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 7172 页的例 1,第 7273 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充分认识并感受“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主动 运用这一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初步经历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实施解答及回顾反思的完整 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策略意识和成功体验,提高学 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感受策略 1. 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2. 理解题意。 (1)说一说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想一想
2、,需要解释哪个条件的意思? (3)你知道“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 5 个”是什么意思吗? 3.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1)根据题中数量间的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同桌相互说一说。 (2)交流反馈: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3)小结: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像这样从条件想起,根据数量关系确定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自主解答。 (1)选择填表或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2)反馈、小结:不同的解答方法,求出的结果都符合题意,解答都是正 确的。 5. 过程回顾。 (1)回顾一下,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时,是从哪里开始的? (2)总结: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读题,边读边想,分清条件
3、和问题,理 解每个条件、问题的含义。接着就可以从条件出发,做出安排和打算,然后列 表或列式找出答案。像这样从条件开始想起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一种解决问 题的策略。 三、联系旧知,丰富体验 1. 教学“想想做做”第 1 题。 (1)“从条件想起”这个策略咱们是第一次用吗?一起来看几个例子。 (2)你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3)小结:其实我们每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都可以“从条件想起”,“从条 件想起”是解决问题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策略。 2. 教学“想想做做”第 2 题。 (1)读题,怎样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都是下落高度的一半”? (2)学生独立解答。 (3)反馈、检验: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下落高度的一半吗
4、? 四、练习运用,加深感悟 1. 教学“想想做做”第 3 题。 (1)你能根据题意在图中做出标记吗? (2)展示交流:你是怎么确定芳芳和兵兵的位置、解决这个问题的? (3)回顾:题目中画出的示意图也是条件的一部分,我们要仔细看图,读 图,用图,边看边想,就能充分利用所有已知条件,顺利解决问题。 2. 教学“想想做做”第 4 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反馈:你是怎样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 (3)质疑:解决这个问题时,大家把题目提供的三个条件都一一用上了。 如果缺少最后这个条件,还能求花地砖有多少块吗? 五、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1.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猜一猜:从第几个正方形起就画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