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资料汇总(原文、译文、赏析、主题、写法和常见考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1544841 上传时间:2021-07-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资料汇总(原文、译文、赏析、主题、写法和常见考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资料汇总(原文、译文、赏析、主题、写法和常见考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资料汇总(原文、译文、赏析、主题、写法和常见考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资料汇总(原文、译文、赏析、主题、写法和常见考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资料汇总(原文、译文、赏析、主题、写法和常见考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资料汇总资料汇总 0101 野望(王绩)野望(王绩) 【原文】【原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译文】 黄昏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 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大 家互不相识,相对无言,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赏析】【赏析】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 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

2、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入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 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颔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 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在以上背景展现“牧人驱犊 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颇具典型性。既然是“返”与“归”, 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 (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 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 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

3、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式,已经是一首比较成 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主题】【主题】 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独无依的抑郁心情。 【写法】【写法】 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 联用几个动词进行动态描写,以动衬静;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 好追怀古代的隐士,抒发了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常见考题】【常见考题】 一、理解性默写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 ,。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

4、意的对偶句(写景句): ,。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 是: ,。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 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 2 二、阅读理解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02

5、02 黄鹤楼(崔颢)黄鹤楼(崔颢) 【原文】【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个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千万 年来只有白云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 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赏析】【赏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 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洪亮而不拗口。真是

6、信手 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眼前有景 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 律诗也无不如此。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 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 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 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画面美。诗

7、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 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 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 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 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 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 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 充满了画意,富于画面美。 总之,此诗写得

8、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 不令人叹为观止。 【主题】【主题】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和游子 的乡愁。 3 【写法】【写法】 前两联,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 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颔联 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 毫无痕迹。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常见考题】【常见考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唐代诗人

9、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 句子: ,。 2.崔颢运用对偶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 ,。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 ,。 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二、阅读理解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历历:。 乡关:。 2.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 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3.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诗歌的一、 二两联和尾联表达

10、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4.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5.崔颢的黄鹤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0303 使至塞上(王维)使至塞上(王维) 【原文】【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译文】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此句有两解)。我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 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侦察 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到燕然。 【赏析】【赏析】 使至塞上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

11、以及 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 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 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此诗既反映 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 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4 【主题】【主题】 这首五言律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 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感。

12、【写法】【写法】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 一样进入“胡天”。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常见考题】【常见考题】 一、理解性默写 1.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 ,。 采用对比手法,点明时间,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 2.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 ,。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 ,。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

13、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 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 5.,。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 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 6.由名句“,”,可以使人联想 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句子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 是:,。 8.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 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 9.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 1.作者,代诗人。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赏析。 3.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

14、具体说明。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炼字赏析(从意境和炼字方面)。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从“诗中有画”方面)。 6.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 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7.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 0404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荆门送别(李白) 【原文】【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5、 【译文】【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 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赏析】【赏析】 首先,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 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其次,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 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

16、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 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再次,这首诗在艺术上是比较成功的,写得曲折含蓄、波澜起伏,忽而写地面上的山光水色, 忽而写太空的奇异景象;忽而写白天对山峦起伏、江流奔腾的大自然的欣赏,忽而又写夜晚对太 空景象变幻的享受。最后才用拟人化手法,曲折含蓄地表现诗人离乡惜别的情思。我们透过诗人 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欣赏,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及 其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尤其“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逼真地描写出诗人乘船穿过三 峡,崇山峻岭,逐渐消失在广阔的原野上;汹涌澎湃的万

17、里长江,随着山势的消失,在一望无际 的平原上缓缓东流诗人就使用这种白描的笔触,淡淡的色彩,描绘出一幅非常真实的山水画 卷,给后人留下了领略不尽的审美感受。 【主题】【主题】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诗人从蜀地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 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 限爱恋的真挚情感。 【写法】【写法】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像大胆、奇特,被人誉为“神来之笔”, 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视天空,云气簇拥而 来,就像海面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尾联中“送”字用拟人的修

18、辞手法,生动而含蓄 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常见考题】【常见考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和目的地的语句: ,。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 6 5.渡荆门送别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 ,。 (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 上云的美丽景象) 二、阅读理解 1.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

19、简要赏析。 2.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 果。 5.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 个字是。 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0505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原文】【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

20、堤。 【译文】【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湖堤持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几 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 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最爱湖东的美景而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 条白沙堤。 【赏析】【赏析】 这首诗约作于长庆三年(823 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诗人以满怀的喜悦和生花的妙 笔,描绘和歌颂了西湖迷人春色。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 如不

21、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 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 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 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 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主题】【主题】 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写法】【写法】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 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

22、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常见考题】【常见考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 ,。; 7 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 ,。 2.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 ,。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 的句子是: ,。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 5.(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 ,。 6.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 ,。 7.苏轼写西湖的名句是: “,。” 白居

23、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写西湖美景令作者陶醉,以至于流连忘返的句子是: ,。 8.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 ,。 9.直接抒情的诗句是: ,。 二、阅读理解 1.钱塘湖春行作者是,代大诗人。 2.解释下列词语。 水面初平:。 暖树:。 不足:。 3.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 出了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4.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 行品析。 5.赏析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6.赏析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赏析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

24、.赏析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9.从本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的景象? 10.作者游览的行踪是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在描写西湖景物时,最能够体现春意的 词语是: 。 1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 。 1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 的画面。 13.试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的西湖早春的美景。 14.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15.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8 1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

25、析。 17.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8.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 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19.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两句诗中的 “” 字和 “” 字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2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0606 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 【原文】【原文】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译文】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我攀着树枝,摘下 了最好

26、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 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 情罢了。 【赏析】【赏析】 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此诗写一个妇 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由树及叶,由 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前四句描写环境,后四句抒发情感。诗中 每两句提示一个完整的意象,四个意象正是起、承、转、合的安排,层次井然,一气呵成,风格 明快,情感深挚。 【主题】【主题】 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

27、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 愁。 【写法】【写法】 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 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 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 “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常见考题】【常见考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 ,。 2.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的诗句是: ,。 3.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

28、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 ,。 4.庭中有奇树中表达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点明全诗主题的句子是: ?。 9 二、阅读理解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诗歌前四句借春景图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从前面六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是极力赞扬的,可诗人为什么突然又紧接着说 “此物何足贵”?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5.这首诗与涉江采芙蓉都涉及了主人公的动作细节,请指出本诗这一细节,并简要分析 这一动作内涵。 6.“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7.结尾两句诗人是说花的可

29、贵还是不足稀奇,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 0707 龟虽寿(曹操)龟虽寿(曹操) 【原文】【原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译文】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 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 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定可以益寿延 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赏析】 这是一首

30、富于哲理的诗,是曹操晚年写成的,阐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 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 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诗中 “老骥伏枥”等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 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 “犹有”“终为”两个短语下得沉着。而“老骥”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 “时露霸气”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 切温馨之

31、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 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 乐观精神。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可见诗人对天命持 否定态度,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 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主题】【主题】 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 豪情壮志,表达了诗人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写法】【写法】 全诗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融哲理思考、

32、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 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10 【常见考题】【常见考题】 一、理解性默写 1.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生命苦短的诗句(运用 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 ,。 ,。 2.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 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 ,。 ,。 3.龟虽寿一诗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 ,。 ,。 4.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不是完 全听凭上天安排的诗句: ,。 ,。 5.表达作者

33、人老智仍在的诗句是: ,。 6.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出自己积极进取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 7.龟虽寿中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 ,。 二、阅读理解 1.如何认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 3.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5.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诗,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它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思 想?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6.“比”,是中国诗学传统,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句,就表达了诗人虽然形老体 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

34、里的豪情。你能从所学的古代诗词中另举一例加以说明 吗? 7.诗中的“烈士”指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8.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 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 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 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

35、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 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9.下列和龟虽寿体裁相同的一项是() A.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11 B.望岳(杜甫) C.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D.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10.下列句子中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所采用的写作手法一致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0808 赠从弟(其二)(刘桢)赠从弟(其二)(刘桢) 【原文】【原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36、,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是如此猛烈,而松枝是如此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 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赏析】【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 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 有清刚之气。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 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

37、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二 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另外,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 含义。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 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 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 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 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主题】【主题】 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

38、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 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写法】【写法】 全诗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 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常见考题】【常见考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语句是: ,! 2.赠从弟中,继承了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思想,勉励其弟弟要学习松柏, 越是风声凄惨,越要挺立风中的两句诗是: ,! 12 3.描写劲松与狂风对抗的诗句是: ,! 4.刘桢的赠从弟一诗中直接描写松柏“本性”的诗句是: ,! 二、阅

39、读理解 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4.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 5.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6.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7.三、四两句诗用了什么手法?风声松枝各有什么含义? 8.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0909 梁甫行(曹植)梁甫行(曹植) 【原文】【原文】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40、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译文】【译文】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平时就住在野外 的草棚里。妻子和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 围自在地行走毫无顾忌。 【赏析】【赏析】 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梁 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 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 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

41、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 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 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一居。 所以“妻子象禽一兽,行止依林阻。”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 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 形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 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 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这里通过狐狸、

42、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 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 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 【主题】【主题】 此诗描述了边海百姓的艰难生活, 比较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 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 【写法】【写法】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使边海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 纸上,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13 【常见考题】【常见考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梁甫行一诗中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的句子是: ,。 2.梁甫行中描述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现自己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的句子: ,。 3

43、.梁甫行写出了边海人民衣不遮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 ,。 4.梁甫行中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 的恐惧与凄楚的句子: ,。 二、阅读理解 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1010 饮酒饮酒( (其五其五) )(陶渊明)(陶渊明) 【原文】【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

44、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 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 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赏析】 这首诗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诗歌,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特别是“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 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我们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我 们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当中,只要我们每个人他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远离 了一些世俗的官场,那么我们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

45、来,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我们 也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这样使自己变得非常的宁静,这个对于我们自己人生的修养,对于我 们社会的安宁都是很有好处的。 【主题】【主题】 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 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写法】【写法】 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常见考题】【常见考题】 一、理解型默写 1.陶渊明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生活的诗句是: ,。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 ,。 14 3.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

46、胸襟旷达的诗句是: ,。 4.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 5.饮酒(其五)在陶渊明饮酒组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中与“可意会,不可言传” (表现物我两忘的境界)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 6.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 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 ,。 7.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生活的诗句是: ,。 8.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受的句子是: ,。 9.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 二、阅读理解 1.作者,(朝代)诗人。 2.解释下列词语。 (1)尔:。 (2)相与:。 (3)

47、真意:。 (4)东篱:。 3.赏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 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5.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6.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 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7.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9.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0.赏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1.赏析

4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2.赏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3.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11 春望(杜甫)春望(杜甫) 【原文】【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 【译文】【译文】 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 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 稀插不上簪。 【赏析】【赏析】 这首诗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

49、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 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 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全篇情景交融,感情 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 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 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 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 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

50、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 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主题】【主题】 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写法】【写法】 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 形象动人。 【常见考题】【常见考题】 一、理解型默写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 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资料汇总(原文、译文、赏析、主题、写法和常见考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