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班级班级 考号考号 姓名姓名 总分总分 一、积累和运用(一、积累和运用(1818 分)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北冥冥 (mn) 嘉肴肴 (yo) 三重重 茅(chng) 选贤与与 能(y) B.槽枥枥 (l) 濠濠 梁(ho) 学学 学半(xu) 鲲鲲 鹏展翅(kn) C.骈骈 死(pin) 塘坳坳 (o) 男有分分 (fn) 教学相长长 (zhng) D.挂罥罥 (jun) 叱叱 咤(ch) 不外见见 (xin) 矜矜 寡孤独(j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2、(2 分)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B.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 发怒 B.庄子曰:“请循其本。” 循:依照,遵循 C.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 D.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指父母 4.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韩愈,字退之,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礼记 ,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中国古代一部
3、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后被列入“十三经”。 C.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现存 33 篇。 D.杜甫,唐代现实主义作家,我们学过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就出自于他手,此诗作 于安史之乱平定以后。 5.经典诗文默写。 (8 分) (1)俄顷风定云墨色,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2)知不足, ;知困, 。 ( 虽有嘉肴 ) (3)野马也,尘埃也, 。 ( 北冥有鱼 ) (4) , 不必藏于己; , 不必为己。 ( 大道之行也 ) (5) ,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6) ,更着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 咏梅 )
4、2 6.名著阅读。(2 分) 下面是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中主人公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情节,请按原著内容排列先 后顺序(只填序号) 。 在骑兵部队的战斗里受重伤。繁重紧张的工作击倒了他,他不得不回家养病。在修铁 路时,得了伤寒。在与波兰白军战斗中受了伤。 顺序是: 二、综合性学习(二、综合性学习(6 6 分)分) 7.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 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你 班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6 分)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 分)
5、 (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和”的含义。 (2 分) 【材料一】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 尧典 【材料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礼记 中庸 (3) “和”的思想, 用于调和人际关系, 解决各种纠纷, 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 即“和为贵”, “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和为贵”原则在生活中的体现。你还知道哪些体现“和为贵”的例 子?请用简练的语言列举一例。 (2 分) 三、阅读(三、阅读(3636 分)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
6、字,完成 811 题。(12 分) 马说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一食或尽粟一石( )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4)策之不以其道( ) 9. 下列句子中加点
7、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其真无马邪 其此之谓乎 B策之不以其道 去以六月息者也 C执策而临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D骈死于槽枥之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 分)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 分) 11.文中“呜呼”一词,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二) 阅读劝学片段,完成 1216 题。(16 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 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
8、明而行 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 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 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2.请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标两处) (2 分)
9、 登 高 而 招 臂 非 加 长 也 而 见 者 远。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1)虽有槁暴( )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3)假舆马者( ) (4)金石可镂( ) 4 14.从词语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2 分)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皆若空游无所依 15.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4 分)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6.选文第四段共用了 10 个比喻句, (见序号至) ,可分为三组: (4 分) 第一组是 句,阐明学习要 善于积累 。
10、 第二组是 句,阐明学习要 。 第二组是 句,阐明学习要 。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720 题。 (8 分) 卖炭翁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 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 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7.卖炭翁“卖炭” 是为了换得 和 。 (2 分) 18.“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 分) 19.“宫使驱将惜不得”
11、一句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2 分) 20.这首诗讲述了卖炭翁从“伐薪”“烧炭” “愿天寒” “驾炭车” “辗冰辙”,直到“泥 中歇”的全过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 分) 四、作文(四、作文(4040 分)分) 21.请以“我和 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600 字。 要求: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 信息。 5 附:附: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共 6 题,计 18 分) 1 (2 分)C 2 (2 分)B 3 (2 分)C 4 (2 分)D 5 (8 分) (1)秋天漠漠向昏黑 (2)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也 (3)生
12、物之以息乡吹也 (4)货恶其弃于地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5)拣尽寒枝不肯栖 (6)已是黄昏独自愁 (每空 1 分,如有错字、别字、加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6 (2 分) 二、综合性学习(6 分) 7 (6 分) (1) (2 分)示例一: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示例二: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2) (2 分)和睦、和谐、和平、和融 (3) (2 分)学生介绍将相和 罗威饲犊 司马徽让猪 杨翥卖驴 于令仪宽偷这 些历史故事,或介绍身边的事都可以。 三、阅读理解(共 13 小题,计 36 分) (一) (12 分) 8 (4 分) (1)祗,同“祇(只)”,只,仅。 (2)有时
13、(3)同样,一样。 (4)用马鞭驱赶(或:鞭打) 9 (2 分)D 10 (4 分) (1) (2 分)喂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来喂养它。 (2) (2 分) (千里马)鸣叫, (饲养马的人)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11 (2 分)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痛恨。 (二) (16 分) 12 (2 分)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13 (4 分) (1)即使 (2)过失 (3)借助,利用 (4)雕刻 14 (2 分)A 15 (4 分)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 (这是) 用心专一的缘故。 16.(4 分) 坚持不懈(或作者;持之以恒) ; 用心专一(或:专心致志) (三) (8 分) 17.(2 分)身上衣 口中食 18.(2 分)一个“辗”字,既写出了炭车的重量,又表现了卖炭翁的辛苦与勤劳。 19.(2 分)此句写出了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20.(2 分)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不易,揭露了统治者的凶残与毫无人性的压榨。 四、作文(40 分) 21 (40 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