多次捕捉到极罕 见的快速射电暴爆发。未来 20 至 30 年,“中国天眼”将保持“世界一流”地位,极 可能在科学前沿领域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前景可期。 当然,强调科

35、技创新的自立自强,并不是说要关起门来搞创新。科技部部长王志 刚强调,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 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经验表明,开放合作、交流互鉴,对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发挥 了重要作用。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是科技创新的一体两面,更是中国特色自主 创新道路的应有之义,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扫除绊脚石。 同时, 也希望学习借鉴更多的国际先进经验, 向世界分享更多的创新成果,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以应对纷繁复杂的全球性 挑战。毕竟,科学没有国界,我们也不愿充当闭关锁国的独行侠。

36、 这一次,“中国天眼”面向全球开放使用,是中国向世界抛出的橄榄枝。曾经“世界 第一”的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发生坍塌之后, “中国天眼”便成了如今全球唯一的超 大型射电望远镜。正因为卓越的综合性能,“中国天眼”对于天文观测和天文研究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使得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纷纷希望借助“中国天眼”开展研 究。“中国天眼”的开放使用,既是一个大国对世界的承诺,是中国对人类命运共 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更向世界释放出开放合作的信号。 中国始终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创新,在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同时,也希望在 开放合作中求同存异,努力促进更多的成果共享和治理共识。这就是一个大国的 态度。 科技观察家 何星辉

37、 “中国天“中国天眼”全球开放彰显科技合作新眼”全球开放彰显科技合作新 境界境界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21-04-06 11:12:49 本报特约评论员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面对新冠病 毒、气候变暖、粮食危机等全球性严峻挑战,仅靠单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力量也 难以彻底取胜。世界各国的科技力量急需开展务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加强抗击疫 情、低碳减排等领域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共同推出切实管用的科研成果,为最 终克服多种全球性危机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这是一封来自“中国天眼”的邀请函月日零时起,米口径球面 射电望远镜(FAST)向全球天文学家征集观测申请。

38、所有国外申请项目统一参 加评审,评审结果将于月日公布,观测时间将从月开始。 “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能够接收到 多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 作为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的重要部分,“中 国天眼”向世界全面开放,对于发挥我国主导作用,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 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增强科技创 新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全球伙 伴关系网络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一直以来坚持合作共赢,以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十分注重加强国际科技创 新合作,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牢牢抓住

39、世 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断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不断加强国 际科技创新合作,已与许多国家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并主动参与一些国际大科学 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可以说, 中国科技创新带着广泛参与国际合作的意愿和诉求, 正逐步融入全球科技发展的乐章,成为推动国家创新实力不断增强的重要原因。 比如,中国大力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合作,使“一带一路”成为科技 合作之路、创新之路,与菲律宾、印尼等八个国家启动或者探讨建立科技园区合 作关系;与东盟、南亚、阿拉伯国家、中亚、中东欧构建了五个区域技术转移平 台,等等。再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我国科研人员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在全力抗

40、击国内疫情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得到国际组 织和有关国家政府、媒体的积极评价。 概言之,中国的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拓展,不仅推动了中国与合作国科技的共同进 步,也使有关成果切实惠及世界人民的生活。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 世界多国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以及可预期的后疫情 时代常态化防控需求,都凸显了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恰如习近 平主席强调指出,当前全球正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人类比以往任 何时候都更需要携手前行、共克时艰。从历史看,科技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 的发展进步; 从现实看, 唯有将人类社会视为命运共同体, 团结一致、 合力攻关, 才能战胜当前肆虐的疫

41、情,并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 全球视野。面对新冠病毒、气候变暖、粮食危机等全球性严峻挑战,没有任何国 家可以独善其身,仅靠单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力量也难以彻底取胜。世界各国的 科技力量急需开展务实有效的国际合作,优势互补,共建平台,加强抗击疫情、 低碳减排等领域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集聚全球的科技创新智慧,共同推出切实 管用的科研成果,为最终克服多种全球性危机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 之力。 放眼现实,中国科技创新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正日益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中 的一道亮丽风景。“中国天眼”向世界全面开放,彰显了中国与国际科学界充分 合作的理念。展望未来,随着中国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中国的科技创新智慧如细 流归川、川流归海,必将为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新 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高考作文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中国天眼”让全人类看得更远.doc)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