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第 5959 练)练) 基础题组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巴巴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害怕。它不怕把它团团围住的兴奋的小孩,而是十分镇定地接受 着加州夏日烈阳的炙烤。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是能说得通的,因为它就生活在既安全又轻松 的环境中。巴巴是一只肚皮雪白的穿山甲,这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约莫一只小猫那么大。它脸 颊边缘的一圈毛好似山羊胡,粉色的脸颊下方是一截尖尖的、没有牙齿的口鼻十分适合 吸食蚂蚁和白蚁。它最具特色的是覆满头、身、四肢和尾巴的鳞片,这些浅橙色的鳞片层层 叠叠,形成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外
2、套。构成这些鳞片的成分和你的指甲一样,都是角蛋白。 巴巴是圣迭戈动物园的形象大使,它性格温顺,训练得当,能参与各类公众活动。动物园的 工作人员常常把巴巴带到福利院、儿童医院等地方,为患病的孩子带去快乐,并向他们普及 关于各类珍稀动物的科学知识。 此时,罗布奈特正用棉签轻轻擦拭它的脸部边缘,奈特是一名研究微观生命的学者, 他研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特别着迷存在于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微生物。开展研究前,他首先 得收集它们,收集蝴蝶的人会用网兜和罐子,奈特的工具则是棉签。他把棉签伸进巴巴的鼻 孔,仅仅转上几秒钟,就足以让白色棉签头上沾满来自穿山甲体内的微生物。巴巴不仅是一 只穿山甲,也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
3、的聚合体:一些微生物生活在它的体内,绝大多数分布 在肠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 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极其小心地培 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展品统称为微生物组。 它们生活在我们的皮肤表面、身体内部,甚至是细胞内部。其中大部分是细菌,也有一些是 其他的微小生命体,例如真菌(比如酵母菌)和古菌后者的身份至今保持神秘,还有数 量多到难以估量的病毒。 海绵是结构很简单的动物,其静态的身体从来不超过几个细胞那么厚,即使如此,它们 的周围也寄宿着活跃的微生物。有时候,通过显微镜
4、都几乎看不到海绵的本体,因为它的上 面覆满了微生物。北极熊漫步在北极的冰原之上,举目四周除了冰块别无其他,可实际上, 它们身上仍紧紧簇拥着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 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奥逊威尔斯曾经说过: “我们孤独地 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 ”这句话并不正确。纵使我们“孑然一身” ,也绝对不孤 独,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些动物在还是未受精的卵子时就被微生物占据并 在其中繁衍,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 未缺席:我们吃东西时,它们也吃;我们旅行时,它们也结伴而行;我们死后
5、,它们消化我 们。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 我们观察白蚁、海绵时,也相当于在观察自身。它们身上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 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珊瑚礁里的微生物因为经历污染和过度捕捞而变得杀气腾腾,人 类肠道中的菌群在不健康的食物或抗生素的侵袭下也会让人发生奔涌的腹泻。老鼠肠道中的 微生物会左右它们的行为,而我们自己肠道内的伙伴也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大脑。没 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微生 物也会在动物之间迁移,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跋涉,它们使 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与世界相连。 我们在观察父母
6、与朋友时,看到的都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个体: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 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 都是一支军团,从来都是“我们” ,而不是“我” 。忘记奥逊威尔斯口中的“孤独”吧,请 听从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 “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 (摘编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 ,郑李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层层叠叠的鳞片是巴巴的明显特征,这种由角蛋白构成的鳞片让它拥有了一件防御力 极强的浅橙色“外套” 。 B除了科学家们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培育出的极少数动物,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体表、体 内,甚至细胞内部都聚集着
7、微生物。 C我们肉眼很难直接看见细菌,却可以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影响,比如当你腹泻时,可能 就是你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 D以前我们认为个体是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是微 生物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用可爱的动物园形象大使巴巴开篇,这种行文方式有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 B为了说明自然界中的动物身上都寄宿着微生物这一观点,作者使用了结构简单的海绵 和结构复杂的北极熊这两个例证。 C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作者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了一 种全新的
8、观点:人类与微生物是共同生活的。 D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 “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 “人体都 自成一个动物园” ,这三句话在本文中都表达了同一种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 ,这说明在人类登上月 球之前,月球上可能还没有地球上的微生物。 B “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 ,当我们出生时,微生物会伴随我们而 生,同理,当我们死亡后,微生物也会立即消亡。 C我们观察动物时,会发现某些动物身上的微生物与人类身上的微生物遵循着相同的生 存规律,这些遵循相同规律的应该属于
9、同一种微生物。 D微生物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不断迁移时,会影响人体 各器官的内部协调,进而损害人体的健康。 4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3 分) A古生物学家安德鲁诺尔曾经说过: “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 霜下的蛋糕本体。 ” B生物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福尔-恩盖表示: “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的 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 C微生物学家们开展过“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的思维实验,并得出结论: “地 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其数量也将大大减少。 ” D生物学家勒内杜博
10、写道: “鼠疫、霍乱、黄热病都被写成了故事,排成了戏剧,拍 成了电影,但却没有人漂亮地讲出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 ” 5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分)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牽风记(节选) 徐怀中 “野政文工团”派出一个小分队,来九团慰问演出。思想内容没得说,可是出来进去总 是那么几个熟悉面孔,太乏味了!台下开始发难:“不看!不看!不看!” 最初只有少数人起哄,像是受到恶性传染,到处尖声刺耳地打起了口哨。 报幕人从大幕中缝处钻出来,他每次出现,观众都以为演出将会做出重新调整。台下又 狂呼乱喊起来:“出
11、来一个坤角儿!出来一个坤角儿!” 宣传队队长亲自到大幕前讲话, 面目严肃到不可能更加严肃: “我可以负责地向你们声明, 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坤角儿,绝对没有!” “有!” “有!”台下齐声揭露。 小分队里确实有两位女演员,可是今晚排定的节目单里没有女角,分派她们俩反串鬼子 兵。 团长齐竞接到报告,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有人认出了团长,彼此提醒:“一号!” “一号!” 前面几排观众端端正正坐好了,远处的人似乎觉察出有什么不对头,也都不敢再出声了。 齐竞这才开始队前训话:“丢人现眼!给八路军丢人现眼!给“虎团”全团将士丢人现眼!” 全场空气像是凝结在一处,紧张极了,大家都听到自己的心咚咚地跳。齐竞转身向
12、当值 的现场总指挥挥手说:“解散!各单位带回!” 老乡们叹息说,可惜一台好节目,就这样吹灯拔蜡了。 “请等一下!请等一下!”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呼喊声。 “虎团”团长齐竞远远看到,那个女孩子站在场地最后,一只手抱着长长的一个什么物 件。她很有自信的样子,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 女孩仰起脸,向高居于舞台台口的齐竞提出交涉:“首长同志,你好!碰巧我带着古琴, 就由我为大家弹奏一支曲子可以吗?” 一个花季少女怀抱古琴,突然出现在队列前,齐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陪同女 孩子的地方干部上前说明,她是从北平来的女学生,名叫汪可逾。路经此地,正好赶上“虎 团”在开晚会。 齐竞脸上顿时感觉热辣辣的,
13、这一下,让沦陷区来的女学生看笑话了!应该欣然接受,还 是婉言谢绝呢?他心想,作为现场的最高指挥员,决不可冷冰冰地板起面孔,对着如此天真烂 漫的一种想法,劈头一瓢冷水浇下来。 “欢迎欢迎!请到台上来!请到台上来!”齐竞正式发出邀请。 汪可逾登上舞台,她已经高兴得迫不及待解开琴囊,取出了古琴。 “啊哟天哪!这不是一张宋代古琴吗?”齐竞随口吟诵出了白居易废琴诗句:“丝桐合 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女学生也来了兴致,以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做 回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 老乡们也都重新围拢上来,等待恢复演出。自然是由齐竞担任了报幕员:“安静!安静!现
14、在请小汪同学为大家演奏一支古琴曲,好不好啊?” “好! ” 只见汪姑娘缓缓抬起右臂腕,纤纤素手弹出了一个散音空弦音。她的这张宋琴共鸣 极佳,洪亮一如铜钟。 离开舞台一段距离,便可以隐约听到远处接连不断的炮声。台下观众早把战火纷飞隆隆 炮声诸脑后了,一支古琴曲营造出了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清风明月,万籁俱寂, 令全场军民泰然心悦,陶醉不已。 二十世纪末,军事科学院一个战史编写小组重访太行山根据地。抗战初期许多著名战例, 便发生在这一带,日军发起规模空前的一九四二年五月大“扫荡” ,此地也正是遭受祸害的中 心地区。当地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全都作为亲历者接受了采访。 让来访者大失所望,老人们对
15、当年战斗中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记忆很模糊,掏不出他们 几向话了。而要成年未成年的一个北平女学生,以她尚不娴熟的技艺弹奏了几支古琴曲,老 人们却至今难以忘怀,连种种细节都能讲得出来。那位汪姑娘怎样席地而坐,怎样将古琴架 在双腿上,又怎样缓缓抬起右腕,以右手中指尖弹拨出一个空弦音。 那天独立第九旅举办的军民同乐晚会,远远超出了娱乐的涵义,令战史编写组各位将校 难以置信。 而事实上,那个夜晚军情正是十万火急。日军已经完成隐蔽合围部署,并组成了“挺进 杀入支队” ,企图对太行区领导机关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的向心奔袭。我军则采取“敌进我讲” 战术,适时向日军后方交通线和据点发起猛烈攻击,迫敌回援,变被动为主
16、动。敌我双方作 战指挥的电报讯号往返交错,在茫茫夜空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汪姑娘的古琴曲,悠悠然穿 过那张炽热的电讯网,随疾风流云远远传向四方。 齐竞接到指挥部加急电报,来不及先向汪姑娘打一声招呼,让她终止演奏,而是直接向 全场宣布:“全体起立!出发!” 转眼之间,台上已经空空的了,幕布一收,再看不出这里有过什么舞台的痕迹。 “一号” 和他的两名警卫员已经上马了,团民运科科长跑来报告,说那个北平女学生向他报名参军, 非跟着部队走不可。齐竞一听就急了:“你有脑子没有?她拿着边区政府的介绍信,要去太行 二中,你半路把人给拐跑了,怎么交代?”远远看见,小汪深一脚浅一脚向这边跟跑过来,他 指头戳着民运科
17、科长的鼻子尖喝令:“甩掉她!听清楚了,甩掉地!” 齐竞一抖缰绳飞奔而去,两名骑兵通信员紧随其后,消失在黑時中。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慰问演出的演员人数少,都是老面孔,加上没有女演员,导致战士对节目失去兴致, 又是起哄又是狂呼乱喊。 B团长齐竞的出场让慰问现场乱糟糟的局面迅速发生了改变,由此可见齐竞在九团战士 中的影响力。 C老人们对于晚会上汪可逾的演奏记忆犹新,而对当年战斗中的细节记忆模糊,说明演 奏效果的不同寻常。 D齐竞对民运科科长的喝令简短而有力,既体现其军人身份,又暗示出军情紧急,包含 着对汪可逾安全的担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与
18、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士的发难,团长的训斥,老乡们的感叹,为后面女主人公汪可逾的出场并演奏蓄势, 情节上跌宕起伏。 B小说对团长齐竞的语言描写精彩传神,特别是队前训话和吟诵诗句两处,前后形象判 若两人,对比鲜明。 C文中描写汪可逾的音乐演奏很有艺术特色,如“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等句, 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D画横线的句子一方面概括小说的写作背景,另一方面开启下文,由军民同乐的晚会写 到严峻的战争局势。 8小说节选部分可看出汪可逾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 牵风记是战争题材的小说,为何要对女主人公汪可逾的演奏进行详细描绘?请结合 文本简要分析。 能力题组能力
19、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2018 年,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整体印象为 6.2 分(10 分制),延续了近年来小幅稳定上升 的趋势。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领域中,科技、经济、文化是海外受访者最为认可的三个领 域。与 2017 年调查相比,海外受访者对中国未来参与全球治理各领域的期待均有所提升。同 时,海外受访者普遍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接近半数的受访民众认为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 大经济体,65%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将会持续提升。 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仍是中国最突出的国家形象,中餐、 中医药、武术被
20、认为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此外,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中国形象 的评价更为正面。 值得一提的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个人、国家、全球治理的积极意义获关注,总 体来看,六成左右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个人、国家、全球治理具有 积极意义; “一带一路”的海外认知度不断提升,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为印度、日本、意大利、 俄罗斯和韩国,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对个人、国家、地区和全球经 济的积极意义更认可。 (摘编自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出炉:中国整体形象保持稳定 ) 材料二: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21、 我们要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向世界多方面展现更加丰富多彩的中国形象。 目前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并不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南 北发展差距依然巨大,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民众生活在困境之中。 【甲】中国提出并实践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对外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事实证明, 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 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引领着全球发展。 当下,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有必要对全球治理体制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对此, 中国没有选择独善其身,而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始终做世界和
22、平的建设者、 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乙】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以合作共 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和举措,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各国 利益。 长期以来,中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优惠贷款,提供了大量技术支 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建成了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2013 年至 2016 年,我 国对世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 30%,居世界第一位。丙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承担 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人也具有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丁】中国
23、 人爱好和平的历史基因,曾经遭受的苦难境遇和渴望发展的现实愿望,以及当今世界和平发 展的历史潮流都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不能也不会走西方列强霸权主义的老路。目前,中国累计 派出 3.6 万余人次维和人员,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兵国和出资国,彰显了我们维护 国际和平的决心和能力。 (摘编自孙敬鑫塑造新时代中国形象 ) 材料三: 国家形象是通过大众传媒呈现的,其形式有作为传播主体的自我形象塑造和作为传播客 体的他者形象塑造。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信坦诚地向世界讲述延安 故事,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则通过红星照耀中国向世界揭开了红色中国的神秘面纱。今天 翻阅这段历史,足以让人思量中国国家形
24、象何以自塑与他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力度,取得重要成果,但在世界上有时仍 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解决此问题的有 效路径,也是中国国家形象自塑与他塑的关键所在。 我们知道,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我们要把“道”融通于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之中,把“道” 贯通于故事之中,用外国人能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 世人认可认同并自觉践行,不断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同时,面对困境,我们要冷静、 客观分析。古语云: “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 ”国家形象的真 实性容不得半点虚假,否则,最真实的部
25、分也会让人觉得不真实。我们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 实、讲述故事。 近些年来,在重大突发事件、重大国际关切和重大热点问题上,我国主流媒体主动发声, 主动出击,快速发声,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第一时间传播事实,表达观点已成为常态。但 也要看到,在目标国家的落地率仍然没有达到预期,外国公众依然主要通过本国媒体了解和 认识中国。从这个实情出发,善于借助目标国家主流媒体推进中国国家形象自塑与他塑仍然 是必要的。 (摘编自国家形象何以自塑与他塑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近年来,世界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虽然有较大提升,但仅限于中国科技、经济、 文化,而对中国其他
26、方面不太了解。 B.只要中国践行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与各国联动发展,就可 彻底解决世界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 C.中国出兵和出资进行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以合作共 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重大实践。 D.我国虽然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也要正视其中存在的困境, 并需要通过自塑和他塑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近年来中国的整体形象稳定上升,中国最突出的国家形象是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 方大国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B.海外受访者认为“一带一路”的倡议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
27、念更能给个人、国家、 全球治理带来积极意义。 C.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自塑和他塑方式让世界了解了红色中国,虽然时代不同, 但对于目前中国形象的展示仍有借鉴意义。 D.因为外国公众依然主要通过本国媒体了解和认识中国,所以我们要善于借助目标国家 主流媒体推进中国国家形象自塑与他塑。 3.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为证明“中国是一个有能力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国家” ,下 面一句话放回材料二中,最恰当的位置是()(3 分) 正如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所说,如今中国拥有强大的声音,中国完全有能力承担起 引领性的角色。 A.【甲】B.【乙】C.【丙】D.【丁】 4.目前中国在具体实践中是如何展现丰富多彩
28、的自我形象的?请结合材料二加以说明。 (4 分) 5.新冠肺类炎疫情发生之后,西方有些国家对中国有不实报道,请结合材料,试分析在 此种情况下中国该怎样具体应对,树立好中国形象。(6 分)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二上帕米尔 肖云儒 帕米尔,我们这个星球上极致的高原,我心中极致的精神坐标。 2016 年 10 月的一天,丝路万里行车队由西部边城喀什出发,奔向国境线上的吐尔尕特口 岸。我们将从那里穿越帕米尔高原东部,进入吉尔吉斯斯坦。车队朝着帕米尔疾驰,造化用 洁白的云絮将天穹擦洗得锃光瓦亮,蓝天的穹顶下,帕米尔缓缓向我们走来。 一出关口,便听见惊呼连
29、连:窗外,快看窗外!在最后一抹即将消失的天光中,蜿蜒的公 路九曲十八盘,盘盘都是等候出入境的车辆!而且目所能及的几乎全是中国产的加长重型载货 卡车!不少车已经亮起了前灯,中国车队便像珠宝嵌满了帕米尔的山腰,峰顶的雪冠也就变成 了丝路皇冠。这就是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繁茂尽在不言之中了。我们看到的还只是丝路 经济带这本大书的扉页。大家来了精神,决定连夜驱车,一鼓作气赶到吉尔吉斯斯坦的那伦 市。 但帕米尔是有尊严的,它不会让人轻易地从它身边穿越,哪怕是同为好汉的中国邻居。 它一定要给生冷蹭倔的西部人一点颜色。它要用寒冷,用高原反应,用山道的崎岖,用雪地 的湿滑,用种种的困难考验这群硬汉子。而中国西
30、部人也一定会大声告知帕米尔我们姓甚名 谁。这是强者之间的交友之道,这也才是帕米尔,才是中国人! 车队一路西行,和帕米尔渐行渐远。既已一见倾心,必会肝胆相照,让我们在万里丝路 上再作推心置腹的交谈。 2019 年的春夏之交,又有了一次中亚三国之行。我是专门瞅着帕米尔去的。 我们朝天山深处的古城奥什疾驰,打算从那里登上帕米尔西北侧,去山鹰之国塔吉克斯 坦。经过费尔干纳盆地及稍北的怛罗斯一带,那是著名的古战场。但征战再多也阻断不了经 济文化的交流。有时,战乱反倒冲决了疆域、民族的隔离,从另一个坐标上促进了文明互鉴。 在唐代怛逻斯大战中,有些随军的中国造纸工匠羁留在中亚。一个甲子过去,仿照中国蔡伦 纸
31、工艺的“撒马尔汗纸”开始上市。又经过一二百年的传播、提升,纸张的制作工艺进入了 南欧,在后来文艺复兴运动中,给予新文化的传播以助力。中国纸便这样走向了欧洲。 千年风云消失在历史尽头,现在在这里一切都看不到了,一切也都看到了。 越野车朝群山簇拥的高原疾驰而去,心底渐生出一种激动。一层又一层,越野车驶进大山 的堂奧,在它的五脏六腑中穿行。驰过一道道悬在天际的急弯,从中国援建的长达 5.5 公里 的自由隧道中冲出来,我们便悬空飞翔扑进了帕米尔,置身于千山万岭的怀抱之中。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乐在心中壮丽地响起来!那旋律从天边升起又传向天边。它将眼前 伟岸无比的空间转化为辉煌无比的时间。力的意象、美的情绪
32、从丹田升起,心跳遽然加速。 犬牙交错的山,层峦叠嶂的山,绵延不绝的山,纠缠不清的山,一往情深的山,就这样一下 子扑了过来! 不,用“山”这个熟知的词儿,已经表达不了此时此地的感受。帕米尔,横拉开是岭, 起伏着是巅,竖起来是峦,高耸着是峰!不不,他们应该是成千上万胳膊挽着胳膊,顶天立地 站在天空之下的男子汉!不不不,他们实实在在就是天精地气铸就的远远超越形体之上的一种 精气神!二怎么才能传达此时此刻的感受?直想呐喊直想高歌直想沉思,也想流泪。帕米尔让 人方寸大乱! 而待你进入帕米尔腹地,待你以一个纯然个体的生命来感受这里的雄山大水和无际天宇, 你又会有另一种感动。你会将上面的思考、感受一股脑儿抛
33、开,被眼前的直观之美所占领。 你感受到的是那种不可言说、直击灵魂的生命震撼和审美震撼。眼前展开着地球上规模 最大的英雄聚首、生命狂欢场面。一切宏阔、伟岸之美,苍凉、悲怆之美,沉郁、深虑之美, 雄健、自强之美,都在这里对酌、酬唱、协奏,构成多声部的交响,是如此缤纷、灿烂、辉 煌!这个大美境界显示了造化的内力和魅力,也暗喻了人类审美境界无与伦比的丰厚多彩。 原来这里还是人类精神的审美之“结” ,美感交集的“山结” 。 迎着高原的硬风,车队朝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绝尘而去。山风毫不留情地让我们集体 感冒了。朝拜神圣的帕米尔,不付出一点儿什么,留下一点儿什么,会遗憾终生的。我们朝 着高山大峒痛快而放肆地
34、打喷嚏,本以为可以声震山河,不料声音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渺 小的个人怎能在如此阔大的空间产生回音?但我们总算是在帕米尔的怀抱中留下了自己肺腑 中的声音。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珠宝”般的中国车队在帕米尔山腰关口等候出人境,这情景还只是作者对丝路经济 带繁茂景象的初步认知。 B “一切都看不到了,一切也都看到了” ,是指历史上的战争及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形消失 了,但影响至今犹存。 C进入帕米尔高原腹地前后,作者的感受并不一样,进入高原腹地后感受到的直观之美 更能占据作者的心胸。 D作者本以为他们的喷嚏声可以声震山河,但事实上却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流
35、露出作 者的渺小感和谦卑情绪。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一上帕米尔的叙述,为下文写第二次上帕米尔蓄势,欲扬先抑,衬托了作者二 上帕米尔的深切体验。 B文中“肝胆相照” “作推心置腹的交谈”等词句,将帕米尔人格化,表达出作者想与 之精神交流的渴望。 C文章将历史与现实结合,既有今天新丝绸之路的叙述,也有历史上文化交流的回顾, 使文章内容丰富深厚。 D文章以“上帕米尔”为线索,记叙了作者与帕米尔的两次机缘际会,笔力雄健,风格 豪放,感染力强。 8为增强情感的抒发,作者在语言表达上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文中画线的语句简要 说明。 9作者为什么说帕米尔高原是“我心
36、中极致的精神坐标”?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答案与解析 (第(第 5959 练)练) 基础题组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1D 2C 3A 4B 5 作者借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表达了本文的核心观点:人体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 合体;作者引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并非想证明奥逊威尔斯的观点是错误的,而是想轻 松幽默、兼具文采地总结全文。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6A 项,错在“没有女演员” 。原文, “小分队里确实有两位女演员,可是今晚排定的节 目单里没有女角,分派她们俩反串鬼子兵。 ”所以, “女演员”应换成“女角”
37、 。 7C 项, “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是正面描写汪可逾的古琴演奏的效果。 8自信积极。她总是自信的样子,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主动提出自己上 舞台表演,还和团长齐竞以诗句唱和。追求进步。她看到部队出发,就非跟着部队走不可, 还深一脚浅一脚跟跑过来。勇敢无畏。在战火纷飞、军情紧急的情况下,汪可逾席地而坐, 从容演奏,表现了她的勇敢无畏。 9汪可逾所演奏的美好音乐与残酷的战争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掲示了人们对美好 事物的向往、追求的主旨。与后文二十世纪末战史编写小组到太行山根据地重访的内容相 呼应,突出了汪可逾演奏古琴曲的意义,这次演奏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人们对抗战胜利的乐 观与自
38、信的体现。一面写战火纷飞、电报讯号往返交错的战争局势,一面写吟通诗句、弹 奏古琴的军民同乐晚会,使小说在写实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气息,更具吸引力。 能力题组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不合文义。原文为“科技、 经济、文化是海外受访者最为认可的三个领域”,并不意味着“仅限于中国科技、经济、文 化,而对中国其他方面不太了解”。B 项,表述绝对。“只.的说法太绝对。因为这 不仅仅只是中国的问题,还涉及其他各国的问题,而其他各国的问题不以中国意志为转移。C 项,分析错误。中国进行维和行动的事例,只能证明中国维护国际和平的决心和能力
39、,与“中 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无关联。 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比较对象错误,从原文“海外发展 中国家受访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对个人、国家、地区和全球经济的积极意义更认可”可 看出这里是将“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和海外其他国家受访者进行比较。 3.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丙处前面“2013 年至 2016 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 30%,居世界第一位”内容可知,这些是中 国的经济实力的体现,再根据后面“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 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
40、的美好未来”的信息可知,本段的论点是“中国是 一个有能力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国家”,因此,丙处前面是事实论据,丙处后面是道理论 据,一起为论点服务。 4.提出经济发展新理念,用中国智慧引领全球发展。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 际秩序的维护者。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 维护世界和平,决不走也不会走西方列强霸权主义的老路。(每点 1 分,共 4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答题区间集中在材料二。材料二摘编自 塑造新时代中国形象 ,主要从经济、全球治理、对外援助和维护和平四个方面阐述论点, 故从这四
41、个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5.(1)自塑:用中国之“道”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面对困境,我 们要冷静、客观分析。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讲好中国故事。 我国主流媒体要构建自身话语体系,第一时间发声,表达自己观点。 (2)他塑:借助目标国家主流媒体发声,让外国民众通过本国媒体了解和认识中国。(自 塑 4 分,他塑 2 分;其他应对措施合理亦可,但要依据材料内容作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本题紧密结合当下实际, 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材料信息内容加以整合,另一方面结合实际情境灵活进行处理,给学生一 定的开放答题区间。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42、I II 6D 项,“流露出作者的渺小感和谦卑情绪”错误,本篇文章是通过自己两次经过帕米 尔高原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一带一路下帕米尔的繁荣景象,以及祖国的繁盛昌隆的歌颂, 是对时代的颂扬,更是对当今祖国的赞美,对中国人自信的踏出国门的赞扬。“渺小”之说 是误解了作者的用意。 7A 项,“欲扬先抑”错,作者第一次登上帕米尔是在 2016 年,那时一带一路刚开始, 作者看到帕米尔上的商队,看到了祖国的强大;第二次登上帕米尔是时隔 3 年之后,此时的 景象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给作者带来很深的震撼,两次登上帕米尔只是时 间不同,感受强烈程度不同,并不存在“抑扬”之说。 8用词凝练厚重。
43、如“天精地气铸就”“远远超越”等,词语的厚重大气使情感深沉 豪壮。运用比喻。如将群山比作成千上万“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以阳刚的人的形象 体现群山的雄壮,表现出强烈的赞颂之情。善用整句(排比) 。如“横拉开是岭,起伏着是 巅, 竖起来是峦, 高耸着是峰”, 句式的整齐有力使情感充沛。 词语递进反复。 如: “不 不不不不不”,不断否定又不断肯定,使情感的表达层层深入。使用结构紧凑的短句, 如“直想呐喊直想高歌直想沉思,也想流泪”,结构的紧凑带来语调的急促,使情感喷涌而 出。 9帕米尔高原困难的考验能体现“我”作为中国西部人的勇敢,显示一种强者精神。 帕米尔高原是古今丝绸之路的经过之处,是联通中外的标志符号,表现一种开放精神。 帕米尔高原能让“我”获得感动和直击灵魂的生命震撼、审美震撼。站上帕米尔高原能昭 示走出国门的中国人的自信和自豪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