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31 页 2022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 精选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抬头见喜抬头见喜 老舍 对于时节,我向来不特别的注意。拿清明说吧,上坟烧纸不必非我去不可, 又搭着不常住在家乡,所以每逢看见柳枝发青便晓得快到了清明,或者是已经过 去。对重阳也是这样,生平没在九月九登过高,于是重阳和清明一样的没有多大 作用。 端阳,中秋,新年,三个大节可不能这么马虎过去。即使我故意躲着它们, 账条是不会忘记了我的。也奇怪,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 不但来信,送账条,而且要找上门来! 设若专讲三节的热闹有趣那一面儿,我似乎是最喜爱中秋。我至少有三次
2、喝 醉是在中秋,酒入愁肠呀!这三次“非杨贵妃式”的醉酒我还都记得很清楚。第 一次是在北平,好友卢嵩庵从柳泉居运来一坛子“竹叶青” 。又约来两位朋友 内中有一位是不会喝的大家就抄起茶碗来。坛子虽大,架不住茶碗一个劲 进攻;月亮还没上来,坛子已空。干什么去呢?打牌玩吧。各拿出铜元百枚,第 一把牌将立起来,不晓得至今还不晓得我怎么上了床。牌必是没打成, 因为我一睁眼已经红日东升了。 第二次是在天津,和朱荫棠在同福楼吃饭,各饮绿茵陈二两。吃完饭,到一 家茶肆去品茗。 我朝窗坐着, 看见了一轮明月, 我就吐了。 这回决不是酒的作用, 毛病是在月亮。 第三次是在伦敦。那里的秋月是什么样子,我说不上来也许根
3、本没有月 亮其物。中国工人俱乐部里有多人凑热闹,我和沈刚伯也去喝酒。我们俩喝了两 瓶葡萄酒。酒是用葡萄还是葡萄叶儿酿的,不可得而知,反正价钱很便宜;我们 俩自古至今总没作过财主。喝完,各自回寓所。一上公众汽车,我的脚忽然长了 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这回可不是月亮的毛病。 对于中秋,大致如此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坏。就此打住。 至若端阳,似乎可有可无。 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自从一记事儿起,家中就似乎 第 2 页 共 31 页 很穷。爆竹总是听别人放,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记得最真的是家中一张王羲 之换鹅图。每逢除夕,母亲必把它从个神秘的地方找出来,挂在堂屋里。姑母 就给说那个故
4、事; 到如今还不十分明白这故事到底有什么意思, 只觉得 “王羲之” 三个字倒很响亮好听。后来入学,读了兰亭序 ,我告诉先生,王羲之是在我 的家里。 中学的时期是最忧郁的,四五个新年中只记得一个,最凄凉的一个。那是头 一次改用阳历,旧历的除夕必须回学校去,不准请假。姑母刚死两个多月,她和 我们同住了三十年的样子。 她有时候很厉害, 但大体上说, 她很爱我。 哥哥当差, 不能回来。 家中只剩母亲一人。 我在四点多钟回到家中, 母亲并没有把 “王羲之” 找出来。吃过晚饭,我不能不告诉母亲了我还得回校。她愣了半天,没说什 么。 我慢慢地走出去,她跟着走到街门。摸着袋中的几个铜子,我不知道走了多 少时候
5、,才走到学校。路上必是很热闹,可是我并没看见,我似乎失了感觉。到 了学校,学监先生正在学监室门口站着。他先问我: “回来了?”我行了个礼。 他点了点头,笑着叫了我一声: “你还回去吧。 ”这一笑,永远印在我心中。 我好像没走就又到了家,母亲正对着一枝红烛坐着呢。她的泪不轻易落,她 又慈善又刚强。见我回来了,她脸上有了笑容,拿出一个细草纸包儿来: “给你 买的杂拌儿,刚才一忙,也忘了给你。 ”母子好像有千言万语,只是没精神说。 早早地就睡了。 中学毕业以后, 新年, 除了为还债着急, 似乎已和我不发生关系。 我在哪里, 除夕便由我照管着哪里。别人都回家去过年,我老是早早关上门,在床上听着爆 竹响
6、。平日我也好吃个嘴儿,到了新年反倒想不起弄点什么吃,连酒也不喝。在 爆竹稍静了些的时节,我老看见些过去的苦境。可是我既不落泪,也不狂歌,我 只静静地躺着。躺着躺着,多处烛光在壁上幻出一个“抬头见喜” 注,那就快睡 去了。(有删节) 【注】抬头见喜:老北京人过年的风俗,原以残烛结穗在墙上的烛花投影取譬, 现多指在屋内贴上“抬头见喜”等吉祥字样。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传统节日是矛盾的:既是喜庆之日,又是忧虑催债之时。这一 领悟源于作者底层平民生活的深切体验。 第 3 页 共 31 页 B新年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节,但这种热闹只属于他人,作者与新年相关
7、的记忆,只有亲人离世的悲伤,与母亲相依守岁的“凄凉”。 C因生活的贫瘠而被人催债的苦恼,并没有感受过新年的喜庆,所以作者对 新年冷淡,觉得没劲。 D作者更喜欢中秋,是因为他所经历的中秋比新年热闹欢快得多,三次充满 喜剧色彩的醉酒经历构成了作者对中秋的美好回忆。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看见了一轮明月,我就吐了”“我的脚忽然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 去踩”使用拟人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作者醉酒后的状态。 B本文并未遵循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叙事,而是以节日为线索谋篇布局,结 构自由开放,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C爆竹总是听别人放,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运用对
8、比手法,写出了幼时家 境的贫寒。 D“抬头见喜”既是在呼应文中的新年时节,又是对“我”的实际心境构成 反讽和自嘲,使这篇散文的悲郁与戏谑达到自然浑成。 3.老舍的语言风格以幽默见长,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是如何体现其幽默的 风格的。 4.请分析第 2 段运用的表达技巧。 二、 (2017.全国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们的裁缝店 李 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 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 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第 4 页 共 31 页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
9、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 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 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 “啪啪啪啪”响个没 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 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 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 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 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 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
10、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 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 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 “拍兹” (漂亮) , 可越这样他越害羞, 双手死死捂着脸, 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 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 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 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 “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
11、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 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 “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 叨、责怪)嘛! ”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 ”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 “叭”地亲一口: “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 第 5 页 共 31 页 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
12、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 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 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 “这就是我的! ”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可它还在我 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 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 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 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 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 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 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 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
13、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 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 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 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 她脱下来,烧好烙铁, “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 袖口做大, 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 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 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 “马蹄袖” 。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 跑
14、来要求我们给 她们加工“马蹄袖” 。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 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 ,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 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 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第 6 页 共 31 页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 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
15、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 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三、 (长郡中学 2021 届模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材料一: 花开了又谢 严平 陈佩琪离开家的时间是 1937 年 11 月,安徽芜湖一个初冬还不冷的日子。她 才二十三岁,剪着短短的头发,穿着棉布做的旗袍,丰润的脸庞上一双亮亮的眼 睛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她喜欢演戏,在学校的演剧活动中扮演过雷雨中的 繁漪。那天的日记里,她写道:“早晨,悄悄地将所有要带的东西都整理好
16、了, 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不知是甜也不知是苦。下午,他们大家都去瞧抗 敌剧团的戏, 我没去, 留在队里。 我要去了, 若在路上或戏院内碰着母亲或父亲, 那就糟糕,我是决定走不成了,因我此次走,父母不允许,是偷偷走出来的,所 以既出来了,就不能让他们再看到,一看到决计逃不了的。”陈佩琪日记(摘 抄) , 壮绝神州戏剧兵湖南文史杂志社 1990 年) 能够找到的关于陈佩琪的材料很少。在抗敌演剧队八队(后改为剧宣六队) 几十年后整理的大事记中,11 月,只有这样几句:“叶向云、田价人、陈佩琪、 王问奇入队,吴剑平离队,全队十八人,较长时间内就由这十八人坚持工作。” 第 7 页 共 31 页
17、我还看到了演剧队这个时期的两幅照片:一幅是队员们的合影,遗憾的是照片非 常模糊且没有人物注明,我猜想佩琪就在其中却根本无法加以辨认;另一幅是话 剧生路的剧照。该剧被称为八队艺术创作上的“重要里程碑”。作品描写日 军入侵后,有人投降做了汉奸、有人奋起反抗寻得生路的故事。后来,这部戏作 为保留节目演出了五十多场,一直演到 1942 年,每次演出观众反响都非常强烈, 其他演剧队也陆续演出了此剧。1938 年初,首演生路的时候,陈佩琪扮演 女儿秀英,叶向云扮演父亲这是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老举人,原以为只要做 一个顺民就能够躲过劫难, 孰料日本人来了, 逼他交钱交粮, 连女儿都要交出去。 照片拍摄的正是这
18、一刻。舞台上,在一伙强盗中间,老举人泪流满面颤抖着伸出 双手扑向女儿,女儿被日本人拉扯着往外走,她挣扎着发出喊叫,转身望着父 亲这或许是佩琪留下的唯一剧照了, 可以看到年轻的她体态柔韧, 形象质朴, 感情充沛,表演十分逼真。 佩琪就这样满怀热情地投入抗战洪流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除了当演 员, 还创作了独幕剧 回山 , 与人合编 女义勇军 , 导演独幕剧 焦土抗战 她充满活力,也很有才华。那张美丽动人的脸庞虽然被风吹得黝黑粗糙起来,却 依然遮掩不住青春的魅力。 然而,对于一个从小生长在优裕的家庭环境、没有经历过什么磨难的女孩子 来说,危险是随时都可能降临的。三月的时候,她就生病了,她意识到
19、死亡离自 己很近,却没有退缩;她本可以离队回到父母身边,却选择了坚持。她更加努力 地工作,努力地与疾病抗争,她的生命之花在残酷的环境中经受着风吹雨打的蹂 躏却顽强地绽放着并且,在工作中她和同队的男伙伴逸恋爱了。即便是在战 争中,爱情也来得那么自然,不可阻挡。他们一起谈论工作上的问题;一起研究 剧本, 细心地帮助对方修改;一起在生活上相互鼓励和支持当佩琪发现他们 之间的感情已经超出团体伙伴之间的“互爱”时,她陷入了一种甜蜜的迷茫中。 我读着她留下的不多的日记。在日记中她讲述自己爱的感觉。爱情的突如其 来让她有些手足无措,但又是那么热烈、发自内心。然而,他们毕竟是在一个团 体中, 摆在他们面前的工
20、作是繁重的,因而在感情的旋涡中佩琪要求自己保持理 性的声音,要有“陕北恋爱的三原则不妨碍工作,双方自愿,不妨碍他人。 要坚强地把握,那么我们才能算是抗战时期中的真正恋爱生活,否则我宁愿将它 抛到九霄云外”她细细地写着,沉醉在感情的甜蜜中所有这一切,对一 第 8 页 共 31 页 个才二十三岁的女孩子来说是那么珍贵, 但远处的炮声却在提醒她不能忘记自己 所处的时代和肩上的责任。她写得那么坦率和投入,隔着漫长的岁月,我感受着 她情感的起伏,也似乎看到她春天里娇美的身影,听到她月光下清脆悦耳的笑 声无论是当年浴血的战场上,还是今天远离了残酷战争的日子里,那身影和 笑声都让人感到温暖和美丽。 日记突然
21、中断了,是她没有写下去,还是写了没有保留下来?在八队的大事 记中,1938 年 9 月同样有着极为简洁的交代:“早期参加救亡八队的女队员陈 佩琪,编队期间重病不起,终以伤寒病逝武汉。”这正是演剧队接受三厅整编的 时候, 年轻的队员们高举队旗满怀希望, 喊着响亮的口号, 奔跑在学校的操场上, 而佩琪却与这一切无缘。事隔多年,编写大事记的队友已经从青年变为历尽沧桑 的老人,他们用极其简单的文字记述团队每一次的生死别离,没有感情的流露, 更没有哀伤的宣泄,因为死亡对于他们来说早就习以为常,他们的心在战争的磨 砺中已如岩石般坚强。但即便如此,透过这寥寥数语我也依然能想象到,当年, 年轻的演剧队员们面对
22、风雨同舟的伙伴突然离去,心里的创伤会有多么重,而那 个她所爱着也深深地爱着她的人又会有多么透彻心骨的痛。 死神对女人不会有丝毫怜惜,读着佩琪的日记,我无言。 (节选自严平他们走向战场其四,有删改) 材料二:材料二: 2008 年的那个冬天,我完成了这本书的一个重要部分:北平学生移动剧团日 记的整理。我在后记中写道:一段时间以来,我似乎和日记的主人公成了朋 友,我写着他们,想着他们,常常在独自行走的路上,在地铁拥挤的人流中,在 昔日古老的京城遗址前, 或者在今天孩子们娇嫩活泼的笑脸中, 看到他们的身影, 听到他们的声音然而,今天我们终于要分手了。 材料实在太多了,十个队!不同的战区,不同的境遇,
23、不同的生存状态,不 同的演剧生涯, 还有每个人后来不同的命运我一时竟不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 开始我的书写这些年轻的学生,当他们站在一片片废墟和血泊之中,被前所 未见的惨状震惊时,他们是否也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命运?战争是残酷的,没有 丝毫的浪漫可言,即使再年轻旺盛的生命在战争面前也依旧如此脆弱。 那一个个逝去的名字,那一座座青草绿了又枯了的坟头,或许,我只能有选 第 9 页 共 31 页 择地说起。 (节选自严平他们走向战场其一走向战争的身影 ,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提到陈佩琪离家时间是“1937 年 11 月”,说明其在卢沟桥事变 后不久即
24、投入抗战洪流,为表现人物提供了背景。 B. 离家之时陈佩琪的心中可谓“甜苦交加”, “甜”有即将投身抗战的新奇 感和兴奋感,而“苦”主要源于父母对自己的阻拦。 C. 文章对话剧生路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通过剧照,可以看到年轻的陈 佩琪体态柔韧,形象质朴,感情充沛,具有表演才能。 D. 文章对佩琪爱情的描述真实感人甜蜜而又慌乱,热烈而又感性,充分 展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和高尚的精神品质。 2. 下列对材料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行文中引述了大事记寥寥数语的简短记录,表面上看似平淡冷静, 实际上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充满感人的力量,极具艺术张力。 B. 文章中的几处肖像描
25、写更能够让读者对陈佩琪美好生命的陨落感到痛惜, 文章结尾“我无言”三个字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痛惜和遗憾。 C. 文章通过佩琪毅然决然离家、潜心投人戏剧创作、带病坚持工作、冷静对 待个人情感等典型事件,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主人公形象。 D. 文中两次提到陈佩琪“才二十三岁”,强调意味明显,突出了她虽年纪轻 轻却极富主见、意志坚定且勇于担当,流露出作者的无奈之情。 3. 作者以“花开了又谢”为题,寄寓丰富。请结合文意,进行简要说明。 4.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作者在材料一的故事讲述上的特点,并举例分析其好 处。 第 10 页 共 31 页 四、 (2021 年重庆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
26、题。 文本一:文本一: 住在衣服里 王鼎钧 张爱玲有一句话: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大家公认是警句。警句者,使 人惊,使人醒,使人集中注意力。哪来的魅力?因为以前没人这样说过,我们从 未这样想过! 原来人的空间如此狭小, 人所拥有的是如此贫乏。 灵魂住在肉体里, 肉体住在衣服里,衣服住在屋子里,屋子住在市镇村庄里你我只是住在自己 的衣服里。 写成这一句名言的秘诀是,他用了一个“住”字,衣食住行四大要素中的两 个合而为一。论修辞,这个字可以跟王安石用了那个“绿”字比美, (春风又绿 江南岸) ,甚或更为精彩。相沿已久的说法是人都裹在衣服里,或是包在衣服里, 辞语固定,读者的反应也固定,终于失去反
27、应,视线在字面上木然滑过。作家的 任务是来使你恢复敏感。 “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这句话真的是破空出世吗?似又不然。东晋名 士刘伶觉得穿衣也是礼教拘束, 脱光了才自在, 一时惊世骇俗。 他的朋友去看他, 劝他,他说,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们怎么跑进我的裤裆里来了?这不是宣告他 “住在衣服里”吗?他的办法是把“衣服”放大了,房子是衣服,天地是房子, 超级飓风过境,好大的口气! 同一时代,另一位名士阮籍,他又有他的说法。东晋偏安江南,不能发奋图 强,北方强敌压顶,士大夫苟全一时,阮籍慨叹人生在世好比虱子在裤裆里,一 心一意往针缐缝里钻, 往棉絮里钻, 自以为找到了乐土, 其实! 阮籍用比喻, 世人
28、好像虱子一样住在衣服里,他把人缩小了。 阮籍的年龄比刘伶大,但是不能据此断定刘伶受了阮籍影响。张爱玲呢?我 们只知道他的警句中有阮籍刘伶的影子。从理论上说,作家凭他的敏感颖悟,可 以从刘、阮两人的话中得到灵感,提炼出自己的新句来。如果他的名言与阮籍刘 伶的名句有因果关系,这就是语言的繁殖,作家,尤其诗人,是语言的繁殖者, 一国的语言因不断的繁殖而丰富起来。 即使有阮籍刘伶的珠玉在前,张爱玲仍有新意,在他笔下,人没有缩小,衣 服也没放大,他向前一步,把人和衣服的关系定为居住,自然产生蟹的甲,蝉的 第 11 页 共 31 页 蜕,蜗的壳,种种意象,人几乎“物化”,让我们品味张派独特的苍凉。张爱玲,
29、 阮籍,刘伶,三句话的形式近似,内涵各有精神,作家有此奇才异能,我们才可 以凭有限的文字作无尽的表达。 警句的繁殖能力特别强,也许有关系,也许没关系,陈义芝写出“住在衣服 里的女人”,多了一个“女”字,如闻哗啦一声大幕拉开,见所未见。女人比男 人更需要衣服,也更讲究衣饰,衣饰使女人更性感,一字点睛,苍凉变为香艳。 文学语言发展的轨迹正是从旧中生出新来。 也许有关系,也许没关系,有位作家描写恶棍,称之为“一个住在衣服里的 魔鬼”,他似乎把“住在衣服里的女人”延长了。忽然想起成语衣冠禽兽,沐猴 而冠。 这两个成语沿用了多少年?你怎未想到写成“住在衣服里的猴子”?我们 往往要别人先走一步, 然后恍然
30、大悟。 收之桑榆, 未为晚也, 我们仍然可以写“一 个住在军服里的懦夫”,“一个住在袈裟里的高利贷债主”之类等等。 又见诗人描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说他是“住在衣服里的人”。这句话和 “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都是那么几个字,只因排列的次序不同,别有一 番滋味。还记得“小处不可随便”和“不可随处小便”吗?住在衣服里的人,和 “一身之外无长物”何其相近,可是你为甚么提起笔来只想到陈词滥调呢! 文本二:文本二: 王鼎钧的散文有丰富的人生含量,王鼎钧散文的魅力首先在于它的深刻性。 优秀的散文对于作者的要求是要通透人情世故,真正做到“世事洞明”,从而写 出“人情练达”的好文章。王鼎钧的散文充满了智性,
31、往往见他人之所未见,发 他人之所未发,读后让人有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王鼎钧散文中的智性是他生 命经验的结晶,王鼎钧是一个注重内敛修身的传统知识分子,也是一个富有社会 责任感和批判意识的现代人。他自觉地追求一种个人人格的大境界,在他的散文 中, 基督的博爱、 儒家的担当、 道家的淡泊、 西哲的洞见常常融入叙事抒情之中。 王鼎钧的散文是平和的,不是激烈的。他注重自身的修身养性,执著于一种 民间的生命情怀观照现实, 对苍生世界的博爱与自身的精神超越造就了王鼎钧散 文的大境界,“我爱看邻人,我爱看陌生人,爱看亲人,爱看仇人。人的名称, 神的形象。动静举止原是画,喜怒哀乐原是戏,慢慢看啊,每个人都是风
32、景。” ( 我们的功课是化学 )王鼎钧的超迈与博观,熔铸了他散文的精神境界,自觉 地超越个人的人生苦难。王鼎钧的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记人,或明理,或在 第 12 页 共 31 页 回忆中联想,或在抒情中沉思。小说的笔法,诗的语言,寓言的章法都被王鼎钧 巧妙地化用在散文创作之中。意识流式的思绪跳动与清晰的故事讲述同存,象征 性的细节勾画与明了的人生哲理相伴,使王鼎钧的散文摇曳多姿,呈现出艺术上 的多样性。 (摘编自周志雄王鼎钧散文的魅力 )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爱玲话说得好,好在个“住”字,并非“裹”“包”不好,但说法相沿 已久,读者反应
33、木然,而“住”字新,有助读者恢复敏感。 B. 张爱玲是“语言的繁殖者”,因为她警句中有阮籍刘伶的影子,她凭自己 的敏感颖悟,从刘、阮话中得到灵感,提炼出了自己的新句。 C. 这篇散文围绕张爱玲的警句展开联想, 勾连古今中外大量语料形散而神不 散,表达了作者对语言创新的思考以及对陈词滥调的批判。 D. 作者文字表现力极强,不必说文白和融,整散结合,单是“超级飓风过 境”“如闻哗啦一声大幕拉开”两个比喻,就显现出非凡张力。 2.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自庾信“落花与芝盖齐 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语言的发展就是旧中出新而新胜于旧。 B
34、. 王鼎钧散文平和,不激烈,但文本一却并非如此,从结尾“你为甚么提起 笔来只想到陈词滥调呢!”一句看,文章的批判态度很激烈。 C. 鲁迅孔乙己中写孔乙已“排出九文大钱”的细节,精妙在一个“排” 字,这一个字体现了鲁迅对人情世故的通透,充满作家智性。 D. 师陀说“散文忌散”,王尔龄说“散文要散”,王鼎钧散文“意 识流式的思绪跳动与清晰的故事讲述同存”,可见他更赞同前者。 3. 作者说“张爱玲,阮籍,刘伶,三句话的形式近似,内涵各有精神”,请分 别简要概括其内涵。 4. 请概括文本二的评论要点,并结合文本一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第 13 页 共 31 页 五、 (重庆八中 2021 年模拟八)阅
35、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月下老人祠下 俞平伯 君忆南湖荡桨时,老人祠下共寻诗。 而今陌上花开日,应有将雏旧燕知。 闲兄最怕读拙作的小引,在此于是不写。但是在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二 十日上找着一段日记,节抄无趣,剪而贴之。 午偕环 【注】在素香斋吃素,湖滨闲步,西园啜茗。三四妹来,泛舟湖中,泊 白云观,景物清绝。有题壁诗四章,各默记其一而归,录其较佳者蝴蝶交飞 江上春,花开缓缓唤归人。至今越国如花女,荡桨南湖学拜神。更泛舟西冷, 走苏堤上吃橘子。 更于抵京之后,十二月十一日写给环的歪诗上找着几句 街头一醉,依然无那荒寒,北风浣鬓,京洛茫茫尘土。冷壁寻诗,长堤买橘, 犹记南湖荡桨侣。够了!再讲下
36、去岂非引子乎?然此亦一引子也。 人生能几清游?除却这个,陈迹的追怀久而不衰,殆有其他的缘由在。 从天之涯海之角,这样悄悄地慢慢地归来。发纽约城过蒙屈利而,绝洛杉矶 至温哥华,更犯太平洋之风涛而西,如此走了二十三天,飘飘然到了杭州城站。 真不容易呀!但您猜一猜,我住了几天?不含糊,不多也不少,三天。 尖而怪的高楼,黑而忙的地道,更有什么 bus,taxi 等等,转瞬不见了。枯 林寒叶的蒙屈利而, 积雪下的洛杉矶, 温煦如新秋的温哥华, 嘶着吼着的太平洋, 青青拥髻的日本内海,绿阴门巷的长崎,疏灯明灭的吴淞 江上, 转瞬又不见了, 只有一只小小的划子, 在一杯水的西湖中, 摆摇摇地。 云呀,山呀,
37、凡伴着我的都是熟人哩。非但不用我张罗,并且不用我说话, 甚而至于不用我去想。其滋味有如开笼的飞鸟、脱网的游鱼, 仰知天地的广大,俯觉吾身之自在。月余凝想中的好梦,果真捏在手心里, 反空空的不自信起来。我惟有惘惘然,我回来了。 冬天的游人真少,船到了漪园,依然清清冷冷的。从殿宇旁趁进去,便是老 第 14 页 共 31 页 人的祠宇。前后两院落,中建小屋三楹,龛内老人披半旧的红袍,丰颐微须,面 浅赭色,神仪俊朗,佳塑也。前后四壁,匾额对联实之。照例,好的少。其中有 一联,并无他好,好在切题,我还记得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 定事莫错过姻缘。岂是老人的宣传标语耶?妙矣。 清绝的神祠,任我们四
38、人徘徊着。曾否吃茶,曾否求签,都有点茫然。大概 签是未求,因记载无考焉。茶是吃了,因凡湖上诸别墅的茶自来来得快,快于游 人的脚步。当溜烟未能之顷,而盖碗叮当,雨前龙井之流已缓缓来矣。好快的缘 故,在我辈雅人是不忍言的哟。 茶已泡了,莫如老实不走,我们渐徘徊于庭院间。说是冬天,记得也有点儿 苍苔滑擦。下马先寻题壁字,我们少不得循墙而瞅,明知大概是有点岂有此 理的,然而反正闲着,瞅瞅何妨。这一回却出意表之外,在东墙角上见一方 秀整的字迹,原来竟是诗!不但是诗,而且恰好四首,我们便分头去记诵,赌赛 着。结果,我反正没有输给她们就是。至于蝴蝶云云也者是第一章,大家都记 住了。 老人祠下共寻诗的事实,只
39、如上记。说到感想未必全无,而在我,我们只 是泛泛的闲适而已,说得哪怕再露骨点,自己觉得颇高雅而已,可没有别的了。 环应当说是的呀。若娴、珣二君复何所感,愧我脑子笨,当时未曾悬揣;此刻 呢,阿呀,更加不敢武断。这当然太顽皮了。 踯躅于荒祠下,闲闲的日子去得疾呵。我们还须重打桨北去西泠。其时日渐 西颓,湖风悄然,祠下频繁的 语笑, 登舟后顿相看以寂寞。 左眺翠紫的南屏山, 其上方渲晕以浅红的光霭, 知湖上名妹已回眸送客,峭厉的黄昏,主人公般快回来了。而其时我们已在苏堤 上买橘子吃。 弥望皆髡秃的枯桑,苏堤似有无尽的长,我们走向哪里去?还是小立于衰草 摇摇的桥逸罢。恰好有卖橘子的。橘子小而酸,黄岩也
40、罢,塘栖也罢,都好不了。 但我们不买橘子更何为呢?于是遂买。买来不吃又何为呢?于是便吃。在薄晚的西 北风中,吃着冷而酸的橘子,都该记得罢?诸君。 太平洋的风涛澎湃于耳边未远,而京华的尘土早浮涌于眼下来,却借半日之 闲,从湖山最佳处偷得一场清睡;朦胧入梦间,斗然想起昨天匆匆的来时,迢迢 的来路,更不得不想到明天将同此匆匆而迢迢的去了。这般魂惊梦怯的心情,真 第 15 页 共 31 页 奈何它不得的。我惟有惘惘然,我回来了? 一九二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写于北京。 (有删改) 【注】环俞平伯的妻子许宝驯(18951982) ,字长环(后改为莹环) 。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41、 作者写给妻子诗中的无那荒寒, 茫茫尘土写出了其在北京的不快和怅惘。 B作者谈及高楼地道taxi等内容,暗含对海外生活的惊奇与赞叹。 C时隔五载,作者回忆月下老人祠之游仍历历在目,表现了此次游览意义之 重。 D文中用开笼的飞鸟,脱网的游鱼形容游历的滋味,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的 向往。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子看似无心之举,实则有意为之,通过剪贴日记内容,简叙西湖 游趣,与正文详写游历过程相映成趣。 B文章记游,并未着力一事,要么漪园求静,要么寻诗趋雅,要么泛舟投闲, 散淡叙述更利于表现作者的随性与洒脱。 C文章末尾卒章显志,作者从偷得湖山半日闲的清睡中梦醒后,
42、内心中充 满了懊悔、惘然和无奈的复杂情绪。 D文章语言颇具特色,幽默轻快的口语透露出重返故地之愉悦欢喜,稳重典 雅的诗句突显了作者的闲情雅趣。 3文章中画横线处两次写到我回来了,有什么不同的情感内涵?请简要分析。 4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作者追怀游赏月下老人祠的缘由。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沈从文先生墓前 第 16 页 共 31 页 龙良骅 天空飘着小雨。早春的雨,带着寒意,若雾,若烟,轻轻地来,像几声嫩 嫩的鸟鸣,像几朵怯怯的蓓蕾。 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 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 年
43、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 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十六 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路旁有一株红梅, 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 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 着盎然生机。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 地走着。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 墓在山腰。 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 山是一座坟, 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
44、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 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 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从凤凰出发,沿 着沅水流域,然后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 他回家了。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 学者,一位“乡下人” 。 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能 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墓志铭吧?墓碑顶上,放置 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 香早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
45、方式就这么巧妙地 汇聚在一起了。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亦 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走 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一 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的拼接起一些记忆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坊的 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 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他自己就曾经说过: “我感情流动而不凝 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印象实在不少。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 第 17 页 共 31 页 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 系。 ”
46、沈从文是顽皮的逃学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都吸引不了他,他总 是逃学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树木,林中的小鸟;看河边的小 城,城中的针铺、伞铺、皮靴店、染坊、豆腐坊、冥器铺。哪怕是因逃学而被罚 在孔夫子牌位前跪着,他脑中呈现出的,仍是河中的鳜鱼被钓起、风筝飞满天、 黄鹂在山中歌呼、树上果实累累的情形。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 大书。十四岁多一点,他就到地方的部队里当兵,那是当地大多数青年人的首选 出路。辗转在沅水流域,又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兵士、妓女、商人。直至 二十岁,才脱下军装上岸,背着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现在北京车站的站 台上,来读那本永远也读不尽的大
47、书。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多了难得的水的灵气。 水的滋润,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气盈盈,他笔下的人物永远都那么健康丰满, 处处闪耀着人性的美丽光辉。 美国学者金介甫说,如果要为中国现代作家排座次,鲁迅是当然的第一, 沈从文是名副其实的第二! 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湮没在历史的风烟中, 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为 了常青树, 这莫非也是自然的法则?沈从文曾说, 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 其实, 沈从文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则永葆生命力,新的读者也在不断 涌现。我相信,刚才和我们同来的那对年轻的情侣也一定是沈从文的崇拜者。因 为,他的作品有丰沛的水,源头是鲜活的。 (选自散文百家) 1下列对文本相关
48、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以雨起笔,用嫩嫩的鸟鸣、怯怯的蓓蕾等生动地写出了早春细雨的 特点,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B沈从文的坟茔和墓碑都是奇特的,这说明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其创作 之路是一条异于常人的艰难探索之路。 C作者从沈从文墓的特点联想到他的作品及其人生经历,坚信沈从文的作品 会永恒,表达了心中的崇敬之情。 D“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一句中,“小书”指在枯 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中所学的书本知识,“大书”指丰富的大自然和复 杂的社会生活。 第 18 页 共 31 页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提到那对年轻情侣,是
49、为了说明虽然沈从文先生已经逝去,但年 青的一代仍然对他及他的作品很推崇,表现了沈先生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B文章写拜谒沈从文墓的那对年轻情侣并非闲笔,意在表明沈从文的作品在 年轻一代的读者中也具有影响力。 C文中将红梅、翠竹、杂树与其它树木进行对比,突出了红梅、翠竹、杂树 的顽强生命力,象征着沈从文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暗含着作者对沈从文的 赞美之情。 D文中多处使用反问、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精练准确,清新自然, 具有诗情画意,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3.综观全文,请简要概括沈从文先生的形象特点。 4.文章第段画线句的景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第 19 页 共 31 页 20
50、22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 精选练习题答案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抬头见喜抬头见喜 老舍 对于时节,我向来不特别的注意。拿清明说吧,上坟烧纸不必非我去不可, 又搭着不常住在家乡,所以每逢看见柳枝发青便晓得快到了清明,或者是已经过 去。对重阳也是这样,生平没在九月九登过高,于是重阳和清明一样的没有多大 作用。 端阳,中秋,新年,三个大节可不能这么马虎过去。即使我故意躲着它们, 账条是不会忘记了我的。也奇怪,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 不但来信,送账条,而且要找上门来! 设若专讲三节的热闹有趣那一面儿,我似乎是最喜爱中秋。我至少有三次喝 醉是在中秋,酒入愁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