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宿建德江教案宿建德江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泊”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 。 2.边读边想象画面,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孤 寂愁苦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在品读过程中, 体会诗人孤寂愁苦之情。 教法学法教法学法: :讲授法,谈话法,创设情境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预习。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诗,直奔课题一、导入新诗,直奔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宿建德江 。 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1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2、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把诗句 读顺。 2 2指名朗读,纠正字音。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1)第一行诗中有一个多音字“泊” ,p(湖泊) ,在这里是“停船 靠岸”的意思,读作“b” 。 (2) “泊烟渚”的“渚”是翘舌音, “日暮客愁新”的“愁”也是翘 舌音;最后一行诗中, “清”是后鼻音, “近”是前鼻音。 3.3.合作朗读,读出节奏。合作朗读,读出节奏。 读诗不光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请各小组比赛读,读出这 首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宿宿/ /建德江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三
3、、四步读法,读懂古诗三、四步读法,读懂古诗 1.1.回顾回顾“四步四步”法。法。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学习古诗“四步法”吗? (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 ) 2 2知作者。知作者。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你们在课前已经搜集了 他的资料,现在说说对他的了解吧。 (生交流) (孟浩然生于盛唐时期,字浩然,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 “孟襄阳” ,唐代诗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王孟” ,并 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早年有满腔政治抱负,25 岁辞亲远行, 漫游长江各地,广交李白、王昌龄等诗人好友。用诗文向高官推荐自 己,想要为官,没有得力的人举荐,没能实现。 )
4、 (2)了解写作背景。 开元十八年,参加科举考试,结果落榜了。于是他南下漫游吴越,途 径建德江时,天幕低垂,月色当空的景色触发了诗人心中愁绪,写下 了这首宿建德江。 设计意图: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 情感。 3.3.解诗题。解诗题。 (1) “宿”是什么意思?生:住宿、留宿。 (2)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3)诗题的意思就是留宿在建德江。 4.4.明诗意。明诗意。 (1)结合注释及作者的经历了解诗意。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宿建德江 ,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读懂 诗意。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可以做 做记号。 (2)
5、想象画面,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游子心头又涌上 几分愁绪。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好像比树木还要低,明月倒映 在清澈的江面上,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 (3).小组派代表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5 5、悟诗情。、悟诗情。 (1) 找出诗眼“愁” 。 (2) 品味“愁”字。 (羁旅的惆怅、思乡之愁、寂寞之愁、仕途的失意) (3).想象画面,感知“愁”绪。 a.日暮既写出了日落黄昏时,江面上烟雾迷蒙的画面,又是引起客愁 新的原因。夕阳西下,飞鸟归林的黄昏时刻,也正是人们结束了一天 的劳作返回家中的时刻,而此时的诗人则只能在停靠岸边的船上过 夜,千愁万
6、绪,新愁旧愁都涌上了心头。 b.通过理解“旷野、江清”的意思,想象“天低树” “月近人”的画 面,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诗人眼中,天比树还低,月亮和 人如此亲近?理解作者孤寂愁苦的情感。原野空旷,方显得远天低于 树;江水清澈,才见明月近人。旷野无限,相关万里,诗人更觉寂寥 凄凉;月来相伴,平添慰藉,确始终驱散不了那羁旅之人暮宿江舟的 种种愁绪。 C.个别读、齐读,读出满怀愁绪的感觉。诗人孑然一身途经建德江, 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他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怀才 不遇的哀伤,对家乡的思念,夜宿建德江的孤寂。 四、背诵古诗,升华情感四、背诵古诗,升华情感 配上音乐,指名背、齐背。 配乐让学生背诵古诗,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升华了情感体验。 五、板书内容:五、板书内容: 宿建德江 日暮客愁新 旷低 清近 孤寂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