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 学科语文年级/册六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部编版) 课题名称第 5 课七侓.长征 教学目标结合诗句,体会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从知识角度分析 为什么难 体会革命精神,要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感受诗句的意象,将物象与学 生的理解相结合,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 为什么难 这首诗,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的知识、经验、情感与本文严重脱 节,这使学生在学习中陷入迷茫,难以理解诗意,难以感受意象体会诗情,常 常进入自以为是的“我向思维” 。 教学重点 1.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感受诗句的意象,体会革命精神。 2.通过分析和对比,感受诗人及中国工农红军在长
2、征途中无畏而豪迈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 1.揭题导入,了解背景( 这首诗写于 1935 年 10 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 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艰难险阻,他满怀着喜悦的战斗热情以及轻松的笔调, 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2.了解七侓。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 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总共有四联八句话。这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理解诗句、感受诗句的意象,体会革命精神。 (1)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意思是:红军战士不怕万里长征的一切
3、艰难困苦,却把千山万水的磨难都当成平平常常的事。 首联,以直白的语气,豪迈的气势总领全诗,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 雄气概,其中“不怕”二字铿锵有力,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中的“千难万险” ,毫不 畏惧,勇敢顽强。 “万水千山”一词高度概括了长征途中遇到的险山恶水和一切艰难险阻,而“等 闲”二字为平常之意,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将困难轻轻一描,与“不怕”形成呼应, “不怕”和“只 等闲” ,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塑造红军战士:藐视敌人、藐视困难,表现出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 英雄形象以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 (2)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意思是:五岭山脉,高
4、低起伏连绵不绝,在红军战士眼里就像是翻腾着小浪花,乌蒙山这 样的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战士的眼里,也不过是脚边滚过的小泥球而已。 在颔联之中,作者首先用“逶迤” 、 “磅礴”呈现出道路弯曲而长,山脉广大无边际。突出山势险 峻,又用细浪泥丸的细小与前者形成对比,把起伏绵延的五岭山脉比作翻腾着细小的波浪,把高 大的乌蒙山脉比作脚下滚动的小泥球,想象奇特,夸张至极,势把藐视困难的思想具体化、形象 化,以此来衬托出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而“腾”和“走”这种动态化的形象描 写,想象绝妙,境界宽广,显现出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颔联,是写红军战士对山的征 服。 ) (3)颈联:金沙水拍
5、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联的意思是:湍急的水流拍打着金沙岸,金沙江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 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几十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那“云崖”指高耸入云的山崖。 “云崖暖” 是诗人在江畔流露出胜利的“欢悦” ,而“”铁索寒仅用三个字,便使英勇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的 栩栩如生。这两句诗写出了红军对水的征服,一暖一寒,既呈现了客观现实,又写出了主观感受,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出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出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 红军的英勇无比,此联对仗工整,以环境和事物寄予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4)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尾联的意思是:
6、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 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 个个笑逐颜开, 尾联写了长征的最后阶段。 “更喜”承接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堵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 欣喜。而现在,红军尽管翻越的是千里雪的岷山,望着风雪交加的道路,想着胜利在望,也不由 得喜从心生。最后以“开颜”的收篇,写出了红军胜利大会师的“喜悦之态” ,预示着长征的最后 胜利)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拓展延伸:毛泽东的诗词:如沁园春.雪 卜算子.咏梅等体会革命精神。 小结 5.小结: 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 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的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