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庖丁解牛 部编版下册第三课 123 理清字面语意,整体把握 “解牛”的过程;积累本 文重点文言词汇句式。 引导学生理解“解牛” 的寓意在于谈“养生” 挖掘“解牛之道”与 “养生之道”的关联 学习目标 第一章 以“解”入“题 视频导入 清龚自珍明良论四:“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 琴,羿之发羽,僚之弄丸,古之所谓神技也。” 第二章 以“解”读 文 整整 体体 感感 知知 读准字音 踦 騞 卻 窾 綮 yy huhu xx kunkun qngqng 軱 硎 怵 謋 gg xngxng chch huhu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
2、 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 技盖至此乎?” 名丁的厨工。先 秦古书往往以职 业放在人名前。 介词:替、给 剖开、剖开、 分割分割 名作动, 踩 支撑,接触支撑,接触 所所+ +动词动词= =名词名词/ /名词性结构,名词性结构, 可译为:可译为:的地方的地方 象声词,形容象声词,形容 皮骨相离声。皮骨相离声。 通通“响响” 进进 符合符合 节奏节奏 通通“盍盍”,何,怎样,何,怎样。 疏通文意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 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 窾,因其固然
3、,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 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 超过 顺着,循着, 这里是导入 没有不是 会合、接触 击, 劈开 空隙 天然结构 视觉思维活动 名作状,每年 名作状,每月 一般的 经络经络 依 空 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 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 得养生焉。 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通“缮”,修缮,擦拭刀 卸落,坠
4、下 磨刀石 行,动作; 为,因此 虽然这样 警惧的样子 宽绰的样子 指筋骨交错聚结处 到了到了 因为 作为很难下刀 “解解”的动作的动作 解的场面解的场面 解的理念解的理念 解的态度解的态度 解的方法解的方法 解的关键解的关键 解的境界解的境界 思考:用“解”字概括课文写了庖丁 解牛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 以“解”赏“技” 解牛场面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响然,奏刀騞然,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 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几个动词的连用,手肩足膝 的架势:“手之所触,肩之 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 踦”,四个动词和谐流畅, 四个接触牛的部位用力也轻 重有别
5、,而且极富动作的美 感,和谐流畅,一气呵成。 解牛的场景不同:音乐舞蹈 表演,视听盛宴。(韵律和 谐,动作优美 声音悦耳) 解牛理念 依乎天理,批大卻, 导大窾,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 而况大軱乎! 赏析:依照牛的天然生理结构: 击入大的骨缝,顺着骨间的空处 下刀,躲避开脉络相连和筋骨相 结合的地方,一切按照牛的结构 解牛。 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和 理念,解牛也一样,要在大的缝 隙处击入,顺着空隙下刀,还要 躲避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 方。理念独特,解牛妙不可言。 解牛态度 怵然为戒,视为迟, 行为止。动刀甚微, 謋然已解,如土委 地 赏析:谨慎、专心。“怵”,足 见庖丁谨慎小心
6、,眼睛集中在难 解之处,动作慢下来,动刀的幅 度也小了。庖丁技艺高超,解牛 流畅但也绝不马虎大意。庖丁解 牛的态度不仅独特可以说难得, 技艺高超,却不随意。态度之庄 重可以看出其对解牛的敬畏,对 解牛这个事业的敬畏,这样态度 的人是不是也很敬畏自己的人生 呢! 解牛方法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 视,官知目而神欲 行。 赏析:神:精神,主宰行为的 精神活动”。“神”既说明超 出目视的层面,又说明庖丁解 牛技艺之高超。有了好的方法 才能有好的结果。 庖丁表面是在解牛,却不用眼 睛看牛。实际上是在用直觉和 牛对话,是用精神和牛的生理 结构交汇在一起。 解牛切入点 以无厚入有间,恢 恢乎其于游刃必有 余地矣
7、! 赏析:刀刃的厚度是有限的, 牛的骨缝是有空间的。用不 厚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 缝内,找准解牛的关键,刀 刃在宽敞的骨缝内“恢恢乎” 才能游刃有余。 庖丁解牛,解牛不用蛮力, 不和牛硬碰硬,他的突破口 就是找准关键,之后就迎刃 而解了 解牛境界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 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 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良 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 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 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赏析:关于“庖丁解牛”的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三年内)“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 非全牛也”,不懂规律。庖丁学解中的头三年,心 无旁骛,精力高度集中,达到对外物(除牛
8、之外) 无所感知的境界。 第二境界:(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目无全 牛,懂得规律。 庖丁动手解牛时而又“未尝见全 牛也”,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 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类似积木之类可以 拼装、拆卸的东西。这说明他已经完成了对必然王 国的认识,行将踏进自由王国的境界了。 第三境界:“以神遇而不以自视,官知止而神欲 行”,“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运用规律。 此时的庖丁依天理,因固然,完全靠精神活动批郤、 导窾,避开技经肯綮与大軱,从容来往于彼节者之 间,游刃有余,把又脏、又累、又笨重、又麻烦的 解牛活计,干得漂亮极了、飘逸极了。 5.庖丁解牛到达“道”的境界经历了 几个
9、阶段? 文文 本本 解解 读读 三个阶段。 “始臣之 解牛之时” “所见无非 全牛也” 目有全牛 (不懂规律) “三年之后” “未尝见 全牛也” 目无全牛 (认识规律) “方今之时” “以神遇而 不以目视” 游刃有余 (运用规律) 第四章 以“解”悟 道 庄子用这个故事是用来说明什么的?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养生主:养护身体,给养心灵的 关键。(主:关键)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 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2.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
10、”,解牛 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庖丁解牛”这个寓 言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明确: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作者把牛比喻 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 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 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 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 志之后,感到心滿意足的同时,应该好好地收敛自己的 态度,不要得意忘形,否則还是容易受伤害的。 3.除了“养生”外,庖丁解牛之道还可以给我 们哪些启示?联系实际谈一谈。 第五章 以“解”做 结 儒家是粮食店,没有儒家,我们的 精神就
11、要挨饿。佛家是百货店,里面是 人生必须品,各样东西自己去选。道家 是药店,平时用不上,生病则必定要自 动找上门去。南怀瑾 第五章 比 较 阅 读 通过三篇文章的学习,你觉得 论语孟子庄子在体例、 语言、说理等方面各自有什么特点? 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论语辞约义丰, 直接议论,语言平实简约而思想深邃。 孟子对话精彩,思辨性强,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 气势雄伟,感情激烈,论辩中善施机巧。 庄子常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 汪洋恣肆的行文艺术: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寓 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哲理; 结合庄子种的其他文 章可以看出,常以极度夸张的笔法,非常奇特的构思 进行形象塑造和景物描写,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语汇丰富,造语奇特,文辞富丽。 1.通过三篇文章的学习,你觉 得论语孟子庄子在体 例、语言、说理等方面各自有什么 特点? 2.你认为我们应该取法儒家还是道家? 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忧国忧民,道 家追求内心调和,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 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 矛盾的,但有时候可以统一起来,即我 们常说的儒道互补,正如南怀瑾先生所 说的,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 谢谢观看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