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我们又长大了 2升旗台在哪里 3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 4旗杆的影子 5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自由研究 6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 7观察一棵树 8小动物的家 9观察蚂蚁 10更多的小动物 11.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12追寻风的足迹 13 是谁制造了风 14云的观测 15 下雨啦 16 雨下得有多大 17 明天的天气怎样 18、运动前后 19、运动于呼吸 20、运动与心跳 21、运动与大脑 1我们又长大了 教学目标: 1了解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外部特征。 2学习运用科学预测方法,预测自己今后的生长发育情况。 3能利用简单
2、测量工具,比较细致地观察事物的变化,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4从多方面长期观测身体的变化,了解人体生长发育规律,并做好分项记录。 5能与同学合作测量,在总结交流自己身体变化情况的过程中,交流自己身体变化情况的 过程中,交流各自的发现和想法,体验合作的愉快,分享他人的智慧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能利用测量工具准确地测量出自己的身高等。 教学难点:运用科学预测方法,预测出自己今后的生长发育情况。 教学准备: 1教具:皮尺。 2学具:直尺,白纸,近期全身照。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导学生确定研究项目。 与三年级相比, 我们的身体各部分有哪些明显的变化?这说明什么?生答后师归纳并板书课 题。
3、 二观测研究,搜集整理数据信息。 1介绍测量工具及其工作原理。 2小组进行测量,后讨论:身体的哪些变化证明我们长大了?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来获 取关于我们身体现状的数据?哪些测量需要小组合作, 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哪些项目可 以独立完成?数据如何记录录?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评价哪些小组的方法最好。 4按照集体讨论确定的办法开展观测研究,并做好记录。 5自己测量后将数据填写在书中的表格中,并自制一张身体生长记录卡。 三对照比较,归纳预测。 1 对照数据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你们的身体有哪些变化?课前的预测哪些是正确的? 2小组之间相互传阅个人资料,交流想法,让学生知道身体的生长发育是一种普遍
4、现象, 但发育速度不相同。 3鼓励学生置疑,对自己的身体变化趋势作科学的预测。 四课后实践活动。 1测量其它的人或物。 2预测他人今后的生长发育情况。 2升旗台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道如何定性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能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 确定。 2能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正确判断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 北,西南八个不同的方位。 3能用感官感知自然事物,正确使用方位词句准确描述物体所在位置。 4能让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正确分辨出东,西等八个方位。 教学难点:让学生如何掌握好参照物。 教学准备: 1教具:学校方位的挂图。
5、2学具:白纸。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 师问:升旗台在校园里的什么位置?生自由发言,要求学生平时你是怎么认识的就怎么说。 二开展科学探究。 1以自己为参照物,用“前后左右”描述升旗台的位置。 1指导每一生都认识前,后,左,右。 2指派四位学生分别站在升旗台一侧附近不同的位置。每一位同学描述的一样吗?为什 么? 3让四位同学分别站在升旗台的四周,面向同一方向站立,根据自已站的位置,说一说升 旗台的位置。 4告诉学生什么是参照物,描述升旗台的位置时为什么要选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上面 两次活动中,各位同学描述升旗台的位置时,分别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2任意选定参照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升旗台的
6、位置。 1让学生以学校大门为参照物,用“前,后,左,右”试着描述一下升旗台在什么位置?想 想这种描述准确吗?还有没有其它办法? 2“东南西北”分别在我们的什么方向?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什么办法辨认“东南西北”方 向?指导学生正确指出早晨太阳升起的位置,从而判断分辨方向。 3让学生用学校大门为参照物,用“东南西北”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位来描述升旗 台的位置。 3表达与交流。 1由学生任意选定一个参照物,描述升旗台的位置,再相互交流,整理成一种大家都比较 满意的说法,记录在课本的 P5。 2教师选择一个参照物,这一个参照物的某个方向上有远近不同的两个建筑物,让学生讨 论如何描述其中一个建筑物
7、的位置,而不让听的人产生误会。 3请一位同学在校园选择一座建筑物加以描述。 4课外学习与实践。备注 打听长辈,日常生活中他们有哪些辨别方向的办法。 自编符号,绘制一张校园建筑方位图。 3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 教学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各类滑轮的结构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科学探究首先应提出问题,将自己研究的关于滑轮类别和作用的结果和科学结论作 比较。 3能根据简单器材研究方案,有步骤地进行关于滑轮作用的研究实验。 4培养学生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 5关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滑轮产品及其作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各类滑轮的结构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8、:能动手制作滑轮组。 教学准备: 1教具:装有滑轮的升旗台模拟装置,图片。 2学具:每个学习小组准备铁架台 1 个,细线 1 根,滑轮 2 个,测力计 1 个,装有滑轮 的窗帘模拟装置。 第 1 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想升国旗的情形,当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你们有什么发现?能不能找到可 以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旗杆上的滑轮装置) 二认识滑轮的结构。 图片展示:旗杆顶上的滑轮装置。 1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个装置,用语言描述一下:这个装置是什么样的?安装在这里 起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的描述,教师归纳滑轮装置的构造:滑轮是由一个周缘有槽的轮子固定在一个 支架上组成的机械。 三滑轮的分类
9、。 1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滑轮的构造,可是滑轮是怎样工作的呢?(演示升旗 和提重物的过程) 要求学生在演示过程中观察滑轮的位置变化过程, 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的 不同之处,然后进行分类。 2出示一些滑轮让学生区分谁是定滑轮,谁是动滑轮。 四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1在旗杆上,定滑轮将向上的拉力改变成了向下的拉力,能不能将向上的拉力改成向左的 拉力呢?改成向右的拉力行不行?一共有多少种改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 P6 砌墙图。 2思考:为什么这工人要在这里设置这个定滑轮?这个定滑轮究竟有什么作用? 3怎样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学生交流,讨论实验方案) 4请一位学生口述自己的实验方案,其
10、他同学可以补充,后动手实验。 5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备注使工作更加便利。 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既然定滑轮有这么个特点,那我们何不利用这个特点来帮助我们呢: 1设计一个定滑轮装置,用绳子一拉窗帘合上,又一拉将窗帘又拉开。 2设计一个定滑轮装置,用绳子一拉舞台上的幕布就会同时往两边打开,再用绳子一拉, 幕布又能合拢。 第 2 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一下,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定滑轮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动滑轮的特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这节课我 们探究一下动滑轮, 看它又具有哪些特点?它能不能改变方向?能不能省
11、力?请同学们猜一 猜。 2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呢? 3学生口述实验方案,讨论交流,确定实验方案。 4学生动手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5总结交流得出结论: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三用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小华想把 30 千克大米提到二楼,可他的力气太小提不动,我们能不能根据自己今天所学的 知识来帮助他一下?(指名回答) 四认识滑轮组。 1大家的设计很好,小华终于将大米成功堤到 3 楼上。不过他说用动滑轮虽然很省力,可 是站在楼上往上拽不太好使劲,你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帮助他吗? 2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像这样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使用的装置,我们给它起 一个名字:滑轮
12、组。 五探究滑轮组的特点。 1我们知道滑轮组的装置,可它们组合后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能不能综合两种滑轮的优 点? 2学生猜想,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3总结交流得出结论,滑轮组综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它既可省力,又可以改变用 力的方向。 六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继续观察我们生活中的大吊车用了哪些滑轮。 4旗杆的影子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天中影长和方向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2能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 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好简单记录。 3能利用表格,图形,统计的方法整理有关资料,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了解事物变化
13、规律。 4研究影子的变化规律,明白自然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的。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一天中影长和方向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教学难点:利用表格,图形,统计的方法整理有关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归纳,了解事物 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长皮尺,挂图,彩色粉笔,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 1提问:大家注意过学位的旗杆和它的影子吗?旗杆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影子? 2出示图片 P9,让生思考并回答: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要求 学生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经验来说。 3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旗杆的影子在一天中是怎样变化的?用什么办法进行观察和研究。 二制定研究计划。 1小组讨论并
14、制订出研究计划,制定时尽量完善,有效观察,测量,记录。 2各小组汇报研究计划。 三观察记录。 1各小组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第一次关于旗杆影长和方向的观察,测量并做好记录。 2各小组在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以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根据实际需 要再修改方案。 3观察记录小组将观察记录数据通报给全班,所有学生可以定时参加。 四总结交流。 1在观察记录过程中分析并预测数据的变化趋势,数据记录完后,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 确。 2与同学交流,分析,并归纳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根据自己发现的影子变化规律的多少涂亮智慧星。 5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指导
15、学生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 的变化都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2能利用简单测量工具,对影长和气温变化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和分 析。 3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对影子变化原因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直杆,米尺,直尺,手电筒,粉笔或铅笔头,挂图,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上一节课观察,研究的结果:旗杆的影长和方向有什么规律?把自己的发现 结果真写在 P10。 2教师利用录像再现物体影长和方向的变化规律。 3教师利用挂图展
16、示,“早,中,晚的直立物体和影子”,让学生辨出早,中,晚来,并说 明理由。 4学生思考并回答:“影子的变化为什么会有一定规律呢?” 二推测与验证。 1让学生带着思考题作出推测。 2分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验证自己的推测。学生若讨论不出, 教师可做模拟实验来指导学生思考,实验,解释。 3学生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运动的情况在 P12 图中画出。同学之间交流检查,如有意见 不同可开展讨论,直到统一意见。 4小组讨论交流:旗杆影子的变化是怎么形成的? 5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师小结。 三观察记录。 1师问:“物体影长在变化过程中,气温有着怎样的变化规律”?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的 判断? 2分小组讨论
17、观察,研究“物体影长和气温变化关系”的观测方案。 3小组汇报制订的研究计划和方案,相互交流和完善。 4实际观测记录,填 P12 空格。 四总结交流。 1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和感受,提研究,分析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 2课后继续进行观察记录。 五课后实践活动。 每天正午影子最短时量出直立物体的影长,连续观测记录一年。预测一下,可能会发现一些 什么自然奥秘? 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1了解升旗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合理改进后才能运行自如,工作更加方便。了解 生产生活中的所有先进工具和设施都是在不断改进中逐步完善的。 2能从“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等角度对升旗设施提出问题,运用已有
18、知识 和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提出探究的大致思路,利用测量工具验证自己的推断。 3培养学生爱提问,敢想象,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准备: 各类粗糙程度不同,长短不一样的线绳;各种长短不同,光滑程度不一样的铁杆及铁架台底 座;各种大小不同,轮轴两边缝隙大小不一样,运转灵活程度不一样的滑轮;润滑油,钩码, 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让学生先回忆一下我们每周一升旗仪式的情景。 2提问:你们在举行升旗仪式时,发现我们学校的升旗台和升旗设施有什么工作不方便, 需要改进的地方吗?生答,板书要点。 二推断与猜想。 1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推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比如
19、: 升旗手升旗时十分费劲, 线绳有时被卡住无法升国旗, 升旗时有听到“吱呀吱呀”响声, 红旗在上升过程旋转卷叠起来等,分别是升旗设施的哪部分出了什么问题? 2学生各抒已见。 三,制定研究方案。 1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大多数同学都感兴趣的问题制定计划,研究方法,研究步骤, 如何分工,如何记录等。 2小组汇报研究方案。学生可以吸引别人方案的长处,修改完善自已的方案。 四考察与研究。 1各学习小组按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学生有的在室外旗台上考察;有的室内自由选择 所需材料,设计模拟实验进行类比验证。 2教师巡回参观,但不发表评价意见。 五交流与小结。 1各小组汇报研究的过程以及得出的结论。相同的研
20、究项目,研究结论不同的小组,可以 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其它小组帮助分析原因,最终确定合理的结 论。 2选评“研究计划最周密,结论最令人信服的学习小组。” 六经学校写书面建议。 1 让学生以个人的身份或以学习小组的身份针对升旗设施出现的问题, 给学校写书面建议。 2课外实验:你觉得升旗设施还有什么值得研究的,课外可继续研究,发现的问题及问题 处理办法可以写成书面文字交给教师或学校领导。 6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里的动植物,能说出常见动物或植物的名称。能用不同的标准给动植物简单分 类。 2、知道分类必须有一个分类标准,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出的分类结果也不同。
21、3、能提出自己或者小组的探究思路,小组合作做出寻访动植物的书面计划。 4、经理按照计划寻访动植物的活动过程,并能做好详细的观察记录。 5、小组合作,画一张“校园动植物分布图”,从中体会到校园动植物的多样性。 6、在寻访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建议 本课的活动内容较多,建议分两课时进行。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1导人新课。 谈话:(播放校园环境的多媒体课件或者图片)同学们,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我们的校园,我 们的校园生机勃勃。你知道吗?还有好多动植物朋友和我们一起生活在校园里。从今天开始, 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些动植物朋友吧。 2交流关于校园里的动植物的已有经验。 (1)把自己知道的校园里
22、的动植物的名称写在书上,熟悉但不知道名称的可以用画图的方式 记录。 (2)学生交流,分享已有知识。(这一阶段要让学生充分发言,学生如对自己熟悉的动植物说 不出名称,可以让学生展示该植物或动物的简图,同学之间相互答疑,教师也可以作适当指 导。) 3小组讨论,制定寻找、观察校园动植物的计划。 (1)小组讨论,做寻访计划,然后全班交流。 (2)教师指导学生完善计划。(在短时间里写出书面的探究计划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还是有难度 的,教师要适时点拨,指导学生逐步完善计划。) 明确任务、确定路线图、确定观察工具和小组成员的分工等。 观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怎么办?
23、要 不要记录?教师可以在课前做一些资料上的准备,也可以跟学校里的园工商议,给学生提供 帮助和指导。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遇到问题主动积极地寻求帮助。) (3)师生讨论观察中的注意事项。 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哪些活动可能出安全事故,哪 些小动物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观察者的问题。(包括关注和爱护动植物的问题,保护观察地的环境的 问题等,引导学生做一个负责任、有爱心的观察者。) 4小组按计划寻找、观察校园里的动植物。 (此项活动所需时间较长,提醒学生需要利用一些课外时间完成活动计划。要求学生坚持做 好观察记录) 第 2 课时 1交流。 你们在校园里寻
24、找到了哪些植物和动物?(可采取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交流小组成果的形式。 ) 2给动植物分类。 (1)小组讨论:怎样给观察记录下来的植物和动物分类,填写植物分类卡和动物分类卡。(分 类的方法不必拘泥于生物学上的科学分类方式,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给动植物分类。) (2)交流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统计全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3画一张“校园动植物分布图”。 (1)讨论: 怎样来表现校园里的动植物分布?(怎样将校园动植物分布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现, 对 学生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图,给学生一些启发。) (2)学生观察: 从图中看懂了什么?(学生可以直接画出实物图, 也可
25、以用平面图来表现学校的 各个区域,用某种图标来表示动物或植物。) (3)设计小组的“校园动植物分布图”。 (4)交流并展示几个小组的作品。 4分析校园里动植物分布状况。 (1)观察动植物分布图,什么地方的动物最多?什么地方的植物生长得最好? (2)你还有什么发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植物和环境的关系。例如,有的动物需要 躲藏在植物中,有的动物要以植物为食物;动物为植物传粉,为植物提供肥料,为植物松土 等等。明确动物、植物与人和睦相处的关系。) 5活动小结。 各小组对自己寻找、 观察校园里的动植物的活动进行小结和评价, 然后采用涂亮智慧星的方 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7观察一棵树 教学
26、目标 1通过观察能较准确、完整地知道一棵树的主要特点。 2能够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树的某些部分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对树的观察结果。 4用实际行动爱护树木,呵护它的成长。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前对每个观察小组的观察对象做一个大致分工。 2、学生准备:科学记录本、蜡笔或油画棒、白纸。 3、小组活动材料:软尺、小尺子、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1)谈话:我们已经观察了校园里的动植物,让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最熟 悉的一棵树,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棵树。然后,请几个同学来说说,猜猜他说的是什 么树。 (2)学生思考,展开游戏。 (
27、3)提出问题:怎样进一步观察这棵树? 2讨论观察计划。 (1)讨论:我们还可以观察树的那些内容?用什么方法观察?需要什么观察工具?怎样把观察结 果记录下来? (2)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提出的内容和方法不要局限于 教材列举的三个方面。适时评价,鼓励学生中有创意的想法。) (3)实施完成观察计划,并按教材上的提示进行自我评价。 3、观察一棵树。(室外活动) (1)划分观察区域,领取观察工具。 (2)提出观察要求和注意事项: 观察时一定要做好记录; 要尽量与组员合作观察; 注意安全; 不伤害树木。 (3)小组活动。教师要关注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发现学生在观察中出现的问
28、题,及时给予 帮助和支持。 (4)活动情况交流。交流以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进行。 4给树做张“身份证”。 (1)小组研讨:“身份证”上需要什么信息?如何制作“身份证”? (2)小组活动:设计个性化的“身份证”。 (3)展示、评价各组的作品。 5认养一棵树。 (1)谈话:我们都是爸爸妈妈呵护的快乐宝贝,校园里的小树,谁来呵护它们呢? (2)师生商讨认养小树的责任和义务。 8小动物的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生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动物都生活在它适应的环境里,不同的环境生活着不 同的动物。了解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2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生活的环境,能用简单的器
29、材做模拟动物生活环境的实验,并 坚持观察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4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小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课前在校园里做一次调查活动, 估计一下学生可能找到哪些小动物的“家”, 设想他们可能 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划分好各小组的观察区域。 (3)准备一些防蚊虫叮咬的药物。 2小组活动材料: (1)工具:小棍子、放大镜、昆虫盒、小铲子。 (2)给动物做“家”的材料:纸盒、深色的布、土壤、小水壶等。 3学生准备:糖果、饼干、水果片等食物,手套,科学记录本。 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在本单元第 1 课时画的“校园动植物分布图”,谈话:在我们的校园里许多
30、地方都发现了 小动物,这些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访小动物的“家”。 2讨论探究活动计划。 (1)在校园里我们能够找到哪些动物的“家”呢?你知道它们 的“家”在哪里吗?(调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 (2)明确探究目的:观察小动物把“家”安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家”有什么特点。 (3)小组讨论、交流:我们打算怎样去观察小动物的“家”。 (4)小组讨论:为了观察小动物的“家”,我们应该做那些准备?应注意哪些问题?(引导学生从 工具准备,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思考。) (5)指导做观察记录的方法。 3小组活动:观察小动物的“家”。 (1)各小组领取观察工具,到活动场
31、地,开展探究活动。 (2)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回观察,了解小组活动进程,分享学生的快乐,提醒学生及时记录 并注意安全。 (3)每组选择一种喜欢的小动物,用昆虫盒带回教室,然后整理观察记录表。 4交流观察结果,分析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1)小组汇报:我们观察了动物的“家”,它的“家”在,它的“家”周围是,它的“家” 的特点是,我们还观察了。(给学生一个描述的句式,帮助学生把表格上的内容变 成有条理的描述性语言。) (2)比较:这些小动物的“家”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小动物的“家”也就是它们的栖息地,是 它们生活、躲藏、休息的地方,虽然不同的动物的“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3)讨
32、论:为什么它们的“家”各不相同呢?能让它们交换一下居住地吗?说出自己的理由。 (4)小结: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不同生活习性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5)小组讨论: 你知道动物有哪些适应环境的办法?(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如: 冬眠、 保护色、拟态等。鼓励学生课外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 5课外拓展:给动物做个“家”。 小组活动:根据小组选择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给小动物设计一个家。 (这个活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一个活动,选择什么材料,如何设计,都交给学生自主去完成,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周的时间,然后选择一个单位时间进行交流。) 9观察蚂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
33、过观察,知道蚂蚁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 对足。 2经历探究捉蚂蚁、观察蚂蚁的过程,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能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3经历观察蚂蚁生活习性的过程,感受到观察、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4、用材料制作蚂蚁模型,能准确地表现蚂蚁的外形特点。 5、能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交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6、在活动中体会应该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说明蚂蚁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的课件或挂图。 2学具准备:昆虫盒或透明的瓶子、干净的毛笔、放大镜、羽毛、白纸、水槽、石头、水 果、饼干、白糖、蜂蜜。 3制作材料
34、:橡皮泥、牙签或火柴棒。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1导人。 蚂蚁是我们的老朋友, 它现在过的好吗?同学们想不想去看望这位老朋友呢?看望老朋友可别 忘了带上它喜欢的礼物,蚂蚁喜欢吃什么呢?(把蚂蚁当做老朋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以朋友的身份去探望使学生对蚂蚁有一种亲近的感觉, 携带礼物既是日常礼仪又为后面的观 察做准备。) 2你还记得蚂蚁的家吗?还能找着蚂蚁的家吗?蚂蚁的家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回忆蚂蚁 的生活地点,寻访蚂蚁的栖息地,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 3蚂蚁的邻居住着哪些动植物?蚂蚁与它们相处得好吗?蚂蚁的家门口又有哪些非生物,它 们对蚂蚁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了解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35、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看,小蚂蚁正在家门口玩耍,它们的爸爸妈妈在家吗?拿出我们的礼物,看看谁的礼物最 受蚂蚁欢迎?(让学生观察蚂蚁的食性及偏好。) 5我们的礼物太丰盛了,蚂蚁怎样享用这顿美食呢?吃不完的食物它们是怎样带回家的?(观 察蚂蚁吃食物及搬运食物。) 6我听说蚂蚁最爱学习,特别擅长书法,我们请蚂蚁给我们题几个宇,好不好?(将事前准 备好的白纸拿出来,放在蚂蚁窝边,白纸上事前用蜂蜜写上“点燃激情,传递梦想”。这一环 节利用蚂蚁的食性写字,既加深学生的认识,同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教育了学生。) 7我们已经看望了操场上的蚂蚁,老师想邀请操场上的蚂蚁陪我们一起到花坛上的蚂蚁家 做客,好不
36、好?怎样不伤害蚂蚁,并把它请到花坛上?(这一环节着重研究蚂蚁的种群关系, 如果操场上的蚂蚁不受欢迎,别忘了将它们送回家。) 8快下课了,同学们邀请小蚂蚁到自己家里做客好不好?同学们想一想,请回去住在哪里? 用什么去招待蚂蚁?(下课前捉蚂蚁,喂蚂蚁,一方面进一步深入观察蚂蚁,另一方面为下一 节课做准备。) 第 2 课时 1导人。 小蚂蚁在同学们的家里做了几天客,它们住得习惯吗?请同学们谈一谈喂养蚂蚁的过程中有 哪些有趣的事情? 2了解蚂蚁的外形。 (1)上一节课蚂蚁送给同学们一幅书法作品,这一节课蚂蚁听说同学们的画画得好,想请同 学们给它画一张全身像,看哪位同学画得最像。(让学生凭印象给蚂蚁画全
37、身像。) (2)画画得像不像呢?我们与真实的蚂蚁比较一下,怎样才能看清楚蚂蚁的真面目呢?这个爱 动的小客人怎么才能安静一会呢? (3)学生交流,老师指导。(可以在水槽中央放置一块石头,让石头在水面上只露一个小尖角, 把蚂蚁放置在石头的尖角上,用放大镜观察。) 投影或实物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 (4)通过投影,让学生对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通过与实物的对比看看哪里画得像,哪 里画得不像?在点评中让学生认清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有几只眼睛?几只触角?几条 腿?它们分别长在蚂蚁的什么位置? (5)学生交流后,对蚂蚁的形体结构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后请一位同学再画一只蚂蚁,其他 同学补充和修正。 (6
38、)小组合作,做一个蚂蚁模型。(展示、评价作品,进一步认识蚂蚁的形体结构。) 3课堂小结。、 通过对蚂蚁的观察,你有什么收获? 10更多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知道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叫做昆虫。 2、经历比较、分类、找共同特征的过程,通过比较给事物分类。 3、经历运用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过程。 4、形成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各种小动物的挂图或者多媒体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捕捉一些小动物供课堂上观察。 教学过程 1导人。 (1)谈话: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蚂蚁, 谁能说一说蚂蚁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复习蚂蚁外形的特点, 为学习新课打基
39、础。)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能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吗? 2比较蚂蚁和其他小动物。 (1)小组活动:观察课前捉到的小动物,把它们和蚂蚁进行比较,看看会发现什么。(这个观 察、比较的环节也可以用图或者多媒体资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用实物观察。) (2)交流。(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提醒学生简单陈述理由。) (3)分类。把与蚂蚁相似的动物分为一类。(在这个过程中,蚯蚓和蜗牛是很容易被排除的, 可能出现的困难是学生认为蝴蝶、蜻蜓有翅膀,蚂蚁没有,它们不是一类,教师要引导学生 观察更多的特点,例如,提示“除了翅膀,其他的特点呢?”) 3找共同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1)小组讨论:
40、把外形和蚂蚁相似的动物和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外形具有哪些共同特 征。 (2)学生交流,师生讨论,达成共识。 (3)教师讲述:像蚂蚁这样的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 对足。具有这样特征的动物叫昆虫。 (4)学生将结果记录在书上。 4运用概念进行判断。 (1)说一说,你们今天捕捉到的小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为什么?(学生做出判断时, 一定要提醒陈述理由,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严谨、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师出示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学生观察,找出其中哪些是昆虫, 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5拓展。 (1)除
41、了昆虫,你还知道哪些类别的动物?(常见的动物有哺乳动物、鸟、昆虫、爬行动物、两 栖动物、鱼。前三类学生已经学过了。) (2)动物世界多种多样。你认为,这些具有不同特点、不同习性的动物对我们人类和自然环 境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 人类和大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我们应该爱护动物。) (3)课外观察:搜集更多的小动物图片,仔细观察并试着给它们分类;继续关注校园里的小 动物们,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 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校园里的各种动植物,观察并探究它们的特点。 2、能针对一些动植物的特点,确定研究课题,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 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42、,并与他人交流与分享。 教学过程 一、了解本单元自由研究活动的主题。 校园动植物探秘 二、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 1、学生分组自由讨论,确定研究课题及内容。 研究课题可以是关于动物的,也可以是关于植物的,还可以是关于动植物关系的。 2、师出示部分研究课题,学生将小组讨论结果与教师提供的课题相结合,确定本组的研究 课题及内容。 如:1)校园植物用途的调查 2)植物的特点与环境的关系 3)蚂蚁会游泳吗? 4)蚂蚁有视力吗? 5)植物和动物的关系 三、学生分组制订研究计划 1、研究准备。 2、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四、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完成研究报告。 学生围绕研究课题,通过观察、分类、查阅资料、调查、
43、访问等方法,对动植物进行研究, 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五、各小组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师生共同评议 11.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气温. 2.知道气象站是怎样测量气温的. 3.会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4.能根据数据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5.在测量气温时能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温度计,卷尺,气温统计表(用于统计学生室外测量的气温),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用 的表格. 三,课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将故事:小明的学校原来决定星期三开运动会,没想到星期三那天却下起雨来了.小明 对小红说:“真扫兴!今天的运动会被
44、雨给搅了,明天的天气不知道好不好?”小红说:“我 们要是会预测天气就好了!” (2)教师提问:“关于预测天气,你们想研究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引导, 巡视) (3)引入今天的课题,板书: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2探讨,释疑 (1)提问:什么是气温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空气的温度就是我们常说的气温。气温常常用摄氏度表示。 测量气温是观测天气的重要内容。 (2)估计教师里的气温。 (3)出示温度计,讲解怎样使用温度计,教师演示。 (4)分发温度计,学生分组测量。 (5)交流测量结果,说说哪些同学的估计与实际测量的结果相接近。 (6)教师提问:“室外的温度与室内的温度一样吗?” (7)教
45、师讲解到室外测量气温的要求。 (8)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发温度计,卷尺,分别到操场上、走廊里、草坪上,树荫下, 水泥地面等地方测量气温,教师巡视指导。 (9)学生表测量结果填入表格中 -年-月-日-时 地点 教室里 树荫下 走廊里 草坪上 操场上 水泥地面 温度计离地 面的距离 温度() (10)比较用哪个气温代表学校里的气温更合适,说说自己的理由。 (11)阅读小资料。 (12)讨论:如果没有百叶箱,应该把温度计放在什么位置册气温? (13)学生选择一个位置测量起问并做好记录。 (14)交流测量结果。 3学习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1)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 (2)讲解制作曲线图的方法。
46、 (3)学生绘制曲线图。 (4)引导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统计图比较分析:这段时间里,气温是怎样变化的?最 高气温是多少?平均气温是多少? 4总结与拓展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2)提问:每天的同一时刻测量气温,做好记录,会绘制气温曲线图吗? 5作业: 做一周内每天同一时刻气温曲线图。 五,教学后记 12追寻风的足迹 一,教学目标 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以及八个风向的表示方法。 知道风的大小用风力来表示及风力有十三个等级。 能观察记录风向和风力。 会制作简易风向标和风力计。 体会到观测风向和风力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电风扇,制
47、作好的简易风向标和风力计。 学具准备: 制作风向标的工具和材料:剪刀,卡纸,胶水,缝衣针,小木棍,指南针等。 制作风力计的材料:小铁钉,棉线,量角器,泡沫,大头针等。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除了学习观测天气外, 还要学会观测风的方向和大小。 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风的方向和大小 呢?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追寻风的足迹,观测风的方向,探究风的奥秘。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认清风的方向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感受到有风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出示八个方位图,提问:如果旗帜向南飘,会是什么风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在黑板 上板书) 教师解释: 风吹来
48、的方向叫风向。风从什么方向吹来就叫什么风。比如,从北方吹来就叫北风;从东北 方吹来就叫东北风。 制作风向标 教师讲述: 为了准确测量风向,气象台是用风向标测量风向的。 出示风向标的图片-各式各样的风向标。 我们能不能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风向标呢?指导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图片制作风向标。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动手制作) 教师:同学们的风向标做得很漂亮,到底好不好用呢?让我们先测试以下。 (教师将学生做 的风向标在电扇风中测试) 提问: 为什么有的风向标灵敏度高, 有的不高呢?与风向标兵后面的开叉有什么关系呢? (引 导学生探究)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了风来的方向, 可是是什么风呢?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
49、 (指导学生制作 “米”字形的方位图,并用指南针确定方位) 提问:怎样才算一个完整的风向标呢? 测量校园里的风向 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到不同的地方测量风向,记录下来。 汇报测量结果。 教师解释,小结: 测量结果不一样,是因为影响风向的因素很多(风遇到障碍物会改变方向),我们可以在开 阔的地方或高处测量风向。 课后实践活动 测量某一天的风向,看看有什么变化? 测量晴天和阴天的风向,看看有什么不同? 教学后记: 13 是谁制造了风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风是太阳使空气流动起来形成的。 2、会做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能根据模拟实验来推想自然界里风的成因。 3、体会到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
50、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风的成因实验器(观烟箱)、火柴、蜡烛、蚊香。 2、演示用材料:扇子、纸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人。 谈话: 你们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和风力计观测了这几天的风向和风力了吗?你们在观测时是 否想到过这样一个问题:风是怎样形成的?是谁制造了风?(板书课题) 2、思考讨论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制造风的,产生风的原因是什么。 (1)演示用扇子扇风,提问:摇扇子,我们就能感觉到有风,这是什么原因? (2)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能产生风?是什么原因? (3)我们用身边的物体能“制造”出风吗?请大家试一试。 (4)学生分小组讨论:风是怎样形成的?将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