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练案二 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题。(16分) 写给当炮兵的儿子(节选) 丁 芒 信里先不寄家乡一撮土, 也不寄亲友故旧的叮咛, 不寄屋前杏花三两瓣, 不寄水井旁的笑语殷殷。 既然跨出了家乡的门槛, 既然帽子缀上了红星, 你还是收拾起纤细的锚链, 把心儿碇泊在祖国边境。 我只寄你一缕硝烟, 和电一样的刀光,霞一样的血影, 寄给你,我的战友的雄姿, 寄给你,战壕里泥土的温馨。 也寄给你春天的溪流, 饮饱冰雪的柳芽已经发青, 寄给你雷霆似的脚步, 寄给你汗气熏蒸的白云。 让你去把握革命未来的节奏, 让你去呼吸时代飞迸的火星, 让辽阔的国土贴紧你的胸膛, 让千山万
2、水都来向你叮咛。 你再去寻觅家乡的云树, 像从百花园中采一朵芳馨, 你才会有深沉壮阔的爱, 激发你炮弹样饱孕着的热情! (选自解放军文艺1981年第 5 期)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节中的四个“不寄”,意味着儿子参军后曾写信表达对家的思念,诗人让他放下这种思绪。 B.“你还是收拾起纤细的锚链,/把心儿碇泊在祖国边境”,诗人委婉告诫儿子要塌下心来保卫祖国边疆。 C.第三节和第四节都写到要“寄”什么,但内涵有所不同,第三节侧重激励儿子要有军人的血性。 D.“激发你炮弹样饱孕着的热情”中的“炮弹”体现了儿子的兵种,暗示儿子要做一名技术过硬的炮兵。 2.
3、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诗歌开始说“不寄”,接下来又说“寄”,在“寄”与“不寄”的鲜明对比中,表现出深沉的情怀。 B.与“寄”和“不寄”搭配的多为抽象的名词或形容词,这就增强了让读者求索回味诗意的情味。 C.诗人开始说不给儿子寄家乡的什么,最后却让儿子“寻觅家乡的云树”,形成矛盾纠结的呼应。 D.诗歌每四句构成一节,不少地方又反复出现某个词以连带一组句子,强化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3.(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如何理解“让辽阔的国土贴紧你的胸膛”?(4 分) 4.诗歌采用家书的形式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58
4、题。(16分) 边界望乡 洛 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
5、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后记:三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 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 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一九七九 六 三 注洛夫,中国台湾诗人。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手掌开始生汗”传达的是一种紧张的情绪,表达的是渴望看见却又害怕看见的心态。 B.白鹭“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飞到故国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 C.“惊蛰之后是春分”借传统节令,在
6、时空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 D.“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一步步逼近故国的泥土,表明游子的故乡便是广袤的祖国大地。 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说着说着”四个字,平平而起淡淡引入,却与后面强烈的情感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跌宕起伏,体现了抒 情节奏的控制。 B.“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血脉贲张”运用通感,化视觉于听觉和触觉,使得原本抽象的思乡 之情多维度、立体式地传达出来。 C.同行者“竖起外衣的领子”与诗人“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望乡的情之深, 思乡的意之切。 D.“一掌冷雾”与开头的“雾正升起”相呼应,一首
7、诗,以“雾”起,以“雾”终,既烘托了全诗的氛围,又形成情 绪的回环。 7.“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中的“距离”如何理解?(4分) 8.(鉴赏现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洛夫说:“慎选语言,并进而将其锤炼成精粹而鲜活的意象。”诗人是如何 使诗中的意象精粹而鲜活的?请结合诗中两处画线的诗句简要分析。(6分) 练案二 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1.D 解析:“暗示儿子要做一名技术过硬的炮兵”理解有误,本句在于鼓励儿子作为一名 炮兵,要有对国家的热爱,对和平的追求。 2.C 解析:“形成矛盾纠结的呼应”分析有误,诗的末节是情感的升华,不存在“矛盾纠结”。 3.让儿子心中时刻装着祖国,热爱自己的国家。
8、鼓励儿子作为战士尽职尽责,保卫祖 国辽阔的边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4.形式方面:使诗歌的构思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人称方面:便于运用第二人称,与儿 子“见字如面”地贴心交流。情感方面:便于以长者身份表达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 期望。(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5.C 解析:“时空”错,没有空间,此句从时间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 6.B 解析:“化视觉于听觉和触觉”错,应当是“化听觉于视觉和触觉”。因为鹧鸪的声音 是“听觉”,而“火”“冒烟”及眼红血沸中有触觉,也有视觉。 7.是望远镜调整的空间距离;是一位漂泊异乡的游子所经历的数十年时空阻隔的时 间距离;距离让诗人“心跳”,表达了他“近乡情更怯”的心理。(答出 2 点即可) 8.“乡愁”本来是无形的思想感情,诗人却把它和望远镜联系起来,并说它在望远镜中“扩 大数十倍”,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抽象的“乡愁”在动态化的呈现中就有了实的体积和重量。 “蹲”“咯血”本是人的动作,然而诗人却赋之于杜鹃花,用拟人手法突出了摧肝裂肺的乡 愁。(或:“一朵”写的是植物,“咯血”写的又是鸟。杜鹃鸣时啼血,血滴花红,同名的动植物 交叠成一个双关意象。诗人运用具有民族文化积淀的意象,扩大和加深诗的纵深内涵,激 发读者的历史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